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高考复习】散文阅读——散文形象内涵和作用分析.ppt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181692 上传时间:2019-03-31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高考复习】散文阅读——散文形象内涵和作用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5高考复习】散文阅读——散文形象内涵和作用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5高考复习】散文阅读——散文形象内涵和作用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5高考复习】散文阅读——散文形象内涵和作用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5高考复习】散文阅读——散文形象内涵和作用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散文阅读 散文形象欣赏,散文中的形象通常指文学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和物象。从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可以分为主要形象和次要形象。,高考真题与题型解说,(2013年天津卷) 胡杨人家(原文见步步高第114页)请概括老代的性格特点,并加以分析。,常见题型一: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答题需要整体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品格、品质、精神、思想等,尤其注意从细节、对话方面考查对人物思想情感的理解。,答案:淳朴、憨厚、豪爽、大度等。,解析 要抓关键词语,如“憨憨地”“豪情和大度”等。文中作者初次见到老代时,对老代的外貌描写显出其淳朴的特点;在作者与老代商量钱和包饺子时,老代的语言都显出憨厚的特点;从“刚开始

2、我把他媳妇儿当他女儿了”“老代没生气,反而开怀大笑”可看出老代的豪爽和大度。,高考真题与题型解说,(2012年四川卷) 柴禾(原文见步步高第100页) 根据全文,概括“柴禾”在文中的含义。,常见题型二:概括物象的特点和内涵。分析物象内涵,要抓住外在特征,分析内在品质,以及作者寄托在物象上的情感或表达的主旨。,答案:1、生活物资。(外在特征)2、家力象征(内在品质)。3、家的一部分(内在品质)。4、传统生活方式。(主旨情感)5、精神寄托。(主旨情感),高考真题与题型解说,(2013年浙江卷) 牛铃叮当文中多次写到“牛铃”,有什么艺术效果?。(原文见步步高第95页),常见题型三:分析形象的作用。答

3、题要从文章结构形式、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次要形象)对主要形象的彰显意义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答案:(1)呼应题目,点明文旨。(2)作为线索,使全文结构更加紧凑。(3)形成背景旋律,增添了感染力。(4)构成象征,承载了农耕时代的情感与记忆。,解析 第段“它的脖子上便被精心挂上一串铜制的铃铛”,第段“牛铃也会叮当叮当地响个不停”,第段“牛铃骤响”,第段“脖子上换上了刻有记号的新铃铛”,第段“牛铃依旧叮当,但总觉得少了往昔的悦耳与悠扬”。勾画出这些语句,根据它们所在的位置,再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即可。,散文写人,重点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散文人物形象思想性包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社会意义两方

4、面;艺术性体现在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上。,散文中的人物形象,散文人物形象分类: 时间:历史人物、追忆之人、现实之人等。 身份:功成名就之人、对作者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生活中平凡的人。 作者态度:敬仰之人、批判之人、同情之人、褒贬不一之人。 写作目的:有追念亡人、激励后人、引人深思、博人同情。,1.将人物置于文中的具体事件和特写中去把握。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细节等。侧面描写:正衬、反衬。,分析散文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2.人物的精神风貌由人物的思想、人物的社会价值组成,特别要关注其思想特征。 抓住散文中有议论、抒情的句子,同时贴合时代分析。,3.结合生活实际,调动自己的生活阅历和感

5、悟。设身处地地站在文中主人公的角度品味和感受人物的心理和感情。,1. 审题。主要审清:是分析还是概括。(“分析”必须结合文中材料)是形象特点还是性格特点。,分析散文人物形象的答题规范,2.掌握答题模式:a.概括型,直接用一些人物思想、性格方面的语言答出即可;b.分析型,应结合作品中的材料分析概括其人物的思想性格,可用“概括分析”式。,3.注意使用术语。 如正面人物:正直、公正、勤劳、勤奋、善良、仁慈、乐于助人、宽容、大度、严于律己、聪明、机智、深谋远虑、有志气、有作为、专一、坚定、坚强、勇敢、忠贞、忠诚、真诚、诚实、谦虚、清高、节俭、简朴、廉洁、博学、能干、一视同仁、正直无私、义无反顾、执法如

6、山、刚正不阿、冰清玉洁、克己奉公、忍辱负重、表里如一、贫贱不移等。(反面人物则换成相应的反义词语),在城市纪念我的那些农具(原文见步步高第118页)文中写父亲的文字比较分散,统观全文,请简要分析父亲的形象。,答案: (1)脊梁弯曲:体现他的勤劳。 (2)骂子喂牛摸牛:体现他对牲口的爱护和心地善良。 (3)看子犁田:体现他坚守本分,看重传承。 (4)带来农产品:体现他的朴实、慈爱。 (5)讲解农具:体现他热爱农事。,边练边悟,散文中的物象,物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具体事物形象,散文中的的物象,都是客观物象和作者或人物主观思想感情融合的形象。,散文物象分类: 写景散文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作者的感

7、悟和情感 状物散文具体事物从“外观、特性、用途”到“精神、品质、价值观等” 偶感散文情缘物起情感或思考的触发点。从内容上说,物象可能是文章情感或思考的一个例证;从结构上说,物象往往起到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分析散文物象含义的基本方法,1.物象的外在特征或特点。包括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等。,2.物象的内在品质:包括内涵、本质、精神等。以“红砖”为例:纯朴、谦逊、无私,普通、刚毅、无求,献身、奉献、无悔等。,3.提炼所言之志(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找出所托之物与所赞美的对象之间的相似点,准确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如2009年高考全国卷彩色的荒漠,文中描写了恶劣环境中

8、的胡杨树,最后写到了在荒漠中劳动的石油工人,那么作者的赞美对象就很清楚了。,紫藤(原文见步步高第115页) 1.为什么说“紫藤是一种妖怪”?作者又赋予了它怎样的性格特征?,第一问(外在表现):1.能活很长时间;2.惧怕阳光,在冬天干枯,完全失去美丽;3.在春天复苏,绿叶垂身,鲜花绽放,展现全部的美,像女妖一样讨人喜欢。 第二问(内在品质):不卖弄;不抱怨;不招摇;迷人、讨人喜欢;淡然面对偏见和仇视,宠辱不惊(答出三点即可),边练边悟,2.请结合文本,探究标题“紫藤”的深层含义,借紫藤表达的情感、主旨 (1)紫藤象征那种能顺应环境而不屈从环境的精神,身处逆境时迁就屈从,身处顺境时努力昂扬。 (2

9、)作者借此揭示做人也要像紫藤那样具有坚强坦诚而又宽厚豁达的人生观。,分析散文物象的作用的答题思路,1.审题审清是主要物象还是次要物象;审清人物形象是写人散文中的(还有主、次之分)还是写景状物散文中的。 审清“作用”的方向。如要分析结构作用,或在全文情感、文脉及表现中心方面的作用。有的只是笼统要求答作用,应全面考虑。,2.判断文体。写人叙事散文中的人物形象,是主旨、情感之所在;写景状物散文中的物象,它是全文记叙、描写的对象,是作者“情”“志”之所在。不过,有时,在写人散文中会出现物象,在状物散文中也会出现人物形象,答题要充分考虑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3.要有整体意识,紧扣文本,合理拓展。先要整体

10、把握,再对主要段落、关键语句进行筛选、整合和概括,同时要结合写作背景适当拓展。,4. 答题的三个角度: 结构构思作用、内容主旨作用、意象作用。,叶梓麻鞋之歌(节选)(原文见步步高第119页)文中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作品描写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答案】 文中老人是一个憨厚(本分、木讷)、羞涩(质朴)、钟爱麻鞋制作手艺(手艺精巧)的西北农民形象。描写这一形象的作用有:(1)具体而形象地阐述麻鞋“沉浸着手艺的光芒,是农业文明的一则注脚”;(2)为下文对麻鞋、手艺的尊重的议论和抒情做铺垫。,边练边悟,如何分析主体物象的作用,内容主旨作用。主体物象是散文主旨之所在,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主要载体,分析其

11、作用,首先看其在表达主旨方面的作用。一般而言,写物的散文要找志,写景的散文要析情。,2.艺术构思作用。它可以是全文的线索,把众多材料组织穿串在一起;或起着象 征、衬托的作用。,主体物象(又名“中心物象”)和作者的感情有直接关联,或贯串全文,或直接点明中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原文见步步高第116页)文章写梭梭树,在行文脉络、情感表达和思想意蕴上的作用是什么?,答案:梭梭树是行文线索:全文始于“梭梭树”,终于“梭梭树”,中间又围绕“梭梭树”展开联想和对比。梭梭树是作者的情感依附、思想寄托:全文借助梭梭树的生存状况,揭示其生存下来的原因,借此表达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倡导人类要学会和自

12、然共存。,边练边悟,解析 “梭梭树”是文章着力描写的物象,散文中的物象,就是倾注了作者的思想与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作者抒情言志的凭借与依据,命题者常常从散文的物象入手设题,宜从文章结构形式(物象常常是全文的线索)到内容主旨(散文多以某种特定的“物象”来抒情言志)再到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如何分析次要物象的作用,3.对文章结构具体分析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1. 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对内容的充实作用,对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对次要物象作用的考查,应从文章结构形式、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主要形象的彰显

13、意义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2.对主要形象的彰显意义对比、衬托、类比、虚实相生,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突出。,(2013四川)负重的河流(原文见步步高第117页) 文中第段写胡杨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1)生动地刻画出胡杨林坚韧顽强的形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2)深化主题,以胡杨树的生死暗示河流的变化,表现生命离开河流后的困顿;(3)由河到树,由树到人,承上启下,结构更加严密。,边练边悟,解析 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可以从胡杨林自身的特点、对主题表达的作用、对结构的作用等方面组织答案。胡杨林郁郁苍苍、高壮精神、英姿勃发,令人震撼,给人以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胡杨林的生命力源于河流的滋养,突出胡杨林便是突出了塔里木河的伟大,深化主题;在结构上,由前面写河引出河边的树,然后过渡到写人,流畅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