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最全知识点与延伸.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166488 上传时间:2019-03-3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最全知识点与延伸.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最全知识点与延伸.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最全知识点与延伸.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最全知识点与延伸.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最全知识点与延伸.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十三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 “百家争鸣” ( 春秋战国 )(1) 背景/因素/条件 政:诸侯争霸, 分封制 瓦解。 经:铁犁牛耕, 井田制 瓦解。 教: 士 的活跃、 私学 ,为百家争鸣提供必要文化背景。(2) 概念 诸子百家:社会形成以传播文化、 发展学术 为宗旨的思想流派。 百家争鸣:各学派 相诘难、批驳 ,又吸收、融合。(3) 代表 道 (老、庄) 儒 (孔、孟、荀) 墨 (墨) 法 (商鞅、韩非子)(4) 影响 中国史上第一次 思想解放 运动。 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的重要阶段。 奠定中国 思想文化 发展基础。二、诸子百家思想(1) 儒 人物 时期 民本思想 主

2、张 地位孔子 春秋 以德治民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克己复礼 开创儒家学派( 有教无类 )孟子 战国 民贵君轻 性本善荀子 战国 君舟民水, 群众力量 大, 王道 性本恶战国后期成为 蔚然大宗(2) 道春秋:老子 唯心论:万物本原是“ 道 ”。 辨证论:万物在运动,矛盾双方 相互转化 。 政治: 无为而治 。 战国:庄子 万物 相对 。A孔子思想的人文精神“仁”有利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为人文精神提供宽松社会环境。“礼”强调社会成员承担责任、履行义务,培养 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解决人间实际问题,以人为本的思想。 “有教无类”保证教育发展,推动社会成员素质提升。(3)

3、法 主张: 依法治国 。 影响:符合 大一统 专制国家的历史趋势。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董仲舒)(1) 背景 汉初“ 无为而治 ”的统治思想。 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 积极有为 思想。 董仲舒改造柔和 道、法、阴阳五行 ,发展新儒学 理学。(2) 内容 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需要,提出“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加强军权,宣扬“君权神授” ,提出“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 提出“ 三纲五常 ”。(3) 措施 起用 儒生参政 。 儒学经典成为 教科书 。 兴办 太学 ,推行儒学教育。(4) 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 正统 思想,成为两千多

4、年中国传统文化主流。B先秦时期各家思想及其地位影响派别 代表人物 主张 影响儒 孔/孟/荀 仁/礼/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当时不受重视,后来成为传统社会主流思想法 商鞅、韩非子 改革变法,中央集权 符合统治者富国强兵要求道 老、庄 无为而治 较消极,汉初思想,辩证法墨 墨子 兼爱、非公、尚贤 代表小生产者利益,较进步,受压制。C诸子百家的民本思想(1) 儒 孔子:以德为政,警告君主居安思危。没落的奴隶主阶级 孟子:性善论为基础提出“仁政” , “民贵君轻” 。新兴的地主阶级 荀子:性恶论,水舟比拟军民关系,提出节用裕民。同荀子(2) 道 老子: “贵以贱为本 ”朴素辩证法,从“天人合一”阐述民本思

5、想, “爱民治国” 。同孔子。(3) 墨 墨子:民为立国之本、兼爱、先万民之身,后为己身。小生产者( 农民和手工业者 )总:都有进步性,有利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四、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1) 背景 魏晋南北朝:儒面临 佛、道 的挑战,吸收其精华有了新发展。 隋唐:儒家“ 三教合归儒 ”。 唐:奉行 三教并行 ,儒 正统地位 受挑战。 北宋:儒家融合 佛、道 解释儒家义理,形成 理学 。 统治者支持:长期混乱不利大一统,宋统治者倡导尊儒读经。(2) 思想主张宇宙观 理论观 方法论(北宋) 二程 天理 万物本原,先有理后有物。 把天理和封建 伦理道德直接联系。“格物致知 ”。(南宋) 朱熹

6、理之源在天理,天理“ 三纲五常 ”。 “存天理 ,灭人欲” 。 “格物致知”的目的:道德之善 、不是科学之真。(3) 地位影响 地位:程朱理学成为南宋后长期居于 统治地位 的官方哲学,成为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影响:维护 封建专制 ,但扼杀了人性。传到日、朝、欧,在日和朝形成“ 朱子学 ”学派。A宋明理学的现实价值(1) 可取:和协意识、忧患意识、崇尚道德、强调力行(务实) 、义利观( 完善社义市场经济体系) 。(2) 不可取:尊卑等级、重男轻女、轻视自然科学、轻视个体自由、重礼轻法。2陆王心学宇宙观 理论观 方法论(南宋) 陆九渊 心 是万物本原,心就是理 人心与 伦理道德 联系 反省内心 即

7、获天理(明朝) 王阳明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人心与伦理道理联系 致良知 、知行合一 (良知)王阳明心学 (1) 背景/原因 明中以后,阶级矛盾,社会动荡,封建专制统治陷危机。 王阳明继承和发展陆九渊学说,成为心学集大成者。(2) 评价:明中以后广泛传播,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但“知行合一”不能科学说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五、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1李贽的离经叛道(1) 背景/原因 政: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经济:资义萌芽产生、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 阶:市民工商业队伍壮大。 思:宋明理学日益僵化。(2) 思想 是非标准:反对 儒家经典 神圣化,是非标准要与时俱进。 反对封建礼教:批判“存天理,灭人

8、欲” ,强调人的 正当私欲 。(3) 影响/作用:一定程度反映 资义萌芽 时期的要求。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 影响黄宗羲 民主:抨击君主专制“ 天下为主,君为客 。 ”法制:“ 天下之法 ”取代“一家执法” ,限制君权。对以后反 封建专制 斗争起推动作用。顾炎武 学术: 经世致用 ,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政治:“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反君主专制,爱国。朴素学风 的先河。王夫之 唯物论:世界是 物质 的,事物客观存在。辩证法:物质不断变法, 静止 是相对的, 运动 是绝对的。认识论:主观的认识是 客观对象 引起的。启示古代人们 思维方法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3对明清儒家思想的评价(1) 明

9、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资义萌芽发展要求。(2) 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获生机,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B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二程理学 朱熹理学 陆王心学解释 天理是万物本原,先有理后有物理之源在天理,人性/天理一致人心是万物本原途径 “格物致知” 内心反省认识 “理”或“天理”体现在社会是儒家伦理道德,仁义礼智等。本质 为维护君主专制和封建统治秩序提供理论依据。联系 都属于宋明理学范畴,都把儒学发展到新阶段。C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与儒家思想 的关系(1) 继承:主张和谐发展,敢于探索,强调力行。(2) 批判 政: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经:手工业和商业, “经世致用” “

10、工商皆本” 。 思:批判程朱理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思想体系。(3) 一定意义上反映资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早期启蒙性质和民主色彩。D文化的时代性及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时代性:文化的创造是以社会条件为前提的,反映当时社会状况、政治面貌、艺术、科学的发展、情感道德。所以体现鲜明的时代性。继承和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第十四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1智者学派(1) 背景 奴隶制民主政治 达顶峰。 人在社会的地位突出,学者关注 人 和人类社会。(2) 思想主张 强调 人的价值 ,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 反迷信,追自由。 社会道德 :应有自己的 判断标准

11、 ,不强求一律。(3) 局限: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略共识性,否定法制与道德的约束,为极端个人主义提供方便。2苏格拉底(1) 主张 倡导“有 思想力 的人是万物尺度” 。 目的:重建道德价值观。 提出“ 美德 即知识” 。 提出善事内在灵魂, 教育 可以使人认识已有美德。(2) 意义 苏格拉底对人性的研究,是人类 精神觉醒 的一个重要表现。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 人 ”的学问。A孔子、苏格拉底 主张比较(1) 相同 生活时代接近。 都是教育家。 都强调道德修养,教化人民,改善内心世界。 都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2) 不同 孔子从郡主统治出发,根本上压制人的个性发展。 苏格拉底强调人在社会

12、的地位、权利、责任,有利个性发展,有利民主政治发展。3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1) 柏拉图 思想主张:关注焦点 人类社会 , 理想国 把人分等,各尽其责。 地位:为 理想主义 发展奠定基础。(2) 亚里士多德:主张关注 自然界 和 人类生活 ,强调在自然界中, 人 最高级。二、文艺复兴(1417C,16C 顶峰) 、宗教改革(16C) 、启蒙运动(18C )1文艺复兴(14C17C,16C 顶峰)(1) 背景 经:十四五世纪, 意大利 出现资义萌芽。 政:资级要求追求 现世 享乐。 文:接触 古希腊罗马 文化遗存和典籍。(2) 实质: 资级 思想解放。(3) 核心:人文主义 (以人为中心而非神)

13、,要求肯定 人的尊严和价值 。(4) 成就/经过/代表领域 代表人物 作品及思想文学 薄伽丘 十日谈 ,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禁欲。 但丁 神曲 ,憎恶教会。 彼特拉克 歌集 , “人学”代替“神学” , “人文主义之父” 。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 “人是宇宙精华,万物灵长。 ”美术 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达芬奇 根据感受和对人类世界的观察自由发挥。(5) 影响:16C 后,传到欧其他国,将人从 封建愚昧 中解放,更多关注人和世界。2宗教改革(16C)(1) 背景 文艺复兴 使人改革教会愿望强烈。 天主教 在精神上统治,经济上掠夺 德意志。 罗马教皇在德出售“ 赎罪券 ”。(2) 序幕:1517,

14、马丁路德, “九十五条纲领 ”。(3) 主张 信仰 得救。 基督教徒直接阅读/解释 圣经 。 简化 宗教仪式 。 国家权力 高于教会。(4) 影响 形成新教(路德派、 加尔文派 、 英国国教 ) 。 解放思想, 人文主义 得到进一步发展。3启蒙运动(18C)(1) 背景 自然科学 进程使教会不攻自破,人们更多自信。 新兴资级要求摆脱 封建专制 统治和教会压迫。(2) 过程 17C,英出现 早期启蒙 思想。 18C 中叶,在 法 进入 高潮 。(3) 指导思想:理性主义 否定一切外在求安慰,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是人的 “理性 ”。 猛烈冲击 天主教会 ,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 科学 、自由和平。(4

15、) 代表人物/思想主张思想家 代表作 主观点伏尔泰 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抨击 天主教 ,称教皇“两足禽兽” 。 反君主专制,倡导 君主立宪制 。 提倡“ 天赋人权 ”。 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反对 君主专制 ,提出“ 三权分立 ”。 认为法律不能违背人的 理性 ,法律是理性的体现。卢梭 社会契约论 提出“天赋人权” , “人生而平等” 。 “社会契约” “人民主权” 。 不平等根源是 财产私有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人该 独立思考 。 强调“人非工具” 。 人要 自律 ,不碍他人自由。(5) 影响 欧:进一步解放人们思想,冲击欧 封建专制 统治。 世:鼓舞殖民地人民争

16、取 民族独立 斗争,成为追求解放的思想武器。B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异同(1) 同 尊重人的价值。 资级反封建思想,为自己取得 政治/经济 统治地位作思想准备。(2) 异背景 内容 影响文艺复兴 资义萌芽,反天主教神学对人的束缚。“人性” ,反天主教,追现世幸福。推动近代自然科学,影响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资义发展结果,批判教会、世俗君主专制。“理性” ,反教会和君主专制,追政治平等、经济自由。打击专制主义,引领欧乃至世界资级革命浪潮。C西方思想发展史三次思想解放运动(1) 公元前 5C 中叶、希腊、智者运动、人文精神起源。(2) 14C17C、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使西方长期受禁锢的人性得以复苏

17、。(3) 17C18C、英法 、启蒙运动 (英开始,法高潮) 、把 反封建/反宗教神学 推进到反封建专制,建立资级“理性王国” ,按资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具政治革命性质。西方人文精神成熟阶段。D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的思想主张、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对构建社义和谐社会的启示以人为本,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E文艺复兴时期作品的特色及时代特点大都围绕“现实与人文”展开,以宗教为主。都要求打破神权,打破封建禁欲主义,打破封建的枷锁。F理性主义在启蒙运动 的含义:独立的思考和自主的精神。民主法制建设的意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第十五单元:古中国的科技技术与文化艺术一、四大发明发明 成就 影响造纸术 西汉发明

18、,东汉 蔡伦 改进 书写材料的 伟大革命 ,促欧文化发展。印刷术 隋唐雕版印刷术、北宋 活字印刷术 推动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促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火药 唐末用于军事,宋 广泛运用 于军事 推动欧热武器发展,使 骑士阶层 日益衰落。指南针 战国“司南” ,北宋用于 航海 促远洋航行,迎来 地理大发现 时代。二、数、天文、农学、医学1数 (1)九章算术( 十进制 ) 地位:世界最先进的 应用数学 著作 意义:标志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完整 体系 ,世界数学史上占重要地位。(2) 珠算 过程:元末明初出现算盘, 明清 普及,明传入朝、日。 特点:制作简单、物美价廉、 运算如飞 。2天文

19、(1) 留下世界最早 天文记录 。 (2) 编制世界最早星表石氏星表 。 (3) 创制先进天文观测仪器:浑仪、 简仪 。 (4) 历法 夏小正 、 “殷历” 。 授时历 对指导农业生产帮助很大。3农学: 汜胜之书 、 齐民要术 、 农书 、 农政全书齐民要术( 黄河中下游 ) 我国现存 最早 、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4医学朝代 作者 书籍 意义战国问世 西汉编定 黄帝内经 中医学 奠基之作东汉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奠定中医 临床学 理论基础“万世宝典”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 对 16C 前中医的总结 “东方药物巨典 ”A古中国科技发展特点 科技内容:适应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探索不够。

20、 研究方法:典籍整理 / 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科技使用:服务封建农业经济发展,缺乏将科学转化为生产力,成为科学进一步发展动力的意识。 分布:集中于农学、天文历法、医学。 成就:全面繁华,多种成就领先世界。B四大发明对中国和世界的不同影响及原因不同:四大发明在中国未能充分发挥推动社会进步作用,在欧洲却极大推动向资义演进速度,为西欧率先迈入近代社会发挥重要作用。中西方差异的原因(明清时期中国近代化难以启动,西方高歌猛进的原因)原因中国 西方政治 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通过资级革命 (确立并完善资级代议制)或(推翻封建专制) 。经济 小农经济占主导,重农抑商。 通过工业革命,资义迅速发展。思想

21、理学占主导,空谈义理,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禁锢思想。没产生近代自然科学。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民主思想广泛传播,解放思想,重视科技/教育。对外 闭关锁国 积极殖民扩张、贸易。C古中国科技成果出现原因及 16C 后没产生近代科技原因。(1) 出现原因 源:丰富知识经验,成为古科技发展源泉。 政:中央集权制为科技发展提供政治条件。 经:古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经济基础。 政策:政府对巩固统治的需要,给予一定关注。 教:古中国教育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探索精神。(2) 失败原因:B.上表的中国因素。D科技创新的历史借鉴 重视科技发展,增加科研投入。 改革教育制度,培养创新人才。 对外交流

22、。科技是生产力、科教兴国、国家独立,社会稳定。三、绘画艺术发展的特点(1) 演变背景:反映各时期时代特征。 (隋唐盛世、宋代商业)(2) 画家角度:文人画家增多,画家素养趋高。元明清,士大夫的文人画。(3) 绘画风格:开放的对外政策,融入外来风格。 (隋唐五代融合印度、波斯)(4) 绘画功能:又艺术品向商品发展。宋时成为商品。四、文学艺术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密不可分)(1) 唐诗:唐经济全面繁荣, 科举 以诗赋为主,推动诗歌发展。盛唐诗歌,反映国力强盛,文明开化。 中唐诗歌,反映社会弊端暴露。 晚唐,反映日渐衰败。(2) 宋词: 商业 发展。两宋之交,思想报国。(3) 元曲:散曲、少数民族入

23、主中原,民族分化政策。科举制废止,汉文人没出路 ,散曲抒发情感。(4) 明清小说:君主专制顶峰,封建制度开始衰落、商业繁荣,资义萌芽、八股取士,小说揭露封建腐朽、市民阶层扩大。经济发展为文化繁荣提供物质基础,由经济决定的政治状况为文化发展提供社会环境。第十六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科学发展观历程一、物理学1背景: 文艺复兴 解放思想,对科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伽利略 (近代科学之父)、1617C、意、开创以 实践 为根据的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奠定基础。2内容:17C、英、牛顿、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运动三大定律 + 万有引力 。实现物理学第一次飞跃。3现代物理学相对论(量子论)过程:1900 普朗

24、克提出、20C 初 德 爱因斯坦 提出光的量子理论,丹麦 玻尔 提出原子量子理论。量子论形成标志人类研究领域从宏观世界进入微观世界。 (现代物理学两大支柱:相对论 + 量子论)A经典力学的特征和历史地位(1) 特征:重视实践、数学化、宏观世界。(2) 地位 自然规律的第一次总结和概括。 标志 近代科学形成、人类科学时代 开始。 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第一次技术革命,进入蒸汽时代。 为法国启蒙运动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科学基础,打击神学,促进思想解放。二、生物学1背景 (1) 欧封建社会坚持 上帝创世说 ,生物学研究进程缓慢。(2) 文艺复兴后,面对现实, 重视实践 。 (3) 资级革命、 工业革命 ,

25、使开阔视野,思想开放。(4) 细胞学说 的确立,奠定基础。2过程 (1) 17C 后,细胞学确立。 (2) 19C 初,拉马克的早期进化:提出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 “用进废退” 、 “获得性遗传”(3) 19C 中、英、达尔文、1859 年、 物种起源 ,创立生物进化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 ”。(达尔文生物学的牛顿)B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1) 欧思想界:对 封建神学创世说 的挑战,引入发展变化的思想。(2) 欧科学界/宗教界: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和争论。(3) 华思想界:晚清知识分子宣传进化论,著书翻译、宣传,唤醒国人,以免亡国灭种。C近代科技产生和发展的原因(1)

26、 经:商品经济发展和资义生产关系产生。 (发展是近代科技产生的前提和根本推动力 。 )(2) 政:资级民主政治建立,为近代科技提供自由发挥空间。欧先进国 保护/鼓励、教育、专利、机构。(3) 思:思想解放为近代科技解除精神枷锁。 (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宣扬、宗改对教皇否定、启蒙倡导理性)(4) 个:科学家的重视实践、崇尚理性的精神。D科技创新和思想解放的关系:思想 创新 经济 制度 思想三、工业革命(蒸汽 18C80 年代、电气时代、信息技术 19C 中)1 “蒸汽” (1) 条件 17C 英资级革命 胜利,为经济发展扫清障碍。 18C 工厂手工业 发展,机器生产成为可能。(2) 过程 标志:1

27、8C80 年代、 瓦特 改良蒸汽机。 19C 三四十年代,欧/北美广泛应用。(3) 影响 机器大工业工厂形成,真正 社会化大生产 逐渐形成。 形成 工业 城市,英、法、美 形成 工业国 。 在 交通运输工具 的应用,使世界联系更加密切。2 “电气”(1) 条件:1831、法拉第、 电磁感应 。(2) 过程 发电机 、电动机 促使电力成为新能源。 长距离 输变电技术 趋成熟,电力广泛应用。(3) 影响 工业生产出现新技术革命浪潮,促工业发展。 改变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进 垄断组织 的形成。 使 城市 面貌和社会生活发生巨变。3信息技术(网络)(1) 条件:1946、美、第一台

28、电子计算机 、奠定基础。(2) 进程 20C60 年代末,美加紧对 信息技术 研究和开发。 1961、美建立四个站点的网络,促进互联网产生。 20C90 年代,互联网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3) 影响 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 加快经济全球化步伐。 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 变化。A 蒸汽革命和电气革命的异同同 (1) 原因 自由竞争的资义制度提供制度保障。 市场需求和国际竞争 需要成为动力。 科学理论的突破,技术、经验的积累。 经济发展提供物质保障。(2) 过程:都经历较长时间的实践,通过科学实验得以生产,投入生产生活领域。异:影响 蒸汽革命 电气革命社会关系 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形成 产生垄断组织国际

29、格局 落后东方遵从先进西方的格局 东西交流更密切,差距进一步拉大世界市场 资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资级世界市场最终形成B 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评价(1) 积极 社会生产力提高,进入信息化时代。 知识经济 作用突出,加快服务型产业发展。 加快经济全球化进程。 根本上改变人们 工作/生活 方式。(2) 消极:垃圾信息、网络犯罪、虚拟社会 等。(3) 对策 普及计算机和互联网知识,提高人们认识和操作水平。 对青少年加强道德和相关法律知识教育,树立正确认知能力和价值观。 加大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和规范相关立法。C启示:科教兴国。第十七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 地主阶级1抵抗派: 林则徐 (近代中国开眼看

30、世界的第一人) 、 魏源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四洲志 海国图志 。2洋务派 (1) 背景: 鸦片战争 后( 内忧外患 日深;西学传入;有识之士倡导等)(2) 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挽救封建统治、中国 近代化 第一步) “器物说” 。(3) 代表:李鸿章、曾国藩、 左宗棠 。 “师夷长技以自强 ”(4) 结果:失败(18611894)二、 资产阶级 1早期维新派: 君主立宪 。 (局限:未形成完整理论体系) 背景: 洋务运动 + 中国 民族资义 产生。2康梁维新派:19 世纪 90 年代,兴民权、设议院、君主立宪、发展资义、挽救民族。( 维新变法 运动兴起,最终失败、 思想

31、启蒙 、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1) 特点 a. 西方资义政治学说 + 传统儒家思想。康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借历史向封建传统思想挑战,奠定资级 维新变法 的理论基础。b. 把维新思想转变成 维新变法 运动,推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1898)实现。(2) 成因 a. 客观:当时中国资义薄弱,资级力量弱小,封建顽固势力强大。所以借助孔子宣传变法。b. 主观:民族资级认识的局限性。康作为民族资级代表,与帝义/封义联系,幻想“中西结合” 。(3) 评价 a. 进步:变法图存、发展资义,反映民族资级要求。冲击传统封建主义思想,推动变法,为戊戌变法奠定思想基础 (思想启蒙 )。b. 局限:反封建

32、同时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中找根据,没有完全抛弃传统儒家思想,体现民族资级的软弱性,必然导致失败。 (百日维新 = 戊戌变法、1898.69 )3 孙中山革命派:新旧三民主义(1) 旧:民族( 反清 ) 、民权( 建民主共和国 ) 、民生( 平均地权 ) 背景 a. 政: 鸦片战争 后, 民族危机 加深,救国主张碰壁。 b. 阶:19C 末,孙为首的 资级革命派 。 c. 个:孙学习西方资级政治理论,丰富 民主革命 思想。 过程 a. 1905 同盟会,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 1911,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推翻清朝。 c. 1912,孙中山, 临时约法

33、。d. 孙发动“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 两次 “护法运动” 。 评价 a. 进步:表达资级在 政治/经济 的 利益/要求。反映国人实现 民族独立 /民主权利 的愿望。b. 局限:时代局限性 + 阶级局限 。(2) 新:民族(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平民共有) 、民生( 耕者有其田 ) 1924 国民党“一大” 背景: 共产国际 /中共 影响/帮助下,决定改组国民党。 提出:1924、国民党“一大”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评价 a. 进步: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 政治基础 和国民革命旗帜。b. 局限:仍属于 资级民主主义 范畴。 影响:国民革命开展。(

34、3) 新旧区别:旧反清,新反帝反封建。旧平均地权,新 + 节制资本A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 (联俄、联共、扶助工农 ) 的关系。(1) 都是民主革命时期的产物,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级革命派的 指导思想/政治纲领。(2) 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实质内容,是中国资级革命派继续革命的真实反映。(3)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相依托。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纲领,三大政策是具体方针 。三大政策体现资级民主革命的新责任。新三民主使三大政策形成思想体系。B孙中山思想的爱国主义反帝,三民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民族主义,民族精神,振兴实业。4 激进民主派 ( 新文化运动 ,1915 1919 五四运动 1923 )(1)

35、前期民主与科学、新道德、新文学( 陈独秀 为代表的 资级激进民主派 )(2) 后期宣传马义使 1921 建共党 ( 李大钊 为代表的 无级马义者 )(3) 特点 领导:资级激进派。 基础: 一战 期间,中国资义发展。 思想: 辛亥革命 后,前期为西方民主和科学 + 达尔文进化论,后期社义思想。 内容:前期宣传民主和科学,后期宣传 马义 。 (成果/影响/作用):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人们思想空前解放 。为马义传播创造条件。B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学习 的内容、思想、特点(1) 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一 18401842、二 18561860)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 内容:学习西方

36、物质, “器物” 观。 思想: “中体西用” 。 特点: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机。停留在“器物” ,未触动封建旧文化根基。(2) 第二阶段:甲午中日战争(1895 结束)辛亥革命(19111912) 内容:学习制度,变革旧的封建体制。 思想:自由平等,天赋人权 三民主义 。 特点:学习技术 + 制度,发展资义挽救民族危机 发展到 学习制度。对封建文化没有全面彻底批判。(3) 第三阶段: 新文化运动 (1915 1919 五四 1923) 一战 , 民族资义 发展。 辛亥革命 后,要求 民主制 。 内容:前期 民主、科学。 后期 社义、马义。 思想:前期 民权、平等、达尔文的进化

37、论。后期 马义 。 特点:彻底否定封建传统,清算封建根源,后期宣传马义。学习西方道路进入思想层次。绝对 肯定/否定 的偏向。前期没与工农群众运动结合。三、毛泽东思想1背景: 五四运动 时,毛创办湘江评论 ,趋成 马义者 。2过程时期 发展阶段 主要思想 重要著作国民革命(19241927)萌芽 坚持无级对民主革命的 领导权 。靠农民斗争。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国共对峙 =土地革命(19271937)初步形成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抗战时期(19371945)基本形成 提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 新民主主义革命 。 中共

38、七大确立 毛思 为指导思想。论持久战 新民主主义论 论联合政府解放战争(1945-1949) 完善发展 七届二中全, 工作重心 :农业国工业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 人民民主专政论人民民主专政建国初期 完善发展 建设中特社义。 两类矛盾学说 +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论十大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3历史影响 马义 与 中国革命实际 相结合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建设 中特社义 理论的 思想根源 。四、新时期理论1邓小平理论(1) 萌芽 1978 关于 真理标准 的讨论。 1978,邓小平讲话, 建设中特社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中共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

39、)标志进入 改革开放新时期 + 现代化建设道路 。(2) 形成 明确提出:1982、中共十二大、邓提出建设中特社义。 系统概括:1987、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义初级阶段理论。 成熟:1992、邓、南方谈话、社义本质是 解放/发展 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共富。 形成体系:1992 年十四大明确提出改革目标是建立 社义市场经济体制 。 成为指导思想:1997、 中共十五大 。(3) 地位:引导国人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2 “三个代表思想”(江泽民)(1) 背景:20C 末 21C 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新变化,中共探索完善自身,与时俱进。(2) 内容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

40、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3) 确立:2002, 中共十六大 。(4) 地位:指导 中特社义 开创新局面的思想武器。C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 比较理论成果 解决的问题 思想精髓 作用毛泽东思想 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义改造和建设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使中国人民站起来确立社义制度邓小平理论 社义的概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建设社义的办法三个代表 党面貌、建设党的办法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带中国迈向小康社会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的主要成就把马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结合,创立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马义中国化。+ 上

41、文 (三、毛泽东思想 的表格)E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期的特点和成就 1978、 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邓小平为主代表的中国共人,开辟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形成建设 中特社义 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中国 建设/巩固/发展 社义的基本问题,创立 邓小平理论 。开辟建设 中特社义道路 ,推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党的 十三届四中全会 ,以 江泽民 为主代表的中共人,据国内外形势和党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社义的概念、建设社义的办法,创造性地回答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深化对中特社义认识,创立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实现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进一步推进马义中国化。 党十六大 ,以

42、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等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继续推动马义中国化发展进程。马义毛思中特社义(邓论、三代、科学发展观)第十九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一、建国来的科技成就1 “两弹一星”(1) 背景:打破美苏对 核武器 和空间技术的垄断。(2) 表现 1964 年,中国第一颗 原子弹 爆炸成功,加强国防能力。 台山核电站、 大亚湾 核电站。 1970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 。2载人航天(1) 决策:1992。 (2

43、) 成就:2003“神舟五号”杨利伟、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3杂交水稻(1) 1973、袁隆平、南优 2 号。 (2) 意义:提高国水稻产量,助于解决未来 世界性饥饿 问题。4计算机:1983“银河I 号” 。 5积极参与 人类基因 研究,达国际先进水平。A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启示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 + 制度和机制的创新 ,保证技术创新的环境和氛围。人类发展史就是应用新技术实现人类需求愿望史,需求的拉动式技术淘汰与创新的动因。不能“闭关锁国” 。二、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 “双百”方针提出(1) 背景 人民生活方式、社会 交往方式 发生巨变。 1956 让 知识分子 在

44、社义建设发挥更大作用。(2) 提出:1956、毛、 “百花齐放(艺术) ,百家争鸣(学术) ”。(3) 成就:老舍茶馆 、郭若沫蔡文姬2曲折(1) 原因:政治运动(文革)扩大化,学术问题被当成 政治问题 。(2) 表现: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艾青蝉的歌 ,受政治批判。3文艺的春天(1) 背景:文革后,清算林彪、江青的极“ 左 ”路线。(2) 文艺方针 邓提出文艺为民服务,为社义服务 。 80 年代初、 “五讲,四美” 的精神文明建设。(3) 成就 出现“反思” “伤痕”文学及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出现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B发展文化产业(双百方针)目的:在文艺科学工作方面,调动一切积

45、极因素,繁荣社义文化,更好为民服务。实质:政治民主、艺术民主、学术民主。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 、 “双百”方针主张“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对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精神的继承 + 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发展。经验: 正确贯彻执行“双百”方针能直接推动科学文化事业发展。 脱离“双百”方针会阻碍科学文化事业发展。 处理好 科学/文艺工作/政治 的关系,与人民关系,继承传统/革新 的关系。文艺为民服务,为社义服务。C建国来影响科技文化发展的因素(1) 有利 社义制度 提供前提。 经济发展 ,提供保障。 第三次科技革命 ,吸收国际成果。 党坚强领导、中央正确方针、政策指导 为科技发展开辟道路。 (邓、 科

46、技是第一生产力 ) 科技工作者的奉献。 人民教育事业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人才储备。(2) 不利 “左”侵错误 对文化的长期干扰、党知识分子失误。 历史上 轻视文化 对心里的影响。 直接:中国革命胜利后, 工农干部领导 ,重实践轻知识。 长时间的 闭关自守 ,缺乏与世界文化的交流。D我国发展教育“科教兴国”的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科教兴国促进生产力发展。 科教兴国是组织和领导社义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表现。有利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实现社义目的。有利社义发展,实现国家/社会稳定。有利增强国力,提高国

47、际地位。三、现代中国教育发展1奠基 (1) 建国初 成就:1949、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意义: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 社义方向前进的 人民教育 。(2) 全国建设社义时期 措施:确定 全面发展 教育方针。全日制 + 半工半读 。 结果:形成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人才。2动乱中的教育(1) 表现 各地学校一度听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1966 、 高考 废止。 70 年代初,高校收“ 工农兵 学员” 。(2) 影响:中国教育遭极大破坏,人才缺乏, 民族文化素质下降 ,拉大与西方差距。3教育复兴教育方针 成就改革开放初 优先发展 教育 拨乱反正 ,整顿秩序, 恢复高考80 年代 教育面向 现代化 /世界/未来基础: 义务教育法 。中等:普通教育 + 职业教育高等: 边缘学科专业 ,学位制90 年代 高等:“211 工程”社会教育:“ 希望工程 ”西部:出资支持 少数民族 教育第二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