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哈尼族的领婚习俗在该民族家庭和谐形成方面的积极意义外语系 对外汉语班 20081032102 李兴辉【摘要】每一个民族都有每一个民族自己独特婚俗的闪亮点,从各民族的不同之处人们可以很好的发现该民族的文化、宗教、制度等的特点,可以更好的帮助人们了解该民族。哈尼族的婚俗也是其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从哈尼族的婚俗上人们也可以了解哈尼族的民族文化的精彩和绚丽。除此,哈尼族的婚俗有许多婚俗仪式,这些仪式在典型的民族习俗背景下形成,留有深深的民族意识形态的烙印,所以透过一些婚俗仪式我们可以很清晰的了解或推知哈尼族整个名族在其他方面具有的明显形态的原因。比如:哈尼族在各民族中尊敬长者和婚姻关系
2、牢固是相对明显的特点,其实着也是和他们的一些婚俗礼仪着着密切联系的。 【关键词】 哈尼族 婚俗 领婚独 特 的 历 史 发 展 和 独 特 的 民 族 内 涵 使 得 哈 尼 族 有 了 自 己 独 特 的 婚 俗 礼 仪 和 婚 俗 制 度 。 一夫一妻的氏族(血缘)外婚是哈尼族基本婚姻制度,哈尼族的村寨,一般都设有专供未婚男女青年社交的场所,称为“ 扭然 ”(王清华、史超军著:云海中的奇婚女性 ,云南教育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5 页。 ) 。黄昏后,男女青年盛装一新,由小伙子头或姑娘头带领,聚会在扭然里、寡妇家,或村边丛林中幽会对歌,互诉衷情。在红河南岸大羊街一带的哈尼族,若应邀找小
3、伙子的姑娘超过五人,便可举行盛大的酒歌恋爱宴会“阿巴多” 。其场面欢乐,多趣,规矩繁多。经过多次交往,姑娘和小伙子只要情投意合,即可结成“扎哈”关系,即稳定的朋友关系.除此,哈尼族还有着许许多多的奇闻婚俗,我们既然是对它的婚俗仪式进行深入的了解就不能抱着那种“矮子看戏”似的心态去看,必须学会在了解中得到自己独特的看法。繁衍生息于哀牢山中段的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的哈尼族,个支系都有基本相同的婚俗趣事:龙”与“凤”对歌:“龙”与“凤”对歌,即男女未婚青年对歌,是白宏人的一种婚恋形式。在米索扎( 十月年 )或其它节日傍晚,村里的年轻人相约到一特定场所,分性别列为两排,中间隔一至几丈,相对站立或席地而坐,
4、各找对象分别对歌。歌词多为传统与即兴创作相结合的“龙求凤” 、 “鱼戏水”等等,都是通过比喻的手法来表达对对方的爱慕之情。对歌前,男青年准备好红、绿绸帕(布) 一块,在对歌中男方寻找到自己理想对象就将绸帕盖在自己心爱的姑娘头卜。如果姑娘乐意受盖,便说明相爱成功。有的当时便请老人帮拍板定亲,待明年来日举行婚礼。如果姑娘拒绝受盖,则返回原地继续对歌,直至姑娘受盖,互赠手镯、银泡等饰物为定情物后,方表明相爱成功。假若与姑娘对歌反复多次,姑娘仍拒绝受盖,男方只好另寻知音。对歌有一定时间限制,到时间还未受盖的姑娘,只好另找场合再寻知音2抢小帽:抢小帽,当“芽约”(小伙子 )想寻觅自己的心上人“芽迷 ”(
5、姑娘)时,就会在姑娘经常出没的路途中守候。小伙子钻入路途边的丛林或能隐蔽的地方,悄悄等待姑娘的来临。一旦姑娘走近自己,便猛然跳将出来抓起姑娘头戴的小帽嬉戏着跑开。姑娘追着拼命”地去左抢右抢,小伙子左避右闪,始终不让姑娘抢到,姑娘真真假假地要和小伙子吵起来,以至叫着骂着撵着追打。当然,小伙子是绝不还手的。 姑娘以戴小帽为荣。进入青春期后,怕小帽被抢,因此,每个姑娘都备有一至几顶小帽藏于身。当小帽被抢去以后,她们便会在远离伙子的地方拿出另一顶戴上。事后,抢得小帽的伙子便托亲友邀请姑娘在某地某时相会。若姑娘谢绝,亲友便会将小帽奉还姑娘,而个别的小伙子也有不送还的,留作纪念。假如姑娘中意,小伙子便在相
6、约的时间地点弹起了牛腿琴等待姑娘到来,随着琴声唱起动听的山歌,这时,姑娘便会走来随声附合,姑娘与伙子一问一答,相爱之情溢于言表,心越走越近。这时,姑娘便会取下上衣的两颗银纽扣赠给伙子,表示已倾心于他了。领婚:男 方 家 派 出 媒 人 、 弟 弟 或 堂 弟 去 女 方 家 把 新 娘 领 回 来 。 领 婚 者 到 了 女 方 家 , 新 娘 却 被 女伴 藏 起 来 了 。 领 婚 者 绞 尽 脑 汗 地 商 讨 对 策 , 不 停 地 与 女 方 家 的 人 交 涉 , 千 方 百 计 地 要 找 到 新 娘 。 想 尽种 种 办 法 , 通 过 层 层 关 卡 , 最 后 领 婚 者
7、终 于 找 到 了 新 娘 , 又 经 过 一 波 三 折 , 女 方 家 才 同 意 领 走 新 娘 。领 到 新 娘 返 回 男 方 家 的 路 上 , 领 婚 者 都 要 高 声 欢 唱 , 以 庆 贺 领 到 了 新 娘 : 墨 江 一 带 的 哈 尼 族 娶 到 新 娘后 , 要 请 巫 师 为 新 郎 新 娘 祝 福 并 驱 鬼 , 完 成 这 个 仪 式 以 后 新 娘 才 能 进 男 方 家 的 门 。 进 门 的 时 候 , 新 郎高 高 站 在 门 上 , 让 新 娘 从 底 下 通 过 , 表 示 女 人 要 听 男 人 的 话 ; 跨 门 坎 时 , 新 娘 要 右 脚
8、 先 进 , 左 脚 后 进 ,这 样 以 后 才 能 儿 孙 满 堂 , 荣 华 富 贵 。 新 娘 进 家 后 , 首 先 要 用 猪 头 向 灶 神 和 祖 先 神 灵 磕 头 祭 奠 。 第 一顿 饭 要 由 婆 婆 陪 同 新 娘 进 餐 , 其 他 人 不 能 参 加 。 红 河 一 带 , 新 娘 到 了 夫 家 后 , 先 向 祖 先 神 位 磕 头 , 再向 婚 宴 上 的 长 者 敬 礼 , 接 着 吃 下 新 郎 亲 自 送 来 的 一 碗 米 饭 , 表 示 永 不 变 心 。 在 西 双 版 纳 , 要 由 婆 婆 在村 口 为 新 娘 穿 上 白 色 裙 子 , 然
9、 后 才 能 进 入 村 子 。 到 了 甲 方 家 门 口 , 男 方 的 已 婚 姐 姐 剪 下 三 根 头 发 , 为新 娘 洗 手 洗 脚 , 新 娘 才 能 进 入 大 门 。 婚 礼 酒 宴 上 , 新 郎 新 娘 要 先 吃 公 鸡 肉 和 猪 右 前 腿 , 然 后 给 宾 客 一一 敬 酒 。 这 时 , 由 会 唱 哈 尼 调 子 的 老 人 来 祝 福 新 娘 头 胎 生 女 儿 , 二 胎 生 儿 子 , 并 劝 戒 夫 妻 要 和 睦 相 处 ,白 头 到 老 。 婚 礼 的 最 后 是 强 迫 本 村 年 龄 较 大 而 未 婚 的 人 吃 猪 尾 巴 。特 别 要
10、 说 的 是 , 领 婚 仪 式 也 不 是 哈 尼 族 独 有 的 , 还 有 彝 族 等 极 少 几 个 的 少 数 名 族 也 存 在 领 婚 习俗 。 但 是 , 我 们 也 不 可 以 孤 立 的 看 待 这 些 少 数 民 族 的 婚 俗 仪 式 , 它 们 的 形 成 有 该 民 族 的 特 殊 文 化 的 背景 影 响 , 而 它 们 也 从 某 些 方 面 直 观 或 间 接 的 折 射 着 该 民 族 现 实 中 的 某 些 民 族 心 态 。哈尼族的婚俗仪式其实也是对其现实社会有着深远影响的,通过调查分析,哈尼族的家庭关系是很和谐的,家 庭 关 系 中 , 以 长 者 为
11、 尊 , 晚 辈 很 尊 重 长 辈 , 也 很 听 长 辈 的 话 , 在 家 庭 中 , 夫 妻 关 系 融 洽 ,离 婚 的 较 少 。 对 比 现 代 社 会 , 在 各 大 城 市 中 , 少 数 民 族 形 态 特 征 基 本 消 失 或 已 不 明 显 , 没 有 特 殊的 婚 俗 礼 仪 , 没 有 明 显 的 家 庭 宗 族 关 系 , 更 不 会 有 宗 法 的 束 缚 。 但 是 现 代 社 会 却 又 很 多 少 数 民 族 社 会3少 有 的 群 太 现 象 : 离 婚 率 快 速 攀 升 、 普 遍 蔓 延 , 甚 至 还 有 了 闪 婚 一 族 的 形 成 ; 更
12、 离 奇 的 是 还 有 那 些 专门 从 事 婚 姻 诈 骗 赚 钱 的 人 , 不 断 的 与 别 人 交 往 , 不 断 的 以 婚 姻 为 诱 饵 骗 取 别 人 的 钱 财 ; 还 有 那 些 不 断出 现 的 虐 待 老 人 的 匪 夷 所 思 的 现 象 ; 这 些 现 象 在 民 族 群 太 比 较 明 显 的 哈 尼 族 社 会 里 是 绝 对 不 敢 想 象 的事 情 。联 系 哈 尼 族 的 婚 俗 礼 仪 来 看 , 领 婚 礼 仪 不 是 简 单 的 一 个 迎 婚 过 程 , 它 包 含 从 哈 尼 族 青 年 男 女 开 始 交往 到 定 亲 , 再 到 说 媒
13、、 迎 婚 过 门 , 甚 至 是 如 果 婚 姻 破 裂 要 举 行 离 婚 仪 式 : 男女青年婚前社交、恋爱自由。两人相爱不受父母或他人的干涉。黄昏后,男女青年盛装一新,由小伙子头或姑娘头带领,聚会在扭然里、寡妇家,或村边丛林中幽会对歌,互诉衷情。在红河南岸大羊街一带的哈尼族,若应邀找小伙子的姑娘超过五人,便可举行盛大的酒歌恋爱宴会“阿巴多” 。其场面欢乐,多趣,规矩繁多。经过多次交往,姑娘和小伙子只要情投意合,即可结成“扎哈” 关系,即稳定的朋友关系。 若双方彼此中意,相约百年,并为父母认可之后,男方托媒人向女方提亲说合,随即上聘迎亲。新娘接到男家,先要向祖先神龛行埋头礼,然后吃下新郎
14、亲手递送的一碗夹生饭,表示永不变心。第二天旭日东升,新娘随同伴娘,携带若干糯米饭回娘家,分送给村里各户血亲,以示铭记血缘祖根。婚后,双方均不再参加社交、恋爱活动。若夫妻感情破裂,不论谁提出离婚,一般由女方退还原聘金即可,有的地方则要履行简单的离婚仪式( 要举 行 简 单 的 仪 式 ; 由 一 中 间 人 主 持 , 男 方 砍 一 木 片 , 两 侧 各 砍 三 道 小 口 , 然 后 将 木 片 破 成 两 半 , 各 拿一 片 为 凭 证 。 有 的 地 方 要 吃 最 后 一 餐 离 婚 饭 , 吃 饭 时 桌 子 中 间 放 一 根 柴 , 表 示 从 此 以 后 断 绝 关 系 )
15、。这种在现在的一些人看来是少数民族的一些有趣现象的仪式,背面折射出来的现实意义其实才是值得我们去探究的。哈尼族的青年男女可以在婚前自由恋爱,但是恋爱的场合有是有限制的,而且也是采用类似群体式的。这样一方面哈尼族的青年男女之间可以相互监督,另一方面哈尼族的女孩可以在众多的优秀哈尼族男青年中选择自己最倾心的男孩子。还有,哈尼族青年如果双方都倾心,在举行的婚礼上会有许多特殊却意义重要的仪式。比如哈尼族男青年家在娶亲前会邀请本村最有威望的长着和本村父母和孩子都还在的中年夫妇以及一些唱歌好的青年组成迎亲队伍迎娶哈尼族女孩。而且,当迎亲队伍到了女孩家的时候,队伍还必须通过女方家设置的重重关卡,女方家满意后
16、方可带走女孩,但是出村时,村里的青年会刁难迎亲队伍,队伍只能接受不能反抗。透过这种仪式我们应该看到,哈尼族的在意识形态上就有着对长着的尊重,几乎什么大的事情都会邀请有威望的长着去主持或参与。其次哈尼族在婚礼上的仪式有着积极的意义,双方家庭的人员在类似与刁难的迎娶过程中会增加双方的了解,这为男女两家的和谐关系打下基础,因为一般情况下双方都会比较严肃的对待婚俗。另外新娘接到男家,先要向祖先神龛行埋头礼,然后吃下新郎亲手递送的一碗夹生饭,表示永不变心。虽然这样的仪式看起来有点约束,但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哈尼族普遍的意识形态的对祖先的尊敬,即便是结婚过门后的首要仪式也得祭奠祖先,表示对祖先的尊敬,4其次
17、,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对丈夫的绝对忠心。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婚俗有其历史形成的落后的一面,许多方面哈尼族的妇女在思想上受到极大的束缚,在行为上受到眼科的限制;但是从积极的一面来看,现实社会中对长辈的尊重和对夫妻双方的理解和忠诚不正是家庭和谐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吗?现在繁华社会的青年男女在恋爱过程中总是强调自由,就希望不要让父母知道或者父母绝对不要干涉,结果随随便便,交友就像换衣服赶时尚一样。交友一天就可以随便抛出“我爱你” ,一星期后“我喜欢你” ,半个月后“你还可以” ,不到一个月就会说“我们分手吧” 。这样的交友方式会有坚实的婚姻基础吗?随后要说的是,哈尼族青年即使婚姻关系差的到了非得离
18、婚的地步了,他们也会有比较浓的民俗礼仪。若夫妻感情破裂,不论谁提出离婚,一般由女方退还原聘金即可,有的地方则要履行离婚仪式( 要举 行 简 单 的 仪 式 ; 由 一 中 间 人 主 持 , 男 方 砍 一 木 片 , 两 侧 各 砍 三 道 小 口 , 然 后 将 木 片 破 成 两 半 , 各 拿一 片 为 凭 证 。 有 的 地 方 要 吃 最 后 一 餐 离 婚 饭 , 吃 饭 时 桌 子 中 间 放 一 根 柴 , 表 示 从 此 以 后 断 绝 关 系 )。 不难看出,虽然是离婚,但是哈尼族的离婚仪式也是相当的和谐的,要么女反复退还聘金,要么双方心平气和的吃顿饭,各取一块竹片表示婚
19、姻关系的结束。整个仪式,完完全全是在一种和睦的氛围结束。总结:从构建社会卞义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哈尼族婚姻家庭习俗在民族习俗中匀起作用,自然生态环境与文化达成了一种平衡,共同形成了一个人、自然、社会统一的和谐状态,发挥着维系这个和谐社会的功能。哈尼族的婚姻家庭习俗及伦理道德,虽然呈现出多元形态,但其主流充分体现了人类生活的共性,对维系婚姻家庭关系的稳定,当地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原因:一是婚姻恋爱的自由度较大。哈尼族的青年男女较少受到感情因素以外其他因素的限制和制约,使婚姻关系更接近其本质,有效地保障了婚姻的质量,减少了婚姻家庭纠纷。二是对离婚问题的排斥习俗,有利于维护婚姻家关系的稳定。三是哈尼族对离婚态度十分开明。哈尼族离婚一般不吵闹,也不结怨,离婚后原夫妻双方仍以朋友、兄妹相称,其开明态度值得提倡。四是哈尼族婚姻家庭习俗有利于促进婚姻家庭关系和谐稳定。虽然少数哈尼族的婚姻家庭习俗始终处在与时代同步发展、演变的不断变动中,但其精神内涵一般都很强调婚姻家庭关系的和谐稳定。从实践的情况看,哈尼族的婚姻家庭关系很少发生矛盾。这也表明哈尼族的婚姻家庭关系一般都很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