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传统服饰差异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doc

上传人:11xg27ws 文档编号:6196650 上传时间:2019-04-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服饰差异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传统服饰差异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传统服饰差异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传统服饰差异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传统服饰差异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传统服饰差异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服饰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也代表了一个地区的形象。它的功能一是遮风祛寒,二是装饰美观。但是,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千差万别,千变万化,无不打上这一地区的烙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地理环境造就了民族服饰。地理环境不仅决定着服饰面料的型制选择,而且还潜移默化地影响少数民族服饰特点的形成与发展。透过这些多姿多彩、个性鲜明的服饰特征,我们不仅可以对其所属民族做出大致判断,而且能够程度不同地感受到北方各少数民族不同的民族性格、文化品格,以及某种神秘奇特而又难于言表的内容。如蒙古族的粗犷豪放;哈萨克族的勇敢强壮 ;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的纯朴敦厚 ;维吾尔族的热情奔放;

2、 朝鲜族姑娘的谦恭温顺等。中国的自然条件南北迥异:北方严寒多风雪,森林草原宽阔,生活在其间的北方少数民族多靠狩猎畜牧为生;南方湿热多雨,山地盆岭相间,生活在其间的少数民族多从事农耕。不同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造成了不同的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也造成了不同的服饰风格和服饰特点。生活在高原草场并从事畜牧业的蒙古、藏、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裕固、土等少数民族,穿着多取之于牲畜皮毛,用羊皮缝制的衣裳、裤、大氅多为光板,有的在衣领、袖口、衣裳襟、下摆镶以色布或细毛皮。藏族和柯尔克孜族用珍贵裘皮镶边的长袍和裙子显得雍容厚实。哈萨克族的“库普”是用驼毛絮里的大衣,十分轻暖。他们服装的风格是宽袍大

3、袖、厚实庄重。 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宜于植麻种棉;自织麻布和土布是衣裙的主要用料。所用工具多十分简陋,但织物精美,花纹奇丽。因天气湿热,需要坦胸露腿,衣裙也就多短窄轻薄,其风格多生动活泼,式样繁多,各不雷同。总之,风格的多种多样,不同的特点十分突出,构成了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另一个特点。为了深入了解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本次研究性学习以北方的维吾尔族、蒙古族和南方的苗族、傣族为主要代表民族进行深入探究。维吾尔族总述:维吾尔族服饰形式清晰,纹饰多样,色彩鲜明,图案古朴,工艺精湛,其发展演变规律清楚,有些服饰款式与新疆出土衣物颇为相似。帽子特色维吾尔族帽类及头饰种类很多,在维吾尔族服饰中最有特色维吾尔族男

4、女都喜欢戴帽子,因为戴帽不仅具有防寒或防暑的功能,更重要的是作为生活礼仪中的需要,社交、探亲、访友以及节日聚会等场合均需佩带。维吾尔族的传统帽子主要有皮帽和花帽两大类。 皮帽主要用于御寒,大多用羊皮制作,也有狐皮、狸皮、兔皮、旱獭皮、海獭皮、貂皮等。 维吾尔花帽不仅选料精良,且工艺精堪,制作小花帽的维吾尔工匠,都有一套“绝活” 。花帽的图案与纹样千变万化,各不相同花帽的样式、花纹与图案也与各地域环境有关,各地的花帽,都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吾尔族传统的帽子有三种皮帽、单帽和花帽, 总称为“巴西克依木”。其中花帽最具民族特色, 其花色式样约二十余种, 各具地区、性别、职业、年龄等特点。如南疆地区的维

5、吾尔族人多喜欢戴以巴旦木杏核图案为主的巴旦木花帽, 为黑底白花 ; 吐鲁番地区的维吾尔族男女老幼则喜欢红花绿叶、花大底空小、颜色火红鲜艳的吐鲁番花帽; 知识分子多喜欢戴奇曼花帽, 又称“奇曼塔什干朵帕”, 它以米字为骨架, 花枝叶交错, 花纹以枝杆连结或以线条分隔, 成多个正反三角, 菱形格局, 用冰裂纹或点线绣成底纹 与主花相映衬, 色彩多为浅绿色底 小红花; 维吾尔族姑娘最爱再尔花帽, 它用金银线盘绣, 所绣花多为立体。戴再尔花帽在阳光下行走, 花帽熠熠闪烁, 给人以华贵之感。做礼拜时戴的帽子称阿克多帕, 即白色帽, 以白色线扎花纹,维吾尔族妇女所蒙面纱或盖头, 多为咖啡色、黑色、灰色和白

6、色。其头巾花色鲜艳,以红、黄、蓝、绿色为主。 。鞋靴特点维吾尔人穿著鞋靴是传统的习惯,历史久远,可追溯到千年以上。他们的先祖曾经是游牧于高山雪领,纵横驰骋在广阔的西陲边塞富饶土地上的游牧民族。穿靴便于骑射,也称其为保暖耐寒的“足衣” 。 男装特点维吾尔族的服装一般都比较宽松。男装比较简单,主要有亚克太克(长外衣) 、托尼(长袍) 、排西麦特(短袄) 、尼木恰(上衣) 、库依乃克(衬衣) 、腰巾等。维吾尔族将外衣统称为裕袢。这些衣服多用黑、白布料,蓝、灰、白、黑等各种本色团花绸缎料等制作。维吾尔族男子的衬衣多不开胸,长及膝部、臀部。年青人及小孩的衬衣多缀花边。宗教职业者多用长的白布缠头,维吾尔语

7、称为“赛兰” ,外衣外边不系腰带,多穿长袍,与一般人有明显的区别。维吾尔族的裤子过去通常为大裆裤,样式比较简单,分单裤、夹裤、棉裤三种,主要用各种布料做,也用羊皮、狗皮等做。男裤通常比女裤短,裤角窄一点。 “ 女装特点维吾尔妇女爱穿裙装,喜选择鲜艳的丝绸或毛料裁制裙装,常见的有红、大绿、金黄等色的质料,内穿淡色对裙。女裤裤角肥大,裤长及裸骨。 维吾尔族妇女衣服式样很多,主要有长外衣、短外衣、坎肩、背心、衬衣、长裤、裙子等。过去维吾尔族妇女普遍都穿色彩艳丽的连衣裙和裤子。裙子大都是筒裙,上身短至胸部,下宽大,长及腿肚子。维吾尔族妇女除用各种花色的布料作连衣裙外,最喜欢用艾德来斯绸,这是一种专门用

8、来做衣裙的绸子,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维吾尔族妇女多在连衣裙外面穿外衣或坎肩。裙子里面穿长裤,裤子多用彩色印花布料或彩绸缝制,讲究的用单色布料做裤料,然后在裤角绣上一些花。妇女的长外衣主要有合领、直领两种,年青妇女喜欢穿红、绿、紫等鲜艳的颜色,老年妇女喜欢穿黑、蓝、墨绿等团花、散花绸缎或布料,衣服上缀有铜、银、金质圆球形、圆片形、橄榄形扣绊,讲究的则在衣领、袖口等处绣花。女式短外衣有对襟短上衣、右衽短上衣、半开右衽短上衣三种。 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在中国西北边陲新疆,有一座白雪皑皑的天山,天山脚下聚居着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维吾尔族维吾尔人一般都穿棉布。男子穿的长袍称为“袷袢” (Chapan) ,右衽

9、斜领,无纽扣,用长巾束腰。他们一般喜欢戴布克(Bk 帽子)的习惯。夏天戴夏天布克(即花帽) ,在冬天戴冬天的布克(即吐马克) 。女人有戴头巾。在过去女子大多穿宽袖的连衣裙外,还上套黑色对襟背心。现在多穿西式短上装和裙子。幼女,一般梳小辫,有多达十余条或几十条小辫者,这种发饰南北疆均相同;但婚后的发饰则有差异;在南疆,婚后梳成四条发辫垂于额头。头戴杜巴(Doppa,四棱小花帽) ,不分男女老幼。 “杜巴”之上用黑白两色或彩色四线绣出各种民族形式的花纹图案。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带和阿克苏、库尔勒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乌鲁木齐、伊犁等地,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

10、德以及河南开封、郑州等地维吾尔族花帽, 式样繁多。因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及不同职业、不同地位的人爱好不同, 花帽的花纹图案式样都各不相同。但不论何种花帽, 其图案纹样都是以新疆花卉果实等自然物象为素材, 加以艺术提炼而成。花帽中最负盛名的是南疆喀什地区盛产的男式巴旦木花帽。 巴旦木盛产于新疆南疆地区, 在干旱的沙漠地区具有十分旺盛的生命力。其果实富有营养, 是维吾尔族人十分喜爱的干果食品。其果核形似新月。因为以上原因, 巴旦木图案成为维吾尔族具有民族特色的装饰图案。巴旦木花帽的图案, 就是由按前后顺序旋转排列的四个巴旦木纹样构成, 线条丰富多样, 花色庄重素雅, 深受维吾尔人喜爱。蒙古

11、族总述蒙古族服饰名称为蒙古袍,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详细介绍蒙古族服饰具有浓厚的草原风格。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夏装多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红、绿绸缎做腰带。 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喜穿软筒牛皮靴,长到膝盖。农民多穿布衣,有开衩长袍、棉衣等,冬季多毡靴乌拉,高筒靴少见,保留扎腰习俗。男子多戴蓝、黑褐色帽,也有的用绸子缠头。女子多用红、蓝色头帕缠头,冬季和男子一样戴圆锥形帽。未婚女子把头发从前方中间分开,扎上两个发根,发根上面带两个大圆珠,发稍下

12、垂,并用玛瑙、珊瑚、碧玉等装饰。 蒙古族摔跤服是蒙古族服饰工艺。摔跤比赛服装包括坎肩、长裤、套裤、彩绸腰带。坎肩袒露胸部。长裤宽大。套裤上图案丰富,一般为云朵纹、植物纹、寿纹等。图案粗犷有力,色彩对比强烈。内裤肥大,用 10 米大布特制而成。利于散热,避免汗湿贴于体表;也适应摔跤角力运动特点,使对手不易使用缠腿动作。套裤用坚韧结实的布或绒布缝制。膝盖处用各色布块拼接组合缝制图案,纹样大方庄重,表示吉祥如意。服装各部分配搭恰当,浑然一体,具有勇武的民族特色。 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天苍苍,地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美丽富饶的内蒙古,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素有“东林西铁、南粮北牧、遍地矿藏”之美誉。蒙古族聚居

13、的内蒙古自治区地处内蒙古高原,大部分地区海拔 1000米上下。东部为呼伦贝尔草原,北部是草原和戈壁,西南部为贺兰山,南部是黄河流贯而形成的河套平原,阴山山脉横贯中部。大小河流数千条,天然湖泊千余个。如此得天独厚的地理特征使蒙古族人民主要从事畜牧业,仅有少量从事农业。但由于其海拔较高且气候寒冷,一天内温差大,又加之他们大多以游牧为主,马上活动的时间长,因此,其服饰必须有较强的防寒作用而且又便于骑乘,长袍、坎肩、皮帽皮靴自然就成了他们的首选服饰。内蒙古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暖,春季多风沙。降水量少,日照充足,年温差大。因而他们不论男女,一年四季都穿着长袍,冬季棉袍,夏季皮袍。 苗

14、族总述苗族服饰分为童装,男装和女装。苗族男装的色彩和装饰较单调,不及女装鲜艳与丰富。女装又有便装与盛装之分。便装是平时穿着的服装,其色彩花样及装饰不及节庆时节婚时穿的盛装鲜艳。详细介绍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花团锦簇,流光溢彩,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男便装下装一般为无直档大裤脚桶裤,裤脚宽盈尺许,裤脚与裤腿一致,由左、右前、后片四片组成,制作简便。 女便装上装一般为右衽上装和无领胸前交叉式上装两类。右衽上装结构与男上装

15、中的左衽上装大体一致,唯方向相反。无领胸前交叉式上装称“乌摆“(Ed bad,意为雄衣即男人的衣)是传统的苗族女装,如“袈裟 “,无纽扣,以布带束腰。苗族女便装质地一般为家织布、灯芯绒、平绒、织贡尼、士林布等,颜色一般为青、蓝等色。 男装盛装为左衽长衫外套马褂,外观与便装相同,质地一般为绸缎、真丝等,颜色多为青、蓝、紫色,各地无异。 女盛装一般下装为百褶裙,上装为缀满银片、银泡、银花的大领胸前交叉式“乌摆“ 或精镶花边的右衽上衣,外罩缎质绣花或挑花围裙。 “乌摆”一般全身镶挑花花块,沿托肩处一般镶棱形挑花花块,无纽扣,以布带、围腰带等束之。头戴银冠、银花或银角。盛装颜色为红、黄、绿等暖调色。与

16、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就以马关式的服饰为例吧,由于这部分苗人都居住于北回归线以南的亚热带高山河谷中,气候炎热,蚊虫较多,其服装款式多为右开襟绣花上衣,下着单层蜡染百褶裙,以便透风:小腿裹着单层绣花绑腿,以防蚊虫叮咬。 再谈身着邱北式的苗胞们:他们因居住北回归线以北海拔较高的山区,冬天气候寒冷,故上衣为对开襟,下着双层白色百褶裙和小腿裹着多层绣花绑腿,以抵御严寒。而开远式的苗民也虽然也居住于北回归线以北较为平缓的山区,但由于冬天寒风袭人,所以上衣为右开襟绣花衣服,下身着蜡染百褶裙,外加一件绣花风衣,几乎裹住整个身体,并且围腰宽大。这样既美观大方,又能保暖御寒。傣族总述傣族服饰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

17、有很强的装饰意味,颇能体现出热爱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详细介绍各地傣族男子的服饰差别不大,一般都比较朴实大方,上身为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宽腰无兜长裤净色长裤,多用白色、青色布包头,有的戴毛呢礼帽,天寒时喜披毛毯,四季常赤足。这种服装在耕作劳动时轻便舒适,在跳舞时又使穿着者显得健美潇洒。保留着古代“衣对襟” 、 “头缠布巾,喜挂背袋、带短刀”的特点,但衣料已很少再用自织“土布” 。傣族妇女讲究衣着,追求轻盈、秀丽、淡雅的装束,协调的服装色彩,极为出色。青年妇女将长发盘于头顶,是傣族服饰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傣族女子上身着各色紧身内衣,外套浅色大襟或对 襟窄袖衫,下身着花色统裙,裙上织

18、有各种图纹,傣族女子喜将长发挽髻,在发髻上斜插梳,簪或鲜花作装饰。傣族妇女都喜戴首饰,首饰通常用金银制作,空心居多,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纹和图案。富于热带、亚热带旖旎风光的傣族服饰,也是独具民族特色的。傣族男子一般喜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多用白布、永红布或蓝布包头。普遍有纹身的习俗,作为身体装饰美的组成部分。花纹有虎、豹、象、狮、龙、蛇等动物或经文、八卦、线条等图案。妇女服饰,因地区而异。德宏一带傣族妇女,婚前多穿浅色大襟短衫,下穿长裤,束一小围腰,婚后穿对襟短衫,花色或黑色统裙。西双版纳的傣族妇女上着白色、绊色或天蓝色等紧身内衣,大襟或对襟圆领窄袖衫,下身多为花色长统裙。各地的傣

19、族妇女均很讲究发饰。青年妇女多结发于头顶,也有束发垂脑后的。平日多于发上扎以帕或插梳子,天冷则顶花头巾。若逢节日喜庆,姑娘们尤爱在发会上插缀鲜花并洒香水,再穿上用绸缎、尼龙、灯芯绒、金丝绒等缝制的精美衣裙,盛装打扮,更感妩媚。每遇河边井旁沐浴之后,身材纤细。苗条的傣族少女,将黑亮的发髻盘于脑后,在紧身短衫和花统裙之间扣上银腰带,亭亭玉立,宛如古典仕女的风韵。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傣族素喜聚居在大河流域、坝区和热带地区。傣族人民大多是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红河流域的河谷坝地区傍水而居: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h)族佤族自治县、

20、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此外,在景东、普洱、思茅、腾冲、龙陵、双江、西盟、元阳、河口等 30 多个县市境内,也有傣族小块聚居或零散分布,散居于云南的大部分地方。他们从来不分布于海拔二千米以上,因为他们需要暖湿气候种植水稻,所以不必像蒙古族汉子们那样裹上厚重的羊毡。傣族的服饰特点由其居住的环境决定:傣族景彝族自治州地处横断山脉的南延部分,位于北纬 23532550,东经 97329945之间,地势北高南低。全州属南亚热带低纬度雨林型湿热气候,年平均气温 18.420,其气候特点是: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霜期短、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日照 22182453 小时,年降水量 1400

21、1800 毫米,全州坝子平坦,土地肥沃,故穿着服饰淡雅轻,这样既易于劳作,又清爽舒适。然而,西双版纳的傣族同胞们如今身着的,却已经不单是独具传统特色的傣族服饰了。由于西双版纳属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一年内分干季和湿季,年平均气温在 21左右。干季从 11 月至翌年 4 月,湿季从 5 月至 10 月,终年无霜雪,气候十分宜人。因此受到各少数民族的偏爱,常年混居使得各族民俗得以相互交融。如今的西双版纳,已经形成了一股独特而有趣的“混搭风” 。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了环境恶化全球变暖,所以才出现“混搭风” 。我们要正视环境问题保护环境!课题组:梁欣欣,谭薏雯,廖宝沛,王文杰,陈贤坤,李健翔指导老师:张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