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荆楚文化与湖北(荆门)精神,荆门市社科联副主席、秘书长 湖北省社科院荆门分院研究员 李柏武,一、全国各地城市精神:,1、 河北省:坚韧质朴 重信尚义宽厚包容 求实创新 江苏省:创新、创业、创优,争先、领先、率先 吉林省:同舟共济,激流勇进 广东省: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 内蒙古自治区:活力、人文、和谐,2、 广州:务实 求真 宽容 开放 创新 北京:爱国、创新、包容、厚德 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 深圳: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 南京:开明开放,诚朴诚信,博爱博雅,创业创新 杭州:精致和谐,大气开放 成都:和谐包容,智慧诚信,务实创新,3、 襄阳:淡泊明志 宁静致
2、远 武汉:敢为人先,追求卓越。 荆州:筚路蓝缕、和衷共济、励精图治、发愤图强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种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是一种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是一种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是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 城市精神对城市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巨大的灵魂支柱作用、鲜明的旗帜导向作用与不竭的动力源泉作用。,二、什么是荆楚,许慎说文解字云:“荆,楚木也”。又云:“楚,丛木,一名荆也”。唐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荆、楚一木二名,故以国号,亦得二名”。二者实为一木异名,互通、互代、有时也连称,俗称“荆条”、“牡荆”。古代文献中或称“荆”、“楚”、“荆楚”、“楚荆”,历来
3、通用。,因楚人活动的荆山、沮漳地区多产此灌木,故从夏代开始,中原政权就专门用“荆”、“楚”、“荆楚”、“楚荆”来指称这一地域的山水、民族和国家。中原诸夏又曾贬称为“荆蛮”、“楚蛮”、“蛮荆”。后来又合二为一称荆楚。这也就是楚人、楚国、荆山、荆门及荆州等地名的来历。 荆山,在今湖北省南漳县境内西北。南漳曾设有荆山县。,古荆州有四大名山:荆山、衡山、内方山、大别山。荆山是荆州的镇山、主山。荆州、荆州市因荆山得名。衡山在湖南衡山县西北,衡阳市、衡山县因衡山得名。大禹画天下为九州,其中有荆州,是唯一在南方的州。尚书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指荆州在荆山和衡山之间。这个范围是战国时期的观点。尚书禹贡:“
4、导嶓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内方山后来改称章山,当阳县因章山得名。章即樟,通“当”,章山即樟山也即当山,因山上多樟树而名。当阳为当山之阳,即章山之阳,非荆山之阳,也非荆门山之阳(当山也不是荆门城区荆门山)。古代习俗: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荆门地区主要地名得名与沿革,荆楚地区大致有三个层次:1、荆山、沮漳地区。包括荆门与周边荆州、宜昌、襄樊交汇地区,是楚国最初的立国之地,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可称荆楚腹地,京畿之地。2、湖北、湖南地区。“江汉沮漳,楚之望也。”(楚昭王语)也可称荆楚腹地。3、楚国曾经的领地。包括黄河以南十八个省的全部或一部。西起川渝,东至大海,北接汝颖沂泗诸水之地,南
5、尽岭南。甚至一度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荆楚是地域概念、民族概念、国家概念、文化概念,三、什么是荆楚文化,指荆楚地区人们从古到今认识、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所形成的一切文明的总和(广义)。包括炎帝神农文化、楚国历史文化、汉魏三国文化、名山古寺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清江巴土文化、江城武汉文化等。是楚人南下荆山、江汉后,在吸收南北文化(商文化、土著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进一步形成的一种地方性的区域文化(狭义)。,1、神农炎帝文化(随州神农炎帝故里、屈家岭文化、神农架、谷城)。2、楚文化(南方文化代表,道家,古代代表性区域文化之一,与中原华夏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秦文化齐名,惟楚有
6、才,中华文明重要源头)。3、三国文化(荆州、诸葛亮、长坂之战、赤壁之战、关公文化、隆中对、扬名三国演义)。4、名人文化(古今名人:屈原、毕昇、陆羽、李时珍、董必武、李先念、林彪、李四光、伏明霞、李小双、李娜)。,5、军事文化(古今名战:长坂之战、赤壁之战、黄麻起义、武汉会战)。6、近现代红色文化(武昌首义、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大别山、洪湖、黄麻起义、红四方面军、红二六军团、红二十五军、新四军五师、董必武、李先念、林彪)。7、汉口码头文化(汉口、汉商、九省通衢、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8、宗教文化(当阳玉泉寺、黄梅五祖寺、武当山、汉阳归元寺、武昌长春观)。,9、文化遗产(明显陵、武当山、荆州古城、
7、襄阳古城、钟祥名城、武汉名城、荆州(荆门)楚文化大遗址保护片区、端午节、汉剧楚剧)。10、农业文化(屈家岭文化、神农与神农书、湖广熟天下足、鱼米之乡、武昌鱼、中国农谷)。11、工业文化(大冶矿冶、汉冶萍公司、汉阳造、三峡工程、东风汽车、武钢、武汉长江大桥)。12、思想学术文化(道家、楚简、郭店楚简)。13、科教文化(书院、武汉大学、华科大、中科院武汉分院、中国光谷)。,权县中华第一县。春秋第一县。左传庄公十八年记载:“初,楚武王克权。”斗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县长。斗缗,阎敖。关于权城的所在,有沙洋马良说、沈集西说,当阳东南(糜城)说,宜城西南(荆门西北)说。其中,以水经注所载最详细:“沔(汉)
8、水自荆城(今钟祥石牌),迳当阳(治荆门西南郊)之章山东。”“沔水又东,右会权口。水出章山东南流,迳权城北。”章山即今马良山,在今沙洋县马良镇。权水于此入汉水,入口处旧称权口,今称竹陂河口。笔者以为权城初在权水上游,后迁至马良山。马良山又称内方、马仙山。有“汉津”渡口。楚武王 死于伐随途中樠木山,今钟祥城东。,四、荆楚文化的主要内容(六大支柱),1、青铜冶铸工艺技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奴隶社会的标志是青铜,称“青铜时代。”先秦时期,铜绝大多数产于楚国。大冶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冶铁技术一流。有块炼铁,锻铁,可锻铸铁(生铁)。有铸铁柔化技术:将生铁(白口铁)经石墨化退火而成为有韧性的铸铁。楚人掌握分铸
9、合范法、错嵌法,发明失蜡法。荀子议兵篇说楚人还发明了钢钜。,传世精品众多,如铜禁、铜尊、铜盘等,技术经验丰富而且精湛,其复杂、细密、准确、灵巧的程度至今令人叹为观止。曾侯乙编钟。错金银龙凤纹铜尊。越王勾践剑、越王州句剑古代名剑。楚式四山镜。铜灯。,2、丝织刺绣工艺技术。,先秦丝织、丝绣衣物不易保存,出土极少,基本上出自楚墓。其中,江陵马山一号,达35件衣物,品种之繁多,工艺之精湛,保存之完好,图案之精美,前所未见。经纬密度每平方厘米16466根,超过长沙马王堆汉墓。其三头凤、凤斗龙虎、凤衔龙尾图案其构图、造型、设色,在当代仍是精品。包山二号墓出土的丝织物有绢、纱、绮、锦、绦等品种。花纹图案极具
10、楚文化风格。龙凤纹刺绣堪称一绝。郭家岗一号楚墓丝织品。“荆缎。”,郭家岗出土战国女尸、丝织品,3、竹木休髹工艺技术。迄今可见完好的先秦漆器,多为楚器、秦器和蜀器。其中,最早的是楚器,最多的也是楚器,最精最美的还是楚器。高档的夹纻胎、积竹胎、釦器实物都是楚器。胎质主要为木、竹二种。楚国漆器,类别繁多,用途广泛。漆木器:最有代表性的器物有,虎、彩绘漆鹿、彩绘木雕座屏、镇墓兽、虎座飞鸟、虎座凤架鼓等。包山二号彩棺。虎座鸟架鼓。最早的折叠床。黑底红彩是楚国漆器的基本色彩组合。,4、楚国哲学,楚国的原始宗教巫学。最早给巫下定义的是春秋末年楚国著名学者观射父。,古人有巫、觋之分,可统称为巫。平常所说的巫,
11、是低层次的巫师,即巫术师。观射父所讲的是高层次的巫师,即巫学家。前者是小巫,后者是大巫,小巫不及大巫。,在重新调整人神关系后,楚人对世界本原的探究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屈原的天问:“遂古之初,谁能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老子第一个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郭店楚简第一个提出了“太一生水”。庄子说:“夫道神鬼、神帝,生天、生地。”上帝和鬼还在,但已在“道”后才能神了。楚国的上层文化、主流文化虽开始走出巫风,但民间巫风仍然盛行,余脉延至今日。“傩戏”、“巫舞”、“鬼舞”和巫术遗风的祈神、禁咒、还愿、招魂等。大量的神话在民间仍然以传说的形式存在,各种巫术也在流传。楚国的巫学,不仅
12、限于巫术、巫法、巫技、巫风。也就是说不全是原始的宗教,其中也包括有早期的科学(主要是天文、历数、医药)和早期的文学艺术(主要是诗歌、乐舞、美术绘画)。,荆门车桥战国楚籍巴人墓出土了一件铜戚,上书“大武辟兵”,旧称“大武铜器”,今又释作“太一辟兵图”。援的两面都铸着一位同样的天神,人形,然而鳞身,鸟足,一只脚踏着太阳,一只脚踏着月亮,俨然是全天的主宰,其宇宙意识和空间效应实为古今所仅有。,楚国的国学道学。道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创始人是老子。早期代表性思想家有老子、庄子、老莱子等。道家产生于楚地,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思想学说之一,至今承传不绝,在国内外仍具有重大的影响。,1、老子废黜了天地鬼神的神
13、圣权威,提出了一个新的宇宙本体道。老子的道是世界的本原。道生万物的次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还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2、老子揭示了宇宙万物的演变规律,即“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辩证思维。他认为,宇宙万物存在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无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老子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诸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声音相和、前后相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柔弱胜刚强”等思想。主张贵柔守雌,以柔克刚,要想制服对方,自己则先让一步,以后发制人。,老子的思想:,3、老子提出了“无为”、“无为而治”、“无为无不为”、
14、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经典思想。在老子看来,道是经常无为的,但它却能创造一切。统治者只要听其自然,无所为,万事万物就会自我化育,自我生长,人民大众也会相安无事。4、老子提出了一些经典修身理论。他劝解人们要“少思寡欲”,“知足”,“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他强调“治大国若烹小鲜”、“守静”。“夫唯不争,故无尤”,“功随身退,天之道也”。,老子与老莱子比较,郭店楚简1993年10月,文物工作者抢救性清理发掘了位于纪山楚墓群保护范围内的郭店一号墓。郭店一号墓最大的收获是出土了有字楚简804枚,1.3万余字,全部内容均为先秦文献。这批竹简所承载的文
15、化信息十分丰富和重要,几乎是全部代表当时的时代精神和学术思潮主流的学术著作。考古学家根据墓葬型制及器物纹样等推定,入葬年代为战国中期偏晚,约公元前300年,墓主属士级贵族,很有可能是殉葬漆耳杯铭文所称的“东宫之师”,即楚国太子的老师。,郭店楚简经整理,文物出版社于1998年五月出版郭店楚墓竹简正式文本,整理后的竹简分为道家著作和儒家著作两部分。其中,道家著作四篇:老子(甲、乙、丙)、太一生水;儒家著作十一种十四篇:缁衣、五行、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成之闻之、性自命出、尊德义、六德、语丛(一、二、三、四)。其中楚简老子三种版本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版本,是研究老子其人其书以及道家
16、文化的重要文献。,屈原:是楚辞的创立者。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鲁迅评价:“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论,不遵矩度然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5、楚国的文学,楚辞:是屈原在楚国诗歌基础上创立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诗。宋人黄伯思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宋玉:湖北省有四个地方宣称是宋玉的故里:秭归、江陵、宜城、钟祥。钟祥县志说宋玉是楚国郊郢人,宋玉的故里在今湖北省钟祥县郢中镇;江陵县志说宋玉是楚国郢都人,宋玉的故
17、里在今湖北省荆州市纪南城;宜城志说宋玉是楚国鄢郢人,宋玉的故里在今湖北省宜城市鄢城办事处腊树村。,宋玉是楚国郢人,生于屈原之后,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相传所作辞赋甚多,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今多亡佚。现今相传为他所作的,九辩、招魂两篇,见于王逸楚辞章句;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 5篇,见于萧统文选;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6篇,见于章樵古文苑;高唐对、微咏赋、郢中对3篇,见于明代刘节广文选。但这些作品,真伪相杂,可信而无异议的只有九辩一篇。其中招魂颇多争议,一般认为是屈原所作。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
18、高和寡”的典故皆他而来。,楚艺术造型。楚艺术是巫学开拓、道学光大。在艺术上巫学以形象胜,道学以境界胜,骚学以情致胜。巫学给艺术带来的是狂怪直率的意绪,道学带来的是睿智玄妙的理念,骚学带来的是融狂怪直率的意绪和睿智玄妙的理念于高洁绮丽的情思之中。于是楚艺术有形象奇,境界大,情致美之称。具有出奇想象力和出奇创造性。战国中期的楚国艺术,是巫、道、骚三合一的艺术,是古代世界最有想象力、最有创造性的艺术。巫学给艺术主要是美的题材,道学给艺术主要是美的思想,骚学给艺术主要是美的情感。其美学流派来说,主要是道学美学。其要点有三:“法天”、“齐物”、“神遇”。,6、楚国的艺术,虎座鸟架鼓,土 伯,虎 座 立
19、凤,凤 凰,彩漆画金秋行迎图出土于荆门包山二号墓,通长87.4、高5.2厘米,共绘了二十六个人,四辆马车,十匹马,两头猪,一条狗,七只飞雁和五棵柳树。有三辆马车作轻跑状,一辆马车停立迎候。人物线条勾勒,疏密有致,色彩平涂,柔和协调。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有连环画之祖、动漫之祖之誉。,凤凰与鸟书、隶书:凤凰是楚人的图腾。楚人在书法艺术上最突出贡献就是首创鸟书,又称鸟篆。楚人尊凤,出于爱屋及乌心理,故而对鸟类也格外钟情,鸟书之鸟形与凤之图案、变形凤纹酷似。在某种程度上,将鸟书称为凤书更为确切。鸟书中鸟之造型或将之未翔,或昂首振翮 。郭沫若认为:“南方尚华藻,字多秀丽;北方重事实,字
20、多浑厚。”楚人在书法艺术上最值得称道的功绩是首创了隶书。竹简中已现隶书雏形,并非秦始皇时程邈所创。竹简书法:已经广受重视,成为一门新的书法形式。,莫愁女与莫愁乐:古乐。旧唐书音乐志:“莫愁乐者,出于石城乐。石城有女子莫愁,善歌谣。石城乐和中,复有忘愁声,因有此歌。”古今乐录:“莫愁乐,亦云蛮乐。旧舞十六人,梁八人。”乐府解题:“古歌亦有莫愁。”宋洪迈容斋随笔:“莫愁者,郢州石城人。今郢有莫愁村。画工传其貌,好事者多写寄四方。”南朝宋臧质莫愁乐:“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双桨,催送莫愁来。闻欢下扬州,相送楚山头。探手抱腰看,江水断不流。”,五、荆楚文化精神,第一、筚路蓝缕、艰苦创业、自强不
21、息的创业精神。筚路蓝缕的精神是楚人的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第二、追新逐奇、标新立异、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始终贯穿于楚人发迹、发展的全过程。第三,兼收并蓄、融汇蛮夏、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楚文化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和务实性。第四,崇尚武装、褒扬气节、热爱祖国的爱国精神。屈原、申包胥。,楚文化精神:1、创业(筚路蓝缕、开拓、务实)。2、创新(敢为天下先、独创、标新立异)。3、自强(独立自主、进取)。4、爱国(忠君)。5、包容(兼容、兼收并蓄、开放、多元、融合、融汇、追新逐奇、学以致用)。6、诚信(然诺)。7、人文(智慧)。8、举贤.9、浪漫。10、尚武。,荆门文化是千百年来荆门人民共同创造的一种
22、独特的地域文化,是以荆楚文化为主线,以历朝历代涌现出的各种文化遗产、文化现象和文化运动为构件的地方文化。,六、什么是荆门文化,荆门地区楚文化资源特色和优势主要体现在:1、道学故里,竹书之乡。第一,荆门居于早期楚文明起源的中心之一。“江汉沮漳,楚之望也”。楚立国之地荆山在荆门西北临近处,漳水自荆门西境穿行而过。考古成果表明,荆山南麓、沮漳地区是楚文化最早的发祥地,这些地区出土的器物具有鲜明、独特的楚文化早期特征。,楚国绝大多数时间建都江汉沮漳地区,都环列荆门周边,都以荆门为王畿之地和京郊之地。钟祥自楚武王时开始,是楚国的“郊郢”之地。鄀郢是春秋末年的楚都,建都时间达数十年之久。城北大林、汉滨章山
23、一带是楚王的苑囿。纪山是楚国的风水宝地,长湖是楚王的后花园。这种优势足可与荆州、宜城媲美。西周早期,楚国周围有若干小封国。荆门境内汉水之西有权国、那国,汉水之东有鄀国(上鄀,今钟祥东北,若敖氏)、曾国(随,今京山北,姬姓)、郧国(今京山南,斗氏)。这些小封国都以楚国为宗主国,也是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第二,荆门是楚思想学术繁荣发展的核心地区。道家是起源于楚地的正宗楚学,是对中华文化发展、文明演进最有影响的思想学说,是与儒家学说并驾齐驱的人文理念,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的精神家园之一。荆门地区有丰富的道家学说、楚地儒学渊源传承。子文、孙叔敖、老子、老莱子、陈良等都有丰富的道家思想。现存最早的老
24、子典籍出现在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展示了老学及儒道之间和平共处的早期原貌。太一生水是正宗的楚地道家理论,是南方水文化的升华,是楚人对宇宙生成的独特诠释,与老子、周易的路数完全不同,而与楚国的鹖冠子、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黄帝四经、汉代的贾谊、陆通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第三,荆门是中国楚简之乡,古竹书之乡。包山楚简,郭店楚简,严仓楚简,上博藏简等都出自荆门。郭店楚简带来“荆门时代”的美誉。有“一日点击五千”的美谈。出土先秦文献以荆门为最多,价值最大。,2、屈原行吟,宋玉辞赋。荆门是楚文学艺术重要发源地。屈原行吟汉北(今钟祥、京山等地),有楚辞作品传世。宋玉是钟祥郢中人,旧有宋玉宅,今仍存有宋玉井。宋玉是
25、仅次于屈原的楚辞大家,其九辨是公认的楚辞代表作品,文学史上地位很高。他又是汉赋之祖,其笔下的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巫山云雨等早已名垂千古。今郢中兰台就是当年宋玉为楚顷襄王赋风赋的地方。莫愁女是楚国著名的歌女,以唱阳春、白雪闻名,也是后世历代文人墨客反复吟诵的对象。今其地有莫愁村、莫愁渡、莫愁湖。以阳春白雪得名的白雪楼自唐代始,就是江汉名楼,南国名胜。楚国历史故事、典故、成语承传不绝,至今仍为人们喜闻乐道,如“百步穿杨”、“阳春白雪”等。,3、荆楚腹地,荆楚门户。第一,荆门是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最突出、最具底蕴的文化是楚文化。荆门文化以楚文化、三国文化、宋文化、明文化资源最为丰富,其中楚文化最具价
26、值。,第二,楚国时期是荆门地区人才辈出的黄金时代。与荆门有关的政治家除历代楚王外,有政治家子文、孙叔敖、黄歇,军事家有养由基,大学者有老子、老莱子、陈良,文学艺术家有宋玉、莫愁女。爱国者有钟仪、申包胥,隐逸家有老莱子、于陵子。,4、帝王风水,深厚底蕴。荆门楚墓遗址众多。在先秦古墓中,以楚墓传世数量最多,全国已发掘的古墓又以楚墓最多。荆门是楚墓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又是楚大墓冢、楚墓群现存数量最多的地方。荆门地区有纪山、十里铺、拾回桥、后港、马良、京山、钟祥等楚墓群,有子陵岗、罗坡岗、响岭岗、岳飞城等聚落遗址。鄀郢是楚都,郊郢是楚别都。沙洋境内有黄歇庙、那处庙、羊角庙;钟祥境内有楚武王庙、屈原庙、孙
27、叔敖庙,子胥台;京山有申包胥庙、陈良庙。,纪山楚墓群:位于楚都纪南城北郊,今沙洋县纪山镇境内,是国内迄今所发现的最大古墓群遗存,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保护面积50平方公里,有24处墓地。是全国最大的遗址保护单位之一2007年7月,纪山楚墓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委员会和国家文物局提名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严仓古墓群:位于沙洋县后港镇境内长湖边,属于以楚故都纪南城为中心的高等级墓地之一,是楚国贵族墓群。2009年10月2010年1月,湖北省文物考古所对严仓古墓群规模最大的獾子冢及附属车马坑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一号车马坑和二号车马坑发掘出土了6车14匹马。其中二号车马坑出土1车2匹马,车
28、舆内旗杆,兵器铜戟、铜戈、军乐器铜铙等完整组合。考古人员称,该车属于典型的楚人指挥战车,在楚国墓葬车马坑中属首次发现。铜戈上刻有12个字的铭文,证明其制造年代是魏惠王26年(前355年),由此推断獾子冢墓葬年代属于战国中期偏晚阶段。獾子冢还出土了大批竹简,尚在整理之中。墓主身份经专家考定为楚怀王大司马悼滑。这为荆门地区楚国历史文化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已发掘楚墓中,包山楚墓堪称楚文化大百科全书;郭店一号楚墓堪称中国最早的档案馆、图书馆;严仓楚墓是楚国大将军大司马悼滑的墓地,出土了最早的军事指挥车。 纪山楚墓群位于楚都纪南城北郊,是迄今所见两大楚墓群(另一为荆州八岭山楚墓群,在纪山楚墓群西
29、南)之一。出土楚文物异彩纷呈。楚人不但创造了惟楚独盛的物质财富,还创造了惟楚独见的科技文化、精神文化、民俗文化。,5、出土文物异彩纷呈。,荆门民间习俗源于楚俗,植根于楚地,具有鲜明的江汉及鄂西地域特色。有端午节、坐丧鼓、婚俗、葬俗、食俗等传承。 端午节是楚国的传统节日。端午,即农历五月初五,又名端阳,端是开端、初始的意思。初五又可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重午、午日。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30、,6、 楚风楚俗世代传承。,每逢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赛龙舟,农村有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习俗,主要是为了压邪驱邪。荆门地区的端午节有三个,在全国颇有特色。五月初五为首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五月二十五为末端午。荆门民间一般选择大端午这天过节。后来,屈原在这一天抱石投江,于是,人们又开始纪念人屈原。在列国中,楚风俗地域特色鲜明。楚人尚火尚赤,建筑、服饰、器物均为以赤为贵。婚丧嫁娶都会用火和红色。楚人崇凤,尚苗条。楚地民间盛行巫风,祭祀鬼神必用巫歌,屈原的九歌就是源自巫师的祭神歌曲。还有楚国食俗,楚辞菜谱、长湖鱼糕,堪称一绝。,楚人有崇凤的传统。楚人崇火尊凤。北方华夏民族的“图腾
31、”是龙,楚人的“图腾”是凤,即凤凰。北方华夏民族是龙的传人,楚人是凤的子孙。荆山、漳河是凤凰的故乡。在荆门因凤凰命名的古地名有凤凰台、凤凰铺等。屈原在离骚中说:“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楚墓中出土有大量的“龙凤帛画”、“凤踏虎架鼓”。据传,人面鸟身的“九凤”,便是楚先祖崇拜的图腾神鸟。楚人认为,火(赤色)与凤代表吉祥,能为人驱邪避灾、逢凶化吉。在色彩上,以黑色、朱色为尊。在方位上,以东为尊,在次序上,以左为大。楚人崇拜的尊神是东皇太一。楚人居室的门向主东向,墓葬的头向也朝东。左右之间,“楚人尚左”,以左位为尊,而中原华夏民族则上右。,荆门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坐丧鼓”、“哭嫁”等就源自楚国。 坐丧鼓,源于楚国,始于沙洋县纪山地区。至今存世已近3000年。相传庄子居住在纪南城北乡间,逢夜,妻子死,庄子坐在一旁击缶而歌,通宵达旦。次日,乡邻帮助庄子送完葬,便问他为什么不泣反歌。庄子回答说:人死归天,到极乐世界,是人生极大的解脱,为什么要为之哭泣而不为之而歌呢?人们觉得庄子的话有道理,遂开始效仿,渐渐形成了坐丧鼓的习俗,并世代沿袭,相传至今。每当家有老人去世,亲朋好友就会聚集在一起,为逝者鼓之,歌之,颂扬亡者生前的美德。坐丧鼓一般在夜幕降临后开始,所以又叫“夜歌”。沙市一带叫“鼓盆歌。”,谢 谢 大 家!,201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