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年司法考试真题解析试卷一.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229410 上传时间:2019-04-03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司法考试真题解析试卷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2014年司法考试真题解析试卷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2014年司法考试真题解析试卷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2014年司法考试真题解析试卷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2014年司法考试真题解析试卷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试 卷 一提示:本试卷为选择题,由计算机阅读。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勿在卷面上直接作答。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本部分含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关于依法治国,下列哪一认识是错误的?( )A.依法治国要求构建科学完善的权力制约监督机制B.依法治国要求坚持“法律中心主义” ,强调法律在治理和管理国家中的作用C.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必须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D.依法治国要求党必须坚持依法执政,正确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答案】B【考点】依法治国【解析】选项 A 正确。社会主义法治是“治官之治”和

2、“治权之治” 。坚持依法治国,要从法律上构建起“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的权力制约监督体系与机制,以保证执政党的权力和立法、执法、司法等各种权力的设置和行使始终不偏离我国民主政治的正确轨道。选项 B 错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认同“法律万能”的思维偏向,在我国社会的规范体系中,除了宪法和法律等规范性文件外,还有党的方针政策、社会主义道德规则、各种社会组织合法的规章制度,以及为人民群众所广泛认同的民规、民俗、民约等等,即实现法律手段与其他社会治理手段和方式的有机结合,全面发挥各种社会规范的调整作用,综合协调运用多元化的手段和方式来实现对国家的治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这一特征

3、,与西方资本主义法治理论中片面、绝对化的“法律中心主义”具有重要区别。选项 C 正确。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是一项浩瀚庞大、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深入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选项 D 正确。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2.某省政府向社会公布了政府在行政审批领域中的权力清单。关于该举措,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旨在通过政务公开约束政府权力B.有利于保障行政相对人权利C.体现了比例原则D.符合法治原

4、则【答案】C【考点】依法治国【解析】选项 A、B 、D 说法正确。公布政府在行政审批领域中的权力清单,可以让社会公众了解政府行政审批的事项范围和相关权限,有利于约束政府权力,促使政府权力依法行试 卷 一使并保障行政相对人权利。同时,该省政府的做法符合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符合法治原则。选项 C 说法错误。比例原则是合理行政的基本要求,其内涵指行政机关的执政活动需要采取合理手段,尽可能小的造成行政相对人的权利损害。题干并未体现此要求。3.实施依法治国方略,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思考问题,处理每项工作都要依法依规进行。下列哪一做法违反了上述要求?( )A.某市环保部门及时发布大型化工项目的

5、环评信息,回应社会舆论质疑B.某市法院为平息来访被害人家属及群众情绪签订保证书,根据案情承诺加重处罚被告人C.某市人大常委会就是否在地方性法规中规定“禁止地铁内进食”举行立法听证D.某省推动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答案】B【考点】依法治国【解析】依法治国是法治国家对政府行政活动的基本要求,深入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要求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以及监督制约。选项 A 正确。及时公布相关信息,以回应社会舆论质疑,符合依法治国的要求。选项 B 错误。是否给予处罚,给予怎样的处罚必须严格按照案件事实与法律规定,这里为了平息被害人亲属和其他群众的情形而加重被告人处罚的做法,不

6、符合法律的相关规定。另外,在未判决之前,保证加重处罚也不妥当,违背了依法治国的要求。法院应当依法裁判,合理对待民意。选项 C 正确。就“禁止地铁内进食”举行立法听证,听取群众意见,是坚持开门立法、民主立法的表现,符合依法治国的要求。选项 D 正确。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是指对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已经穷尽法律程序的,依法作出的判决、裁定为终结决定。对在申诉时限内反复缠访缠诉,经过案件审查、评查等方式,并经中央或省级政法机关审核,认定其反映问题已经得到公正处理的,除有法律规定的情形外,依法不再启动复查程序。对信访采取法律程序进行终结,体现了以法治思维解决矛盾的要求,该做法符合依法治国的要求。4.

7、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法治国家对政府行政活动的基本要求。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必须诚实守信。下列哪一行为违反了诚实守信原则?( )A.某县发生煤矿重大安全事故,政府部门通报了相关情况,防止了现场矛盾激化B.某市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承诺给予优惠,因国家政策变化推迟兑现C.某县政府因县内其他民生投资导致资金紧张,未按合同及时支付相关企业的市政工程建设款项D.某区政府经过法定程序对已经公布的城建规划予以变更【答案】C【考点】依法治国【解析】坚持诚实守信,要求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选项 A、B、D 符合诚

8、实守信原则。选项 A,事故发生后及时公开相关信息。选项 B,政府之前虽然作出优惠承诺,但因国家政策变化推迟兑现属于情势变更,是法定事由。选项D,依法定程序对行政决定作出变更。试 卷 一选项 C 违反诚实守信原则。某县政府因县内其他投资导致资金紧张而未能履约并非法定事由。政府应当遵守合同,诚实履行义务。5.执法为民要求立法、行政、司法等机关的工作要反映群众的愿望和根本利益。下列哪一做法没有准确体现执法为民的基本要求?( )A.某市公安局借助网络开展执法满意度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作为评判执法公正的唯一标准B.某市法院通过优化人民法庭区域布置、开展巡回审判等方式,减少当事人讼累C.某市政府出台市政管理检

9、查行为规范 ,规范城管队员执法行为D.某县检察院设立未成年人案件办公室,探索完善未成年人所在社区、学校、家庭、派出所与检察院五位一体的跟踪帮教机制【答案】A【考点】执法为民【解析】选项 A 不符合执法为民的基本要求。执法为民,要求把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关切转化为执法工作的具体目标,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评判执法工作的主要标准。因此,这里说“唯一标准”是错误的。另外,作为答题技巧,注意“唯一”二字,唯一过于绝对。选项 B 符合执法为民的基本要求。执法为民,要在不损害实质性法律利益和不违反法定程序的前提下,尽可能为人民群众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提供各种便利,不断改革和完善各种执法程序和执法手续,科学

10、、合理地设置执法流程,减少当事人的成本和诉累。某市法院的做法,减少了当事人的成本和诉累,切实做到便民利民。选项 C 符合执法为民的基本要求。某市政府出台市政管理检查行为规范 ,倡导文明和理性执法,易于使各种执法活动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充分理解和接受。选项 D 符合执法为民的基本要求。跟踪帮教体制,属于特殊人群司法保护机制,健全了健全执法为民机制,提升了检察工作群众满意度。6.社会主义法治把公平正义作为一切法治实践活动的价值追求。下列哪一说法正确体现了公平正义理念的基本要求?( )A.在法律实施中为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应依据法理而不是考虑情理B.在法治实践活动中,仅仅保证程序公正C.迟到的

11、正义是非正义,法治活动应同时兼顾公正与效率D.法律是全社会平等适用的普遍性规范,为维护法制统一,对特殊地域和特殊群体应一视同仁,不作任何区别化对待【答案】C【考点】公平正义【解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的公平正义要求通过法治实践活动,使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正当利益和合理诉求平等地在法律中得到表达与体现,公平地得到法律的保障和维护,并在法律的支持下公正地得到实现和满足,使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选项 A 错误。社会主义法治公平正义的实现,必须注重法理与情理的相互统一,用法理为情理提供正当性支持,以情理强化法理施行的社会效果。在执法和司法过程中,既要遵循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也要参考其

12、他社会规范,同时适当考虑人民群众的普遍性情感,既要维护执法的严肃性,又要考虑社会现实状况和人民群众的接受程度;要妥善、恰当地试 卷 一解决法治实践中可能存在的局部性、个别性的“合理不合法”或“合法不合理”的问题,在不违反法律基本原则,不损害法律权威的前提下,能动地运用法律技术和法律手段,兼顾法理与情理的要求,寻求相关利益的平衡与妥协,使这类特殊问题的解决更趋于实质上的公正。该项表述片面。选项 B 错误。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具有密切的联系。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外部形式,是实体公正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和重要保证;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的内在目标,也是程序公正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在法治实践活动中,要正确处理好

13、程序与实体的关系,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合理均衡,一方面,应当高度重视程序的约束作用,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切实保证程序的公正;另一方面,不应极端化地强调程序而忽略实体上的公正,反对那种“只要程序公正,实体则必然公正” ,以及“只要程序正确,实体则可以在所不问”观念和做法。该项错在“仅仅”二字。选项 C 正确。实现公平正义,必须同时兼顾公正与效率。一方面,不能为片面追求效率而损伤实质公正;另一方面,又必须看到,公平正义的实现,离不开法治活动效率的不断提高,如果执法者在法治活动中拖延推诿,贻误怠慢,使人民群众的正当权益得不到及时的保护或实现,同样是对人民群众的不公正。选项 D 错误。社会主义法治公平正义要

14、求正确处理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为此,必须强调法制的统一性,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体现对法律这种普遍性的尊重。同时,又必须从我国地域间、城乡间、阶层间、群体间发展很不平衡,社会成员所处社会环境、所具有的社会条件差异较大这一客观事实出发,在法律制定及其适用中,对特殊地域以及特殊群体或个体作出必要的区别化对待,特别是为不发达地区、困难群体或个体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给予更为完善的法律保护。即特殊情况特殊对待。7.下列哪一做法不符合服务大局理念的要求?( )A.某省法院审理案件时发现该省地方性法规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相抵触,最终依据法律作出裁判B.某市工商局规定收取查询费,拒绝法院无偿查询被强制执

15、行企业的登记信息C.某市律师协会组织律师就已结案件进行回访,如案结事未了则为当事人免费提供法律服务D.在应对当地自然灾害中,某市检察院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着力保障特殊时期社会稳定【答案】B【考点】服务大局【解析】服务大局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各项事业都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和大政方针而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以及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社会主义法治的各种具体实践活动都必须充分考虑和高度重视对社会发展和社会运行全局的影响。选项 A 符合服务大局理念的要求。社会主义法治服务大局要求坚定不移地坚持地方服从中央、局部服从全局的大局观念和大局原则,维护和坚

16、持法律的基本原则。在省地方性法规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相抵触的情况下,该省法院依据法律作出裁判的做法体现了服务大局的要求。选项 B 不符合服务大局理念的要求。服务大局理念,要求各地方、各部门、各机构必须摒弃狭隘的地方、部门或机构利益,即要协调好相互机关的关系。这里工商局收费的做法是错误的。选项 C 符合服务大局理念的要求。社会主义法治服务大局高度重视法治实践效果和社会效试 卷 一果。在法律实施环节,服务大局理念不仅要依照法定程序,把法律正确地适用于具体事实,更要审视法律适用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及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特别是在社会矛盾纠纷的处理中,要力求做到案结事了,怨随案清。该市律协进行回

17、访并免费提供法律服务的做法,有利于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符合服务大局的要求。选项 D 符合服务大局理念的要求。法治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充分履行职责,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恪尽职守,爱岗敬业,不折不扣地完成职责范围内的各项事务;要正确履行职责;要能动履行职责,特别是在处理各种案件时,要善于把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的总体要求导入到案件的处理之中,通过能动的执法和司法,有效践行社会主义法治服务大局的重要使命。某市检察院从大局着想,积极发挥自身职能,着力保障特殊时期社会稳定的做法体现了服务大局的要求。8.坚持党对法治事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主要特色,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关于党的领导的理

18、念,下列哪一理解是错误的?( )A.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B.我国法治事业,从总体部署到决策的具体实施,都是在党的大力推动下实现的C.只要抓住立法环节,把党的各项政治主张和要求上升为法律,就能全面实现党对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政治领导D.党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与坚持党对法治事业的领导是不矛盾的【答案】C【考点】党的领导【解析】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的党的领导,就是指党通过路线、方针和政策实施与贯彻,依靠各级党组织作用的正确发挥,把握我国法治事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决定我国法治事业的战略部署,推动我国法治事业的总体进程,协调我国法治事业中

19、的重要关系,指导我国法治实践活动的具体展开。选项 A 说法正确。党在长期革命建设中逐步形成的历史地位决定了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经历了光荣牺牲,取得了执政地位;夺取政权后,党又带领广大人民建设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奠定了党在国家中绝对的领导地位和崇高的社会威望,从而也决定了党对于包括法治在内的一切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不可替代、不可动摇的领导权力。因此,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必须把党的领导作为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选项 B 说法正确。党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主要推动者。当代中国实行社会主义法治,必须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只有坚

20、持党对法治事业的领导,才能保证我国法治的社会主义性质,适合中国国情,也才能有效地动员和组织各种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推动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顺利进行。选项 C 说法错误。党对法治事业的政治领导,就是要把党的各项政治主张和要求及时地反映到立法之中,把法治实践活动自觉地纳入到党的中心工作和党的总体战略部署之中,同时,法治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善于运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去指导法治的具体运用,把法律的实施和适用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和落实结合起来,实现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高度统一。因此,仅有立法是不够的,还需要司法实践和执法活动。 “只要”二字表述绝对。选项 D 说法正确。党是我国社会主义法

21、治事业的坚定维护者。党带头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的纪律明确规定党组织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这与坚持党对法治事业的领导是不矛盾的。试 卷 一9.法律格言说:“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 ”关于该法律格言,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每个人在法律面前事实上是平等的B.在任何时代和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都是一项基本法律原则C.法律可以解决现实中的一切不平等问题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并不禁止在立法上作出合理区别的规定【答案】D【考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解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体现的是法的普遍性。近代以来,法的普遍性表现为普遍平等对待性,即要求平等地对

22、待一切人。法的平等是一种规范上的平等,不是事实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是禁止不合理的差别对待,而不是禁止任何差别对待。选项 A 错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指对任何人都平等对待与平等保护,并不能直接导致事实上的平等。该项对格言进行了字面上的理解,是错误的。选项 B 错误。并非在任何时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都是一项基本法律原则。选项 C 错误。法律不是万能的,存在其局限性,仅凭法律是无法解决现实中的一切不平等问题的。 “一切”过于绝对。选项 D 正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不意味着均等,平等原则并不禁止在立法上作出合理区别的规定,以形式上的不平等去促进实质上的平等。10.关于法的规范作用,下列哪一说法

23、是正确的?( )A.陈法官依据诉讼法规定主动申请回避,体现了法的教育作用B.法院判决王某行为构成盗窃罪,体现了法的指引作用C.林某参加法律培训后开始重视所经营企业的法律风险防控,反映了法的保护自由价值的作用D.王某因散布谣言被罚款 300 元,体现了法的强制作用【答案】D【考点】法的作用【解析】法的规范作用分为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法的指引功能(作用)是指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指引人们可以这样行为、必须这样行为或不得这样行为,从而对行为者本人的行为产生的影响,也就是说,法的指引功能(作用)是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实现的,它涉及的对象主要是

24、指本人的行为。法的评价功能(作用)是指法律对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或违法及其程度,具有判断、衡量的作用,也就是说,法的评价作用涉及的是法的律他作用,即对他人的行为的评价,这是区别指引作用(涉本人的行为)和评价作用(涉他人的行为)的关键所在。法的预测作用是指人们可以根据法律规范的规定事先估计到当事人双方将如何行为及行为的法律后果,也就是说,预测作用的对象是人们相互之间的行为,这里的人们应作广义的理解,即包括国家机关的行为。法的强制作用是指法为保障自己得以充分实现,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惩罚违法行为的作用,也就是说,法的强制作用只能针对违法犯罪人的行为,如果没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那么法的强制作用就不能

25、显现。试 卷 一法的教育作用是指通过法律的实施,法律规范对人们今后的行为发生的直接或间接的诱导影响,也就是说,法的教育作用针对的是一般人的行为。例如,通过对违法行为实施法律制裁不仅对违法者本人起到警示、警戒的作用,而且也对一般人产生了教育性影响。据此可知,选项 A 体现了指引作用。选项 B 体现了强制作用。选项 C 体现了指引作用,反映了法的保护秩序价值的作用。提示:指引自己,评价他人,教育大多数,强制一小撮。11.尹老汉因女儿很少前来看望,诉至法院要求判决女儿每周前来看望 1 次。法院认为,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

26、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问候老年人。而且,关爱老人也是中华传统美德。法院遂判决被告每月看望老人 1 次。关于此案,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被告看望老人次数因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由法官自由裁量B.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中没有规定法律后果C.法院判决所依据的法条中规定了积极义务和消极义务D.法院判决主要是依据道德作出的【答案】D【考点】法律规则【解析】选项 A 说法正确。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只是笼统规定了看望或问候义务,但未明确规定次数,应当由法官根据自由裁量权作出。选项 B 说法正确。所谓法律后果,指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在作出符合或不符合行为模式的要求时应承担相应的结果的部分,

27、是法律规则对人们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的态度。法律后果分为两种:(1)合法后果,又称肯定性后果,表现为法律规则对人们行为的保护、许可或奖励。 (2)违法后果,又称否定性后果,表现为法律规则对人们行为的制裁、撤销、不予保护,或要求赔偿、恢复等。从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的条文看,只有假定条件和行为模式,未涉及法律后果。选项 C 说法正确。从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的条文看, “应当经常看望或问候老人”是积极义务, “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是消极义务。该法院判决对两种义务均有涉及。选项 D 说法错误。法院必须依法做出判决,该判决是以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为依据的,并非依据道德作出。12.原告与被告系

28、亲兄弟,父母退休后与被告共同居住并由其赡养。父亲去世时被告独自料理后事,未通知原告参加。原告以被告侵犯其悼念权为由诉至法院。法院认为,按照我国民间习惯,原告有权对死者进行悼念,但现行法律对此没有规定,该诉讼请求于法无据,判决原告败诉。关于此案,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本案中的被告侵犯了原告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B.习惯在我国是一种非正式的法的渊源C.法院之所以未支持原告诉讼请求,理由在于被告侵犯的权利并非法定权利D.在本案中法官对判决进行了法律证成【答案】A【考点】法律权利、法的渊源、法律证成【解析】选项 A 说法错误。经济、社会、文化权利是宪法规定的权利,其中并无悼念权。试 卷 一选

29、项 B 说法正确。正式的法的渊源是指具有明文规定的法律效力并且直接作为法律人的法律决定的大前提的规范来源的那些资料,如宪法、法律、法规等,主要为制定法。非正式的法的渊源则指不具有明文规定的法律效力,但具有法律说服力并能够构成法律人的法律决定的大前提的准则来源的那些资料。当代中国的非正式的法的渊源主要包括习惯、判例和政策。选项 C 说法正确。我国法的正式渊源是制定法,而法律中并未明文规定悼念权,因此不属于法定权利。选项 D 说法正确。我国法律受大陆法系影响较深,法院在作出判决时采用演绎推理,即大前提小前提结论,是法律证成的表现。13.张林遗嘱中载明:我去世后,家中三间平房归我妻王珍所有,如我妻今

30、后嫁人,则归我侄子张超所有。张林去世后王珍再婚,张超诉至法院主张平房所有权。法院审理后认为,婚姻自由是宪法基本权利,该遗嘱所附条件侵犯了王珍的婚姻自由,违反婚姻法规定,因此无效,判决张超败诉。对于此案,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婚姻自由作为基本权利,其行使不受任何法律限制B.本案反映了遗嘱自由与婚姻自由之间的冲突C.法官运用了合宪性解释方法D.张林遗嘱处分的是其财产权利而非其妻的婚姻自由权利【答案】A【考点】法的价值【解析】选项 A 说法错误。婚姻自由作为基本权利必须依法行使,并非不受任何法律限制。选项 B 说法正确。张林在遗嘱中限制了王珍的婚姻自由,因此张林的遗嘱自由与王珍的婚姻自由发

31、生了价值冲突。选项 C 说法正确。婚姻自由是宪法的基本权利,在解决遗嘱自由和婚姻自由的价值冲突中,法官运用了合宪性解释方法。选项 D 说法正确。张林的遗嘱处分的是其房屋所有权,并非处分其妻的婚姻自由权利。14.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赌博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以营利为目的,在计算机网络上建立赌博网站,或者为赌博网站担任代理,接受投注的,属于刑法第三百零三条规定的开设赌场 ”。关于该解释,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A.属于法定解释B.对刑法条文做了扩大解释C.应当自公布之日起 30 日内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D.运用了历史解释方法【答案】D【考点】法律解

32、释【解析】由于解释主体和解释效力的不同,法律解释可以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正式解释又叫法定解释,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官员或其他有解释权的人对法律作出的具有法律上约束力的解释。非正式解释,通常也叫学理解释,一般是指由学者或者其他个人及组织对法律规定所作的不具有法律拘束力的解释。试 卷 一法律解释方法有文义解释、立法者的目的解释、历史解释、比较解释、体系解释、客观目的解释等几种方法。选项 A 说法正确。该解释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属于有权国家机关作出的具有法律拘束力的解释,属于法定解释。选项 B 说法正确,选项 D 说法错误。文义解释,是指从法律条文所运用的语言的含义来说明法律规

33、定的内容。根据解释尺度的不同,被分为字面解释、限制解释与扩大解释三种。历史解释,从该法律制定的历史背景,以及与过去的同类法律相比较来阐明法律的含义。刑法条文规定的“赌场”原先是指实体赌场,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 “网络赌场”也应纳入“赌场”的范畴。因此,对刑法条文作了文义解释中的扩大解释,而非历史解释。选项 C 说法正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属于审判、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应当自公布之日起三十日内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15.关于法与人权的关系,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人权不能同时作为道

34、德权利和法律权利而存在B.按照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观点,人权不是天赋的,也不是理性的产物C.人权指出了立法和执法所应坚持的最低的人道主义标准和要求D.人权被法律化的程度会受到一国民族传统、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答案】A【考点】法与人权【解析】选项 A 说法错误。人权既可以作为道德权利而存在,也可以作为法律权利而存在,从根本上讲,人权是一种道德权利,但为了保障人权的实现,必须被法律化,成为法律上的权利。选项 B 说法正确。按照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观点,人权不是天赋的,也不是理性的产物,而是历史地产生的,最终是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它的具体内容和范围总是随着历史发展、社会进步而不断丰富和

35、扩展的。选项 C 说法正确。人权可以作为判断法律善恶的标准,人权对法的作用之一体现在人权指出了立法和执法所应坚持的最低的人道主义标准和要求。选项 D 说法正确。人权往往通过法律权利的形式具体化。哪些人权能转化为法律权利,得到法的保护,取决于以下因素:一是一国经济和文化的法制状况;二是取决于某个国家的民族传统和基本国情。16.秦律明确规定了司法官渎职犯罪的内容。关于秦朝司法官渎职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A.故意使罪犯未受到惩罚,属于“纵囚”B.对已经发生的犯罪,由于过失未能揭发、检举,属于“见知不举”C.对犯罪行为由于过失而轻判者,属于“失刑”D.对犯罪行为故意重判者,属于“不直”

36、【答案】B【考点】秦代的罪名【解析】选项 A 说法正确。 “纵囚”罪,是指应当论罪而故意不论罪,以及设法减轻案情,故意使案犯达不到定罪标准,从而判其无罪。试 卷 一选项 B 说法错误。 “见知不举”罪,是指对明知有犯罪,但不揭发、检举。如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代禁书令规定, “有敢偶语诗 、 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选项 C 说法正确。 “失刑”罪,指因过失而量刑不当(若系故意,则构成“不直”罪) 。选项 D 说法正确。 “不直”罪,是指罪应重而故意轻判,应轻而故意重判。17. 唐律名例律规定:“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 。

37、关于唐代类推原则,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类推是适用法律的一般形式,有明文规定也可“比附援引”B.被类推定罪的行为,处罚应重于同类案件C.被类推定罪的行为,处罚应轻于同类案件D.唐代类推原则反映了当时立法技术的发达【答案】D【考点】唐律中的刑罚原则类推原则【解析】 唐律名例律规定:“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 ”即对律文无明文规定的同类案件,凡应减轻处罚的,则列举重罪处罚规定,比照以解决轻案;凡应加重处罚的罪案,则列举轻罪处罚规定,比照以解决重案。如疏议举律文说,谋杀尊亲处斩;但无已伤已杀重罪的条文,在处理已杀已伤尊亲的案件时,通过类推就可以知

38、道更应处以斩刑。又举例说,夜半闯入人家,主人出于防卫,登时杀死闯入者,不论罪。律文没有致伤的条文,但比照规定,杀死已不论罪,致伤更不论罪。唐代类推原则的完善反映了当时立法技术的发达。选项 A 错误。唐律类推原则的适用前提是法律无明文规定,也就是说有明文规定时要直接适用法律。选项 B、C 错误。被类推定罪的行为,处罚可能会重于同类案件也可能轻于同类案件。18.根据清朝的会审制度,案件经过秋审或朝审程序之后,分四种情况予以处理: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嗣。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情实指案情属实、罪名恰当者,奏请执行绞监候或斩监候B.缓决指案情虽属实,但危害性不能确定者,可继续调查,待

39、危害性确定后进行判决C.可矜指案情属实,但有可矜或可疑之处,免于死刑,一般减为徒、流刑罚D.留养承嗣指案情属实、罪名恰当,但被害人有亲老丁单情形,奏请皇帝裁决【答案】C【考点】清朝的会审制度【解析】案件经过秋审或朝审复审程序后,分四种情况处理:其一情实,指罪情属实、罪名恰当者,奏请执行死刑(选项 A 错误) ;其二缓决,案情虽属实,但危害性不大者,可减为流三千里,或发烟瘴极边充军,或再押监候(选项 B 错误,该选项说法体现了唐代的保辜制度) ;其三可矜,指案情属实,但有可矜或可疑之处,可免于死刑,一般减为徒、流刑罚(选项 C 正确) ;其四留养承嗣,指案情属实、罪名恰当,但有亲老丁单情形,合乎

40、申请留养条件者,按留养奏请皇帝裁决(选项 D 错误) 。19.武昌起义爆发后,清王朝于 1911 年 11 月 3 日公布了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关于该宪法性文件,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试 卷 一A.缩小了皇帝的权力B.扩大了人民的权利C.扩大了议会的权力D.扩大了总理的权力【答案】B【考点】清末法制“十九信条”【解析】 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在形式上被迫缩小了皇帝的权力,相对扩大了议会和总理的权力,但仍强调皇权至上,且对人民权利只字未提,更暴露其虚伪性。20.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也是宪法确定的治国方略。关于实施依法治国的要求,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A.在具体的社会

41、治理实践中将法治与德治紧密结合,共同发挥其规范社会成员思想和行为的作用B.坚持以宪法和法律为社会关系调控手段,限制并约束各种社会组织的规章制度、民规、民约的调节功能C.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尊重和服从司法机关作出的生效判决D.构建“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体系,科学配置权力,合理界定权限,形成既相互制约与监督,又顺畅有效运行的权力格局【答案】B【考点】依法治国【解析】选项 A 说法正确。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同属于上层建筑,共同体现着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性质,共同反映着广大人民的社会理想与社会要求,共同体现着社会主

42、义核心价值;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发挥着维护社会秩序,规范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的作用。选项 B 说法错误。在我国社会的规范体系中,除了宪法和法律等规范性法律文件外,还有党的方针政策、党纪党规、社会主义道德准则、各种社会组织合法的规章制度,以及为人民群众所广泛认同的民规、民俗、民约等等。所有这些规范都对我国社会关系具有调整作用,都对会成员的行为具有约束或导向功能。因此,要全面发挥各种社会规范的调整作用,综合协调地运用多元化的手段和方式来实现对国家的治理和管理。 “限制并约束”的说法是错误的。选项 C 说法正确。坚持依法治国,要求要树立司法权威。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要切实做到公正、高效、

43、廉洁司法,提髙司法的公信力;全社会要依照宪法的规定,尊重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尊重司法机关作出的生效裁决。选项 D 说法正确。依法治国要求强化监督制约,构建权力制约监督体系与机制。社会主义法治是“治官之治”和“治权之治” 。要从法律上构建起“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的权力制约监督体系与机制,以保证执政党的权力和立法、执法、司法等各种权力的设置和行使始终不偏离我国民主政治的正确轨道。21.关于宪法的历史发展,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A.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普遍化发展,是近代宪法产生的经济基础B.1787 年美国宪法是世界历史上的第一部成文宪法试 卷 一C

44、.1918 年苏俄宪法 和 1919 年德国魏玛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现代宪法的产生D.行政权力的扩大是中国宪法发展的趋势【答案】D【考点】宪法的历史发展【解析】选项 A 说法正确。近代意义的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其产生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普遍发展的必然结果。选项 B 说法正确。1787 年美国宪法是世界历史上的第一部成文宪法,法国 1791 年宪法是欧洲大陆的第一部成文宪法。选项 C 说法正确。现代宪法产生的前提是宪法必须系统而全面的规定公民实体权利。 (1)1918 年 苏俄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公有制的经济制度被写进了宪法,宪法调整的领域由传统的政治领域进入社会经济领域。此外,苏俄宪法

45、的产生使立宪成为一种世界现象,不再局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2)1919 年德国魏玛宪法:第一,加强了对私有财产权的限制,使近代宪法中的自由主义精神受到抑制,而社会福利和公共利益得到重视和提倡;第二,议会的权力受到牵制,行政权力的扩大得到宪法认同;第三,宪法授权国家广泛干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力,国家的触角深入社会各个领域。选项 D 说法错误。中国宪法逐步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行政权的限制和缩小是中国宪法发展的趋势。22.关于我国宪法修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我国修宪实践中既有对宪法的部分修改,也有对宪法的全面修改B.经十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可以启动宪法修改程序C.全

46、国人大常委会是法定的修宪主体D.宪法修正案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宪法修改方式【答案】A【考点】宪法的修改【解析】选项 A 正确。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共颁行过四部宪法1954 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 年宪法、1982 年宪法,后三次修宪都是全面修改,1982 年宪法是我国现行宪法。至今经历过四次部分修改。选项 B 错误。 宪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选项 C 错误。根据我国宪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我国的修宪主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而不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选项 D

47、 错误。宪法修正案是我国宪法典的组成部分,是实践中形成的修宪方式,并未在宪法中明文规定。23.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关于特别行政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澳门特别行政区财政收入全部由其自行支配,不上缴中央人民政府B.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举行会议的法定人数为不少于全体议员的三分之二C.非中国籍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不得当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D.香港特别行政区廉政公署独立工作,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负责【答案】A试 卷 一【考点】特别行政区制度【解析】选项 A 正确。 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保持财政独立。澳门特别行政区财政收入全部由澳门特别行政区

48、自行支配,不上缴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不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征税。选项 B 错误。 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七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举行会议的法定人数为不少于全体议员的二分之一。除本法另有规定外,立法会的法案、议案由全体议员过半数通过。选 C 错误。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六十七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由在外国无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组成。但非中国籍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和在外国有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也可以当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其所占比例不得超过立法会全体议员的百分之二十。 选 D 错误。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第五十七条规定,

49、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廉政公署,独立工作,对行政长官负责。24.王某为某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23 岁,尚未就业。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关于王某的权利义务,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无需承担纳税义务B.不得被征集服现役C.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有休息的权利【答案】C【考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解析】选项 A 错误。 宪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选项 B 错误。 宪法第五十五条第二款规定,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选项 C 正确。 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选项 D 错误。 宪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据此可知,休息权是劳动者的权利。25.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关于基层群众自治,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村民委员会的设立、撤销,由乡镇政府提出,经村民会议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