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谈昆曲的发展及特点.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206206 上传时间:2019-04-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昆曲的发展及特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昆曲的发展及特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昆曲的发展及特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 谈 昆 曲 的 发 展 及 特 点发 源 于 江 苏 太 仓 南 码 头 至 今 已 有 600 多 年 历 史 的 昆 曲 ( 南 曲 ) 被 称 为“百 戏 之 祖 , 百 戏 之 师 ”, 许 多 地 方 剧 种 , 像 晋 剧 、 蒲 剧 、 上 党 戏 、 湘 剧 、川 剧 、 赣 剧 、 桂 剧 、 邕 剧 、 越 剧 和 广 东 粤 剧 、 闽 剧 、 婺 剧 、 滇 剧 等 等 , 都 受到 过 昆 曲 艺 术 多 方 面 的 哺 育 和 滋 养 。 昆 曲 , 原 名 “昆 山 腔 ”或 简 称 “昆 腔 ”, 是 中 国 古 老 的 戏 曲 声 腔 、 剧种 , 清 代

2、 以 来 被 称 为 “昆 曲 ”, 现 又 被 称 为 “昆 曲 ”。 昆 曲 是 中 国 汉 族 传统 戏 曲 中 最 古 老 的 剧 种 之 一 , 也 是 中 国 汉 族 传 统 文 化 艺 术 , 特 别 是 戏 曲 艺 术中 的 珍 品 , 被 称 为 百 花 园 中 的 一 朵 “兰 花 ”。 昆 曲 早 在 元 末 明 初 之 际 ( 14 世 纪 中 叶 ) 即 产 生 于 江 苏 昆 山 ( 属 太 仓 州 )一 带 , 它 与 起 源 于 浙 江 的 海 盐 腔 、 余 姚 腔 和 起 源 于 江 西 的 弋 阳 腔 , 被 称 为明 代 四 大 声 腔 , 同 属 南

3、戏 系 统 。 明 朝 中 叶 至 清 代 中 叶 戏 曲 中 影 响 最 大 的 声 腔 剧 种 , 很 多 剧 种 都 是 在 昆曲 的 基 础 上 发 展 起 来 的 , 有 “中 国 戏 曲 之 母 ”的 雅 称 。 即 时 , 无 锡 昆 曲 社对 昆 曲 起 到 了 繁 荣 推 广 的 作 用 。 昆 曲 是 中 国 戏 曲 史 上 具 有 最 完 整 表 演 体 系的 剧 种 , 它 的 基 础 深 厚 , 遗 产 丰 富 , 是 中 国 汉 族 文 化 艺 术 高 度 发 展 的 成 果 ,在 中 国 文 学 史 、 戏 曲 史 、 音 乐 史 、 舞 蹈 史 上 占 有 重

4、要 的 地 位 。 昆 曲 的 伴 奏 乐 器 , 以 曲 笛 为 主 , 辅 以 笙 、 箫 、 唢 呐 、 三 弦 、 琵 琶 等( 打 击 乐 俱 备 ) 。 昆 曲 的 表 演 , 也 有 它 独 特 的 体 系 、 风 格 , 它 最 大 的 特 点 是抒 情 性 强 、 动 作 细 腻 , 歌 唱 与 舞 蹈 的 身 段 结 合 得 巧 妙 而 和 谐 。 在 语 言 上 ,该 剧 种 原 先 分 南 曲 和 北 曲 。 南 昆 以 苏 州 白 话 为 主 , 北 昆 以 大 都 韵 白 和 京 白为 主 。昆 曲 形 成 的 历 史 , 可 谓 源 远 流 长 , 它 起 源 于

5、 元 朝 末 年 的 昆 山 地 区 , 至 今已 有 六 百 多 年 的 历 史 。 宋 、 元 以 来 , 中 国 戏 曲 有 南 、 北 之 分 , 南 曲 在 不 同地 方 唱 法 也 不 一 样 。 元 末 , 顾 坚 等 人 把 流 行 于 昆 山 一 带 的 南 曲 原 有 腔 调 加以 整 理 和 改 进 , 称 之 为 “昆 山 腔 ”, 为 昆 曲 之 雏 形 。 明 朝 嘉 靖 年 间 , 杰 出的 戏 曲 音 乐 家 魏 良 辅 对 昆 山 腔 的 声 律 和 唱 法 进 行 了 改 革 创 新 , 吸 取 了 海 盐腔 、 弋 阳 腔 等 南 曲 的 长 处 , 发

6、挥 昆 山 腔 自 身 流 丽 悠 远 的 特 点 , 又 吸 收 了 北曲 结 构 严 谨 的 特 点 , 运 用 北 曲 的 演 唱 方 法 , 以 笛 、 箫 、 笙 、 琵 琶 的 伴 奏 乐 器 ,造 就 了 一 种 细 腻 优 雅 , 集 南 北 曲 优 点 于 一 体 的 “水 磨 调 ”, 通 称 昆 曲 。 昆 山 人 梁 辰 鱼 , 继 承 魏 良 辅 的 成 就 , 对 昆 腔 作 进 一 步 的 研 究 和 改 革 ,让 昆 曲 以 清 唱 的 形 式 出 现 , 终 于 使 昆 腔 在 无 大 锣 大 鼓 烘 托 的 气 氛 下 能 够 清 丽悠 远 , 旋 律 更

7、加 优 美 ; 对 伴 奏 乐 器 改 革 原 来 南 曲 伴 奏 以 箫 、 管 为 主 要 乐 器 ,为 了 使 昆 腔 的 演 唱 更 富 有 感 染 力 , 他 将 笛 、 管 、 笙 、 琴 、 琵 琶 、 弦 子 等 乐 器集 合 于 一 堂 , 用 来 伴 奏 昆 腔 的 演 唱 , 获 得 成 功 。 隆 庆 末 年 , 他 编 写 了 第 一 部昆 腔 传 奇 浣 纱 记 。 这 部 传 奇 的 上 演 , 扩 大 了 昆 腔 的 影 响 , 文 人 学 士 , 争用 昆 腔 创 作 传 奇 , 习 昆 腔 者 日 益 增 多 , 尤 以 歌 妓 为 主 。昆 曲 作 为 一

8、 个 曾 经 在 全 国 范 围 内 有 着 巨 大 影 响 的 剧 种 , 在 历 尽 了 坚 信 困苦 之 后 , 能 奇 迹 般 地 再 次 复 活 , 这 和 它 本 身 超 绝 的 艺 术 魅 力 有 密 切 联 系 , 其艺 术 成 就 首 先 表 现 在 它 的 音 乐 上 。昆 曲 行 腔 优 美 , 以 缠 绵 婉 转 、 柔 漫 悠 远 见 长 。 在 演 唱 技 巧 上 注 重 声 音 的控 制 , 节 奏 速 度 的 顿 挫 疾 徐 和 咬 字 吐 音 的 讲 究 , 场 面 伴 奏 乐 曲 齐 全 。“水磨腔” 。这种新腔奠定了昆曲演唱的特色,充分体现在南曲的慢曲子(

9、即“细曲” )中,具体表现为放慢拍子,延缓节奏,以便在旋律进行中运用较多的装饰性花腔,除了通常的一板三眼、一板一眼外,又出现了“赠板曲” ,即将4/4 拍的曲调放慢成 8/4,声调清柔委婉,并对字音严格要求,平、上、去、入逐一考究,每唱一个字,注意咬字的头、腹、尾,即吐字、过腔和收音,使音乐布局的空间增大,变化增多,其缠绵婉转、柔曼悠远的特点也愈加突出。相对而言,北曲的声情偏于跌宕豪爽,跳跃性强。它使用七声音阶和南曲用五声音阶(基本上不用半音)不同,但在昆山腔的长期吸收北曲演唱过程中,原来北曲的特性也渐渐被溶化成为“南曲化”的演唱风格,因此在昆曲演出剧目中,北曲既有成套的使用,也有单支曲牌的摘

10、用,还有“南北合套” 。“南北合套”的使用很有特色:一般情况是北曲由一个角色应唱,南曲则由几个不同的角色分唱。这几种南北曲的配合使用办法,完全从剧情出发,使音乐尽可能完美地服从戏剧内容的需要。从南北曲本身的变化说,尚有“借宫” 、 “犯调” 、集曲“等多种手法。原来联成一套的曲子,无论南北曲,都有属于那一宫调的曲子问题,当唱曲要求情绪显著变化时,同一宫调内的曲子不能胜任,就可借用其它宫调的合适曲子。如牡丹亭惊梦 ,先后所用的曲牌是山坡羊(商调) 、山桃红(越调) 、鲍老催(黄钟宫) 、绵搭絮(越调) 。在演唱技巧上,昆曲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快慢以及咬字发音,并有“豁” 、 “叠” 、 “

11、擞” 、 “嚯”等腔法的区分以及各类角色的性格唱法。音乐的板式节拍,除了南曲“赠板”将四拍子的慢曲放慢一倍外,无论南北曲,都包括通常使用的三眼板、一眼板、流水板和散板。它们在实际演唱时自有许多变化,一切服从于戏情和角色应有的情绪。昆曲的乐器配置较为齐全,大体由管乐器、弦乐器、打击乐器三部分组成,主乐器是笛,还有笙、箫、三弦、琵琶等。由于以声若游丝的笛为主要伴奏乐器,加上赠板的广泛使用,字分头、腹、尾的吐字方式,以及它本身受吴中民歌的影响而具有的“流丽悠远”的特色,使昆曲音乐以“婉丽妩媚、一唱三叹”几百年冠绝梨园。伴奏有很多吹奏曲牌,适应不同场合,后来也被许多剧种所搬用。昆曲的音乐属于联曲体结构

12、,简称“曲牌体” 。它所使用的曲牌大约有一千种以上,南北曲牌的来源,其中不仅有古代的歌舞音乐,唐宋时代的大曲、词调,宋代的唱赚、诸宫调,还有民歌和少数民族歌曲等。它以南曲为基础,兼用北曲套数,并以“犯调” 、 “借宫” 、 “集曲”等手法进行创作。此外,还有不少宗教歌曲。下面通过对长生殿的曲目加深对昆 曲 唱 腔 音 乐 深 层 次 的 理 解 。一 、 昆 曲 唱 腔 是 曲 牌 体 。即 : 每 一 段 唱 腔 都 是 由 长 短 不 等 的 古 代 韵 文 体 诗 词 组 成 的 牌 子 , 牌 子 都有 其 名 , 如 【 小 桃 红 】 、 【 下 山 虎 】 等 。 每 一 支 曲

13、 牌 , 都 有 其 不 同 的 唱 式 和音 乐 结 构 组 成 。每 一 折 戏 都 由 南 曲 套 ( 南 套 ) 、 北 曲 套 ( 北 套 ) , 南 曲 北 曲 合 套 ( 南 北合 套 ) 以 及 复 套 ( 两 种 不 同 类 别 的 套 数 复 合 在 一 折 戏 ) 等 各 种 不 同 套 式 、 不同 曲 牌 联 缀 而 成 。每 一 部 传 奇 中 的 每 一 折 戏 都 由 不 同 情 绪 类 别 、 即 昆 剧 中 不 同 宫 调 类 型 的成 套 唱 腔 组 集 而 成 。以 上 归 纳 昆 曲 唱 腔 音 乐 总 体 结 构 为 “三 体 ”:“每 一 段 唱

14、腔 是 曲 牌 体 , 每 一 折 戏 的 组 合 是 联 曲 体 , 每 一 部 传 奇 的 体 裁为 集 折 体 。 ”二 、 昆 曲 曲 牌 体 的 程 式 。在 唱 词 上 要 求 每 个 曲 牌 由 相 对 规 范 的 字 格 、 句 型 、 平 仄 、 韵 位 及 一 定 衬字 组 成 的 旧 体 格 律 诗 为 词 式 。在 唱 腔 上 要 求 表 达 各 个 不 同 曲 牌 本 身 的 特 性 腔 调 , 曲 谱 的 腔 格 要 与 唱词 的 平 仄 对 应 , 曲 牌 的 乐 段 、 板 式 、 结 音 、 主 腔 等 音 乐 结 构 均 应 有 相 对 的 乐式 规 范 。

15、在 折 子 戏 每 段 唱 腔 之 间 , 由 各 种 音 乐 旋 律 上 既 有 特 性 , 又 有 连 带 的 不 同套 组 成 。 这 些 套 数 中 , 有 可 以 反 复 唱 几 次 的 “孤 牌 自 套 ”; 有 同 一 宫 调 中不 同 曲 牌 组 合 的 “本 套 ”; 有 不 同 宫 调 、 感 情 类 别 的 套 数 复 合 组 成 的 “复套 ”。以 上 归 纳 昆 曲 曲 牌 体 的 程 式 为 “三 式 ”: “词 式 , 乐 式 , 套 式 。 ”三 、 昆 曲 唱 腔 音 乐 在 传 承 中 的 古 典 特 征 。具 有 中 国 古 典 音 乐 文 化 的 遗 存

16、 。 昆 曲 曲 调 兼 收 宋 、 元 南 戏 的 南 曲 曲 牌 ,以 及 元 杂 剧 的 北 曲 曲 牌 。 同 时 , 套 曲 中 所 隶 属 的 宫 调 名 称 , 源 于 隋 唐 燕 乐 系统 发 展 而 来 。 昆 曲 中 的 联 套 则 发 源 于 唐 、 宋 大 曲 并 在 唱 赚 等 音 乐 中 发 展 ,昆 曲 则 更 成 熟 更 完 善 。 唱 腔 及 伴 奏 音 乐 中 , 还 吸 收 了 明 清 年 代 民 间 时 调 、 里巷 歌 谣 、 宗 教 喜 丧 等 曲 调 。昆 曲 的 唱 , 是 中 华 语 音 基 础 上 的 声 韵 音 乐 , 其 四 声 : 平

17、、 上 、 去 、 入( 各 声 还 细 分 为 阴 、 阳 两 声 , 实 为 八 声 ) , 各 有 不 同 规 范 的 高 低 闪 赚 的 腔格 音 调 , 见 字 即 唱 , 相 当 讲 究 。 每 个 不 同 的 昆 曲 唱 腔 曲 牌 , 必 须 依 曲 牌 定 腔调 来 唱 曲 , 这 种 两 结 合 的 做 法 , 称 为 “依 字 定 腔 度 曲 ”。在 唱 腔 伴 奏 乐 器 方 面 , 从 最 早 的 笛 、 鼓 、 到 吸 收 属 弦 索 伴 奏 的 拉 弦 、 弹拨 乐 器 , 形 成 了 以 曲 笛 为 主 , 笙 、 三 弦 、 琵 琶 、 提 琴 ( 类 似 二

18、 胡 的 拉 弦 乐 器 )为 副 的 五 大 件 文 场 伴 奏 班 子 。四 、 昆 曲 唱 腔 音 乐 是 昆 曲 独 特 表 演 体 系 中 的 最 佳 载 体 。昆 曲 表 演 艺 术 载 歌 载 舞 , 有 歌 必 舞 。 这 在 于 昆 曲 唱 腔 曲 牌 中 的 文 辞 典 雅 ,意 境 深 邃 , 辅 以 表 达 这 些 唱 词 意 蕴 “水 磨 调 ”的 一 唱 三 叹 , 使 得 这 种 载 歌载 舞 、 细 腻 生 动 的 表 演 , 有 着 一 个 音 乐 上 空 间 非 常 大 的 载 体 。 文 字 美 、 身 段美 、 唱 腔 美 , 这 三 者 是 综 合 在 “曲 牌 体 ”这 一 程 式 中 的 , 加 上 剧 作 美 等 诸多 因 素 , 在 中 国 诸 多 戏 曲 剧 种 中 形 成 其 独 特 的 “体 系 ”, 这 种 古 典 戏 曲 的精 致 , 这 种 深 刻 , 是 其 它 剧 种 所 无 法 与 之 比 拟 的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