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曹刿论战左传,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由于春秋记事过简,近于大事年表,一般人难以读懂,而左传叙事较为详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又为春秋作了较为详备的注释,所以后人又称左传为左氏春秋。左传保存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同时,它又善于剪裁,叙事清晰,描写人物生动,又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次战争发生的时间是春秋初期,交战双方是强大的齐国和弱小的鲁国。交战地点是鲁国的长勺,所以史称长勺之战。发生战争的原因是齐襄公时,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
2、莒国和鲁国避难。后来齐襄公被杀,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王位,称为齐桓公。后来鲁国也送公子纠回齐国争夺王位,结果被齐桓公打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掉公子纠。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桓公又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齐国君位,再次举兵攻鲁,两军战于鲁国长勺,结果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入侵的强大的齐国。,介绍时代背景,caoguilunzhan.swf,掌握下列字词:,(1) 曹刿( ) (2) 又何间( )焉 (3) 肉食者鄙( ) (4) 弗( )敢加也 (5) 小惠未徧( ) (6) 小信未孚( ) (7) 公与之乘( ) (8) 战于长勺( ) (9) 下视其辙( ) (10)登轼(
3、)而望 (11)彼竭( )我盈( ) (12)望其旗靡( ),gu,jin,b,f ,bin,f,chng,sho,zh,sh,ji,yng,m,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一),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派军队来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即将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当官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为何要参与进去呢?”曹刿说:“当官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就进宫廷去见庄公。,研读课文:,齐读,讨论下列问题:()这一层首先交代了战争背景。对鲁国来说当时的形势如何?长勺之战是齐桓公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
4、同自己争做国君而兴师问罪,企图吞并鲁国扩张领土的侵略战争,是大欺小、强欺弱的非正义战争。而对鲁国来说,则是抵御侵略、保卫国家的正义战争,这从“齐师伐我”一句可以体现出来。当时的形势对鲁国很不利,不仅鲁国弱小,军事力量对比悬殊,更因为当权者鲁庄公目光短浅,准备迎战,却不知凭什么去迎战。由于鲁国充满着危险,所以曹刿挺身而出,主动要与鲁庄公“论战”。,()乡人劝阻,对表现曹刿的思想品质有什么作用?,乡人劝阻,反衬出曹刿关心国事和他对当时形势敏锐的洞察力,尤其对鲁庄公的政治能力和鲁国战前的政治准备感到忧虑,这表现了曹刿的爱国热情。同时,这一小插叙,也使故事一开始就横生波澜。,问:“何以战?”公曰:“衣
5、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问:“大王您凭什么来作战?”庄公说:“衣服食物这些养身的东西,我从不敢独自享有,一定会拿来分给大家。”曹刿说:“小恩小惠不能普及,人民不会听从你的。”庄公说:“用来祭神的牛、羊、猪、丝织品等的数目从不敢虚报,对神一定说实话。”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灵充分信任,神是不会赐福给你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会按照实情来判断。”曹刿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
6、事情,可以凭此来作战。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着去。”,()从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可以看出鲁庄公认为迎战齐军的条件是什么?曹刿对此是怎样认识的?这体现了他怎样的军事见解?,战 前 准 备,庄,曹,求信于臣,求信于神,取信于民,民弗从也,神弗福也,忠之属也,不可 以战,可以一战,鄙,悟,战略思想:取信于民 表现曹刿的政治远见,(二),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庄公与他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齐国的军队三通战鼓后,曹刿
7、说:“现在可以了。”齐国的军队大败。庄公将要驱车追赶齐军,曹刿说:“还不行。”他下车观察齐军战车的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子前面的横木向远处眺望,说:“可以追击了。”于是庄公下令追击齐军。,齐读第二段,讨论下列问题:,()在这一段中,哪些语句正面写战争?,a 战于长勺,b 齐师败绩,c 遂逐齐师,(点明战争地点),(简述胜负迹象),(交代大获全胜的结果),战争过程,庄公:将鼓 将驰,(2)指挥鲁军作战的有曹刿和鲁庄公两人,他们俩在战场上的形象有什么不同?,急躁 冒进,曹刿: 未可 可矣,从容不迫 胸有成竹,(三),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8、,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已经战胜了,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说:“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士气就衰弱了,到了第三次士气就衰竭了。齐军士气衰竭,我军士气正旺盛,所以我们战胜了他们。他们是大国,很难推测他们,恐怕他们有埋伏。我见他们的车轮印很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成语:一鼓作气,齐读第三段,思考下列问题:,(1)课文是怎样由上段写战争经过过渡到本段总结战胜齐军的经验的?,齐国军队被赶跑了,战争胜利了,但鲁庄公并不知道战争是怎样打胜的,这一方面再次印证了“肉食者鄙”,另一方面“公问其故”也在情理之中。因为上段曹刿的
9、两次“未可”,制止了鲁庄公的瞎指挥,两次“可矣”,打败了齐军,并把齐军赶出鲁国,就鲁庄公来说自然要问个明白。这一问就自然引出曹刿对战争的总结,进一步展开“论战”,也使课文由记叙战争经过自然过渡到总结作战胜利的经验上来。,用“既克,公问其故”过渡。(承上启下),()曹刿是怎样作战后总结的?这表现他什么战术思想?,战后总结,彼竭我盈,故克之,辙乱旗靡,故逐之,战术思想: 后发制人,思考:,课文的三个段落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详写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内容?,明确:,课文第一段写曹刿与鲁庄公讨论战争能不能打,凭什么可以战胜敌人,这是战前的政治准备;,现在你知道为什么题目叫“曹刿论战”了吗?,课文
10、详细地记叙了战前曹刿与鲁庄公讨论这一仗能不能打,以及战后的总结,而对长勺之战的经过写得非常简略。,第二段写曹刿协助鲁庄公指挥打败齐军,取得战争的胜利;这是战争的经过。,第三段写打败齐军后,曹刿给鲁庄公总结经 验。,可见,课文是按着战前准备、战争进行、战后总结的顺序组织材料的。,思考,本文的主题思想可以怎么概括呢?动笔试试!你可以的!,示例:本文通过记叙曹刿协助鲁庄公战胜强敌,取得长勺之战胜利的全过程,阐明在 弱国对强国的战争中所应采取的战略战术原则,即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表现曹刿的远见卓识和指挥才能。,讨论曹刿、庄公的形象特征:,曹刿: 政治上深谋远虑, 军事上有卓越的指挥才能。,
11、庄公: 政治上昏庸无能,军事上急躁,冒进,但尚能接纳别人的意见。,你还有不同看法吗?试着和同学探讨看看!,分析课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1.紧扣中心精心剪裁,详略搭配得当。详写曹刿用谋,略写战争过程、鲁庄公问计。,2.以简短的对话,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人物形象。,1、解释划横线的词: 弗敢专也( ) 又何间焉( ) 小信未孚( ) 忠之属也( ) 彼竭我盈( ) 神弗福也( ) 齐人三鼓( ) 遂逐齐师( ),课堂练习:,不,参与,为人所信服,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充满,保佑,击鼓,追击,2.说出下列画线词语的含义:,公与之乘( ),小大之狱( ),登轼而望之( ),公将鼓之( ),故克之( ),(
12、1),(2),其乡人曰( )下视其辙( )公问其故( )望其旗靡( ),他,指曹刿,的,代指齐军,无实义,他们,指齐军,他的,指曹刿,他们的,指齐军,打胜战这件事,他们的,指齐军,3、补出下列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1)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2)必以( )分( )人。 (3)小信未孚,神弗福( )也。 (4)可以( )一战。 (5)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 (6)一鼓作气,再( )而( )衰,三( )而( )绝 。,子,衣食,于,公,之,鼓,鼓,气,鼓,气,4.解释下列词语,并说说与它们现在的常用义有什么不同:,(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作业,1、背诵全文 2、 完成课后练习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