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生理学试题五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1兴奋性2生理性止血3微循坏4突触5激素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1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途径是 。2易化扩散和单纯扩散都属于 转运,需要细胞膜上的某些特殊蛋白质帮助的是 扩散;维持细胞内外 N+、K +不均匀分布,通过 实现。3把肌细胞的电兴奋与肌细胞的机械收缩联接起来的中介过程称为 。4输血原则是供血者的 不能被受血者的 所凝集。5正常成人安静时心率为 次/min;呼吸频率为 次/min;腋窝平均温度为 ;我国正常青年人安静时的收缩压约为 kPa,舒张压约为 kPa。6小肠的 运动,能促进化学性消化又利于吸收。7高热病人利
2、用冰袋降温,属于 散热。8 尿生成的过程包括 、 和。9要维持适宜的肌紧张主要靠脑干网状结构 和 的功能活动保持相对平衡。10腺垂体合成和分泌的 能调节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三、判断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正确打“” ,错误打“” )1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称为神经冲动。 ( )2通常所说的心动周期主要指心室的活动周期。 ( )3QRS 波群是反映两心房去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 ( )4脂肪的消化从胃内开始。 ( )5通气/血流比值大于 084 时,肺换气效率最高。 ( )6体温的昼夜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 2。 ( )7原尿中没有血细胞和血浆蛋白。 ( )8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
3、。 ( )9声波经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卵圆窗进入耳蜗,是声波传导的主要途径。 ( )10甲状旁腺激素是促进机体生长、发育成熟不可缺少的激素。 ( )四、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21简述动脉血压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2简述动脉血液 PO2、PCO 2、 H+对呼吸运动的影响作用和作用途径。五、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50 分)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A反射 B反应 C神经冲动 D正反馈 E负反馈2以下除哪一项外均属正反馈 【 】A血液凝固 B降压反射 C分娩过程 D排尿反射 ENa +内流3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A动作电位 B静息电位 C反应强度 D阈值 E有效
4、刺激4机体内环境是指 【 】 A血浆 B组织液 C细胞外液 D细胞内液 E脑脊液5Na +由细胞外运入细胞内的转运方式是 【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入胞 E出胞6能使膜对 Na+通道突然大量开放而爆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数值称为【 】 A静息电位 B局部电位 C最大舒张电位 D零电位 E阈电位7静息电位相当于何种离子的平衡电 【 】ANa + BCL C Ca 2+ DK + EA 8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缺少 【 】A.铁 B.蛋白质 C. 维生素 C D.维生素 K E维生素 B12和叶酸9血凝块收缩后析出的液体是 【 】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C血浆 D血清 E全血10
5、机体患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时,血中明显增高的是 【 】A促红细胞生成素 B肝素 C淋巴细胞D单核细胞 E中性粒细胞11构成血浆品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 】A球蛋白 B白蛋白 C血红蛋白 D纤维蛋白原 E无机离子12红细胞可被 B 型标准血清凝集,其血型可能是 【 】AA 型或 AB 型 BAB 型或 O 型 CO 型或 B型 DB 型 EO 型或 A 型13心动周期中,当房室瓣关闭而动脉瓣开放时,表明心脏活动处于 【 】A等容收缩期 B射血期 C等容舒张期D充盈期 E全心舒张期14心肌细胞自动节律性形成的基础是 【 】A0 期去极化速度 B0 期去极化幅度 C、2 期复极化时程长D3 期复极化
6、速度 E4 期自动去极化315大量输液对心肌的影响是 【 】 A增加心肌前负荷 B增加心肌后负荷 C降低心肌前负荷 D降低心肌后负荷 E增大外周阻力16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的主要原因是 【 】A有自动节律性 B对细胞外液 Ca2+依赖性大C呈 “全或无”式的收缩 D有效不应期长E终池不发达17房-室延搁的意义是 【 】A利于心室充分休息 B控制心率 C延长有效不应期 D利于心室充盈和射血 E防止房室传导阻滞18舒张压高低主要反映 【 】 A动脉管壁弹性 B心室射血能力 C外周阻力大小 D心率快慢 E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19组织液生成与回流主要取决于 【 】 A组织液静水压 B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7、C血浆胶体渗透压 D血浆晶体渗透压 E有效滤过压20影响收缩压的主要因素是 【 】 A搏出量 B心率 C外周阻力 D大动脉管壁弹性 E呼吸运动21肺通气的原动力是 【 】 A呼吸运动 B肺内压和大气压之差 C肺内压与胸内压之差 D气体分压差 E胸内压22可反映肺活量大小,又能反映呼吸阻力变化的是 【 】A最大通气量 B肺泡通气量 C肺活量 D用力呼气量 E潮气量23有关血液对氧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少量物理溶解 B主要是化学结合 CO 2 与 Hb 的结合是可逆的D物理溶解量与气体分压差成反比 E血液中 CO2 分压可影响 HbO2 解离24. 维持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 【 】 A.
8、吸气肌收缩 B. 呼气肌收缩 C. 呼气肌舒张D. 胸膜腔密闭 E. 呼吸道存在一定的阻力25胆汁的主要作用是 【 】A激活胰蛋白酶原 B促进脂肪消化和吸收 C促进淀粉水解 D中和胃酸 E促进胰液、肠液的分泌26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 】A口腔 B食管 C胃 D小肠 E大肠27能保护维生素 B12不被消化液破坏,促进其吸收的是A盐酸 B胃蛋白酶原 C粘液 D内因子 E胰液28支配消化器官的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不应该引起 【 】A胆囊收缩 B括约肌收缩 C胃肠运动增强D促进消化和吸收 E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的分泌429有关胃排空叙述错误的是 【 】A.排空速率取决于幽门两侧的压力差 B.胃
9、运动是排空的动力C.受十二指肠内容物的调控 D.肠-胃反射可抑制胃运动和胃排空E三大营养物质排空速率为糖脂肪蛋白质30基础代谢率主要反映 【 】A甲状腺功能 B肾上腺髓质功能 C腺垂体 D胰岛功能 E神经垂体功能31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散热的唯一方式是 【 】A辐射 B传导 C对流 D蒸发 E不感蒸发32肾小球滤过率与下列哪项无关 【 】 A滤过膜的通透性 B滤过膜的面积 C有效滤过压 D肾血浆流量 E小管液中溶质浓度33异常情况下,每日尿量长期保持在 25L 以上,称为 【 】 A多尿 B少尿 C无尿 D正常尿量 E水利尿34能提高远曲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通透性的是 【
10、】A醛固酮 B抗利尿激素 C肾素 D血管紧张素 E心房钠尿肽35关于排尿反射不正确的叙述是 【 】 A感受器位于膀胱壁上 B初级中枢位于脊髓骶段 C属于负反馈D排尿反射受意识控制 E盆神经兴奋时促进排尿36.大量出汗时尿量减少是因为 【 】 A抗利尿激素分泌 B肾小球滤过率 C小管液中溶质浓度D醛固酮分泌 E血浆胶体渗透压37关于醛固酮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 B其受体位于靶细胞的细胞浆内C当血 K+浓度升高时分泌增加 D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E能增强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38能使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紧张素的是 【 】 A肾上腺素 B氨基肽酶 C肾素 D血管
11、紧张素转换酶 E醛固酮39糖尿病人的多尿是因为 【 】A小管液中溶质浓度 B水利尿 C肾小球滤过率增大5D醛固酮分泌增 E渗透性利尿40EPSP 是发生在突触后膜的 【 】A极化 B去极化 C超极化 D复极化 E反极化41非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A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 B调节随意运动 C协调肌紧张 D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 E调节内脏功能42以下哪一项是神经纤维兴奋传递的特征 【 】A单向传递 B中枢延搁 C相对不疲劳性 D总和 E兴奋节律的改变43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释放的递质为 【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儿茶酚胺 D多巴胺 E乙酰胆碱44基本生命中枢位于
12、【 】A脊髓 B延髓 C脑桥 D中脑 E下丘脑45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是 【 】A心跳减慢减弱 B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C胃肠运动增强 D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增多 E膀胱逼尿肌收缩46不属于甲状腺激素生理作用的是 【 】A促进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 B减慢心率 C抑制糖原合成D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E生理剂量促进蛋白质合成47能直接降低血糖的激素是 【 】A糖皮质激素 B胰岛素 C生长素 D甲状腺激素 E胰高血糖素48与应激反应有关的主要激素是 【 】A糖皮质激素 B胰岛素 C生长素 D雌激素 E雄激素49肾上腺皮质束状带主要分泌 【 】A皮质醇 B雄激素 C雌激素 D醛固酮 E肾上腺素50排卵发生在 【
13、】A.增殖期初 B增殖期末 C分泌期初 D.分泌期末 E.月经期生理学试题五参考答案6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1兴奋性是一切有生命活动的细胞、组织或机体对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或特性(或可兴奋组织受到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 是生命活动和基本特征之一。2小血管损伤,血液从血管内流出,数分钟后自行停止的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正常人为 14min。3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微血管中的血液循环,称为微循环。其基本功能是进行血液与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4突触指一个神经元与其它神经元相接触并具有传递功能的部位。5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经体液传递,作为
14、“化学信使”对其它组织细胞发挥调节作用从而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1负反馈 2被动、易化、主动转运3兴奋-收缩耦联4红细胞、血浆(或血清)560100、1218、37.2、13.316.0、8.010.76.分节7传导8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9易化区、抑制区10ACTH三、判断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正确打“” ,错误打“” )1 2 3 4 5 6 7 8 9 10四、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10 分)1动脉血压保持相对稳定主要通过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实现其过程是:血压突然升高压力感受器受到刺激
15、传入神经冲动延髓兴奋心迷走中枢,抑制心交感中枢、交感缩血管中枢心迷走神经传出冲动,心交感神经、交感缩血管纤维传出冲动心率、心输出量、血管舒张、外周阻力血压。相反,当血压突然压力感受器受到刺激传入神经冲动迷走中枢抑制,心交感中枢、交感缩血管中枢兴奋心率心输出量血压回升。2动脉血中 分压在一定范围内升高,呼吸加深加快通过两条途径实现:一是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二是中枢化学感受器,但以后一条途径为主冲动经窦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入延髓,兴奋延髓呼吸中枢,反射性加快加深呼吸;动脉血中 增加,呼吸加深加快,也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实现,但以前者为主;动脉血中 分压降低,呼吸加深加快完全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但低 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7五、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50 分)1A 2B 3D 4C 5B 6E 7D 8E 9D 10E11E 12 A 13B 14E 15A 16D 17D 18C 19E 20A21A 22D 23D 24D 25B 26D 27D 28D 29E 30A31D 32E 33A 34B 35C 36 A 37E 38C 39E 40B41D 42 C 43B 44B 45D 46B 47B 48A 49A 5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