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圆锥的体积教案盘石中心小学 董爱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动手操作参与实验,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2、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3、渗透转化、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和探索意识。教学重点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具准备沙、圆锥教具,圆柱教具若干个,其中要有等底等高圆柱,圆锥各两对。教学过程一、 谈话引入1、我们已知道了哪些立体图形体积的求法?2、我们是用怎样的方法扒出圆术的体积的计算公式?3、大家觉得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圆锥的体积可能转化为什么来研究呢?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4、出示教具,大家觉得这个
2、圆锥与啊一个圆柱最亲呢?你为什么这样认为?老师比较学生指出的圆柱与圆锥的底与高,引导大家发现这个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5、它们的体积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二、自主探索,操作实验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分组操作,自己发现屏幕上的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关系,解决提出的问题。出示思考题:2(1)通过实验,你们发现圆柱的体积和圆锥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2)你们的小组是怎样进行实验的?1. 小组实验。(1)学生分 6 组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其中 4 个小组的实验材料:沙子、水、水槽、量杯、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另外 2 个小组的实验材料:沙子等,既不等底也不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
3、容器各一个,体积有 8倍关系的,也有 5 倍关系的。(2)同组的学生做完实验后,进行交流,并把实验结果写在长条黑板上。2. 大组交流。(1)组织收集信息。学生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教师把这些信息逐一呈现在插式黑板上: 圆柱的体积正好是圆锥体积的 3 倍。 圆柱的体积不是圆锥体积的 3 倍。 圆柱的体积正好是圆锥体积的 8 倍。 圆柱的体积正好是圆锥体积的 5 倍。 圆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 3 倍。 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1/3 。(2)引导整理信息。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把黑板上的信息分类整理。 (根据学生反馈的实际情况灵活进行) (3)参与处理信息。围绕 3 倍关系
4、的情况讨论: 请这几个小组同学说出他们是怎样通过实验得出这一结论的? 哪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更加科学合理一些?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1/3。(突出等底等高,并请他们拿出实验用的器材,自己比划、验证这个结论。)引导学生自主修正另外两个结论。3. 诱导反思。(1)为什么有两个小组实验的结果不是 3 倍关系呢?3(2)把一个空心的圆锥慢慢按入等底等高且装满水的圆柱形容器里,剩下水的体积是多少?这时和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4. 推导公式。尝试运用信息推导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1)这里 Sh 表示什么?为什么要乘 1/3?(2)要求圆锥体积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1. 教学例 1
5、。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 19 平万厘米,高是 12 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2. 学生尝试行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3. 引导小结:不要漏乘 1/3;计算时,能约分时要先约分。四、巩固练习,拓展深化课本第 43 页的“做一做”第 1、2 题。练习后评讲。五、质疑问难,总结升华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探索到了什么?怎样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的?圆柱表面积计算的实际应用的教案设计南海区九江镇南畔华光小学 崔昌瑜内容:人教版第 12 册 P34 页的例 3 及练习七的第 4、5、7 题目标:1、进一步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42、掌握求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能根据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的关系,学
6、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应用计算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灵活运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培养空间想象思维能力。重点:如目标 3教具:小黑板、投影机、实物教具教法:实物演示法、归纳法、讲述法、对比练习法。过程:一、 前提测评1、出示实物图形(1) 这是什么图形?(2) 一个圆共有多少个面?(3) 它的展开图是什么图形(包括)?(4) 这个长方形与圆柱有什么联系?(5)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公式是什么?(6) 圆柱的展开图就只左面有一个面吗?(7) 圆柱的表面积包含什么?(8) 你觉得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根据学习板书公式)2、求下列圆柱的表面积
7、(不计算) 。(提示学生要灵活运用公式求表面积)二、 导入新课1、大家都懂得运用公式求圆柱的表面积,那么我们继续应用计算圆柱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希望大家能学好!2、板书课题,认定目标。三、导学达标1、出示例 3,集体读题。2、问:(1)这个水桶是什么图形?(2)它有什么特征?(3)这说明了什么?(少一个面)(4)如果把这个水楹的铁皮展开,会有哪几个部分?(学生讨论)(5)学生回答好后,进行演示及板演。(6)那问题其实是求什么?(7)那你会吗?试试看。(8)学生进行练习一人板演。3 分米8 分米10 米2 米53、订正时间:这里的底面积为什么不乘以 2?4、如果题目中加上(保留整百平
8、方厘米(那会怎样写答案呢。5、大家可以计论一下?6、大家看看书本的结果与你们所写的答案是不是一样?7、指导学生看书,并解释。8、小结:刚才我应用求圆柱表面积的方法求了一个生活实际中的水桶的表面积,只是把一个底面积加上一个侧面积。在实际应用中计算一些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 (刚才我们求了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一个水桶的表面积,它们的特点是没有盖。生活中的一些圆柱形物体,它的表面积可能只含有一个侧面积,也可能有一个侧面积加一个底面积,或 2 个底面积加侧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足够用。 )9、用实物举例,并让学生发表见解有生活的哪些物体如上述的。四、
9、达标测评1、砌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直径是 6 米,深是 2 米,在池的周围与底面抹上水泥,抹上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不计算)2、一种圆柱形纸筒,没有盖,底面半径是 10 厘米,高 10 厘米,做 11只这样的纸筒至少用多少平方厘米纸片?(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3、用铁皮制圆柱形通风管 20 节。每节长 50 厘米,底面圆的周长是31。4 厘米。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米?(计算结果)4、用塑料皮做一只油桶(带盖) 。底面半径是 5 分米,高 12 分米。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塑料皮?(不用计算)5、一种中间空心零件如右图:(单位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五、总结:好了!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圆柱体
10、表面积的实际应用。在计算实物的表面积时,要懂得根据实物外形特征灵活运用公式计算。六、学生谈收获。七、作业:练习七的第 4、5、7 题让孩子触摸数学面积、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谭亮发一、教学内容1066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 P70、71 面积、面积单位。二、教学准备教师:皮球、橘子等事物;长方形、正方形、不规则的平面图形各一个;1 平方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厘米大正方形各一个。 学生:1 平方厘米大的正方形若干个,1 平方分米大的正方形 1 个。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面积、面积单位”这块内容是从直线到平面,从长度到面积,由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学生学习几何初
11、步知识的一次飞跃。是他们在认识了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对学生来说“物体表面”这个概念不是很抽象,但是对“面积”这个概念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为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举例子,摸一摸理解“面积”的意义,建立“面积”概念。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3、通过找一找、估一估、量一量建立“1 平方米”、“1 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表象。4、通过估计实物表面面积的大小并交流不同的估计方法,增强学生估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建立“面积”概念;建立“1 平方米”、“1 平方分米”
12、、“1平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表象。教学策略选择: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摸一摸、找一找、猜一猜、估一估、涂一涂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正确建立“面积”概念,以及“1 平方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表象。在“面积”概念的建立中,先让学生触摸物体的表面,并指出物体表面的面积;再让学生指出平面图形的面积;最后在涂面积这个环节中,进一步完善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或封闭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在“1 平方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表象建立中,主要安排了摸一摸、找一找、估一估等活动,尤为突出的是安排了三次估一估,而且每次估计都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又分7几个层次
13、来进行的,在估一估中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知面积单位的大小,建立不同大小的面积单位表象。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一、“面积”概念建立1、认识“物体表面”我们周围物体都有表面,这是书的封面。(师摸一摸)请你们也像老师一样摸一摸书本的封面,课桌的桌面,自己的脸面。师:像书的封面,课桌的桌面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表面)2、比较:书本的封面与文具盒的盖面;书本的封面与课桌的桌面哪个面大?3、师: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像这样“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出示课题:研究面积4、指一指。指出皮球的表面面积,桔子的表面面积。5、指出一些平面图形它们的面积。6、补充完整概念“平面图形的大小
14、,也就是它们的面积。”7、读一读。“面积”概念。8、涂一涂。下面图形的面积。(1) (2) (3)从学生熟知的身边实物入手,并让学生触摸物体的表面,感知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不仅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而且让学生感觉到原来我们的身边到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他们学数学的兴趣。通过涂一涂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在质疑中进一步建立“封闭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8(4) (5) (6)9、质疑:为什么不涂(3)、(4)号?10、进一步完善面积概念“封闭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是它们的面积。”使面积这个概念不断地完善。二、认识 1 平方分米1、出示一个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估一估
15、正方形的边长有多长?(边长是 1 分米)2、像这样边长是 1 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平方分米。(写一写 1 平方分米)3、摸一摸面积是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说一说你是怎样摸的4、用手比划一下 1 平方分米有多大。闭上眼睛比划一下。5、找一找。盒子的哪个面的面积约是 1 平方分米?哪个面的面积最接近 1 平方分米?我们身边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约 1 平方分米?6、估一估。如果用 1 元的硬币去铺这个面积是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大约铺几个就能把它铺满?摆上 1 个后,再猜一猜。摆上 4 个后,再猜一猜。7、估一估。信封的面积约是几平方分米?长方形的纸片面积约是多大?把建立“1 平方分米”有多
16、大,作为重点中的重点。它的建立为“1 平方米”、“1 平方厘米”有多大,作参照。因此,特别加强了动手操作和估算能力、估算方法的培养。使学生形象地建立“1平方分米” 有多大。三、认识 1 平方厘米、1 平方米1、如果我们用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测量一块橡皮的表面面积,去测量教室地面的面积会怎么样呢?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要经常用到一个比平方分米小的单位,比平方分米大的单位。(板书:平方厘米,平方米)2、找出 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3、摸一摸 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说一说你怎么摸的。提出了一个现实的、需要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自然而然地引出平方厘米、平方米。94、找一找。我们的身边和身上哪些物体
17、表面的面积约是 1 平方厘米。5、猜一猜。1 平方米有多大?6、出示 1 平方米大正方形。摸一摸。面积是 1 平方米的正方形,你有什么感受?7、 估一估。黑板面积约是几平方米?教室地面面积约多大? 四、应用1、如果要去量一量:卡片的面积,课桌面的面积,教室地面的面积你会选用哪个面积单位。2、估一估,量一量估计: 平方厘米 估计: 平方厘米实际: 平方厘米 实际: 平方厘米3、填一填:老师办公室的地面面积约是 20( )。一张报纸面积约是 20( )。一枚邮票的面积约是 4( )。一张餐巾纸的面积约是 4( )。门的面积约是 2(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并让学生在自己的检验
18、中体验成功。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10数学广角九江镇南畔华光小学 崔燕兴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 P99及练习二十三第 1、2 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和组合的规律。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学会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找出事物的排列和组合的规律教学关键: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 1、2、3 数字卡片、有关纸币等学具。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说明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演示)师:今天是动物王国的盛会,它们的国王会派
19、小兔、小猴、小猪、小狗其中的两个动物天使来接待我们,请你猜猜会是谁呢? 师:看,动物天使带我们去哪里呢?(电脑:同学们,数学广角的大门打开了,欢迎你们到我们的动物游乐园来玩。 )师:同学们哎,游乐园里有很多游戏节目,你们想玩吗?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1、探究排列知识1)独立操作感受摆的过程师:“摆数字” ,动手摆一摆:用卡片 1、2 能摆成几个两位数?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并回答:用 1、2 摆成了 12和 21。师归纳小结:用两个数字最多可以摆出两个两位数。通过故事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排列、组合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11数字的排列顺序不同,就表示不同的两位数。2)小组交流探究摆的方法课件演
20、示:用卡片 1、2、3 又能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学生先自己动手摆一摆,再小组汇报交流。学生操作,并把结果填在表上,然后小组交流摆卡片的体会。电脑板书: 12、21、13、31、23、32 12、13、21、23、31、32 32、31、23、21、13、12 师:同学们赞同哪个的结论呢?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师对各种不同摆法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看用三张卡片就排出了这么多的数,并且找到了排数的好方法有顺序、有规律地摆,这样排既不会遗漏,又不会多写。你们真棒!2、实践活动探讨组合知识1)握手游戏师:我们来玩个握手的游戏,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个人一共握几次手?学生
21、实践回答,并请一个小组代表上台演示。师:你是怎样想的?和例 1 有什么不同?师归纳小结:用 1、2、3 摆成两位数,与顺序有关,顺序不同,表示的两位数不同。如 12、21;而两人握手却与顺序无关。2)付钱游戏师:下一站我们(演示)去动物商店看看吧,老师想买一个拼音本,可以怎样付钱?学生动手操作后回答,把可能的几种方法说出来。(板书学生说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由拼摆,小组探讨问题,发现方法。使学生在摆的过程中感受有顺序、有规律摆列的优势,进一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组织一系列学生乐于参与的数学活动,在有趣的活动中探讨组合的方法。付钱、穿着搭配和路的走法这些练习题
22、,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123)穿着搭配游戏(课件演示两件衣服,两条裤子) ,动手摆一摆,哪个同学最快回答,有几种穿法?学生汇报,电脑演示: 三、实践新知,拓展提高1、师:我们准备经华光中学去华光公园,从英明市场去华光中学有 2 条路,从华光中学去华光公园有 3 条路可走。 (课件演示)如图:问题:从英明市场经华光中学到华光公园,到底有几种走法?分组讨论,学生汇报。2、 (课件演示游乐场同学们打乒乓球的场景)师:3人进行乒乓球赛,每两人一场比赛,一共要比几场?(3场)4 人呢?5 人呢?同学可以自己去思考发现,在我们以后的学习中会继续探讨。四、全课小结师:这节课你高兴吗?你学到了什么呢?
23、师:今天,动物天使带我们在它们的动物王国里玩得很开心,也学到了很多知识。原来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平时的游戏中都用到许多数学知识,希望同学们在平时多去观察、思考,学习更多的知识,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明。(动物天使与大家告别,下课。 )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设计悬念,让学生在课后思考探索。教学设计说明为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理解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我以学生的参与游戏来贯穿始终的。我将数学广角作为一个游戏所介绍给学生在一项一项的英明市场 华光中学华光公园甲乙ABC13游戏活动中把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去感知何谓排列,何谓组合。具体设计如下
24、:第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首先,课的开始,我设计了参观动物王国,国王派两个动物天使作接待。通过让猜一猜,带动学生情绪,而且从中也渗透了本节课的排列组合的知识。第二、多种活动,多重感受,达到不同的收获。进入数学广角中,等待学生参与的是一系列游戏活动,如摆数字、握手、付钱、穿着搭配等等,即例 1 这里有学生的合作学习,有学生个体的表现。在诸多的不同想法与做法中评出最佳的排列方法。在游戏中处理了做一做及练习二十三的第 1、2 题。在这些活动中加深理解组合的思想方法。第三、设计悬念,课外回味。首先,三人打乒乓球比赛,每两人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几场?大家知道了答案了。四人打比赛,每两人进行一场比
25、赛,一共要几场呢?五人呢?(课外思考)总之,一节课是以游玩数学广角为主线,在种种的参与活动中,去初步感知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与内涵,学生学习的是乐而忘返,记忆犹新。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南畔华光小学 黄 英14【学习内容】: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第 5 页例 2 【学习目标】1、初步理解生活中许多问题要通过计算来解答,感受数学的工具性作用。2、经历用加、减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体验到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学习重点】:学会根据已有素材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学习难点】: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 【教具准备】:
26、例 2 情境图的挂图【学习方法】:合作与探究【预设流程】:一、 创设情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1、收集信息,提问题(出示挂图例 2 情境图)(1)小朋友,今天面包房里可真热闹呀!游乐园里的小朋友们正忙着买面包当点心,咱们一块儿去瞧瞧!仔细观察,在这里,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先自己想想,然后和同桌互相说说)(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自主解决问题:(1)你们会解决“面包房里还剩下几个面包”这个数学问题吗?(先自己想想,然后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2)派代表汇报方法,并说说怎么想的。方法 1:54-8=46(个) 46-22=
27、24(个) 54-8-22=24(个)方法 2:8+22=30(个) 54-30=24(个)3、学习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1)师:我们已经把第一种方法写成了一个算式,那第二种方法行吗?大家试试看。 (学生分组探索方法,教师巡视指导。让学生汇报探索过程)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2)师:你们可能发现将两个算式合起来时,如果将 54 放到前面,就应该先算 54-8,而不是 8+22,不行;如果将 54 放到后面,就变成 8+22-54 就更不行了;也就是 54 必须放到前面,而又要先算 8+22,该怎么办呢?如果我们想改变运算
28、顺序,先算后面的,就可以在先算的算式外面添上小括号。小括号的作用可大了,小朋友们只要看见它,就要先算它里面的算式。板书:54(8+22)=24(个)(3)读算式学生试读,老师范读,个别读,同桌互读(54 减 8 加 22 的和)师:小朋友真聪明,学会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在这些方法中,有的用连减的方法, (从总数里面先去掉一部分,再去掉一部分)有的是用先加后减的方法。 (先把要去掉的两部分合起来,再用总数去减这两个数的和)板书:连减 先加后减(4)在这两种解法中,你们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二、 联系实际,巩固深化,应用拓展1、出示练习一的第 2 题:15(1) 指名说图意(2) 让学生
29、独立完成(3) 全班交流2、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你们能帮助解决吗?今天下午,咱们二年级要举行迎面接力比赛,我们班一共有 50 人,有 15 个男生和 10 个女生参加比赛,其他的小朋友当拉拉队,请小朋友帮助算一算,拉拉队有几个人?(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指名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3、学生找生活中用连减计算解决的数学问题。(1)学生独立思考(2)请个别学生先在班级交流(3)然后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学生有所评价)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三、总结质疑,自我评价这节课你的表现怎样?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和大家交流交流。四、完成随堂练习【板书设计】:解
30、决问题(使用小括号)548=46 (个) 8+22=30 (个)4622=24(个) 5430=24(个)54822=24(个) 54(8+22)=24(个) 两位数减两位数 李云娟16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笔算减法的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二)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三)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笔算减法的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难点:使学生理解退位减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指名板演:(用竖式) 4221=2口算139 178 325157 146 4033出示 428=,指名说计算的过程4订正板演5师问:笔算
31、两位数减两位数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板书:笔算两位数减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师:这节课咱们继续研究两位数减两位数板书:两位数减两位数(二)学习新课1教学例 3(1)创设情境,进行迁移师:现在老师把这道题改一下,看看你们还会做吗?(板书:4228=)指名读题列竖式板书:师:计算时从哪位减起?(从个位减起)见到个位 2 减 8,你想到了什么?(想到 2 减 8 不够减)2 减 8 不够减怎么办呢?下面用数位筒来研究这个问题(2)动手操作,建立表象师:请同学们在数位筒里摆 42 根小棒(把 4 捆放在十位筒里,2 根放在个位筒里)去掉 28 根小棒,请你边摆边说你是怎样摆的教
32、师行间巡视,然后指名到前面演示摆小棒的过程可能有两种摆法:先拿出 1 捆拆开,去掉 8 根,再去掉 2 捆先拿出 2 捆,再拿出 1 捆拆开,去掉 8 根师:这两种摆法都可以,因为在笔算减法时要从个位减起,所以我们根据第一种摆法的道理来试着做这道题(3)明确算理,掌握算法师:用竖式计算时,个位 2 减 8 不够减怎么办呢?从十位退 1(点上退位点)是1 个几呢?17生:是 1 个十师:个位怎么减?生:1 个十与个位上的 2 合起来是 12,用 12 减 8 得 4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个位写 4师:十位用几减 2?得多少?生:十位用 3 减 2,得 1师:为什么不是 4 减 2 呢?生:因为个位不
33、够减,向十位借 1,十位上还剩 3,所以十位是用 3 减 2师在竖式横线上对齐十位写 1指名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计算过程师:当个位 2 减 8 不够减时,我们从十位退 1为了记住从十位退走 1,就在十位 4 的上边点一个圆点做记号,这个点叫退位点(指名说这个点叫什么)见到这个退位点就要想,在个位上加十再减,十位上要先减 1 再减(4)观察比较,全面认识师: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 4221 和 4228 这两道题,它们的被减数都是四十二,减去的数都是二十几,为什么这道题(指 4221)的差十位上是 2,而这道题(指 4228)的差十位上是 1 呢?生:4221 这道题的个位够减,十位上是 4 减 2
34、得 2;4228 这道题的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 1,十位上是 3 减 2 得 1师:退位减法还应注意什么?生: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 1,在个位上加 10 再减(师同时板书)全体学生齐读笔算减法的三条法则(5)仿例练习,及时强化出示:6537=指名读题列竖式想:个位不够减怎么办?指名表述计算过程,教师板书板书:2教学例 4出示例 4 7063=(1)讨论:个位 0 减 3 够不够减?怎么办?从十位退 1 后,个位要算几减几?(2)独立在练习本上做(3)订正(4)追问:十位 6 减 6 得 0,0 写不写?(三)巩固反馈1教科书第 99 页“做一做”(做在书上)订正反馈2数学医院(教师出示错例,由学
35、生诊断,集体订正)一号病例:18诊断: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 1,十位上要先减 1 再减 2,上面的计算中仍用 4 减 2,造成错误处方:二号病例:诊断:个位 3 减 7 不够减,应先向十位借 1 再减,上面的计算是 3 减 7 不够,就用 7 减 3 得 4,造成了错误处方:3在里填什么数可以使它成为退位减法题?师:请同学们任选两个数,在练习本上计算4观察下面的数字墙,这里有 6 道减法题从上往下看,上一层的数减去下一层的一个数,得数就是与它相邻的数,如:8245=37,4527=18,3718=19,1912=7下面请你把合适的数填入数字墙课堂教学设计说明19退位减法是 100 以内笔算减法
36、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突破难点,在新知识讲授前充分复习旧知识,从认知上、思维上做好准备新知识教学中,在教师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动手中充分感知,建立表象,自己去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比较,既突出了退位减法的算理,又使学生对笔算减法有了全面的认识练习设计层次清楚,由浅入深,在巩固新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智力的开发,并将思想教育融为一体板书设计20课题: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的应用题(二)崔耀军教学目标(一)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二)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逆
37、向思维的能力,并渗透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三)培养学生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理解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的道理。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小明比小红大 3 岁师问:通过这句话你知道是谁和谁比?谁大?2红花比黄花多 7 朵21师问:通过这句话你知道谁和谁比?(红花和黄花比)谁多谁少?(红花多黄花少)师说:如果老师问通过这句话,你能知道什么?请你从这两方面来回答。下面我们再练一道题。3鸡比鸭少 15 只师问:通过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8、4摆一摆(1)第一行摆 8 个圆,第一行比第二行多 3 个圆,第二行摆几个?(2)第一行摆 8 个圆,第二行比第一行多 3 个圆,第二行摆多少个?5看图回答问题(1)出示红花黄花图师问:红花有几朵?黄花有几朵?红花和黄花比谁多?谁少?和黄花同样多的有几朵?比黄花多几朵?师说:如果老师将黄花的朵数盖住,同学们能不能通过红花有 15 朵,比黄花多 7 朵,求出黄花的朵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例 8。(二)学习新课1出示例 822例 8 红花有 15 朵,红花比黄花多 7 朵。黄花有多少朵?(1)读题。自由小声读、默读、指名读。(2)找已知、求。教师在题上标出,并画出线段图。(3)分析数量关系师问
39、:谁和谁比?哪种花多?那么红花可以分成哪两部分?怎样求黄花?(这道题是红花和黄花比,红花多,把红花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黄花多 7 朵,从 15 朵里去掉比黄花多的 7 朵就是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即黄花多少朵)(4)列式计算 157=8(朵)答:黄花有 8 朵。2小结师说:做这种应用题,关键找出谁和谁比,谁大谁小,求小的用减法计算。3做一做有鸡 32 只,鸡比鸭多 15 只。有多少只鸭?师问:你认为哪句话最重要?你从中知道了什么?求大数还是求小数?用什么方法计算?独立解答此题。4改一改23师说:在例 8 中,如果把第二个条件改成“红花比黄花少 8 朵”应该怎么解答?
40、出示改好的题:红花有 15 朵,红花比黄花少 8 朵。黄花有多少朵?(1)读题。(2)找准已知、求。(3)分析数量关系:画实物图分析;画线段图分析;摆红圆、黄圆分析。以上三种方法任选一种,理解谁和谁比、谁大谁小、求大求小、怎样计算。(红花和黄花比,红花少,黄花多,求黄花也就是求多的,用加法计算)(4)列式计算 157=23(朵)答:黄花有 23 朵。5比一比师问: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什么不同点?(都是红花和黄花比,知道红花求黄花。不同的是例 8 中黄花是少的,所以用减法计算,而改一改后,黄花成多的了,所以用加法计算)(三)巩固反馈1摆一摆(1)圆形有 7 个,圆形比三角形少 2 个,三角形有
41、几个?(2)三角形有 8 个,三角形比圆形多 2 个,圆形有几个?2说一说哪种跟哪种比(1)黑熊比白熊多 8 只。(2)科技书比故事书少 20 本。3说一说哪种跟哪种比,哪个大,哪个小,求大数还是求小数(1)黑兔 9 只,白兔比黑兔多 3 只,白兔有几只?24(2)白兔 12 只,白兔比黑兔多 3 只,黑兔有几只?4拍手游戏(1)老师拍 8 下,学生比老师少拍 3 下,学生拍几下?(2)老师拍 3 下,学生比老师多拍 5 下,学生拍几下?5独立完成下列各题(1)河里有 26 只鸭,比鹅多 12 只。河里有鹅多少只?(2)小光有 74 张邮票,小光的邮票比小华的多 16 张。小华有多少张?(3)
42、日照乡服装厂二月份比一月份多生产服装 356 件。一月份生产了 2738件,二月份生产了多少件?25推导圆柱的侧面积教学设计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南畔华光小学 谭爱兴 2007.5一、 教材分析:1、 教学内容分析:圆柱的侧面积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本内容是在学生学习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的知识,认识了圆柱体及它们的各部分名称及掌握了圆柱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此部分教学内容初步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思想,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圆柱表面积和体积,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 教学目标设计:(1) 认知目标:在探索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并掌握求“圆柱体侧面积”
43、的方法,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发现、讨论等活动,使学生经历“圆柱体侧面积”公式推导再创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创新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合作学习的能力。(3)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中,体会学习“圆柱体侧面积”知识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的参与数学学习。3、 教学重点:经历“圆柱体侧面积”公式推导再创造的过程,获得求“圆柱体侧面积”的方法。4、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周长的关系以及宽与圆柱高之间的关系。二、
44、 教学对象分析:由于小学生的天性是好玩、好动、好奇,他们的认知活动都是以兴趣和好奇为载体,学生处在以直观形象思维阶段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因此,创造学习数学的愉快情景尤为重要。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强烈的兴趣,就会激发内在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从而聚精会神,努力追源,并感到乐在其中。由于小学阶段所学的几何初步知识属于直观几何,所以教学应该通过学生自己的剪剪画画,拼拼摆摆,折折叠叠等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促进知识的内化。三、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本设计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为引线,采用“操作-发展”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向学生开放,大胆让学生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鼓励学生去思考、去合作
45、、去操作、去发现、去讨论、去实践。同时,教学过程的设计注重了学生知26识的获得过程,关注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充分的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四、 教具准备:相关课件;学具准备:圆柱纸筒、圆柱模型和实物、剪刀、白纸、线、直尺等;五、 教学活动设计与分析: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及预想回答)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演示:生活中的圆柱物体。如:文具盒中的笔、还有超市里的各种品牌易拉罐饮料、罐头等物体。 )提问:同学们,这些来自于我们生活中的物品,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师:圆柱的应用
46、真多,谁能说说圆柱体各部分名称和特征? 2、同学们真了不起。 (出示:一卷纸巾,然后抽出中间圆柱形的纸筒。)提问:现在想知道这个纸筒的用纸?你有办法吗?3、揭题并板书:“圆柱的侧面积”观察。可能回答:圆柱。回忆、思考。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把圆柱特征说完整:1、圆柱有上下两个面,叫圆柱的底面,是两个完全相等的圆。2、还有一个曲面,叫圆柱的侧面。3、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圆柱有无数条高。学生可能说出很多办法,教师予以肯定,然后指出,这其实就是要计算这个圆柱的侧面积。从而板书课题。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样既可以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知识、思维、心理上的准备,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知欲,使学生很快
47、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呢?刚才大家都说了很多的办法,你的办法可行吗?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并汇报情况。教师根据学生装的活动选择比较好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1)剪一剪:将圆柱卷筒剪开(为什么要沿一条直线剪开) ;(2)观察、讨论:剪圆柱纸筒。观察思考、分组讨论。逐个展示,说出发现。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关注探究能力的发展,关注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过程中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的培养,应用知识间的转化与联系,利用课件在学生27说一说:圆柱侧面展开得到一个什么图形?找一找:剪开的这个平面图形与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这个平面图形的长和宽和圆柱
48、的什么量有关系?2、交流、汇报,同时课件展示,深化认识。(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演示各种展开图,及动态演示侧面展开与圆柱的关系。 )对比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能得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吗?3、得出公式,板书: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4、剪圆柱时能不能沿斜线剪开?将得到一个什么图形?这个平行四边行的底和高与圆柱的什么量有关系?可以得到:圆柱的侧面积=Ch5、圆柱的侧面展开能不能得到正方形?为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得到正方形?6、如果用 S 表示圆柱侧面积,用 C 和 h 表示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那么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什么? 7、引导归纳:(1)要求圆柱侧面积需要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2)如果已知圆柱底面直径和和高怎么计算呢?(3)如果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呢?小结:知识间是有着密切的联系,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注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要善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可能回答:生 1:老师,我沿着高(或直线)剪,发现圆柱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是圆柱的高。长方形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生 2:老师,我沿着高(或直线)剪,发现圆柱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正方形的一个边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另一个边长是是圆柱的高。正方形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生 3:我斜着剪,发现圆柱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