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小儿发热的几种退热方法.doc

上传人:dwy79026 文档编号:6196977 上传时间:2019-04-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发热的几种退热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儿发热的几种退热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儿发热的几种退热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儿发热的几种退热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儿发热的几种退热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悲傷輔導的處理過程以心理劇之死亡議題為例44悲傷輔導的處理歷程與技巧以心理劇之死亡議題為例曾素梅(國立楊梅高級中學主任輔導教師)諮商與輔導月刊第 262 期(96 年 10 月) ,P.40-43壹、前言失落經驗為人生之必然,但因失落而引發的悲傷情緒,卻是難以承受之重 。失落經驗中,具體者如親友或寵物死亡、流產、死產、失業、失戀、失婚、財物毀損等事件,抽象者如名位、能力或健康衰退等。後者引起的悲傷反應不見得比前者輕微,視個人的獨特狀況而定。本文為求論點與實務分享的聚焦,選擇以死亡作為悲傷輔導的討論重點。因死亡議題而進行的悲傷輔導在現代社會顯得格外重要。由於現代人的生活型態改變,多數的生活經驗遠

2、離自然環境,無法目睹自然界鳥獸或家禽的生命週期和死亡現象;而家庭結構也以小家庭為主,缺少與老人共同生活的經驗,鮮少有機會觀察從老病至死亡的歷程(吳秀碧,1986) 。因此由陌生、驚慌進而引發各種情緒的現象,可以想見。其次,農業社會中的人際關係封閉且穩定,因死亡事件而舉辦的喪禮儀式顯得隆重而繁複,但也在過程中讓生者有較充分的時間得到周圍親友的安慰與支持。現代社會的生活步調快速,人際關係疏離,即使面對至親的死亡,也多半因時間、空間與距離等因素,以簡化方式處理。當事人在倉卒收拾悲傷情緒之餘,多半得戴上堅強的面具度日。平心而論,國人的文化習慣本來就不鼓勵情緒表達,因此放肆的悲傷不但是一種奢侈,更可能被

3、冠上脆弱的罪名。心理劇以團體治療的形式,深入地處理個人問體。對於因死亡議題而求助的個案而言,個別性處理固然重要,他人的見證、支持與陪伴更是療癒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環。心理劇兼具個別與團體治療之效,提供一個允許悲傷與集體哀悼的時空,讓生命的缺憾可以在相互瞭解與依靠中得到釋放與安頓。悲傷輔導的處理過程以心理劇之死亡議題為例45其次,心理劇是一種行動化的治療技巧,可以穿越過去、現在與未來。在每一場景的轉換間彷彿時光倒流,再活一次;也彷彿可以透過水晶球似地預見未來。死亡議題的沉痛,常常在於不忍回首過去,卻也不自覺地綑綁了未來,在進退維谷間看不到希望。藉由心理劇場的時空穿越,重現悲痛,承擔悲痛,進而化過去的

4、悲痛為未來的力量。貳、悲傷輔導中的處理歷程與技巧以心理劇之死亡議題為例國外知名學者 Worden(1991 )提出四個哀悼任務模式,分別是接受失落的事實、經驗悲傷的痛苦、重新適應沒有逝者的新環境、將情緒活力投注在其他關係上。國內有關這四大任務的相關論述頗多,筆者不在此贅述,但仍以這四大任務為核心精神,並參考個人實務經驗後,提出心理劇在悲傷輔導中的四個重要處理歷程與各歷程包含之要素(如表 1) 。表格之外,筆者並逐項敘述各歷程處理重點與參考技巧。特別提出說明的是,筆者受惠於國內外多位傑出導演的教導,但實際擔任導演的經驗尚稱有限。本文所述,多半基於個人的學習與實務體會,所述歷程與技巧僅供參考,並非

5、定論。畢竟心理演劇過程中,導演不可能預擬劇本內容,也不宜固著於既定的步驟,學習放空自己並跟隨主角的內在歷程才是導劇的必要態度。表 1 心理劇在悲傷輔導中的建議處理歷程與要素心理劇的建議處理歷程 各歷程之要素 面對死亡經驗 重現死亡的事實表達悲傷、憤怒、罪惡等情緒生者與逝者關係的轉化 處理生者與逝者的舊關係建立生者與逝者的新關係生者與逝者關係上的意義化失落經驗的超越 重建生者與自己的新關係找到失落事件的正面意義未來生活的展望 未來生活的實際演練(一)面對死亡經驗1.重現死亡的事實死亡景的重現對主角是極為震撼而又關鍵的過程。對主角而言,此景雖不悲傷輔導的處理過程以心理劇之死亡議題為例46忍想起卻可

6、能常在夢裡出現,生者與逝者的未了情懷在午夜時分或獨處時顯得格外清晰與深刻!有些主角甚至因為未及見逝者最後一面,回想目睹冰冷屍體時的一幕,悲憤交集的複雜情緒隨時都會痛澈心霏,久久無法自己。對主角而言,死亡景的如實重現是面對與否認的兩極化拉扯,可能伴隨著主角的強烈哀傷,但也可能抗拒面對。此時導演的帶領速度宜慢不宜快,讓主角有充分時間在布景與選擇輔角過程中充分暖身。若主角哭喊,導演宜給予適度時間作情緒上的宣洩;若主角表達:我不要看 ,導演可同理其情緒,如我知道看了好令人心痛。但此刻我們可以學習讓心痛有個出口。 以增強主角面對死亡景的能量;如果主角的抗拒非常強烈,建議可用黑布包住主角,由替身旁白:不看

7、就假裝不存在,我要一輩子假裝,一輩子躲在裏頭。 藉此激化主角勇於面對的勇氣。如同資深心理劇導演鄭玉英(1999)所強調,在死亡景中,導演溫和而堅定的語言很重要,團體裡的安全與支持也要發揮出效用,好能陪著主角進入一個心靈上的淨化過程。2.經驗悲傷的痛苦表達悲傷、憤怒、罪惡等情緒主角與逝者的未了情懷可能夾雜著複雜的情緒。口語的表達固然重要,若適度運用道具或肢體動作,也可加強宣洩的效果。舉例而言,主角面對著曾經對自己性侵害的長輩死亡,多年隱藏在心中的憤怒如潰堤般一發不可收拾, 你就這麼無牽掛死去了,留下的傷痕卻一輩子糾纏我。我連罵你、打你的機會都沒有,不公平!此時,可運用出氣棒的捶打、抱枕的丟擲或毛

8、巾的紐絞來輔助其發洩怒氣。有些愛恨交加的情緒也常常發生,例如主角的養父生前為了扶養主角付出許多,但也以此進行變相的感情勒索,生前常說:你本來是棄嬰,因為我才有今天。如今看看你這麼不成才,我真是瞎了眼,白養你了,你給我滾出去!主角在感恩、憤怒與羞愧中擺盪,的情緒就像亂了頭緒的死結。縱然逝者臨終前盼望主角陪伴身旁,但主角卻在矛盾中逃離。多年來主角對於自己的逃離無法釋懷。建議導演使用多重替身,扮演感恩的力量抓住雙手往前拉,旁白:你應該隨時陪在爸爸身邊,報答養育之恩。 憤怒部分以布條綁住腰間往反方向拉扯,旁白:我看到他,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對於他的病痛,我一點辦法都沒有,我要逃走。 請主角先進入兩股力

9、量有所體會,接著在鏡觀中接納自己的複雜情緒,進而學習原諒自己。(二)生者與逝者關係的轉化1.告別與逝者的舊關係悲傷輔導的處理過程以心理劇之死亡議題為例47一段關係的告別不是三言兩語可以道盡的。愛恨糾結的情緒固然需要宣洩,適時引導主角與逝者相互道謝 、 道歉與道別是重要的過程(註:宜視個案狀況彈性運用,勿流於制式化的問句) 。除了藉此協助主角以柔軟的心為有形關係畫上句點外,尤其對未及見逝者臨終前最後一面的主角而言,提供了情緒上的釋放與安頓。2.建立與逝者的新關係不同的宗教對於死亡有不同的解釋。不論是天堂或西方極樂世界,甚至是個人主觀上相信的某個安頓逝者的所在,都可以在扮演逝者現況的過程中,讓生者

10、與逝者的靈性相遇。主角通常在過程會對逝者的平靜與自在感到欣慰,同時也在來回的對話中,建立與逝者的新關係,例如具體的祈求與保佑,或靈性上的交流與祝福等。因此,舊關係的告別,伴隨的是新關係的開展。悲傷之外,其實看到更多新的可能性。當然,對某些主角而言,死亡事件粉碎了其原本單純的世界觀,如原本相信好人有好報,卻需面對善良親友遭殘害的事實 、 習慣一個講道理的世界,卻發現當意外來臨時,可以毫無理由地剝奪一條條性命等。如果主角卡在此處,則在建立與逝者的新關係前,宜運用上帝景(或觀世音景、佛陀景等,依主角的信仰而定) ,讓主角與神對話,並在主角扮演神的過程中,以更超越的眼光來解釋生死,協助主角重整其世界觀

11、。3.生者與逝者關係上的意義化曾有一句有名的電視廣告詞: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 。的確, 天長地久在俗世間本是神話,但曾經擁有的真實與虛幻卻常在死亡事件後攪亂了。如何讓曾經擁有的真實再次定格,成為心理上的天長地久呢?我想,引導生者以自己的方式,找出生者與逝者關係上的意義,會幫助生者得以超越悲傷,以更寬廣的視野看待生死。舉例而言,一個從小因父母離異而由祖母扶養長大的孫女,卻在出國留學中接到獨居祖母過世的消息,心中充滿不捨與歉疚!主角總覺得自己是祖母一生的負擔,而且未能在風燭殘年時盡孝道。在心理劇場裡,當主角角色交換到祖母的角色時,導演可以訪問:你怎麼看這個孫女?你最欣賞她的部分是什麼?當

12、主角深刻體察到逝者所表達出來的正面回應時,對主角而言,是一份很深刻的意義與安慰。(三)失落經驗的超越1.重建生者與自己的新關係對某些主角而言,重要他人的離去其實帶走了自己的某個部分,甚至全部。舉例而言,一對感情如膠似漆的夫妻,一旦另一半離去,會在情感與實質層面悲傷輔導的處理過程以心理劇之死亡議題為例48頓失所依,甚至找不回生命的意義。因此,在處理與逝者的關係後,宜引導主角透過自我對話,再次重建自我,找到看待自己、看待生命的新意義。2.找到失落事件的正面意義生命的起落本屬無常,但學習在行到水窮處的孤寂之餘,仍能有坐看雲起時的智慧,則是我們一生必修的功課。舉例而言,一個失去父親的家庭,可能鍛鍊出更

13、堅強獨立的子女;一個母親因為兒子在酒駕車禍中喪生,而憑著堅韌的意志,發起有力的酒駕防治法規,避免更多的受害事件。協助主角尋找失落事件的正面意義時,宜順勢而為,不過度勉強。舉例而言,若主角的悲傷事件過於沉痛,甚至才發生不久,若刻意引導正面觀點,也許顯得突兀;相反的,若失落事件後,主角多年陷溺於自憐,無法自拔,則協助其以正面角度看待失落則顯得格外重要。(四)未來生活的展望1.未來生活的實際演練對某些主角而言,正因為與逝者相互依存甚深,心理上的獨立性不足,以至於在人際關係與生活自理能力上,均處於自我封閉的停頓狀態。一旦藉由上述過程統整了內在情緒與觀點,接下來的行動演練也相當重要。導演可引導主角透過未

14、來劇,預演出自我突破的內容,如失去親密伴侶的主角原本足不出戶,可試著演練找朋友聊天或出遊的畫面;失去孩子的家庭主婦,藉由角色扮演,增強了外出擔任志工的信心。當然,如果主角的演練過程有困難,可徵求自願者演出主角,藉由角色訓練增強主角本人的行動能力。參、結語因為下了一場雨,我們看見了彩虹-的確,失落常常不只是失落,更是成長的必要養分。失落其實是人生之必然。揮別悲傷情緒後,真能回到事情發生前的原點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此,失落後的反應代表當事人轉變過程的一部分,從此經歷中走出來得以超越原來的自我,使得自己能夠融入新的社會情境,而不只是從悲傷中復原 (黃君瑜,2002) 。Katafiasz( 19

15、98)也提及:從某方面來說,你永遠無法自一場重大的失落裡”康復 ”,它無法避免地會改變你。但你能夠選擇,改變是否會使明天更好。 的悲傷輔導的處理過程以心理劇之死亡議題為例49確,在無法迴避的悲傷經驗裡,讓我們誠實地檢視失去了什麼,但也別忘了學習到什麼;哭過、痛過之後,切記永遠懷抱希望。有人說:心靈是一棵會長大的樹。我想,在心理劇場裡,如果導演是園丁,那麼演劇過程中的點點滴滴,以及所有成員的分享與支持,就是陽光、空氣和水,讓心靈之樹在安全的場域裡滋潤與成長。然而,依筆者多年參與心理劇的經驗發現,心理劇的治療經驗通常是震撼有力的,彷彿服用特效藥般有療效,但悲傷經驗的面對與釋放通常無法速成,當負面情

16、緒不由自主地來回出現時,後續的個別諮商與情感性支持也不可或缺。肆、參考文獻李開敏等譯(1995) 。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台北:心理出版社。吳秀碧(1986)輔導會刊。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出版。黃君瑜(2002)悲傷治療之理念演變。諮商與輔導,第 199 期,2-5 頁。鄭玉英(1999)心理演劇與哀傷輔導。生死學研究通訊,第 3 期,3-8 頁。Cleiren,M.P.H.D.(1992) Bereavement and Adaptation :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Aftermath of Death. HPC press. Worden,J.W.(1991) Grief Counseling and Grief Therapy:A Handbook for the Mental Health Practitionar(2ed) New York:Basic Books. Katafiasz,K.(1998) Grief Therapy. Abbey Press Publications. 呂政達譯,1998,當所愛遠逝。台北,張老師文化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儿科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