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阜阳市2019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学科专业知识必备考点现代汉语基础知识二.docx

上传人:阜阳师出教育 文档编号:6168904 上传时间:2019-03-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阜阳市2019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学科专业知识必备考点现代汉语基础知识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阜阳市2019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学科专业知识必备考点现代汉语基础知识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阜阳市2019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学科专业知识必备考点现代汉语基础知识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阜阳市2019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学科专业知识必备考点现代汉语基础知识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阜阳市2019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学科专业知识必备考点现代汉语基础知识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9 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学科专业知识现代汉语基础知识(三)现代汉语基础知识【词汇成语】考点归纳: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误用褒贬;谦敬错位;不合语法;表意重复;轻重失度;不合逻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形近易淆,音近易淆。考点 1:望文生义致误原因:从字面去简单、肤浅地理解,而从未透过字面意义去深刻地理解、推敲其历史语意。或者断“词”取义,错误理解成成语中的某些语素而忽略成语意义的整体性。例: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解析】 “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积累小贴士】因人成事: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

2、的言论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七月流火:指夏去秋来,天气转凉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也说“不名一文、不名一钱”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相互庆贺将有官可做。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不足为训: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形容极度悲伤一衣带水:水面像一条一带那样窄。形容一水之隔,往来方便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如坐(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春风化雨: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下车伊始:旧时指官吏初到

3、任所,现指刚到一个新地方或新工作岗位盲人瞎马:“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比喻面临极端危险的境况久假不归:长期的借用,不归还考点 2:用错对象有些成语的适用对象具有特定的“方向性”或“针对性”人、物、群体、个体、特定、特定的情景(如只能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 、特定的范围(如只能用于写文章或文学艺术)等。例:201 宿舍里的六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岁,豆蔻年华、风华正茂。【解析】 “豆蔻年华”出自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后来专指十三四岁少女,这里用在青年小伙子身上,实在是笑话。【积累小贴士】美轮美奂:用于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

4、: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青梅竹马:只能用于年幼的男女之间。休戚相关:只能用于人物之间,不能用于事物之间。筚路蓝缕:只能用来形容创业艰苦,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其他东西多。耳提面命:用于长辈对晚辈,平辈、朋友之间不可用。三令五申:用于上级对下级。挥洒自如:用于写作、画画的运笔,不可用于举止风度。豁然开朗:不能用来形容人的性格。不可磨灭:与痕迹、印象、功绩、事业、道理等搭配,若与情感、友谊搭配则错。人老珠黄:只用于形容妇女。巧夺天工:只能形容人工的精巧而不能用来形容天然的精巧。考点 3:误用褒贬有些成语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已经附带上一定的感情

5、色彩,或褒义,或贬义,或中性。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时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错误。在考试中,这也就成为一个基础知识的考察点。例:湖北省黄金寺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其手段之恶劣,让人叹为观止。【解析】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褒义词贬用)【积累小贴士】贬义:守株待兔 振振有词 处心积虑 弹冠相庆 粉墨登场 无所不为死灰复燃 炙手可热 上行下效 亦步亦趋 趋之若鹜 处心积虑评头品足 改头换面 沆瀣一气 摇旗呐喊 翻云覆雨 坐而论道一团和气 一唱一和 以邻为壑 颐指气使 官样文章 每况愈

6、下半斤八两 面目全非 推波助澜 好为人师褒义:凤毛麟角 胸无城府 侃侃而谈 微言大义 运斤成风危言危行 不负众望 目无全牛 蔚然成风 集腋成裘耳提面命 高山景行 雨后春笋 错落有致 神机妙算洋洋大观 别有天地 别出机杼 狐死首丘 惨淡经营来日方长 有头有脸 有口无心 大智若愚 急公好义文不加点 不刊之论 苦心孤诣但有两种情况要特别注意:一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为了达到一定的表意效果,有时可褒义词贬用,或者时贬义词褒用。二是有些词可褒可贬。如“标新立异” 、 “登峰造极” 、 “按部就班” 、 “左右逢源” 、 “如虎添翼”对这些词则要根据具体语境具体分析。考点 4:谦敬错位某些从古代沿用下来的成语

7、,本身已经烙上了古代文化的印迹,某些是只能用于自己(谦称) ,如敝帚自珍;有些则是用于他人(敬称) ,如“鼎力相助”如将其混淆,就有可能造成误用。例: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搞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解析】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常见的谦辞:抛砖引玉 蓬荜生辉 不情之请 狗尾续貂不足挂齿 一孔之见 敬谢不敏 姑妄言之聊表寸心 一得之遇 才疏学浅 无功受禄 避让贤路(老年隐退的自谦词)一枝之栖(求职过程中的自谦词)忝列门墙(表示自己愧在师门) 。常见的敬辞:高抬贵手 不吝赐教 鼎力相助 洗耳恭听 高朋满座 虚位以待 率先垂范

8、 虚怀若谷 大材小用 卓尔不群 不吝赐教考点 5:不合语法熟语除了要清楚它在语境中形成的语意关系外,还必须关注它构成的语法关系。有些成语在实际的运用中,会有约定俗成的搭配关系,如只能构成主谓关系、动宾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词的搭配关系等。例: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解析】司空见惯,成语之后一般不加宾语。【积累小贴士】1.同心同德、深思熟虑、求全责备、出奇制胜、欢天喜地只能作谓语,不能带宾语。2.津津乐道、耳濡目染、司空见惯、漠不关心、妄自菲薄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3.不约而同只能做状语。4.望其项背、同日而语、等闲视之、相提并论、无时无刻、一概而论、等量齐观、善罢甘休不能用在肯

9、定句中,只能用在否定句或疑问句中。考点 6:表意重复成语一般比较精炼,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但如果不注意成语自身含义和句子语意的比较,就极容易造成隐含意与句子语意的重复。例:“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解析】忍俊不禁,是指忍不住笑出来。成语的隐含意与句子中的“笑起来”重复。重复误用列举:1.无数莘莘学子2.全身遍体鳞伤3.难言之隐的苦衷4.忍俊不禁地笑5.值得可歌可泣6.替他为虎作伥7.开诚相见地交换意见8.背地里阳奉阴违9.正方兴未艾10.寒舍真是蓬荜生辉11.活蹦乱跳地生猛海鲜12.百姓生灵涂炭13.广大灾民哀鸿遍野14.目前当务

10、之急15.妄自菲薄自己16.劳苦大众民不聊生17.暗含着不言而喻的潜台词考点 7:轻重失度有些成语词义较轻,有些成语词义较重,这就要求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例:考前每个考生都应该充分做好复习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解析】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有生命危险的事故。特指人的死亡。 (成语词义较重,与语境不符)考点 8:不合逻辑在成语使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成语义和语境义的契合性,既不能违背语意逻辑,也不能违背事理逻辑,否则就会造成逻辑上的相悖。例: 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

11、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解析】安步当车,意思是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形容轻松缓慢地行走。也指人能够安守贫贱生活。 (成语词义与语境不符)考点 9: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许多成语都有一定的典故来历,或出于古代寓言,或出于历史故事,或出于古代诗文,都有着特定的含义。但有些成语在演变的过程中不断引申新义,甚至发生转义,因此有些成语的含义不是单一的,往往有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含义。如果我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就很容易误判成语。例: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经典剧目。【解析】粉墨登场,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后也用来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该句使用的是成

12、语的本义,符合语境要求,是正确的)同类成语的积累:数米而炊、按图索骥、不绝如缕、布衣之交、间不容发、空中楼阁、龙飞凤舞、十羊九牧、淋漓尽致、不翼而飞、秀色可餐、粉墨登场、一拍即合、不三不四、难兄难弟、天马行空、平易近人、呼风唤雨、谦谦君子、瞻前顾后、指手画脚、左右逢源、绵里藏针、不赞一词、灯红酒绿、力透纸背考点 10:形近易淆,音近易淆有的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词素,在使用的过程中极易混为一谈。例::在球迷的呼吁下,教练使用了巴乔,他在世界杯上果然不孚众望,多次挽救了意大利队。【解析】不孚众望,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不负众望,意思是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13、 (该句应当使用不负众望)常见易混成语小节【不刊之论/不易之论】都有不能改变之意。前者强调言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刊:古代指削除刻错了的字);后者强调言论内容正确,不可改变。【饱经沧桑/饱经风霜】都指阅历深。前者侧重于经历过很多世事变迁;后者则侧重于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参差不齐/良莠不齐】 都指不整齐。用于人,前者指水平不一致,后者指好人坏人都有;用于物,前者指高低、长短、大小不齐,后者指好的坏的混在一起。【耸人听闻/骇人听闻】都含有使人吃惊的意思。其区别在于,用“耸人听闻”时,所说的是故意夸大了的事,甚至未必是事实,说者的目的就是要使人震惊;用“骇人听闻”时,说明发生的事是事实,多指社会上

14、发生的坏事。【恋恋不舍/流连忘返】 都有舍不得离开的意思。前者适用范围广,可指一切所留恋的人、事、景等;后者则侧重于对景物的留恋。【防患未然/未雨绸缪】都表示事前做好准备。前者强调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后者重在做好准备。如何复习备考: 1、积累是前提,是根本。 坚持记常见、常用、常错的成语。 要多要素并重而有侧重。即意义、色彩、对象、搭配等兼顾,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突出易导致误用的因素。 不可死记,要结合语境识记。要在理解中,在运用中识记,并及时地把它们用到作文中。近义成语。(1)联想记忆;(2)不但要记清楚各自的意思,还要理解彼此的差别。 积累的四大途径: 1.随时记忆,

15、积少成多追本溯源,了解出处 合理联想,举一反三课外训练,巩固落实 2、把握语境是关键。知道了成语的意义,只是成功的一半,另一半在于把握语境。要能根据语义找照应,划分关系看搭配。 3、灵活使用做题技巧。考场上要避难就易,灵活使用排除法。4、灵活运用一些推断成语意思的方法。2019 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学科专业知识现代汉语基础知识(四)现代汉语基础知识【句子】一、句子的类型 句子是由词和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根据句子的语气分出的句子的类别,叫做句类,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一)陈述句陈述句就是叙述或说明事实的具有陈述语调的句子。陈述句可用肯定形式,也可用否定形式,简称

16、肯定句和否定句。陈述句是思维的最一般的表现形式,也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句子,可以分为肯定句、否定句和双重否定句三种形式。双重否定就是否定两次,即表示肯定的意思,但必须有否定的意义在里面。例如:1.肯定句:昆明的春季是一个美丽的季节。2.否定句:明天不会下雨。3.双重否定句: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不喜欢王老师的。(二)疑问句具有疑问语调的句子叫疑问句。其中,有疑而问的叫询问句,无疑而问的叫反问句。提问手段有以下几种:疑问语调、疑问词、语气副词、语气词、疑问格式等。根据结构形式上的特点和语义情况,疑问句分为: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例如:1.是非问:你确定你可以做到吗?2.特指问:今天是星期几啊?

17、3.选择问:喝点咖啡还是茶?4.正反问:你压根就不想去,是不是?(三)祈使句祈使句的作用是要求、请求或命令、劝告、叮嘱、建议别人做或不做一件事。祈使句的句末一般用感叹号,但是有些祈使句的语气较弱,可以用句号结尾。祈使句可以表示命令、请求、禁止、劝阻等。祈使句主语常省去。1.表示命令、禁止。例如:禁止吸烟;不要大声喧哗。2.表示请求、劝阻、商量、建议等。例如:请等我一会儿;您帮帮吧。(四)感叹句表示快乐、惊讶、悲伤、愤怒、恐惧等浓厚的情绪,抒发强烈感情的句子叫感叹句。例如:这件衣服真漂亮啊!天啊,这可怎么办才好啊!【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

18、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常用的标点符号有 16 种,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句末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 3 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句内点号用在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4 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常用的标号有 9 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根据 1995 年 12 月 13 日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标点符号使用法的规定,它们的使用方法如下。(一)句号

19、句号的形式为“。 ”。句号还有一种形式,即一个小圆点“.” ,一般在科技文献中使用。句号的使用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1.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例如: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2.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例如:请您稍等一下。(二)问号问号的形式为“?” 。它的使用方法如下:1.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例如:你见过金丝猴吗?2.反问句的末尾,也用问号。例如: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三)叹号叹号的形式为“!” 。它的使用方法如下:1.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叹号。例如: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2.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叹号。例如:你给我出去!3.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也用叹号。例如:我哪里比得上他呀!(四)逗号逗号的形式为“, ”它的使用方法如下:1.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2.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3.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4.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例如: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五)顿号顿号的形式为“、 ”,它的使用方法如下: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例如: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师资格考试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