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l卷第4期V0131。No4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Jis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10年7月Jul 2010基于多元回归模型的区域经济发展实证分析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彭 苑(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 要:长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省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核心富集区。该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几近全省的一半,说明大力发展区域经济,能有效带动全省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调整和优化该地区的产业结构,所以应通过实施以现代化农业为基础、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相结合的政策,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监督作用,
2、共同推进该区域的经济建设。关键词:区域经济;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结构;经济发展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074(2010)04一0105一03作者简介:彭 苑(1988一),女(土家族),湖南张家界人,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学生。2007年11月16日,湖南省的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提出要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的道路。长株潭试验区是湖南和整个中部地区重要的城市群,它联结东西、承接南北,建设好长株潭城市群,不仅可以发挥它对湖南经济核心增长极的作用,还可以为新时期全国城市群的建设提供经验。1”1”。
3、118长株潭城市群的基本情况如下: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地缘接近,按建成区最短距离,湘潭、株洲与长沙距离20公里,而株洲与湘潭只相距10公里,呈“品”字形分布。这里是湖南省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核心富集区。长株潭城市群是由很多城市构成的一个有机群体,构成一个多中心的网络城市,这样从城市效益、空间结构、宜居环境、科学发展角度来看比单中心城市更能发挥它的效益。在近10年的发展中,长株潭地区注重环境、资源的整合与可持续发展,但是它的经济效益仍旧突出,这一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几近全省比例的半。一、区域经济理论概述区域经济理论是研究生产资源在一定区域的优化配置和组合,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新古
4、典经济学的空间均衡论认为市场价格机制能够使区域间的收入均*收稿日期:20100708等化。索罗和斯旺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与开放区域经济的假设下,认为随着区域经济增长,各国或一国内不同区域之间的差距会缩小,区域经济增长在地域空间上趋同,呈收敛之势。不平衡增长是短期的,平衡增长是长期的。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1956)在要素具有完全流动性的假设下,提出区域收入水平随着经济的增长最终可以趋同的假说。产业集群理论代表、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认为,专业化产业集群具有“劳动力蓄水池”作用,并强调指出“相互了解与信任”和“产业氛围”对区域内聚集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迈克尔波特(1998)认为,在某一特定领域。大量
5、产业联系紧密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持机构在空间上聚集,可以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23我国发达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实践证明:一个地区能否保持经济良性增长的关键在于该地区产业结构的战略框架以及效果。因此,本文从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着手进行分析。二、模型选择和设定(一)经济区域的界定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冲破要素区域流动的种种障碍,促进要素向区位流动、增强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从而形成复杂的区域经济网,提高区域经济运行的整体性和协调能力。万方数据区域合作过程实际就是寻找符合各地特色的经济发展形式。本文的经济区域划分是采用2004国家提出中部崛起战略,明确提出定位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的长株潭城市
6、群经济区域。(二)面板数据模型的相关理论具有三维(个体、时间、指标)信息的数据结构称为时间序列截面数据,也称为平行数据或面板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可以构造和检验比单独使用横截面数据或时间序列数据更为真实的行为方程,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3(P125”6)一般表现形式:yl一届+卢l xlt+屈x2;+屉X。+肛(i=1,2,n),其中:女为解释变量的数目,届称为回归参数。习惯上:把常数项看成为一虚变量的系数,该虚变量的样本观测值始终取1。这样:模型中解释变量的数目为(七+1)。三、长株潭区域经济与经济增长面板数据模型l一)样本数据的选取与预处理本研究所选取的样本主要是湖南省,数据来自中国统
7、计年鉴、湖南统计年鉴、长沙统计年鉴、株洲统计年鉴和湘潭统计年鉴,采用的是1999m2009年度数据。通过EXCEL输出。如表1。表1 1 99卜2009年长沙、株洲、湘潭3市的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长沙 株洲 湘潭年伤 总计第产业 第一二产业 第二产业 合计 第一产业 第一产业 篇二产业 台计 第产廿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台计1999 7133 25147 26564 58844 4895 1397 9306 28098 3238 5804 7390 16432 1033742000 7411 26840 31390 65641 5032 15315 10481 30828 3245 10636
8、9504 23385 1198542001 7837 29709 35262 7208 5230 15I-90 儿850 32270 3409 10431 10I47 23987 1290652002 8070 33730 39490 81290 5299 17241 12990 35530 3517 11525 11188 26230 1430502003 8300 39392 45130 92822 5060 187踟 14470 38310 3650 10850 12210 26710 1578422004 10333 49257 51295 110885 6414 22132 1670
9、2 45248 5006 14363 13910 33279 1894122005 11259 65527 75204 151990 7074 26461 19032 52567 5660 15893 15128 36681 2412382006 12325 77466 89275 179066 7550 31180 21800 60530 6070 19230 16910 42,】0 2818062007 13880 98483 106662 219025 9660 39630 25580 74870 7980 24570 19760 52310 3462052008 17238 15674
10、1 126119 300098 10960 49720 30270 90950 9289 33145 23042 65476 4565242009 17945 189358 167178 374481 10780 56030 35450 102260 8933 38776 26228 73937 550678(二)指标的选取通过前面的理论分析,解释变量包括有:1DYCY为长株潭三市第一产业合计的增长率,以反映农业发展对长株潭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2DECY为三市第二产业合计的增长率,用来衡量工业化水平对长株潭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3DSCY为三市第三产业合计的增长率,用来衡量各种服务业的发展对
11、长株潭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三J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GDP=岛+且DYCY+应DECY+届DSCY+(为随机样本误差项,满足E(卢)=O)(四)利用E、riews软件对选取的样本进行多元回归分析1回归方程为:GDP=一0233+0102DYCY+0471DECY+043DSCY。2拟合优度检验:R2=0999 209,较接近1,由可决系数看回归方程拟合程度比较好。3显著性检验:F检验值为2 52667,给定显著性水平口=o05,查F分布表,得到临界值F0。5(3,6)=476,显然有FFo。(3,6),表明模型的线性关系在9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成立t(DECY)一41708 31,t(DSCY
12、)=30668 98,t(DYCY)=8004 423。给定显著性水平口=005,查t分布表中自由度为6的临界值,得到岛os(6)=1943。可见,计106算的所有t值都大于该临界值,即3个解释变量都在95的水平下影响显著,都通过了变量显著性检验。414异方差性检验:用DECY(第二产业),模型OLS回归得到的残差平方项e;与DECY(第二产业)的散点图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得,存在单调递减型的异方差性。O3乎o2O1O0 10 20 30 40 50DECY图2异方差性检验图初步判定存在异方差性后,现在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对原模型进行回归修正,用原模型的OLS估计量作为随机干扰项方差一协方差矩
13、阵的主对角线元素,则有:GDP=一0175+0097DYCY+0476DECY+0425DSCY万方数据R2=0999 9。R20999 9,DW=1916,F=204 5622,RSS=0054 I。可以看出,无论是拟合优度,还是各参数的t统计量都有了显著的改进。5序列相关性检验:对模型进行拉格朗日乘数检验,得到含两阶滞后残差项的辅助回归为:RESID一一0070000 233DYCY+0000 454DSCY+0002 808DECY0408RESID(一1)一0010RESID(一2),R2=O1235,于是LM=100123 5=1235,该值小于显著性水平为5,自由度为4的12分布的
14、临界值1114,并且由于RESID(一1)和RESID(一2)的参数不显著,说明不存在高阶序列相关性。6多重共线性检验:DYCY,DECY,DSCY三个变量中任意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不接近1,所以可以判定无多重共线性。四、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从上述分析可得,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长株潭地区经济增长贡献占非常大的比重,其中以第二产业占比最大。实证分析结果也符合现实状况。第一产业,也就是农业,从数据上看,对长株潭地区经济发展贡献虽然比较小,但是由于其关乎民生,不应该被轻视,政府也不能为了发展经济,盲目追求GDP而偏向于二三产业。所以,根据不同产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
15、在其他产业投入不变的情况下,第二产业每投入1000元,能带动GDP平均增长476元。这说明长株潭地区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它发展的潜力、希望在工业,提升发展竞争力的关键也在工业。所以针对工业发展,应该以园区为载体,以产业集群为核心,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二)在其他产业投入不变的情况下,第三产业每投入l000元,能带动GDP平均增长425元。长株潭三市第三产业的发展重点应该放在以下几个方面:I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可利用文化历史资源与已成形的品牌效应,尤以出版发行、文娱演艺、文博会展、媒体传播业为重点,着力创新现代文化产品,提高长株潭城市群的“文化含量”。2大力发展旅游业。长株潭三
16、市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应大力开发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尽快将丰富的旅游资源转化为现实经济带动优势资源。3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改善金融服务,满足企业融资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本供给。(三)在其他产业投人不变的情况下,第一产业每投入1000元,能带动GDP平均增长97元。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创新思想观念,用抓工业结构调整的理念抓农业结构调整。2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3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扶持,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四)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经过近年来的迅速发展,长株潭地区已形成了工程机械、电子信息、烟草食
17、品三大支柱产业和生物医药、新型材料两大新兴产业的主导产业格局,产业实力大大提高。在今后的发展中企业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主体,应当以市场机制为主,政府监管为辅,通过市场调节资源分配,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方面的引导作用,共同推进该区域的经济建设。参考文献:1刘克利,钟志华两型社会干部读本E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23何金玲国际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综述-j-经济纵横,2007(1)F3-李子奈,叶阿忠高等计量经济学I-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4王义宏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县域经济发展程度的评价J生产力研究,2009(18)(责任编辑:陈伟)Development Level of Region
18、al EconomicS Positive AnalysisBased on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Taking Chang-ZhuTan City Cluster as a Specific CasePENG YHart(Economic School,South-central University,Dr Nationalities,Wuhan Hubei 430074,China)Abstract:ChangZhuTan City Cluster is the core area rich in capitaltechnology,labor and othe
19、r production factors in H unanThis urban agglomerationS GNP accounts for nearly half the GNP of thewhole province,which indicates the growth of regional economic play a good demonstration role in promuting the development in the economy of HunanThe key point of developing economy is adj usting andop
20、timizing industrial structureFor as much,the government should carry out policies combining new-type industrialization,modern agriculture and new-type urbanizationExerting governmental navigational and supervisory functions adequatelyPushing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economy of this urbanKey words
21、:Regional economic;Chang-Zhu-Tan City Cluster;Industrial structure;economic development107万方数据基于多元回归模型的区域经济发展实证分析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作者: 彭苑, PENG Yuan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4刊名: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 JOURNAL OF JIS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 2010,31(4)被引用次数: 1次参考文献(4条)1.刘克利;钟志华 两型社会干部读本 20092.何金玲 国际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综述 2007(01)3.李子奈;叶阿忠 高等计量经济学 20004.王义宏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县域经济发展程度的评价期刊论文-生产力研究 2009(18)引证文献(1条)1.刘量 长株潭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期刊论文-现代经济信息 2011(10)本文链接: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