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独立本科段)毕业论文论 文 题 目: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 姓 名: 陈碧清 准 考 证 号: 工 作 单 位: 厦门镭科杰工贸有限公司 联 系 电 话: 13003940901 指 导 教 师: 王虹 论文提交日期: 2015 年 8 月 30 日 论文 评阅人: 论文答辩日期: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厦门镭科杰工贸有限公司 陈碧清【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深入人心的今天,音乐教育,美术教育,口才教育,被作为提高孩子素质的重要一环被摆在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关键词】重要性 兴趣 想象力 【正文】我国传统教育的主要弊端
2、就在于忽视孩子创造性的培养。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就针对我国教育的弊端疾呼要重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他说:“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今天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已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一间教室,一幅范画加说教是目前很多幼儿园绘画教学的真实写照。不少教师在教育中重视教孩子依样画葫芦,循规蹈矩,一板一眼地记忆现成的知识而不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去创造。按照老师的范画临摹可以使幼儿掌握粗浅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但这样却束缚和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使幼儿的绘画活动枯燥乏味,缺乏创造性。如何培养幼儿绘画的创造能力呢?一,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美术教育是陶冶情操的教育,学龄前是人的艺术
3、才能开始表现的重要时段,这个时期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有明显效果,其中美术教育又是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对他一生的精神素质和文化修养有着奠基作用。根据研究,幼儿常常凭借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动作来思维的,他们对自己的感觉器官能接触到的物质材料充满了好奇心,这就为向他们进行美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幼儿通过美术活动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材料来充分表现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因而,特别容易为幼儿所喜爱和接受,是对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理想活动。美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 美术教育可以发展幼儿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但
4、人的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从小培养起来的。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美育是有限的,有计划的引导幼儿参加美术实践活动,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的发展,因为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在引导幼儿欣赏的美是更集中,更典型的美,即艺术的美。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美的印象和感受通过各种美术手段具体表现出来的,这不仅加深了他们对日常生活感受到的美的理解,而且发展了对美的表现力。幼儿在不断变化的美术实践活动中,不断地追求美、探求美、理解美和表现美,因而受到良好的美育。(二)美术教育能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实际操作能力1美术教育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创造才能美术活
5、动是一种视觉艺术活动。幼儿画画或做手工之前,首先要通过视觉观察所要表现的对象,如,形态、结构、色彩、比例、空间位置等,使之在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然后再凭着记忆、想象去动手进行表现的。这种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美术,乃至一个人的一生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人的大脑信息 80%来源于视觉。观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幼儿的观察能力决定着他们的知识水平。苏联教育家列.符.赞科夫认为:差生的普遍特点就是观察能力薄弱,因而也就缺乏因有的求知欲。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幼儿画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靠表象作画。而表象取决于感知,感知又离不开观察、记忆和想象。通过教师的引导促使幼儿去观察,经过观
6、察又将物体(如:汽车)的形象牢牢记在脑子里。在画画之前再经过回忆,然后将物体(汽车)画出来。这样也发展了他们的记忆力。如果在物体(汽车)的周围画上其他物体(树木、楼房、行人)或涂抹上不同颜色等,又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展。儿童表现美的过程就是创造美的过程。因此,幼儿经常坚持画画,将有助于他们思维的发展,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智力和创造才能。2美术教育有利于增强幼儿双手的灵巧性幼儿在画画或做手工的过程中,总是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用双手去参与活动的为了使幼儿掌握造型活动中所必需的各种技能,就要训练他们一些专门的动作,并使这些动作尽可能做得准确,有一定的方向,有一定的速度和力度,逐步稳健和协调。如:
7、执笔、画线、涂色、捏泥、折纸、剪贴等。这些动作对于幼儿手部的小肌肉群的发育、手指和手腕配合一致、各种动作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手的活动,关系到脑的发育,手指动作的训练对脑细胞可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人体内的各个器官乃至每一块肌肉,在大脑皮层中都有它的代表区域,即管辖它的神经中枢,而其中手指运动中枢在大脑皮层中所占的区域最广泛。如:大脑皮层中光大拇指的运动区就相当于整个大腿运动区的十倍。手的动作又是和思维活动直接联系的,信息从手传导到大脑,又由大脑传导到手,手的活动越多,动作越复杂,就越能刺激大脑皮层上相应的运动区的生理活动,从而使思维活动的水平愈来愈高。因此,手的动作
8、对发展思维起着积极的参与作用。(三)美术教育能形成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个性心理品质,是指幼儿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兴趣、爱好、能力、气质和性格的总和。它是在一个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实践活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美术教育活动,就具有形成和发展幼儿个性心理品质的特殊作用。美术教育对幼儿来说,主要是强调感受美和审美情绪的体验。无论教幼儿绘画还是教幼儿手工,都离不开激发幼儿审美的情绪需要和愉快的情绪体验。因此,正确地实施幼儿美术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情感的发展,有益于他们接受良好的情感教育,有益于改善他们整个学习的性质,使其积累到一些愉快学习的体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与
9、学习能力的形成,良好的美术教育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个性特征。通过美术活动可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使之富于同情心,善于和勇于帮助同伴解决困难,摆脱困境,并为同伴的进步和成就而感到愉快.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取决强烈的好奇心,浓厚的兴趣、丰富的想象力、灵活的思维能力和顽强的毅力等多种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同时获得良好发展的结果。美术教育活动恰恰能够为幼儿提供在愉快的情绪中发现和创造的最好机会,提供培养毅力等有利条件。幼儿美术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幼儿创造性的美术活动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四)美术教育能提高幼儿学习其他学科的效果从脑生
10、理功能来讲,左右脑之间功能差异较大,这表现在二者神经活动的不同方式上。大脑左半球是记忆、语言、计算、书写、逻辑推理和求同思维等智力活动的控制中枢;而大脑右半球则是视觉、知觉、空间关系、音乐、舞蹈、身体协调、直觉和求异思维等神经心理功能的控制中枢。那种只让幼儿注重语言、计算、背诵些外语单词的学习和训练,都是围绕着发挥大脑左半球的功能而进行的。如果同时注意幼儿画画、唱歌、舞蹈来加强动作、空间知觉的训练,那么,将有助于大脑右半球功能的发展。这样对两半球给予同样磨练,便会有助于儿童大脑的发育.幼儿美术教育和幼儿园其他学科教育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彼此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例如,常识、语言等教学为美术提供了
11、认识、理解事物的基础,而美术活动所反映出的内容反过来又对其他学科起着重复、巩固和提高的作用。这样就强化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二、激发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 幼儿对画画普遍都有兴趣,但是这个兴趣只是表面的,不长久,需要教师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加以培养,使之保持持久。兴趣是美术的动力,是求知和成才的起点。当幼儿一旦以极大的兴趣参与画画时,他们必然以更大的热情积极而努力地完成作业。 幼儿的心智还不成熟,完全是形象思维,充满了想象力,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培养其艺术想象力,想象力对于孩子的一生都是很重要的。这段时间让孩子广泛尝试多种绘画形式,不追求写实,让孩子觉得绘画是非常轻松有趣的事,从而激发孩子学
12、习美术的兴趣。因以在此之前,训练的重点是对孩子的艺术想象力和绘画兴趣的培养。每个孩子天生都爱画画,可在他们还未具备一定绘画表现力的情况下,要对他们因势利导,要不然很容易损伤他们的绘画兴趣。尽管孩子的绘画技巧还有些欠缺,可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培养其艺术想象力,想象力对于孩子的一生都是很重要的。有些孩子画的鱼,不但能在水里游,而且还能在天上飞,这种充满童趣的作品,固然稚嫩,但让人耳目一新,给人以新的启迪。妈妈还可鼓励孩子大胆尝试,只有在尝试中少儿的好奇心才能得以满足,情绪才能得以释放,个性才能得以张扬,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应注意几点:1、老师要同幼儿家长密切联系,经常沟通,
13、了解幼儿的情况,注意保持幼儿的学习兴趣。2、美术教材难度要适中,教学要求要注意针对性。3、老师对幼儿美术活动的兴趣要浓厚,辅导的态度要亲切,辅导要注意启发性。4、幼儿美术教材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要有趣味性,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变成游戏性。三、培养幼儿的想象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但一些家长过分强调知识的吸收和学习而忽略了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部分,特别是美术教育,其对于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一). 扩大幼儿视野,丰富幼
14、儿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想象虽然是新形象的形成过程,然而这种新形象的产生也是在过去已有的记忆表象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也就是说,想象的内容是否新颖,想象发展的水平如何,取决于原有的记忆表象是否丰富,而原有表象丰富与否又取决于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的多少。因此,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就是幼儿想象力发展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要指导孩子去感知客观世界,使其置身于大自然中,多让他们去看,去听,去模仿,去观察,通过参观、旅游等活动开阔幼儿的视野,积累感性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增加表象内容,为幼儿的想象增加素材。一次在公园里一群小朋友在一起玩,当看到蓝蓝的天上有片片白云时,有个小朋友不禁大声喊:“好漂亮的云啊,我真想采下
15、一片白云。”我问“为什么啊?”“我想吃啊,好甜。那是棉花糖啊!”我抬头望去,这片片白云蓬松、柔软,多象一块棉花糖!而另一个小朋友则说:“那不是棉花糖,一群绵羊,你看那是它的头,那是它的脚。”可见,幼儿的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对幼儿的想象是很重要的。幼儿个体的经历不同,想象的内容也有区别。(二). 充分利用文学艺术活动发展幼儿的想象幼儿园都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学艺术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想象力的培养。首先,幼儿想象力的发展离不开语言活动。想象是大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需要经过分析综合的复杂过程,这一过程和语言思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通过言语,幼儿得到间接知识,丰富想象的内容,幼儿也能通过言语表达自己
16、的想象。(三). 游戏可以推动幼儿的想象,使其处于活跃状态。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发展游戏情节,展开自己的想象。比如,在开火车的游戏中,幼儿会骑在小凳子上,嘴里边叫着“笛笛嘟嘟”边唱着儿歌:“一列火车长又长,运粮运煤忙又忙,钻山洞,过大桥,呜到站了”,你瞧,幼儿已经置身于自己的想象中去了,俨然就是一名列车员。幼儿园应当经常开展这样的游戏活动,把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充分调动起来,在轻轻松松的游戏氛围中,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四). 玩具在幼儿想象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玩具为幼儿的想象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能引起大脑皮层旧的暂时联系的复活和接通,使想象处于积极状态。玩具容易再现过去的经
17、验,使幼儿触景生情,从而展开各种联想,启发幼儿去创造,促使幼儿去想象,有时幼儿可以长时间的沉湎于自己的玩具想象中。比如幼儿抱着布娃娃做游戏时,会把自己想象成“爸爸或者妈妈”还会自言自语的说“娃娃不哭,妈妈抱抱,娃娃睡觉”等,这些有趣的游戏,能够活跃幼儿的想象,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五). 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异想天开。给幼儿自由的空间,包括思想上的,行为上的,不要定格幼儿的思维,更不要扼杀幼儿的想象。让孩子们异想天开。传统的教育往往很死板,直接告诉幼儿天是蓝的,太阳是圆的。这样不好,没有留给孩子想象的空间,扼杀了孩子想象的天性。当今的素质教育,正是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想象。可
18、见,幼儿想象力的培养不仅很重要,还关系到孩子今后的发展。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创造各种条件,让孩子们异想天开,充分发挥其想象力。通过美术可以让孩子自己去想象创造自己所期待的事物,天空可以是她自己所期望的颜色,云朵也可以是多彩的,车子也可以像飞机一样飞,等等。在美术教育上我们不去定格任何东西,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美术表达自己的创造力。让她逐步形成自己的想象力思维系统,通过美术教育不断的叠加扩散想象力,增强孩子的创造力。【结论】从小培养幼儿对画画的兴趣,让他们掌握简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幼儿提高对世界的认知和感知能力,扩散思维,增强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幼儿对画画的兴趣,并持之以恒,需要家长和老师摒弃填鸭式教育,共同去营造良好的美术教育环境和氛围,让孩子们快乐的生活在绘画的五彩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