1、行测高手秒题,绝对是建立在对题目强大的理解和把握基础上的,看过很多关于这些方面的书籍,看的时候思路都懂,但实际到了考试,还是很难一时间反应得过来。对于这些所谓的秒题方法,可以把它练到形成条件反射,但绝对不能傻傻地把它变成自己的一种思维惯势,尤其是现在题目难度渐渐加大,而且呈现多变化的情况下,很容易就掉入出题人的陷阱。所以我这里也不多说那些,还是说一点自己以前做题的心得吧,太细的也不多说了,论坛上分门归类各种专项练习的大把,不是现在这种剩下两天的紧急情况下该去钻的东西。还是分题型来吧:数推:5 道题无非就是那几种一直在变来变去,做差、3 项推理、幂次、长数列/分数列,表格或者什么变种的,如果这几
2、种用上了还是不能在短时间内看出来,那就果断蒙吧,但蒙咱们也要有技巧地蒙,而绝对不是瞎蒙。一般来说,如果选项里面出现负数、小数,什么 3 奇 1 偶、3 偶 1 奇的,特殊选项就要引起重视了,再结合整体的奇偶性和大体趋势进行判断,当然既然是蒙,就没办法保证 100%的准确率,总会有偏差,如果都能 100%蒙对,那就是买对彩票,而不是蒙了。举个比较简单的例子:2,7,23,47 ,119, ()A.125 B.167 C.168 D.170像这种题就是根本不用想的,后面全奇,选项选偶数的概率几乎为 0,在时间匆忙又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情况下,选择 B.167 无悬念。因为排掉两个偶数, 125 只比
3、119 大 6,跟前面对比起来显然不可能。其实这只是基本技巧,对于这 5 题,我一直的想法都是尽量保 3 争 4 冲 5.数算:还是重点讲这个大家都比较害怕的类型,包罗万象的各种应用题,现在真要完全说下来估计打到明天都打不完,所以我也只说一些适用于多数题目的方法。首先是代入整除那种,很多人应该都懂,但像我开头所说的,懂是个好事,但有时如果不多注意就很容易掉陷阱里。比如在论坛上看过那道很经典的题目:甲乙丙丁四个队植树造林,已知甲队的植树亩数是其余三队植树总亩数的的四分之一,乙队的植树亩数是其余三队植树总亩数的三分之一,丙队的植树亩数是其余三队植树总亩数的一半,丁队植树 3900 亩。那么甲的植树
4、亩数是多少?( ) 我看到下面很多人都是这样回答:哥秒了,选能被 3,4 ,5 最小公倍数整除的那一个。都是这样想当然,题目也不看清楚就直接代,直接就往出题人陷阱里面钻了.毕竟它问的不是总数有多少。有意识地去注意这些分数的关系,并把它转化为倍数的形式去寻找可以整除的选项,这种思路还是必须的,如果碰上了的话可以减少很多计算量,但绝对不能死套,要多动一下脑子去认真看清楚题目。第二个是特值法。主要是用来解决总工程量不明的工程问题还有总量未知(什么若干、一批之类的)的一些分配问题最常见的是工程问题的设最小公倍数,其实主要是因为工程问题如果常规解法,同样是特值法,但却是设的 1,那样会碰到很多分数的东西
5、,那样计算起来繁琐得多。同样用几道题目来说下,我举的例子都是比较简单的,但也都是很具代表性的,而不是具体到某种类型的题目。细节我都会说,总体思路也就是那样,能吸收多少就看各位了,当然如果你连工程问题、路程问题、等差等比的那些公式都不懂,那我建议你最好现在赶快去翻翻课本.因为说实话这些可能对你没什么用;如果你是高手,对于这些已经再熟悉不过,觉得是小菜一碟了,也可以选择不看:例 1. 一项工程,甲单独完成需要 2 天,乙单独完成需要 4 天,如果甲做完一天后,剩下的工程由乙单独完成,则做完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天?A.3 天 B.4 天 C.5 天 D.6 天解:设总工作量为 8,则甲单独 1 天是做
6、8/2=4 的量,乙单独 1 天是做 8/4=2 的量,这里为什么取个 8,就是因为 2, 4 的最小公倍数是 4,但为了避免数值过小,我把它放大了一倍而已。甲做掉一天,那剩下就是 8-4=4,给乙做,那就是 4/2=2 天,合起来就是 3 天,选 A解这题全过程不超过 20 秒。例 2.有若干个苹果,甲拿了其中的 1/3 少 4 个,乙拿了余下的 1/4 多 4 个,请问剩下的苹果比甲乙拿走的总数少几个?A. 1 B.2 C.3 D.4解:取特值 12(方便分数计算,取了 3,4 的最小公倍数)那么甲就是拿了 12/3-4=0 个,剩下的自然也还是 12 个,那么乙拿了 12/4+4=7,再
7、剩下的当然就是 12-(0+7)=5 了.明显就是比他们一起拿走的少了 2 个,选 B。例 3.动物园饲养员给三群猴子分花生,如果只分给第一群,则每只猴子可得 12 个,如只分给第二群,则每只猴子可得 15 个,如只分给第三群,则每只猴子可得 20 个,那么如果平均分给三群猴子,每只可得多少个?A.3 B.4 C.5 D.6解:同样很简单的,设总数特值 60(12,15,20 的最小公倍数) ,那么第一群有 60/12=5 只猴子,第二群有 60/15=4,第三群有 60/15=4,则平均就为 60/(5+4+3)=5 个,选 C。第三种是比例法,其实省考前就觉得比例法在数学题里面运用确实相当
8、广泛,当时想专门写一个这样的帖子,后来陪 MM 去考试没来得急写,她也是个数学白痴,没想到考前一个晚上跟她讲了几道题,第二天考完出来她说碰上了好几道可以用比例法做的题目.而且还都让她做出来了- -第一道先拿跟这次省考一道差不多的题目:例 1 小明从家到学校,先用每分钟 50 米的速度走了 2 分钟,如果这样一直走下去,那他会迟到 8 分钟;后来他改用每分 60 米的速度前进,结果早到学校 5 分钟,则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米?A.1000 米 B.2000 米 C.3000 米 D.4000 米解:像这种工程问题、路程问题的比例法解题,一般都是先找速度比(效率比)或者时间比,要记得两个公式:
9、路程比=速度比= 时间比的反比(总工程量比= 效率比=时间比反比) ,比如这里前后速度比是 50:60=5:6 ,那么时间比也就是反过来 6:5,相差 1 个比例点,为什么?就是因为先走 2 分钟路程速度改变所造成的(等于说速度提高了,所以快了 1 个比例点)对应的就是那前后相差的 8+5=13 分钟,那么后来走的就是 6 个比例点的时间,即 13*6=78 分钟,所以走的路程就是78*50=3900 米,加上前面 100 米,就是 4000 米了。也可以用后面 5 个比例点来计算,即 13*5=65 分钟,65*60 同样 =3900,加上 100,等于 4000,选 D。例 2. 一辆车从
10、甲地开往乙地.如果车速提高 20%,可以比原定时间提前一小时到达;如果以原速行驶 120千米后,再将速度提高 25%,则可提前 40 分钟到达.那么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解:跟第一题差不多,主要是百分数应该怎么转化的问题,这里车速提高 20%,即前后速度比是 5:6 ,则时间比是 6:5,相差 1 个比例点,对应提前 1 小时,即 1个比例点就是 1 小时,所以如果按原来速度走完全程要 6 小时;“如果以原速行驶 120 千米后,再将速度提高 25%”,速度比 4:5,时间比就是 5:4,同样差 1 个比例点,对应的是 2/3 小时,那么按原来速度走完后半程就是 5*2/3=10/3 小时,
11、即前面那 120 千米用了 6-10/3=8/3 小时,所以原来速度是 120/(8/3)=45 千米/小时,全程就是 45*6=270 千米。例 3 王师傅加工一批零件,每天加工 20 个,可以提前一天完成,工作 4 天后,每天多加工 5 个,结果提前三天完成。问这批零件有多少个?A.200 B.250 C.280 D.300解:前后效率比 20:25=4 :5 ,所以时间比是 5:4,差 1 个比例点,对应 2 天(提前 3 天跟提前 1 天的差)所以工作 4 天后,按照原来的速度需要 5*2=10 天,因此总的零件数有(10+4)*20=280 个,选 C。例 4 一个袋子里放着各种颜色
12、的小球,其中红球占四份之一,后来又往袋子里放了 10 个红球,这时红球占总数的三份之二,问原来袋子里有多少个小球?A.8 B.12 C.16 D.20解:像这种题目重要的是抓恒定不变的部分,比如这里红球之外的那些球就是前后数目不变的。开始时红球和其它颜色球比是 1:3 (注意占 1/4 的转化方式,即总共是 4 份,红球 1 份,那么其它颜色就是 3 份了)往袋里放了 10 个红球后,比例变成 6:3 (其实是 2:1,同时扩大 3 倍,为的是跟前面的 1:3 形成对比)前后相差 5 个比例点,每个比例点就是 2 个球(10/5=2) ,所以原来有(1+3)*2=8 个球,选 A。总的来说,比例法就是用来解决那些前后效率速度这些或者比值出现变化的题目,碰到那种说“前面一种情况,后来经过改进、提速,或者换另一种情况会怎样怎样”的题目,就可以用比例法来解决,数学题里这种题目实在太多了,所以好好看一下,对考试肯定是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