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题1、什么是地震?什么是地震灾害?答:地震,是人们通过感觉和仪器监测到的地面振动。它与风雨、雷电一样,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自然现象。强烈的地面振动,即强烈地震,会直接和间接造成破坏,成为灾害,凡由地震引起的灾害,统称为地震灾害。2、什么是地震三要素?答:地震的发震时刻、震中和震级,称为地震三要素。发震时刻就是地震发生的时刻。地震发生的地点叫做震中,常用经度和纬度来表示,当然也要标明该地的地名。地震的大小用震级 M 来表示。3、何谓震源、震中、震源深度?答: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略微有点扁的圆球,由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组成。地球上每天都要发生上万次地震,这些地震都发生在地壳和地幔中的
2、特殊部位,我们把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做震源。震源在地面的投影叫震中。实际上震中是一个区域,即震中区。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根据震源深度可分为浅源地震(h70 公里)、中源地震(h=70100 公里)和深源地震(h 300 公里)。4、何谓地震震级?答:地震震级是按一定的微观标准,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一种量度。它是根据地震仪器的记录推算得到的,只与地震能量有关。一次 5 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二万吨 TNT*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震级相差 1.0 级,能量相差 30 倍。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5、什么是里氏震级?答:里氏震级是由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于 1935 年提出的一种震级标度。它是
3、根据离震中一定距离所观测到的地震波幅度和周期,并且考虑从震源到观测点的地震波衰减,经过一定公式,计算出来的震源处地震的大小。如果用地震面波计算震级,则用 MS 表示;如果用地震体波计算震级,则用 ML 表示。在60 年代,里克特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地震学权威。里克特很善于与新闻媒体打交道,热心回答公众提出的有关地震的问题,因此里氏震级这一术语很快成了衡量地震大小的人人皆知的术语。目前世界上已测得的最大震级为里氏 8.9 级(1960 年智利大地震)。6、我国把烈度分为 十二度 7.一年中地球上的地震大约有多少?一年约有 五百万次 8、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是谁发明的?答: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是我国东汉时
4、期杰出的自然科学家张衡发明的。他于公元 132 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和记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曾记录了公元 138 年 3 月 1 日发生在离现今河南洛阳千里之外的甘肃陇西地震。近代的地震仪在 1880 年才制成,它的原理和张衡的候风地动仪基本相似,但是时间却晚了一千七百多年。地震仪发展很快,有各种类型,灵敏度很高,并已实现了无线遥测、数字化记录等。9、地震分哪几类?哪类地震对人类的危害最大?答: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由人类活动(如开山、开矿、爆破等)引起的叫人工地震,除此之外便统称为天然地震。天然地震按成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构
5、造地震,它对人类的危害最大。10、地震的大小,常用什么来表示?震级11、世界上哪些地方的地震多?答:世界上地震的发生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地震带,二是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三是海岭地震带12、震级越高,地震越大,释放出来的能量也就越多。13、 在一般情况下,小于 3 级的地震,人们感觉不到;3 级以上才有感觉,习惯上称为有感地震;5级以上便能造成破坏,习惯上统称为破坏性地震或强烈地震。14、目前记录到的最大地震,还没有超过 8.9 级的。15、试验证明要在坚硬的花岗岩中爆炸一个相当两万吨黄色* (TNT)的*,所得的结果才大致和一个 5 级地震差不多。16、什么是地震应急?答
6、:地震应急是在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发布后采取的震前应急防御和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采取的应急抢险救灾行动。17、地震发生时如何紧急避险?答:发现地震预警(较强的地光、地声、较强的初至震动或听到临震警报)信号后,应果断采取措施,住平房者可迅速逃离建筑物,住楼房者可躲避在室内墙角或支撑结构较多的、开间较小而牢固的部位(如卫生间)及坚固的器物下。在室外避险时要远离高楼、大烟囱、高门脸、高压线以及峭壁、陡坡或江河岸边,不宜在狭窄的巷道停留,远离易燃、易爆及有毒气体存储的地方。为防止火灾发生,应迅速切断电源及煤气管道。18、什么是震中距和发震时刻?答:从震中到地面上受地震破坏影响的任何一点的距离叫震中距。发生地
7、震的时间称为发震时刻。19、远震、近震、地方震是怎样划分的?答:远震、近震、地方震是根据地震台站至震中的距离远近来划分的。震中距大于 1000 公里的地震叫远震,震中距在 100-1000 公里范围内的地震叫近震,震中距在 100 公里以内的地震叫地方震。1975 年 2月 4 日辽宁海域、营口一带发生的 7.3 级地震,对于辽南金县地震观测站算地方震,对于北京地震观测站算近震,而对于新疆地震观测站就算远震了。这是指同一地震对不同的地震台站而言,至于同一个地震台站对不同地区的地震,道理也是一样的。20、震级相差 1.0 级时,能量相差多少倍?即大约 30 倍。21、世界上最大的地震是哪一次?1
8、960 年 5 月 22 日 19 时 11 分发生在南美智利的那次地震最大,震级达到 8.9 级。1960 年 5 月 22日 19 时 11 分发生在南美智利的地震,震级达到 8.9 级。从 5 月 21 日开始,一个月内发生的地震,3 次超过 8 级, 10 次超过 7 级,其规模之大,释放能量之多,实为罕见。22、我国为什么地震多?一是环太平洋这一带,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经千岛群岛、日本列岛南下至我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世界上绝大部分地震发生于这一带。这些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约占全球所有地震释放能量的 76%,被称为环太平洋地震带。
9、 其次是从印度尼西亚经缅甸至我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区,越帕米尔高原,经中亚细亚到地中海及其附近,地震很多也很强烈,它们释放出来的能量约占全球所有地震释放能量的 22%,被称为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 我国正好介于以上两大地震带之间,所以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23、我国历史上波及范围最广的是哪次地震?答:我国历史上波及范围最广的地震是 1920 年 12 月 16 日发生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的 8.5 级大地震,震中烈度为十二度,震源深度 17 公里,震中位于北纬 36.5,东经 105.7。这次地震波及宁夏、青海、甘肃、陕西、山西、内蒙、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四川、湖北、安徽、江苏、上
10、海、福建等 17 个省、市、自治区。有感面积达 300 多万平方公里。24、什么是灾情?灾情是指破坏性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功能破坏的情况。 25、中国最早有记载的地震是哪一次?答:中国尧舜时代(公元前 23 世纪),发生在蒲州(现称)的地震。26、为什么地震时人的感觉是先颠后晃?地震时,震中及其附近的人们先感觉到上下颠簸,然后感到前后或左右摇晃。这是因为地震发生时,地震波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纵波,它传播的速度快,可达 56Km/秒;另一种是横波,它的速度较慢,达 34 Km/秒。因为纵波先到,使人们产生上下颠簸的感觉;而横波后到,让人们感到水平摇晃,对建筑物的破坏主要是横波。人们在
11、感觉到“颠” 的时候,要马上就地避震,因为大的破坏力马上就要到了。27、什么是破坏性地震?什么是严重破坏性地震? 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地震灾害。严重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灾区丧失或部分丧失自我恢复能力,需要国家采取相应行动的地震灾害。依照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规定,严重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人员死亡 2001000 人,直接经济损失达到该省上年国内生产总值 1%5% 的地震。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人员死亡超过 1000 人,直接经济损失达到该省上年国内生产总值 5%以上的地震。 根据政府作出应急计策的需要,在 100 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或地
12、区发生大于 6.5 级、小于 7.0 级的地震,或在 50100 万人口的城市或地区发生 7.0 级以上的地震,也可视为严重破坏性地震。在 100 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或地区发生 7.0 级以上地震,也可以视为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 28、什么是地震预报? 地震预报的最一般含义是对未来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地震预报程序由地震预报意见的形成、地震预报意见的评审和地震预报意见的发布等步骤组成。29、什么是地震监测?对地震信息和地震前兆信息进行连续或定期的监视与检测称为地震监测。30、地震有前兆吗?答:有,地震前,在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称为地震前兆,它包括微观前兆和宏
13、观前兆两大类。31、什么是极震区?震中附近振动最大,也就是破坏最严重的地区,叫极震区。32、什么是震情?震情是指未来地震的活动情况和发展趋势。是通过对地震活动信息和地震前兆信息进行连续或定期监视、检测与分析获得的。33、地震应急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地震应急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在震前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生命线系统等重要设施不受或少受损失,在震后能够迅速地开展救援行动,防止次生灾害的扩大,尽快恢复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 34、地震破坏的种类有? 答:地震灾害主要分为:( 1 )地震破坏造成的直接损失:建筑物的破坏、地表的破坏、海啸;( 2 )地震破坏造成的间接损失(也称地震
14、的次生灾害):如火灾、毒气污染、细菌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3 )地震破坏造成的第三次灾害:经济影响、社会影响(心理性的次生灾害);( 4 )人畜伤亡。35、什么叫做地震长期、中期、短期和临震预报?什么叫地震年度趋势预测?答:( 1)地震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 10 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2)地震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一二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3)地震短期预报,是指对 3 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4)临震预报,是指对 10 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5)年度地震趋势预测是由中国地震局每年组织专家对下一个年度国内可能发生破
15、坏性地震的地点所作的趋势性预测。36、不论震情与灾情,其发布都应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授权的机构依据国家法律赋予该项权利的行政部门或机构提供的内容发布,即实行统一发布制度37、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地震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是?1994 年 1 月 17 日 4 时 31 分,在洛山矶市西北 35 公里(北纬 3413,西经 11832)发生里氏 6.6级地震。据统计,这次地震造成 62 人伤亡,9000 多人受伤,25000 人无家可归,毁坏建筑物 2500 余座,严重损坏 4000 余座,几条高速公路多处断裂,一些立交桥坍塌,多数地区断水、断电、断气、通讯网路出现严重堵塞
16、,累计经济损失高达 300 亿美元。这次地震经济损失相当于我国 1976 年唐山 7.8 级大地震造成损失的 10 倍;是美国 1952 年加州 7.5 级地震造成损失的 600 倍及 1987 年 7.1 级地震造成损失的5 倍,而这次地震震级比上述地震小 0.51.2 级!这是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地震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38、世界上第一次取得明显减灾实效的成功地震预报是哪次?答:我国地震工作者成功地预报了 1975 年 2 月 4 日发生在辽宁海城的 7.3 级地震,被世界科技界称为“ 地震科学史上的奇迹” 。39、什么是生命线工程?城镇或区域的交通、通信、供水、供电、供气、输油等工
17、程系统对于现代化经济和社会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地震发生后,更需要它们发挥作用,以利于地震应急和震后重建,故把上述工程系统形象地称为生命线工程。40、世界人员伤亡最大的地震 1556 年 1 月 23 日陕西华县 8 级大地震,死亡 76 万人。41、1923 年 9 月 1 日,日本关东大地震这次地震震级高达 8.2 级,14.3 万人丧生,20 多万人负伤,财产损失 300 亿美元,是日本现代史上震级最大、损失最重的一次大地震。42、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 50 千米以内、里氏震级 6.5 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43、关于余震 在一个地震之后通常会有所谓的“余
18、震”,余震是由于在主震发生之后,其它底层的岩盘为释放因主震而引起的压力不平衡而移动,并且持续发生直到达到平衡状态,或是岩盘暂时被卡住不再移动,直到累积足够的压力时,才会再度引起后续的震动。“余震” 通常是在主震之后规模较小的地表震动,余震也会造成较脆弱建筑的损坏。余震可能发生在主震一个小时、一天、一周、甚至是一个月之后。必须小心的是有些余震的规模也可能大于主震.44、地震可以被预测吗?至目前为止科学家尚无法准确预测地震,虽然有些人相信动物或是灵媒者可以预测,但都未经证实。虽然有一些数据可以显示在何时何地可能会有地震发生,但是这些预测通常十分模糊(预测时间长达 10 年、区域达 200 公里),
19、对于防震的计划帮助并不大。有时候或许地震损害波动在地球移动的速度可以被预测,并且提供较远处的区域一些些微的预警,通常最多是 15 分钟。45、地震时,为什么人会站立不稳?答:地震时,由于地震波的影响,使地面很快地来回摇晃,人自然就会感到“晕” 。如果是在极震区内,还加上纵波所引起的上下跳动,使人又摇又蹦,自然就要站不稳了46、季节气候会影响地震发生吗?事实上地震和季节交替或是气温都没有关连。47、什么是地震安全性评价?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根据对建设工程场地和场地周围的地震活动与地震地质环境的分析,按照工程设防的风险水准,给出与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相应的地震烈度和地震动参数,以及场地的地震地质灾害预测结
20、果。即地震安全性评价通常是指对工程场区开展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烈度复核、确定场地相关的设计地震动参数、地震小区划、场址及临近区域的地震地质稳定性评价、场地地基震害预测等工作。 48、什么叫地光、地声? 地光一般是指地面或低空的自然发光现象,地声,从成因上讲是地壳运动造成的地声,顾名思义是指地下发出的声音。因为地震多伴生地声出现,有人则将其称为“震声”49、什麼是断层?断层就是岩层断裂的地方。地表其实是由不同性质的岩石,一层层相叠而成的,這一层层的岩层如果发生断裂,断裂的地方就叫做断层。50、在紧急撤离建筑物时注意什么?答:由于地震灾害具有瞬间的突发性,人们免受伤亡的程度往往取决于保持镇静的程度
21、。因此,在紧急撤离建筑物时,千万不要慌乱,既要争分夺秒,也要从容镇定。首先要关闭石油气阀、切断电源、锁好房门,防止次生火灾发生。带好防震包,从容镇定有序地撤离,防止抱小孩“上下颠倒” ,勿忘房门“拉推有别”,不要争先恐后,要扶老携幼,互相照顾,防止高处跌落物体的袭击51、破坏性地震及其次生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受灾区域,叫地震灾区。 52、地震时来不及撤离楼房能跳楼吗?答:地震时,来不及撤离楼房时千万别跳楼,盲目跳楼等于自杀。因为多数大地震后的调查表明,钢筋混凝土房屋除具有刚性以外还有一定韧性,一般不会一震就彻底摧毁,况且地震又有大小远近之分,不是任何一个地震都要房倒屋塌。躲过了危险的一
22、分钟以后,就有生存的希望。53、影响地震破坏程度的重要因素?答:影响震灾大小的因素,主要来自地震本身和受震体二个方面。(1)地震本身。由于形成震害的三要素是地震强度、频谱特性、持续时间,所以地震本身主要指以下几方面:震级、震中距离、震源深度、地震发生时间、地震类型等。(2)地震受体因素。主要包含天然环境因素、人工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天然环境因素: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场地环境等;人工环境:主要包括居民住宅,工业建筑,各类公共设施,生命线工程以及其他人工建筑物等;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城市,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人们的知识水平、抗灾意识、应变能力、科学管理水平,震区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等。54、震
23、情与灾情如何公开发布?答:震情和灾情的发布都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授权的机构依据国家法律赋予该项权利的行政部门或机构提供的内容发布,即实行统一发布制度。 55、什么是紧急应急措施?答:紧急应急措施主要包括:(1)实行交通管制,保证交通畅通无阻,使抢险救灾人员、物资能够及时到位,及时抢救人民生命、财产,防止次生灾害的进一步扩大。(2)对震后短缺的粮食、食品和药品等基本生活用品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发放和分配,对生命线工程加以重点保护。(3)临时征用房屋、场地、一切组织和个人的交通工具和通讯设备,满足地震应急工作需要。(4)采取其他各种必要的紧急应急措施。如停止正常的生产、生活活动等
24、。56、地震遗址、遗迹指的是什么?怎样进行保护?答: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地表尚存的面状或体状分布物可称为遗址;在地表呈线状或条状的分布物可称为遗迹。典型地震遗址、遗迹是指:(1)具有抗震研究价值的,包括震毁、震损及完好的典型建筑物、构筑物及遗址。(2)具有地震科学研究价值的重要地震、地形、地貌变动的遗址。(3)具有临震预警意义的遗址或遗迹。(4)经历过历史地震考验有重要史料价值的古建筑物。(5)具有告慰亡灵、英烈,鼓舞当代教育子孙意义的纪念碑、纪念馆及各种实物资料等。典型的地震遗址、遗迹属于国家永久性保护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的义务。防震减灾法规定:国家依法保护典型地震遗
25、址、遗迹。典型地震遗址、遗迹的保护,应当列入地震灾区的重建规划。57、防震减灾十年目标中对建筑物抗震的要求是什么?答:对建筑物抗震的要求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58、什么是地震的微观前兆?地震在形成过程中,引起震源所处的地壳的地球物理场、地球化学场、形变场等变化,从而导致产生地震的前兆异常。微观前兆是指只能用各类精密仪表、仪器才能观测到的震前微小变化。微观前兆主要有:人不能感觉到的小地震活动,地形变及海平面升降,地下水微动态变化与地下水组分变化,地应力、地磁、地电、地温、重力等变化。如 1992 年 2 月 18 日南日岛 MS5.2 级地震前,在兴化湾地区,自 1985 年起
26、2.0 级地震逐渐形成围空区,出现频度、缺震等中长期异常;后来又出现地形变、地下水化学的中短期异常,在 1 月 29 日至 2 月 15 日前后出现地形变,水氡、水位、地电、地磁的短临异常。59、 什么是地震的宏观前兆?宏观前兆是指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察觉的地震前兆。宏观前兆主要有:井水水位陡涨或陡降,井水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泉水突然枯竭或涌出,动物惊慌不安、突然改变生活习惯,天气急剧变化,地震前的地声、地光等。如 1992 年 11 月龙岩连城地震前,当地人普遍听到地声,连城出现井水变浑,狗狂奔乱叫和猪、鸭不进圈等宏观前兆。60、我国当前地震预报的水平如何?地震预报特别是短临预
27、报,是当今世界科学的一大难题,是现代高科技的前沿课题。我国的地震预报由于国家的重视和其明确的任务性,经过一代人的努力已居于世界先进行列,曾成功地对海城等几次大地震做出了短临预报,因此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做为唯一对地震作出过成功预报的国家,被载入史册。但是,从世界范围来说,地震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完全掌握地震孕育发震的规律,我们的地震预报主要是根据多年积累的观测资料和震例而作出的经验性预报,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局限性。我们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和现状,大体可这样概括:我们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我们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
28、震;我们做出的较大时间尺度中长期预报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特别是临震预报。61、什么是“防震减灾”?答:“防震减灾 ”是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的简称。防震减灾活动是涉及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可分为地震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震后救灾与重建四个环节。62、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方针是什么?答: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是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63、我国防震减灾的基本对策是什么?答:我国防震减灾的基本对策是综合防御。64、为什么说地震预报是世界科学难题?我国的地震监测预报是 1966 年邢台地震后开展起来的,基本上与日本、美国、前苏联等国家同步。就世界范围来讲,地震预报仍
29、处于探索阶段,仍是当代世界一大科学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震前兆的识别和判定十分困难。目前的地震前兆观测大多是来自地表,各种有震与无震前兆相互混杂,从中提取有预报价值的地震前兆信息十分困难。(2)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地震前兆特点的认识还很粗浅,试图找到适用于所有地震的普遍的前兆规律十分困难。尽管震后总结可以得到很多对应的前兆异常,但在震前,面对许多已经意识到的前兆异常却往往很难判断是哪个地点。哪种类型地震。(3)地震震源无法直接探测。地震多发生在 15 公里左右的地壳中,目前应用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花费巨额资金,地球上最深钻探深度也才 12 千米左右,而且是“ 一孔之见” 而已。(4)地震预报实践机会少。大陆地区强烈地震在同一区域重复发生的周期往往在百年以上,可供总结和分析研究的震例很少,限制了预报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