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走在教书的路上读后感西关小学 来帅每位老师都想成为一名好老师,希望获得更好的成长。读走在教书的路上,本书教育我们如何一步步向好教师的目标迈进的经历和体会,相信会给大家很多的启发。一、要有成长的紧迫感教师的教学生涯,既是促进学生成长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成长的过程。刚毕业的大学生,走向教师岗位时的差距是很小的,随着从事教学工作时间的延长,差距会越来越大。为什么会如此?这与教师在自身成长方面是否有紧迫感直接相关。但今天教育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很难再有类似这样有本领的教导主任出现在校园里。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教育无论是办学理念、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还是教
2、育评价、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等,都在不断地进行着调整、不断发生着变化。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技术、以及以 3D 打印为代表的高科技产品逐渐融入到学校的课程和教学,倒逼着学校和教师必须发生改变,以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新形势,重塑教育的引领之责。在有紧迫感的教师,每天都会关注教育的新发展、新趋势,关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思考这些新变化会对教育带来怎样的影响,如何改变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来应对这些新情况。而那些缺少紧迫感的教师,每天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对教育发展的新情况新进展充耳不闻,对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也是得过且过。他们看上去也很努力,但这种努力仅仅
3、局限于完成既定的任务,很少与自身的成长建立关联。慢慢地,教师之间的差距就出来了。二、要有成长的内驱力教师每天都在成长,这种成长由两方面的因素共同促成。一是外因。专业部门组织的教师培训、学校对教师提出的各种要求、家长和学生对教师教学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在督促着教师改变自己。二是内因。面对教育综合改革的新形势,教师自身希望能够积极投入到这改革的洪流之中,通过自我的不断完善和提升,来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满足学生成长的新期盼。三、要有成长的自觉性做任何一件事情,养成习惯之后就好办了。很多人问我,你是怎么做到每周读一本书并写出一篇读后感的?刚开始的时候确实很难,但我不断地鼓励自己,要坚持!一段时间之后
4、,逐渐养成了见缝插针阅读的习惯,以及与书中的人和事“对话”的习惯,“话”多了,书写和表达的时候文字就如泉水一般汩汩流淌。这一切,都因为形成了良好的习惯。写作,是表达自己思想的重要方式。一个人能够用流利的话语和别人进行交流,能够用流畅的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说明他的思维的连贯的、健全的。学生说话时磕磕绊绊、写出的作业文不对题,说明他自己根本就没有想明白这件事情,思维是有问题的。如果教师善于发现学生在口语表达和文字书写背后存在的思维障碍,就能够联想到自身的以身示范。很多时候,正是因为自己思维的跳跃,导致了学生理解上的障碍。叶圣陶先生说:“一个人若不能运用文字把自己所知所想的东西写的明白而有条理,他就
5、算不得一个合格的公民。”教师如果不能用文字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怎么为人师表呢?养成读书和写作的习惯,是为了更好地推动自己的工作,让自己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思考的更加深刻。在学校中,不乏这样的教师,他们在学术研究上很有造诣,经常有论文发表在高级别的刊物上,但课堂教学却表现不佳;也不乏这样的教师,他们的教学水平很高,教学很受学生的欢迎,但因为从来不读书,不进行教学反思和写作,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不出来,遇到职称评定等事情时屡屡受阻。这样的教师,都没有很好地处理好学科教学、读书、写作之间的内在关系,将它们看成了互不相干的事情。教育工作是一项高度复杂的工作,每天都会面对各种矛盾、各种
6、问题,只有养成自我成长的自觉性,才能从容应对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感受成长带来的幸福和快乐,悦己又达人。读国学与人生有感前不久,我选取了这本国学与人生,虽然我是英语教师,但是我觉得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益于我们做人的地方,而且书中众多为我国古代有名的教育学家,现如今仍是很多教育学者竞相效仿的人。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广义上的国学。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历史源远流长,其内涵博大精深。当年,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在中国文化衰落到极点时的 20 世纪初评价世界各大文明的地位和影响时仍然说:“就文明的历史之悠久和影响之深远来看,中华文明是世界上自古以来最伟大的文明”,可见中国文化在世界历史上所留下的印记是多么深刻。中
7、国文化自古号称“雄踞万邦”,在周边国家的心目中具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对周边各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灿烂的中国文化,闪烁着智慧之光。这光照亮着我们人生的智慧之门。国学的精髓有一个源头,当数易经、诸子百家学说。这个源头之于我们中华民族文明的意义,或者说对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确切地说就是“轴心”的意义,并且这个轴心至今还是唯一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学的源头是没有枯竭的,也正因为如此,一个民族只要存在下来了,并不断地得以发展,那么这个民族就有着永恒的价值和生命力。我们发现前人智慧实际也是发现自己的智慧,找到我们的精神之根。或者说得更深入一点,国学的源头,与其所在的时代共创了一段历史的辉煌
8、,开创了一种思想精神的轴心时代,因而也成就了很多圣人们的辉煌人生。而与社会历史人生言之,历史是群体的活动,这就是民族与国家的文明史,但这所有说到底又是以个人集合的形式完成的。这样,焕发一个民族的精神落实下来就是焕发每一个个体的精神。儒家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为座右铭,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完美的人生理想,是世间最真、善、美的理想体系,是传统中国人在人间作为完人的行为准则。但是,对形而上的探讨,或者说对于宇宙终极真相和个人生命最终归宿的问题,则缺乏了解和研究。作为一名新时期的人名教师,我觉得首先要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要了解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学习他们的
9、教育思想,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他们的思想、做法并不一定再适合如今的学生,但是我们的老祖宗有一句话是我最喜欢的“有容乃大”,我觉得这句话虽平实无华,但是却让人觉得震撼。是啊,虽然我们现在在不断学习国外的新内容,新方式,新方法,但是我们自己的东西确实不用多说,要铭记于心的,试问:世上还有哪个国家会有我们这般有底蕴有内涵,所以现在我们要做的更重要的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加上我们自己的文化底蕴,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一百多年前,力倡国学的梁启超语重心长地告诫青年同胞:“吾不患外国学术之思想之不输入,吾唯患本国学术思想之不发明。”他激情洋溢地呼唤中西文明的“交媾”。以育出中华新文化的“胎儿”。一百多年过
10、去了。当初的青年都已作古,而今我们更加任重而道远。文化建设是一项千秋百代的事业,文化教育更是如此。有人将教师比作给孩子“打底”的工程,记得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教育天然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博大而高远的精神,一种充实而圣洁的灵魂,一种虔诚而温馨的情怀,和追求完美人生的信念。”要想成为一名好教师首先应当“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 并且在读书的同时进行实践研究、反思,才称够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陶行知先生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和“身正”是教师执业的资本,是为“师”的根本所在;“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朱永新的这句话,点出了教师读书的重要性,教师理应多读书
11、,在阅读中成长。古人云:“开卷有益”读国学与人生,让我的眼睛霍地一亮,让我的心陡然开阔,只有书读得足够多了,知识积累的足够丰富了,才可以在平日的教学生活中以更少的时间取得更多的收获。美国著名作家弗格森说:“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打开这扇门。”教师的成长之门只能由教师个人打开,别人是无能为力的。所以,让我们自己打开书本,打开自己的成长之门,走向人生发展的最高境界吧!这也正是我未来的奋斗目标。读过去的课堂有感西关小学 来帅读了过去的课堂一书,我和本书主编一样有个好奇:这一大批民国精英上过的大中小学的课堂,究竟是怎样的呢?王木春老师在本书的自
12、序里是这样总结的:一曰,自由与包容;二曰,个性与才学;三曰,创意与实践。轻轻翻开本书,怀着对民国众多璀璨巨星的崇敬之情,我循着大师的足迹,领略着“大师之师”的风采。提到丰子恺,已是我心目中巍然敬仰的高山,而这本书收录了丰子恺的怀李叔同先生一文,更是让我领略到李叔同先生的严谨认真,“弘一法师”的慈悲真诚。“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优美动听的旋律传唱至今,而词作者李叔同,不仅仅是著名音乐家,还是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这样一位兼数家之长的大师,他是怎样上音乐课的呢?丰子恺在文中写道:“我们走进音乐教室,推进门去,先吃一惊: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台上。以为先生总要迟
13、到而嘴里随便唱着、喊着,或笑着、骂着而推进门去的同学,吃惊更是不小。他们的唱声、喊声、笑声、骂声以门槛为界限而忽然消灭。接着是低着头,红着脸,去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读到这里,我的眼前马上浮现出了平日上课的种种情形,预备铃响,教室里一片喧哗,直到上课铃响,等上好半天,有时还要严厉批评,教室里才能安静下来。而我平时把这种种现象,归结于学生小,学生太淘气,学生难管理。从没想过作为教师,自己有哪些责任。李叔同大师吼学生了吗?没有。甚而至于上课时有学生不专心听,他也不立刻责备,等到下课后,他用轻而严肃的声音郑重地说:“某某等一等出去。”等到别的同学都出去了,他又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向这某某同学和气地说:“
14、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书。”说过之后他微微一鞠躬,表示“你出去罢。”读到这里,是不是会产生无限向往若能做李叔同大师的学生,真是三生有幸,几世修来的福气。同时又反观自身:我为学生带来了怎样的教育呢?孩子们在我的课堂里、教育中,是否得到了这样“温而厉”的教育呢?想想平时自己在学生种种“不如己意”的活泼好动下,情绪的失控、种种疾言厉色,不禁想到了一句名言“若是大声吼叫代表了真理,那么驴子早就统治世界了!”再读李叔同先生的教育,不禁同他当年的学生一样面红了。民国时期的人性,同今天的人性是相近的;今天的学生,同民国时期的学生是同样朝气蓬勃又活泼好动的。不同的,是师者的情怀,修养,学识,教法。在怀李叔同先生
15、一文中,作者写道:“在我们这师范学校里,音乐教师最有权威,因为他是李叔同先生的原故。李叔同先生为什么能有这种权威呢?不仅为了他音乐好,主要的还是为了他态度认真。李先生一生的最大特点是认真。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致敬我心目中”高山仰止”的先生,百年后的今天,通过本书,通过丰子恺先生的回忆文笔,让我有幸也做了一回先生的学生,内心充满感动。我想:自己已经从先生这里,得到了一名“为师者”最好的教育,找到了“怎样教育好学生”的真谛。本书收录的另一篇难忘的恩师,同样令读过此文的我难以忘怀,本文的作者是苏步青。先来仰望一番作者的辉煌:“苏步青,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
16、家,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数学之王。”然而,苏步青在文中写道:“以前,我并没有对数学产生多大的兴趣,尽管前两年的数学成绩也总是全班第一。”一个对数学并不产生多大兴趣的人,为何后来会成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细读本文,我在文中找到了一位培养“巨星”的数学老师杨霁朝。第一堂课,老师没有马上讲数学题。而讲了中华民族亡国灭种之危迫在眉睫!要救国,就要振兴科学;发展实业,就要学好数学。这堂课让苏步青彻夜难眠,终生难忘。这特殊的第一堂数学课,对学生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呢?苏步青在文中写道:”我想,过去陈玉峰老师教我好好读书,报答父母的培育之情,国
17、文老师要我当文学家,历史老师要我当史学家,都没有跳出个人出息的小圈子。而今杨霁朝老师的数学课,却让我把个人的志向和国家兴亡联系起来,我动心了,也仿佛感觉到自己懂事了一些。”读到这里,不禁令人深受感动,为文中“师”和“生”的那一腔真挚强烈的爱国情怀。不由记起曾经在另一篇文章中读到过“在那个列强依仗船坚利炮,对我国肆意凌辱的年代,是一大群有志之士,爱国青年,鹰一般盘旋在祖国的长空,护卫着这多灾多难的国土。”一位数学老师的思想教育课,成就了一位伟大的、爱国的数学家,这不能不让我们今天的教育者反思:在今天全民追梦奔小康的道路上,面对新时期长在红旗下、幸福成长的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今天的教师,无论
18、我们是教哪一科的,我们首先应该给学生怎样的教育?杨霁朝老师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然而,一个会教政治的数学老师就是一个优秀的专业数学教师吗?呵呵,请不要侮辱杨霁朝老师的专业水准,请看看苏步青对恩师的回忆:“我觉得文学、历史才有浩瀚的知识可学,而数学不免显得乏味。但是杨霁朝老师的数学课却能吸引住我。那些枯燥乏味的数学公式、定理一经他讲解就变活了,那一步步的推理、演算、论证,就像一级级台阶,通往高深、奇妙的境界。杨老师还带领我们测量山高、计算田亩、设计房屋,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在学生中间产生了极大反响。”杨老师能把数学讲到如此境界,令我这名语文老师汗颜语文知识更为广博有趣,今后怎样在自己的专业内深研细挖,给学生一个活泼有趣的课堂,一个有高度引领的课堂,将是自己终生研究的课题,努力追求的方向。 走在教师的路上心得体会西关小学 来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