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6.28马说 第1课时 教案(冀教版九年级上)3.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143337 上传时间:2019-03-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28马说 第1课时 教案(冀教版九年级上)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6.28马说 第1课时 教案(冀教版九年级上)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6.28马说 第1课时 教案(冀教版九年级上)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马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伯乐与人才的关系,理解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情。 2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3翻译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识伯乐与人才的关系。 2翻译并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2试着分析文章的结构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内容 积累字词 翻译课文 朗读背诵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战国时,楚国有一个叫汗明的,到春申君那里毛遂自荐。他对春申君说:“您听说过千里马吗?有一匹千里马,已过拉车年龄。有一天,它拉着盐车上太行山,蹄子蹬直,膝盖弯屈,尾巴下垂,皮肤溃烂,汗水四溅,它实在拉不动了。这时伯乐遇上了它,爱怜地抚摸它,为它哭泣,脱下衣服盖在它身上。于是,千里马俯身

2、喷气,仰头嘶鸣,声音直冲云霄。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它看到伯乐了解自己啊!如今我被困在地方上已经很久了,难道您就不想举荐我,让我像千里马一样,为您仰天嘶鸣吗?” 故事中受困的千里马因遇到伯乐而焕发了青春。现在,我们一块儿来学习韩愈的马说 ,它将告诉我们,伯乐对于千里马是多么的重要! (教师板书课题)二、正音正字 祇(zh)骈(pin )尽粟一石(dn )食(s)马者 其真无马邪(y ) (教师可带领同学多读几遍,结合课文内容讲清意思,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多音字) 三、朗读课文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最好能集体朗读,让更多的同学得到训练。要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重音,读得要响亮、

3、流畅、沉稳。 朗读提示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 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 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 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四、翻译课文 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经过质疑解难疏通文义,最后进行课堂交流。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理解文中难懂的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教师提示: 然后(在这以后)

4、有千里马 故(所以,因此)虽(即使)有名马,祇(只)辱(辱没)于(在)奴隶人之手,骈(一并)死于槽枥之间 一食或(有时)尽粟一石 食(饲,喂)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这)马也 才美不外见(表现,表露) 且欲与常马等(等同)不可得 安(怎么)求其能千里也 策(鞭打)之(指代千里马)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才,才能) 鸣之(无实在意义)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马鞭)而临之 其(难道)真无马邪 其(大概,或许)真不知马也 五、背诵课文 要求在熟读课文并且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或速记、或互相检查,要求能当堂背诵。教师做适当地检查。 六、作业 1将全文译成现代汉语,完成练习二。 2继续背诵课文。 3完成思考题: a根据标题所示,试谈谈本文的体裁特点。 b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c试简述本文在写法上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