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知道透镜的焦点、焦距等概念。2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3通过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的实验,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1两种透镜的光学特性。2两种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案一:同学们都见过放大镜,利用放大镜我们可以看清用肉眼看不清的小字;有的同学视力不好,配上合适的眼镜就可以看清本看不清的物体;假日外出旅游,用照相机可以把美丽的自然风光留在永恒的记忆;科学家利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接收来自宇宙的信息。前边所说的放大镜的镜片、眼镜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望远镜的镜头,都是由透镜组成的。今天我们就来研
2、究透镜,同学们想了解有关透镜的哪些问题?方案二:小明在国庆长假期间,同爸爸到某森林公园游玩,他看到有些地方贴有“请不要随地丢弃装有液体饮料的饮料瓶”的警示语,这是为什么呢?小明想:乱扔饮料瓶除了污染环境之外,还有其他的危害吗?推进新课【提出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配戴的眼镜和爷爷奶奶配戴的眼镜有什么不同?教师出示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请一视力正常的学生试戴这两种眼镜,并说出自己看不清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认识到两种眼镜都是通过光的折射作用来矫正人眼视力的。由于两种眼镜片的形状不同,使它们在矫正人的视力时起的作用不同。【透镜的种类】探究什么是凸透镜?什么叫凹透镜?发给学生各种类型的透镜,小
3、组内相互交换观察各种透镜有什么不同。提醒学生不要用手摸透镜的光学面。学生小组内讨论总结各种透镜的不同之处:有的中间厚、边缘薄,有的中间薄、边缘厚。画出几种不同类型的透镜,并说明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为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为凹透镜。结合教材中图 62 讲解,使学生认识到透镜表面的形状特征,从而引出主光轴和光心的概念。【实验探究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方案一:用太阳光找凸透镜的焦点每一个同学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阳光,透镜的另一侧放一张白纸或用书本的背面,移动透镜和纸的距离,在纸上找到一个最亮最小的圆光点,这一点我们叫它焦点。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叫焦距(注意提醒学生:不要让太阳光直接通过透镜射到眼睛
4、)。再让学生将凸透镜换成凹透镜重复上面的实验,还能否在纸上找到亮点。拓展介绍:远在公元前 2 世纪,我国就有人用冰磨成凸透镜,会聚太阳光取火。引导学生思考“导入新课”中的问题。讨论总结: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对太阳光的会聚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树叶上的露珠有时也起到了一个凸透镜的作用,在烈日下有时会引起火灾。在此,可以教会学生野外生存的一种方法:没有火源的情况下,如何利用现有条件取火。方案二:将手电筒的光射向相距小于 10 cm 的光屏,依次把焦距为 10 cm的凸透镜和凹透镜放入手电筒和光屏之间。引导学生观察放入透镜后,透过透镜区域光的亮度和光照范围的变化引
5、导学生分析,初步得出结论:放入凸透镜后,光照范围变小、变亮,所以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放入凹透镜后,光照范围变大、变暗,所以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焦点和焦距】根据上面的实验,作出光透过透镜的光路,给出焦点和焦距的概念,并用字母表示出来。说明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帮助学生领会虚焦点的含义。实验演示每个透镜的焦点有两个,它们关于透镜的中心对称。再换用焦距不同的透镜重复实验,得出焦距越小的透镜,会聚或发散作用越明显。【提问】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什么位置?试试看,你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实际利用了前面学过的什么原理?先猜测一下。学生演示,讨论总结。自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本课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1我们认识了凸透镜和凹透镜,而且知道了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2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焦点上。3凸透镜能产生平行光。但是,凹透镜却能使平行光发散。板书设计一、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