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节 力的测量(1 课时)(作者:尹胜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定性了解弹簧测力计是“根据拉力越大或压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越大”的原理制成的。2. 知道正确使用测力计的规则和方法。3.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构造,体会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注意的问题。2通过实际测量,学会测量力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观察与测量,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测量工具中的物理学原理,乐于参与观察和实验,养成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重点: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教具:测力计 30支,钩码(50g)30 个,拉力器一个,测力计教学挂图主要教学过程:一、复习:
2、1 什么是力?力产生的效果有哪些?2在弹簧下挂一物体,物体对弹簧有拉力,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各是什么?说明这个力产生什么效果。 二、测力计在原理1让两个大小不同的学生分别上台用力拉拉力器,其他学生观察弹簧的长度变化情况。2教师: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可以表示力的大小,弹簧秤就是根据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的道理制成的3教师:你知道哪些弹簧秤?待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弹簧秤的教学挂图,介绍常见弹簧测力计。三、弹簧秤的使用1与刻度尺的使用相对比,引导学生观察弹簧秤和构造、单位、零刻度线等弹簧称上的刻度值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弹簧称上最大刻度是多少? 说明:弹簧称上的这个最大刻度就是量程,弹簧称受到的拉力不能它的量
3、程,否则弹簧称会损坏。 弹簧称的最小刻度值是多少? 说明:不同弹簧称的的最小刻度不一定相同,应据刻度值和格去算。1 使用方法:学生活动,发给每桌学生一个测力计和钩码,让他们观察后再测量,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由学生总结测量 过程中遇到 的问题,正确使用测力计的方法。教师将学生总结归纳的方法板书如下:首先观察测力计的指针是否与零刻度对齐,若没对齐,要进行调零划记下零点误差;拉力要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读数时以指针最靠近的刻度线为准;使用前应来回拉动挂钩,避免挂钩被外壳卡住。3按下面要求练习使用弹簧秤:用手拉测力计挂钩,亲自感受 1N和 5N的力有多大;测量自己头发的能承受最大拉力;相邻小组的同学用两个测力计在水平方向上相互拉,看谁的拉力大。若将指针移到 0。2 N 处,所测的力应为多大?(与原来的测量结果相比较)。四、小结本节内容,布置作业1课本本节练习 1、22课外实践:用橡皮筋自制测力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