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 高考命题报告 真题回眸 题组一 个人收入的分配 1(2010安徽文综)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36 000元,奖金8 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 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 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 000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A44 000元 26 000元 B36 000元 19 000元 C49 000元 21 000元 D44 000元 11 000元 解析 试题取材学生家庭生活实际,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分配制度”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我国实行按
2、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去年李某的家庭收入构成中,李某作为国企员工,其工资和奖金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其专利转让收入则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其妻开的杂货店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其房屋出租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故正确选项为D。,2(2010山东文综)为了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我们应 A初次分配中解决好效率问题,再分配中解决好公平问题 B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格局 C统筹城乡发展,将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农村工作上来 D发挥市场在收入分配中的基础作用,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解析 初次分配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再分配是指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措施实
3、施的分配过程。,题组二 国家收入的分配 3(2010天津文综)下图所示为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的支出状况,图中曲线的变化,突出体现的财政作用是 巩固国家政权,维护社会秩序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 调控收支水平,促使经济平稳运行 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创建和谐生活环境 A. B C D 解析 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的支出属于促进社会公平的支出,而三者逐年增加,突出体现了财政的作用,不符合题意。,4(2010全国)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以来我国经济出现困难,主要表现为外部需求下降、出口贸易不畅,经济增速放缓、失业增加,通货膨胀预期正逐步形成等。在
4、此背景下,我国政府应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是 加快企业资金周转速度,提高盈利水平 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加快重点产业发展 提高出口退税率,鼓励企业出口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扩大积累基金 A. B C D 解析 加快企业资金周转速度不属于政府行为,排除含的选项,面对金融危机,各国的普遍做法是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启动国内消费市场,而非增加财政收入,据此可以排除,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故选C。,题组三 主观题 6(2010江苏单科)材料一 图表1:江苏省GDP和财政收入情况(单位:亿元),图表2:江苏省财政支出有关情况(单位:亿元),年份,材料二 2010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以改善民生
5、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使发展成效真正落实到人民福祉的提高上。 (1)你从材料一中获得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的有关知识,阐述江苏省政府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促进社会建设的重要性。 解析 第(1)问,材料一包括图表1和图表2,需要既分析其个性内容,又概括其共性特征。第(2)问,应紧扣“民生”和“投入”等关键信息,分别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巨大作用等角度分析说明。,答案 (1)图表1表明近年来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GDP)不断增长,财政收入随之逐年增多;图表2表明江苏省财政支出逐年增多,对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领
6、域的投入逐年增加。图表1、2表明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增长的基础。 (2)江苏省政府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加强社会建设,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挥了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中的物质保障作用;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命题特色 从命题内容上看,考查的重点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与公平、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的作用、税收的相关性知识。 从考查形式上看,以选择题为主,主观题也经常考查。 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1)结合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考查实现社会公平。尤其要注意“两个提高”与“两个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
7、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2)财政的作用是高考选择题和主观题常考的内容。尤其是财政在关注“三农”、就业、居民消费、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民生及节能减排、自主创新等方面的作用。(3)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作用及依法纳税,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构建知识网络 1.本单元的基本生活主题是:财富分配。 2.经济主体参与经济生活的基本身份:生产要素提供者、国家管理者、纳税人。 3.本单元要回答的经济学基本问题:为谁生产。 4.本单元的基本逻辑脉络: 个人收入分配: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国家财政:财政收
8、入与支出、征税与纳税,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一 个人收入的分配 主干整合 1分配制度 (1)是什么: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为什么(客观必然性):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提示: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原因是基本经济制度。),(3)按劳分配 是什么(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我国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为什么: 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物质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劳动的性质和特
9、点 作用:A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B实行按劳分配,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4)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按生产要素分配: A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 B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
10、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C怎样对待: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导致分配结果的悬殊和收入差距的过大,影响社会公平。为此,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进一步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等。,温馨提示 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个体 工资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私企外企。 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不劳而获的剥削收入和资本收入而言的。形式多样,如:按劳分配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按劳动
11、要素分配的工资收入等。 非劳动收入:按资本分配的收入,如利息、股息。风险收入,如红利。 剥削收入:私营企业主和外资经济中的资本家获取的剩余价值。 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养老金等)、工资性收入。,2分配原则 (1)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一方面,二者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另一方面,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第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第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
12、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2)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原因(意义):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是实现经济效益的保障。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巧记关键词:协调关系、实现和谐、保障效益;共同富裕、全面小康、扩大内需、拉动经济) 措施:第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第二、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
13、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者报酬增长与生产率提高同步。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第三、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巧记关键词:制度保证、保证比重、重要举措),归纳提升:我国目前收入差距问题 (1)主要表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异明显,收入向高收入群体集中,两极差距扩大。不同区
14、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行业差距继续扩大,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日益突出。 (2)为什么要努力缩小收入差距? A理论依据: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会导致收入两极分化,需要国家宏观调控。,B现实意义: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激发效率和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巧记关键词:共同富裕、公平和谐、激发效率、提高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请结合专题复习资料P10“社会公平维护的经济意义”理解) (3
15、)怎样缩小收入差距?根本途径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增加居民收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调节收入分配。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并贯彻落实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 提示:从生产与分配两个环节入手理解(参考专题复习资料)P10。 巧记关键词: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制度改革、调节分配、社会保障、扩大就业,考向预测 考向1 按劳分配 预测依据 我国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是我国分配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实施绩效工资体现了按劳
16、分配原则,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注意以此为背景考查按劳分配制度。 预测1 从2010年1月1日起,我国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 ( ) 是对我国现行分配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 把劳动者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与个人收入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 实现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离 A. B C D 解析 实施绩效工资不是对我国现行分配制度的根本性变革,说法错误。我国实现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现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离的观点错误。,考向2 效率与公平原则 预测依据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尤其是收入分配的公平是人们关注的
17、热门话题,我们不仅要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 2011年全国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这既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当前的紧迫工作。今年重点采取三方面措施:一是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众的基本收入。稳步提高职工最低工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二是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合理调整税率结构,切实减轻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加强对收入过高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
18、理。三是大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加快建立收入分配监测系统。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尽快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预测2 社会公平与经济市场化是可以兼容的,我们应该寻求二者之间的最佳平衡点,学会在社会公平和经济市场化两个“鸡蛋”上跳舞,而不要把任何一个“鸡蛋”打破,要在经济市场化的条件下实现社会公平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地位平等的新格局 必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必须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既要保证宏观经济政策的
19、稳定性和连续性,又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 A. B C D 解析 实现社会公平从基本经济制度看应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只强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与材料无关。,考点二 国家收入的分配 主干整合 1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 (1)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其中A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根本性的、决定性的),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把“蛋糕”做大)B分配政策的影响是综合性
20、的,它涉及到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中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把“蛋糕”切好) 温馨提示 从财政收入的来源和影响因素理解我国财政收入增长的原因。,(2)财政支出:包括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3)财政收支关系的三种情形。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对比,有三种情况: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2财政的作用 (1) 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21、2)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 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 (参考专题复习资料P11),3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1)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是通过财政政策实现的,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之一。 (2)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3)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确保
22、国家经济平稳发展。,归纳提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专题复习资料P11),资料:2011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当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9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7000亿元,继续代地方发债2000亿元并纳入地方预算,赤字规模比上年预算减少1500亿元,赤字率下降到2%左右。要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三农”、欠发达地区、民生、社会事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等重点支出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增长目标为16%。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综合运用价格和数量工具,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发
23、挥好股票、债券、产业基金等融资工具的作用,更好地满足多样化投融资需求。,考向预测 考向3 财政的作用 预测依据 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周年之后,中国政府再次吹响开发西部的号角。注意结合财政的知识理解。 预测3 为进一步推进西部地区发展,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和扩大内需的新增投资将要继续向西部倾斜。这表明国家 主要运用行政手段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通过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 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通过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A B C D 解析 国家财政转移支付体现了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错误。财政支出体现的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不选。,考向
24、4 我国的财政政策 预测依据 2011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财政政策的考查一直是高考的重点内容。 预测4 2011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下措施中既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转变又属于积极财政政策的是 2011年我国拟安排财政赤字9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7000亿元,继续代地方发债2000亿元并纳入地方预算,赤字规模比上年预算减少1500亿元,赤字率下降到2%左右。 我国从2009年6月1日起进一步提高机电、钢铁制品等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 国务院决定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 77家央企参与了41次
25、重组,通过整合,央企户数由196家减少到现有的155家 A. B C D 解析 注意题干要求“既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转变又属于积极财政政策”,要求选项符合两个条件,正确。是货币政策,不符合题目要求。,考点三 征税与纳税 主干整合 1税收及其种类 (1)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2)税收的种类: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增值税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
26、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3)税收的作用: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参考专题复习资料P11-12),了解个人所得税 含义:是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它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计算方法: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反之亦然。 作用或意义:个人所得税不仅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且是调节个人收入分
27、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2依法纳税 (1)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 原因:第一,从我国税收的性质看,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性质决定了公民必须依法纳税。第二,从税收与国家财政的关系看,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第三,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看,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第四,从税收的强制性看,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违反税法必须受到法律的追究。 要求:个人:增强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意识,自觉依法诚信纳税,积极行使纳税人权利。公民要增强对国
28、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国家:完善税收和财政制度;加大稽查处罚力度,严惩违反税法的行为;规范税收征收管理,堵塞漏洞;加强税收宣传,教育人们要自觉依法纳税。 (2)偷税、欠税、骗税、抗税都是违反税法的行为,违反刑律的要依法进行刑事处罚。,考向预测 考向5 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 预测依据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结合具体的材料考查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是命题的重点。 预测5 截至2010年1月7日,我国已累计完成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5 351万人。此次疫苗的生产、接种费用将由政府埋单,此项财政支出主要来源于税收收
29、入。这说明 ( ) 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税收是国家职能实现的物质基础 在我国,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财政有利于实现经济平稳运行 A B C D 解析 不符合题意。,考向6 依法纳税 预测依据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而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些违反税法的行为,打击各种违反税法的行为,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预测6 下图漫画新“脑筋急转弯”中老板的行为属于A偷税行为 B抗税行为 C骗税行为 D欠税行为 解析 从漫画中文字看出,该老板在纳税时有欺骗、隐瞒行为,属于偷税行为。,学科思维建模 答题模板3:“关系”类主观题 关系类设问一般有三种形式: 1.结合所述材料分析A和B的关
30、系。 2.运用A与B的关系分析上述材料。 3.运用某知识分析A与B的关系。,典例精析 (2009广东)根据下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某村有30亩河滩地,因常发洪水被各承包农户撂荒。村委会协调将其转包给一养蟹人,农户获得每亩100元补偿款。养蟹人每年净收益8万元。合同到期后,农户见有利可图要求收回土地,但农户无养蟹技术,好处无从实现。经村委会调解,养蟹人每年每亩再补偿100元。养蟹人之所以让步续约,是因为若不承包,收益为零,现每年只是减少收益3 000元。一年后,农户获得更多的土地补偿并参与蟹场生产,收入增加。养蟹人与农户关系改善,经营成本下降,且蟹的消费量上升,养蟹人净收益反
31、而增加了1 000元。结合材料说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答案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养蟹人收益的增加,才有可能对农户每年每亩再补偿100元。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农户获得了100元的再补偿,这不仅促进了财富的公平分配,而且随着农户收入增加蟹的消费扩大,也增加了养蟹人的收入,进一步提高了效率。(2)效率和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这表现在养蟹人与农户在利益上需要相互协调。,例题剖析 本题以具体的事例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理解。本题设问属于“结合所述材料分析A和B的关系”型设问。 第一步确定知识点,
32、即A和B分别指效率和公平。 第二步结合材料分析A和B的对立:由于农户过分要求公平,而养蟹人过分强调提高效率,从而导致养蟹人和农户的利益冲突。 第三步结合材料分析A和B的统一:效率对公平的重要性,只有效率提高,即养蟹人的收益提高,才可能对农户增加补偿;公平对效率的重要性,只有农户的要求得到满足,也就是公平得到实现,才能够提高效率,否则就没有效率。第四步总结答案。,答题模板 解答关系类设问一般分“四步走” 第一步“定”,即确定A和B分别指的是什么,并进一步明确A和B各自的内涵和外延。 第二步“分”,即对A和B结合材料进行分解。比如效率是什么,在材料中有何体现;公平又是什么,在材料中有何体现;效率和
33、公平的矛盾体现在哪里,这些矛盾怎么解决。 第三步“联”,即寻找A和B一致的地方或者相统一的地方。比如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在材料中是怎么体现的;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在材料中又是怎么样体现的。 第四步结合上面的分析,联系材料总结答案。,对政治学科中相关“关系”归纳如下: 经济生活: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起着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含义:效率,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
34、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2)二者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3)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
35、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政治生活中主要有:公民与国家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政府以及政协的相互关系,外交政策与国家利益的关系等。 文化生活中主要有: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等。 生活与哲学中主要有:运动与物质、静止的关系,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关系,质变与量变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等。
36、 失分警示 “关系”类设问在答题过程中要全面分析A与B的关系,A和B既有一致性,同时又存在矛盾,如果缺乏辩证分析,只看到一个方面的关系,就会失分。,应用体验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国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大规模增加财政支出。同时,投入教育、卫生、社保、就业和住房等民生领域的中央财政,比上年增长29.4%,把“保增长”与“惠民生”有机结合起来。我国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社会事业和谐进步,呈现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关系。 答案 (1)任何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即对立统一。 (3)要坚持
37、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在国家财力一定的情况下,二者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但二者又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发展经济为改善民生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时政热点聚焦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社会收入分配公平 背景材料 材料一 我国居民收入存在六方面差距,材料二 2011年全国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这既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当前的紧迫工作。今年重点采取三方面措施:一是着力
38、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众的基本收入。稳步提高职工最低工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二是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合理调整税率结构,切实减轻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加强对收入过高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三是大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加快建立收入分配监测系统。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尽快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
39、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推进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解决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的历史遗留问题,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积极推进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制度。完善城乡低保制度。继续多渠道增加社会保障基金。将孤儿养育、教育和残疾孤儿康复等纳入财政保障范围。继续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 材料三 “十二五”规划: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形成
40、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命题视角 经济生活知识分析 1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中央为什么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1)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老百姓生活水平整体改善的同时,收入分配领域的问题持续存在并有所加剧。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突破合理界限已是不争的事实,客观上要求我们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2)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建设和谐社会。 (3)分配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改革现有分配制度,增加居民收入,有利于提振消费信心,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因此必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实现全面小康、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
41、2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谈谈怎样解决我国收入分配问题,实现社会公平。 (1)解决我国收入分配问题,最根本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实现社会公平奠定物质基础。 (2)坚持和完善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 (3)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合理调节收入分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国民收入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生产率增长同步。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 (4)发挥财政、税收的作用,促进生产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5)扩大就业
4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3运用经济生活,分析怎样做大蛋糕?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2)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4)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促进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5)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
43、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6)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巧记关键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制度和体制保障、科学发展观、调结构转方式、对外开放等),政治生活知识分析 4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党和政府注重公平的必要性。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居民收入,是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要求。 (2)政府负有经济职能、社会公共服务等职能。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维护社会公平,
44、实现社会和谐,这是政府应履行的职责。有利于增强政府威信和公信力。 (3)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尊重人、关心人,以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目标,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在注重效率的同时,让更多的人享受改革成果。,5运用国家职能的知识,说明我国政府要如何解决好收入差距问题,维护社会公平。 (1)政府应积极履行经济职能,发展生产增加人民收入,加大对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阶层之间收入差距的调节力度,加强分配监管,规范分配秩序; (2)政府应积极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特别是低收入者基本生活; (3)政府应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
45、开放成果。,生活与哲学知识分析 6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说明,中央做出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决策的依据。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凸显了改革现有收入分配制度的紧迫性。中央做出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正确决策,有利于提振消费信心,扩大内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和谐。 (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能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3)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能缩小收
46、入差距,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4)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7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关系。 (1)任何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即对立统一。 (2)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在国家财力一定的情况下,二者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但二者又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发展经济为改善民生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创新演练“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公平正义
47、比太阳还要有光辉”。据此回答12题。 1读漫画分蛋糕。解决天价薪酬,需要发挥市场自发调节作用 加强和完善国家宏观调控 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A. B C D,D,2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是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稳步提高职工工资收入 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就业扶持 A. B C D 解析 不属于收入分配问题,不符合题意。,3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99年2009年政府财政收入、企业盈余、劳动者报酬占我国GDP比重变化情况(%)注:1999年我国
48、GDP为82 054亿元,2009年我国GDP为335 253亿元,增长了4倍左右。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分好?,答案 (1)材料一表明,1999年2009年我国GDP有了较大幅度增长,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盈余比重都有所增加,但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反而有所下降。 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分好,有利于:调整优化分配结构,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三者间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弥补市场调
49、节的缺陷,发挥宏观调控在收入分配上的调节作用。 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维护社会公平与和谐。,材料二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既要注重发展经济,又要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2)分析材料二中政府完善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的哲学依据。 (2)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既要坚持发展经济,又要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要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通过发展经济,为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次要矛盾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通过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经济发展提供后续动力和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群众利益高于一切。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