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一、 语言积累及运用(一) 汉字书写 拼音长途 b sh 张皇失措1、 依据拼音在田字格内正确、规范、美观的填写汉字,并在相应括号内注音(二) 诗文默写2、 必做题:请默写刘禹锡的秋词一诗。, 。, 。3、 选做题:请从下面 8 道题中任意选取 6 道小题作答,多做不得分,若多做,阅读时只阅前 6 道小题。 (6 分,每处 1 分,错 1 字该处不得分)(1)予独爱莲 , ,中通外直, 香远益清, 。(2) ,长歌怀采薇。 (王绩野望 )(3)八月湖水平,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有一句诗说:“时人莫笑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 ”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2、 , .(5)烟波江上使人愁, 。 (黄鹤楼崔颢)(6)通过春望中的 , 两句,我们可以想像得到杜甫忧国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7)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中描写秋风乍起、树叶飘零、大雁南飞的两句是:, 。(三) 语言运用4、 下面划线的语句在表达上存在问题,请加以改正。带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期盼,奥运圣火传回中国境内。欢腾的人群前所未有的热情拥抱和迎接圣火。在一片火红色的人海中,一名英姿飒爽的香港青年高举“祥云”火炬,开始了生活在中国境内的传递。修改后的句子是: 。5、中新网酒泉 10 月 15 日电 孙自法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现场报道,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升空十
3、多分钟后,已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由此踏上中国人期待了千年之久的太空之旅。 北京时间十五日上午九时整,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由“神箭”“长征 二号 F”运载火箭从此间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神箭”升空十多分钟后,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总指挥宣布,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已成功进入预定轨 道,发射取得成功。 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也是全世界第二百四十一次载人飞行和第 九百五十二人次进入太空。同时,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七十一次飞行,也是一九九六年十月以来,中国航天发射连续第二十九次获得成功。(1)给这则新闻拟一个合适的标题(2)找出这则新闻的导语部分二、 阅读与
4、探究(一) 文言文阅读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身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
5、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6、下流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罔不因势象形(顺着、就着) B 高可二黍许(上下)C 佛印绝类弥勒(同类) D 若听茶声然(好像)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 (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 )若听茶声然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二) 文言文阅读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
6、,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货恶其弃于地也 (2 )谋 闭而不兴 (3)盗窃乱贼而不作 2、 下列加点的字与“故人不独亲其亲”中第一个“亲”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渔人甚异之 B 使老有所终 C 是故谋闭而不兴 D 盗窃乱贼而不作3、 翻译句子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三) 阅读信客 ,完成题目年轻的信客也渐渐变老。他老犯胃病和风
7、湿病,一犯就想到老信客,老人什麽都说了,怎麽没提起这两宗病?顺便,关照家人抽空带点吃食到坟场去。他自己也去过几次,老人逼着他讲各个码头的变化和新闻。历来是坏事多于好事,他们便一起感叹唏嘘。他们的谈话,若能记录下来,一定是历史学家极感兴趣的中国近代城乡的变迁史料,可惜这儿是山间,就他们两人,刚刚说出就立即飘散,茅屋外只有劲厉的山风。 信客不能常去看老人。他实在太忙,路上花费的时间太多,一回家就忙着发散信、物,还要接收下次带出的东西。这一切都要他亲自在场,亲手查点,一去看老人,会叫别人苦等。 只要信客一回村,他家里总是人头济济。多数都不是来收发信、物的,只是来看个热闹,看看各家的出门人出息如何,带
8、来了什麽希罕物品。农民的眼光里,有羡慕,有嫉妒;比较得多了,也有轻蔑,有嘲笑。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 终于有妇女来给信客说悄悄话:“关照他,往后带东西几次并一次,不要鸡零狗碎的”;“你给他说说,那些货色不能在上海存存?我一个女人家,来强盗来贼怎麽办”信客沈稳地点点头,他看得太多,对这一切全能理解。都市里的升沉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闯荡都市的某个谋生者突然得了一场急病死了,这样的事在那样的年月经常发生。信客在都市同乡那里听到这个消息,就会匆匆赶去,代表家属乡亲料理后事、收拾遗物。回到乡间,他就挟上一把黑伞
9、,伞柄朝前,朝死者家里走去。乡间报死讯的人都以倒挟黑伞为标记,乡人一看就知道,又有一个人客死他乡。来到死者家里,信客满脸戚容,用一路上想了很久的委婉语气把噩耗通报。可怜的家属会号淘大哭,会猝然昏厥,他都不能离开,帮着安慰张罗。更会有一些农妇听了死讯一时性起,咬牙切齿地憎恨都市,憎恨外出,连带也憎恨信客,把他当作了死神冤鬼,大声讹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听之忍之、连声诺诺。 下午,他又要把死者遗物送去,这件事情更有危难。农村妇女会把这堆简陋的遗物当作丈夫生命的代价,几乎没有一个相信只有这点点。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信客浑身不自在,真像做错了什麽事一般。他只好柔声地汇报在上海处置后事的情况,农
10、村妇女完全不知道上海社会,提出的诘问每每使他无从回答。 直到他流了几身汗,赔了许多罪,才满脸晦气地走出死者的家。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说什麽我也是同乡,能不尽一点乡情乡谊?老信客说过,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13、结合语境,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只要信客一回村,他家里总是人头济济人头挤挤: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这段选文体现了信客这一职业的哪些特点?15、联系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都市里的升沉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这一比喻的理解。16、 “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
11、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一句中的“堆”用的很精彩,请说一说你的理解。17、把“”换成肯定句式,并说一下换后两个句子的不同作用。18、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一句话的理解与感悟。19、 “信客”作为一种职业已经消失了,你觉得我们现在还需要信客这样的人吗?请说说理由(四) 阅读父亲完成 20-24 题父亲小群是个苦孩子,生下来就双目失明,母亲生小群时由于突发心脏病去世了。当小群懂事后便知道自己没有如别的孩子享受五彩缤纷世界的福气,但是,小群也非常热爱这个世界,因为小群有个细心的父亲,父亲便是小群的眼睛。很小的时候父亲让小群触摸柔软的凉凉的东西,说
12、:“这是水,可以流动,长江、黄河和大海都是这样的水组成的,水多了便浩荡,奔腾可以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后来,小群真的由父亲 和父亲的一位朋友带到海边去玩,父亲竟然教会了小群游泳。父亲是要在失明的儿子的心灵中,重安一双明亮的眼睛。难度最大的是向小群解说颜色。小群生下来就是一个黑暗世界,怎么让他理解这个世界的五光十色呢?比方给他解释红色:太阳就是红色的,它发光,能把黑夜变成白昼;它发热,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把人晒暖和。“我懂了”,小群说,“红色就是让人感到光亮和温暖!”“不对!”父亲细致地解析,“血也是红色的,但它不会发出什么光来;人血也是温热的,鱼血却是冷的,但鱼血也是红色的。红色并不总同光和热联系
13、在一起。”小群困惑起来。父亲再作耐心的解释:“发热发光的是太阳,而不是红色;只是太阳能发光发热,同时又是红色的。红色只不过是有视力的人看到的一种颜色。”经过这样的循循善诱,小群才逐渐有所领悟。虽然父亲也这样反复地给小群讲解天空的蓝色,大地的黄色,作物的绿色,等等。但小群却对同光和热有点联系的红色情有独钟 。渐渐地,小群觉得世界不再陌生,反而美丽迷人,小群懂得世界上有许多用不着看便能感觉的事情。可是有一次,小群真生父亲气了。那次,小群让父亲买个红色的米老鼠书包,当书包买回来,小群背着上学的时候,一位阿姨无意地对小群说:“小群这个绿书包可真漂亮!”小群回家便对父亲喊:“爸爸,我让你给我买红书包,您
14、怎么给我买绿色的呢?您知道我看不见便骗我!”说着,小群便哭起来。父亲听了,半天没吭声,过了好一会儿才为小群擦眼泪,说:“爸爸对不起你,小群那天我买书包时售货员说只剩下这一个米老鼠的书包,所以绿的也买下了小群,爸爸是爱你的。”小群感到爸爸用他那慈爱的大手抚摸着自己的脸庞和头发,小群就在那一刻理解了爱!时光就这样慢慢流过,小群读书的成绩越来越好,当小群学会了按摩与心理咨询,能够自食其力的时候,父亲却突发脑溢血去世了。父亲的匆匆离去让小群痛不欲生。小群想,今后谁还能做我的眼睛呢?活着还有什么意思?然而,就在给父亲开追悼会的时候,小群听到了一句话,这句话犹如红太阳的光芒照亮了小群的一生。一位叔叔在追悼
15、父亲时说:“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追求和奋斗,他对身边的人充满爱心,作为一位双目失明的人,他让人们每一个结识他的人都从他身上汲取了力量和勇气”什么!原来父亲也是双目失明!就在这一刹那, 。20、通读全文,你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文章的叙事线索是21、文章前两段的内容几次写道“眼睛”,请你说说他们的含义有什么不同。第一自然段中“父亲便是小群的眼睛”中的“眼睛”的含义是:第二自然段中“重安一双明亮的眼睛”中的“眼睛”的含义是:22、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划线的语段起什么作用。23、请联系上下文,根据自己的理解,微笑说补写一个合理的结尾。 24、文章开头没有交代小群的父亲也是盲人,而是在文章结尾借助悼
16、词交代他是个“双目失明”的人,文章这样安排情节有什么好处?三、作文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在别人的关爱之中:当你睁开惺忪的双眼,闻到早餐的阵阵香味;当你走在干净的街道上,看到路旁的青青小草;当你坐在安静的教师,聆听教师的谆谆教诲;当你面对难题束手无策,同学们帮你解开疑惑你,是否想到了感谢了呢?请以“感谢”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要写出真情实感(2) 除诗歌剧本外,不限文体(3)不少于六百字 岁月匆匆,十四岁的我们已经走进花一样的季节,站在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思索,少了一份盲从;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偏激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请以十四岁,我多了一分 为题,写一篇真情实感的文章。在横线上填写适当词语,不少于六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