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九课 捕蛇者说,1.作者名片,2.背景回望本文为柳宗元贬居永州时所作。唐宪宗元和年间,赋税极重,当时全国税户比唐玄宗时期少了四分之三,而兵员却增加了三分之一,民不聊生。柳宗元在永州亲眼看到这种情形,写下了这篇文章,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3.图解课文 捕蛇者说,以 毒 蛇 为 安,以 赋 敛 为 毒,异蛇毒,赋敛毒,叙,对比,反衬,议,蒋氏哭诉,1.一词多义若毒之乎 ( )孰知赋敛之毒 ( )岁赋其二 ( )复若赋 ( )谨食之 (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 ) 答案:(1)怨恨/毒害 (2)征收、敛取/赋税 (3)喂养/吃,(1)毒,(2)赋,(3)食,貌若
2、甚戚者 ( )若毒之乎 ( )更若役 ( )黑质而白章 (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 )吾恂恂而起 ( )君将哀而生之乎 ( )而乡邻之生日蹙 ( ) 答案:(4)好像/你/你的 (5)连词,表并列/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递进/连词,表转折,(4)若,(5)而,吾祖死于是 ( )余将告于莅事者 ( )积于今六十岁矣 ( )苛政猛于虎也 ( )以啮人 ( )太医以王命聚之 ( )以尽吾齿 ( )君将哀而生之乎 ( )而乡邻之生日蹙 ( ) 答案:(6)介词,在/介词,向/介词,到/介词,比 (7)如果/用/来 (8)使活下去/生活,(6)于,(7)以,(8)生,2.古今异义 (1)吾
3、祖死于是 古义:_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2)向吾不为斯役 古义:_ 今义:方向 (3)而乡邻之生日蹙 古义:_ 今义:(人)出生的日子,也指每年满周岁的那一天 答案:(1)在这件事上 (2)从前 (3)生,生活;日,一天天地,(4)以尽吾齿 古义:_ 今义:牙 (5)则久已病矣 古义:_ 今义: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的不正常的状态 (6)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 古义:_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 答案:(4)年龄 (5)困苦不堪 (6)可以凭借,3.词类活用 (1)然得而腊之 (名词用作动词,_) (2)岁赋其二 (名词用作动词,_) (3)君
4、将哀而生之乎 (动词的使动用法,_) (4)而乡邻之生日蹙 (名词作状语,_) 答案:(1)把蛇晾干 (2)征收、敛取 (3)使活下去 (4)一天天地,4.文言句式 (1)触草木,尽死。(省略句,省略了主语“蛇”“草木”)译文:_ (2)苛政猛于虎也。(倒装句,应为“于虎猛”) 译文:_ 答案:(1)(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枯死。 (2)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啊。,5.走进文本 (1)文章为什么开篇就描写蛇之毒?既然如此,永州人为什么又争着去捕蛇呢? 答案:文章由蛇之毒引出下文,蛇之毒与下文的赋敛之毒形成对比。永州人冒着生命危险争捕毒蛇是为了免受苛政重税之苦。,(2)蒋氏从各个角度将捕蛇的不幸和赋税带来的不幸加以对比。请一一列举并说明其作用。 答案:文中有四处对比:乡邻“十室九空”与蒋氏“以捕蛇独存”形成对比;悍吏扰民鸡犬不宁的情形与蒋氏“弛然而卧”“熙熙而乐”形成对比;乡邻“旦旦有是”与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形成对比;“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的生存状况形成对比。作用:突出了“赋”的不幸甚至于“役”或突出了“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3)本文通过蒋氏的血泪控诉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答案:反映了当时政治腐败,苛税繁多,贪官污吏横征暴敛,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