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实验目的1、 通过对比实验来研究哪种方法能达到最佳的实验效果。2、建议学生对所取的菠菜与酒精的量的比例作一研究(可以采用 10g 菠菜叶与 5ml 无水酒精组合、10g 菠菜叶与 10ml 无水酒精组合、5g 菠菜叶与 5ml 无水酒精组合、5g 菠菜叶与 10ml 无水酒精组合等) ;3、接采用载玻片的一侧蘸取匀浆,压在滤纸条上二、实验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溶解于有机溶剂酒精或丙酮,根据此原理可以将叶绿体中的色素提取出来,形成色素液。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不同,溶解度越高,扩散速度越快,溶解度越低,扩散速度越慢。根据此原理使各种色素分离开来。老嫩适中且浓绿
2、的叶,叶绿素含量比较多。三、基本操作训练: 【操作步骤】1、菠菜色素的提取取 2g 新鲜菠菜叶,与 10mL 甲醇拌匀研磨 5 分钟,弃去滤液。残渣用 10mL 的石油醚-甲醇(3:2)混合液进行提取,共提取两次。合并液用水洗后弃去甲醇层,石油醚层进行干燥、浓缩。2、薄层层析将上述的浓缩液点在硅胶 G 的预制板上,分别用石油醚-丙酮(8:2)和石油醚-乙酸乙酯(6:4)两种溶剂系统展开,经过显色后,进行观察并计算比移值。3、柱层析取 3g 中性氧化铝进行湿法装柱。填料装好后,从柱顶加入上述浓缩液,用石油醚-丙酮(9:1) 、石油醚-丙酮(7:3)和正丁醇-乙醇-水(3:1:1)进行洗脱,依次接
3、收个色素带,即得胡萝卜素(橙黄色溶液) 、叶黄素(黄色溶液) 、叶绿素 a(蓝绿色溶液)以及叶绿素 b(黄绿色溶液) 。【实验流程】过滤 萃取 洗涤、蒸馏萃取液菠菜 菠菜汁浸膏薄层层析柱层析Rf 值色带、溶液研磨 石油醚甲醇 水四、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注意薄层色谱、柱层析实验操作要点的掌握和应用五、提问纲要试比较叶绿素、叶黄素和胡萝卜素三种色素的极性,为什么胡萝卜素在层析柱中移动最快?六、主要试剂用量、规格新鲜菠菜 2g、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甲醇 10ml、硅胶 G、中性氧化铝七、时间分配及控制计划安排:4h1 滤液过稀提取色素液操作时,方法欠妥,滤液黄绿色,浓度稀,实验效果欠佳,只有深绿透
4、明的滤液,才能达到好的分离效果。1.1 绿叶材料选用不当,有关资料上介绍的绿叶材料,不都是效果最优的,不能盲从。选用老叶、革质、蜡质的叶片,就难以研磨充分。宜选老嫩适中且浓绿的叶,如:菠菜、青菜、天竺葵、马铃薯、苷薯的叶。 1.2 所选叶片剪得不碎,加之研磨不充分。实验操作时,尽可能剪碎叶片,可把几张叶片叠放一起,先剪成丝,再一起横着剪碎,这样省时省力。加入少许 SiO2,CaCO3 且迅速充分研磨,研 120 转左右,使研磨液呈匀浆状为好,这样各种色素才能充分溶解在提取液里(丙酮或无水乙醇)。1.3 过滤时,漏斗基部的脱脂棉太多(或“尼龙布“不是单层) 。过滤时,使用脱脂棉尽可能少,便于得到
5、深绿色的透明滤液,能阻挡住叶渣即可。切忌用过滤纸过滤,否则色素被吸收,降低滤液中色素的浓度。 1.4 加入提取液过多,导致滤液中色素含量低。对策是将稀提取液和新添碎叶放入研钵再研。此法也是上述的补救措施。2 滤液不纯提取液含有过多的杂质或变质,会严重影响实验结果。2.1 叶片表面含有水珠或叶片内含水量过高,降低提取液对色素的抽提效率,且影响层析。对策是用吸水纸或脱脂棉擦去叶片表面水珠,不用过嫩的叶,必要时加少许脱水剂硫酸钠。 2.2 加入过多的二氧化硅和碳酸钙,这样既影响过滤,又使滤液中有颗粒物,降低滤液浓度。对策是控制用量,一般各加 0.1g。(SiO2 起研磨粉作用,破坏细胞结构。CaCO
6、3 与有机酸反应,是叶绿素的保护剂) 。2.3 滤液存放时间过长,光线和空气的作用,缓慢的有机反应,将溶解的色素破坏,溶液变为褐色,即叶绿素卟啉环中的镁可被 H+或Cu2+所取代。液泡膜破裂流出的鞣酸、草酸等有机酸产生的 H+置换了叶绿素中的镁后,可以形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3 定性滤纸不合要求3.1 定性滤纸久露空气中,已吸湿。简便易行的做法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快速烘干。平时注意用塑料袋封存,随用随取。3.2 定性滤纸有皱折,或被手弄脏,影响层析。须换新滤纸。4 滤液线画得过细画好滤液线既是实验的难点,又是实验的关键,否则现象不明显。4.1 滤液线画得不匀实。原人教版教材上讲越细越齐效果越好,
7、新老教材上都讲画滤液细线,极易产生误导。导致学生画的滤液线过浅,线上色素量太少,其实最关键的是画线后绿色较深。实际操作中,每画一次、用电吹风吹干,可重复几次,便于积累色素成分,力求深、齐、匀,线粗 12mm,可用医院验血时用来吸血的毛细吸管画。4.2 滤液线画得距滤纸剪角端太近,易使色素溶解于层析液中,不能在滤纸条上向上扩散,距剪角端 1.5cm 处画线,层析速度适中,效果最佳。5 层析液欠佳,层析操作欠妥层析液的配制是实验成败的又一关键,层析操作是实验的另一难点。5.1 有关资料上介绍的层析液配方,效果远远不及教材上提供的以石油醚为主的配方。5.2 层析时,滤纸条与沾有层析液的烧杯内壁紧贴,
8、造成色素部分溶解。可将滤纸条画线端朝下,轻轻地插入到层析液中,滤纸条斜靠着烧杯内壁。此外,烧杯中层析液的量以约 1cm 高为好。分组实验时,层析液可重复使用,前一组学生实验结束后不可洗烧杯,否则烧杯内壁有水,会影响后一组学生实验效果。 6 冬季气温低等冬季气温低,分子扩散速度慢,可用酒精灯微微加热加快层析速度。总之,在进行该实验时,应规范实验操作程序,培养学生严谨作风,严格挑选配制层析液的配方,抓住实验的难点画滤液线和层析操作,仔细观察,深刻理解色素分离的内涵,才能走出实验的误区,获得滤纸条上出色的展现四条不同色素带的明显实验效果。 1提取液的改进除丙酮外,也可用酒精替代,结果大致相同。和酒精
9、相比,丙酮有一定毒性,因而不妨换一下;另外一种提取液是:在加入丙酮 23ml 后,再加入 2ml 石油醚,可以提高胡萝卜素提取效果,色素带分离现象更明显。2层析液的改进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教材上给出了两种层析液配方:一种是 93 号汽油,另外一种为 20 份石油醚,2 份丙酮,l 份苯混合而成。采用下列配方实验效果也不错:(1)四氯化碳加少许无水硫酸钠;(2)95的酒精;(3)9 份 95酒精加 1 份苯;(4)20 份汽油,2 份丙酮,2 份石油醚,1 份苯。其中,采用配方(4)效果最好,配方(2)经济而且简便一些,但效果有一定折扣。3设立对照实验设立一个空白对照组,在其他条件
10、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一个画滤液细线,而另外一个不画,结果进行对照,消除“不同色带是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后留下的颜色”的怀疑。这样同时也培养严谨的实验作风,体现生物学科研的基本原则。为了强调不要使层析液浸没滤液细线的意义,也可以设立这样一个浸没滤液细线的对照组,结果会发现色素被溶解下来,而无法分离。4实验方法探索本实验不仅可用条形滤纸进行层析,还可以采用圆形滤纸层析办法:取平面培养皿 1 只,铺一层细纱(厚约 05cm),将滤纸剪为圆形放人培养皿中,在圆形滤纸中央点上滴 2 滴色素提取液,静置约 1min,然后依次滴 35 滴层析液,每滴中间间隔30s,然后盖上培养皿盖,几分钟后,可以观察结果会得到近似同心圆的 4 个色素环,由内而外分别是黄绿色、蓝绿色、黄色、橙黄色。此实验关键有两点:一是几次滴液体要在同一点上,否则不能形成圆环;二是滴层析液的量和时间要掌握好,否则会影响效果,甚至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