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不求甚解》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169553 上传时间:2019-03-3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求甚解》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不求甚解》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不求甚解》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不求甚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2. 掌握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3. 掌握驳论文的写作方法4. 理解正确的读书方法(二)能力目标1. 将多种论证方法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2. 锻炼驳论文写作技巧,初步形成驳论文写作思维3. 将“不求甚解”的精神运用到读书实践中去,学会读书(三)素质目标1. 养成“虚心”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2. 学会通观全局、把握实质的做事方法二、教学重点1. 掌握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2. 掌握驳论文的写作方法三、教学难点1. 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2. 理解课文中所举的事例及其阐明的道理四、教学方法(一)学法1.

2、 讨论法2. 阅读法3. 朗读法4. 讨论法5. 辩论法(二)教法1. 展示法2. 阅读指导法3. 组织活动法4. 讲授法五、教学工具黑板,多媒体2六、教学时数2 学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组织全班学生谈谈自己平时在拿到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时都是怎样阅读的。几分钟时间准备,然后自由发言。之后,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观点,引入新课。(二)解题1. 板书课文标题不求甚解,让学生思考其中的含义,然后自由发言。2. 几分钟时间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所说的“不求甚解”是什么含义,作者对它持什么样的态度。(三)整体感知理清课文思路几分钟时间阅读全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本文的写作思路。然后,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3、归纳学生的观点,并板书课文结构。课文结构(1):提出观点盲目反对不求甚解有误(2-4 ):追根溯源 正解陶渊明原话(5-9 ):举例引用 阐明“不求甚解”(10):总结全文 给出读书建议(四)微观层面理解课文让学生自己默读或小声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问题1. 作者是怎样亮出自己的观点的?2. 为什么很多人曲解了陶渊明的话?3. 好读书为什么重要?4. 怎样理解陶渊明的读书主张?5. 课文用了哪些事例阐述“不求甚解”?6. 第 8 自然段的“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怎样理解?这一段运用哪种论证方法?7. 作者的读书建议是什么?3参考答案1. 作者先提出常人认为不求甚解是不好的观点

4、,接着委婉地指出我们没有充分的理由去反对不求甚解。接着指出不求甚解最早由陶渊明提出,但大多数人却曲解了陶渊明的原话,然后明确指出古人的这种正确的读书态度是我们应该虚心学习的。2. 人们之所以曲解了陶渊明的话,是因为犯了断章取义的错误,只从前一句去理解,而忽视了后一句,没有把两句话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这样的理解从方法上来说就是错误的。3. 只有“好读书”才能用心读书,并重视理解书中的内容,达到“会意”的阶段,只有能“会意”才可能“求甚解” 。4. 陶渊明的读书主张包括两层含义:其一,要虚心,不能骄傲自负;其二,不能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5. 事例:(1)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的

5、例子,指出读经典要抱着虚心的态度,重在理解经典的精神实质。 (2)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的例子,指出观其大略能获得更广泛的知识,更全面地了解问题。6. 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读书时不必强求处处清清楚楚,不懂的且先放过,看完后可能就能融会贯通,或者将来某个时候想起来豁然开朗。论证方法:引用论证。7. 重要的书要反复地读,每一次读都会觉得开卷有益。第二课时(五)宏观把握课文,学习正确的读书方法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反思自己读书时有哪些做得不好的地方,应该怎样改进。分组讨论,然后以组为单位,发表小组的看法。(六)发散思维,培养驳论思维,锻炼论辩口才课文中指出,要达到会意的程度,必须具备好读书的前提。以“好读书能否助会意”为题,将全班分成两组,举行一场小型的辩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