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问什么情况下需要将梁的一端或两端设为铰接框架梁一端无柱的时候该端要设置为铰接,这是为了避免形成扁大柱,如果不这么做将使相邻两柱或扁柱在地震作用下吸收大量楼层剪力。造成平面内各抗侧力的竖向构件刚度不均匀,尤其在局部突出不为在端部或平面中部对称,产生扭转效应,不过我个人认为这只是理论的看法,铰接与否只在计算模型和计算书中有体现,施工图中是不会体现的,那么施工单位如何理解这种做法,再何况,即使施工单位知道这是铰接,他会做成铰接么?铰接既然在模型中输入了,必然会在计算结果上体现出来,那么施工图也会体现出来,比如次梁点了铰接以后,负筋变小,底筋变大了。除非你不按照计算书配筋的。那个简单例子来说,比如一
2、端和砌体结构的圈梁浇注,一端和梁现浇,为了减少梁对砌体墙和圈梁的扭转影响,就要考虑此处铰接,以减少节点的弯矩,降低影响设成铰接支座负筋会少一点铰接与否在计算上当然是可以体现出来,梁柱改铰之后相当于去除梁端弯矩,计算的直接结果是增大底部负筋的配筋量,在计算书中体现为铰接的地方是个圈,但是 03G101 中有铰接梁柱的画法吗?如果有我真该回去好好看看书了,如果没有施工图如何体现铰接。砌体结构中大梁一般为两端铰接,因为梁端在荷载作用下会有转角,框架中一般深入柱子上的没有什么特殊要求的话,可视为固定端,如果是次梁的话实实际情况可考虑为铰接。我有做设计的时候就是有些抗扭的钢筋超筋有的时候我就把它设成铰接
3、这样就不会超筋了!次梁点了铰接以后,负筋变小,底筋变大了。按照计算书配筋的肯定不会有问题,我觉得次梁一般考虑内力重分布的时候按铰接布置意思就是面负筋少就是铰接,多防点就钢了?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谈谈我的理解.结构力学里所谓铰的概念无非是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概念(X,Y 向位移约束),实际的工程中正常使用时不存在铰(混凝土浇成以后就是刚接),只有在破坏时支左出现裂缝以后梁产生挠度变形,才形成的理论上的铰.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人为的设置某些次梁为铰支,是为了让该梁在地震中支左先破坏,以至于减弱对框架梁的扭曲,实质上也是为了保证框架的尽可能完好,不至于倒塌,该次梁下部配有更多的钢筋,使得支左破坏后有一定程
4、度的保证不至于立即断裂.,减少人员的伤亡.总而言之,是一个地震中的主次破坏概念.这是我收集到的资料,应该对大家有所帮助次梁在 PMCAD 主菜单 1 和主菜单 2 不同输入方法的比较分析 次梁可在 PMCAD 主菜单 1 中和其它主梁一起输入,程序上称为“按主梁输入的次梁”,也可在 PMCAD 主菜 2 的“次梁布置”菜单中输入,此时不论在矩形或非矩形房间内均可输入次梁,但只能以房间为单元输入,输入方式不如在PMCAD 主菜单 1 中方便。 次梁在主菜单 1 输入时,梁的相交处会形成大量无柱联接节点,节点又把一跨梁分成一段段的小梁,因此整个平面的梁根数和节点数会增加很多。因为划分房间单元是按梁
5、进行的,因此整个平面的房间碎小,数量众多。次梁在主菜单2 输入时,次梁端点不形成节点,不切分主梁,次梁的单元是房间两支承点之间的梁段,次梁与次梁之间也不形成节点,这时可避免形成过多的无柱节点,整个平面的主梁根数和节点数大大减少,房间数量也大大减少。因此,当工程规模较大而节点,杆件或房间数量可能超出程序允许范围时,把次梁放在主菜2 输入可有效地、大幅度减少节点、杆件和房间的数量。 7在主菜单 1 中输入次梁(简称当主梁输)和在主菜单 2 中输入的次梁(简称当次梁输)在程序处理上有很多不同点,计算和绘图结果也会不同。 1、导荷方式 作用于楼板上的恒活荷是以房间为单元传导的,次梁当主梁输时,楼板荷载
6、直接传导到同边的梁上。当次梁输时,该房间楼板荷载被次梁分隔成若干板块,楼板荷载先传导到次梁上,该房间上次梁如有互相交叉,再对次梁作交叉梁系分析(交叉梁系仅限于本房间范围),程序假定次梁简支于房间周边,最后得出每次梁的支座反力,房间周边梁将得到由次梁围成板块传来的线荷载和次梁集中力。 两种导荷方式的结构总荷载应相同,但平面局部会有差异。 2、结构计算模式 在 PM 主菜单 1 中输的次梁将由 SATWE、TAT 进行空间整体计算,次梁和主梁一起完成各层平面的交叉梁系计算分析,其它要特征是次梁交在主梁的支座是弹性支座,有竖向位移。有时,主梁和次梁之间是互为支座的关系。 在 PM 主菜单 2 输入的
7、次梁按连续梁的二维计算模式计算。计算时,次梁铰接于主梁支座,其端跨一定铰支,中间跨连续。其各支座均无竖向位移。 3、梁的交点的连接 按主梁输的次梁与主梁为刚接连接,之间不仅传递竖向力,还传递弯矩和扭矩。特别是端跨处的次梁和主梁间这种固端连接的影响更大。当然用户可对这种程序隐含的连接方式人工干预指定为铰接端。 PM 主菜 2 输的次梁和主梁的连接方式是铰接于主梁支座,其节点只传递竖向力,不传递弯矩和扭矩。对于其端跨计算支座弯距一定为 0。 4、梁支座负弯矩调幅 在 SATWE、TAT 计算时对 PM 主菜单 1 中输的次梁均隐含设定为“不调幅梁”,此时用户指定的梁支座弯矩调整系数仅对主梁起作用,
8、对不调幅梁不起作用。如需对该梁调幅,则用户需在“特殊梁柱定义”菜单中将其改为“调幅梁”。 在 PM 主菜单 2 输入的次梁按连续梁计算,均可读取用户设定的调幅系数进行调幅。 5、绘梁施工图前对梁的相交支座的支座修改 次梁按主梁输入时: 在 PM 主菜单 1 当作主梁输入的次梁,经过三维程序计算后,程序不一定认定他是次梁。 此时程序判定次梁的过程是: 对每个无柱节点需要判断为“支座”(用三角形表示)或“连通”(用园圈表示),该节点处于负弯矩区的为支座,为正弯矩区的为连通。 支座时,梁本身应为次梁,支座梁则为主梁。 连通时,连通节点两端的两跨梁将合并为一跨,成为主梁,节点上的另一方向梁成为次梁。
9、支座时,施工图上的梁下部钢筋在支座锚固长度仅为 15 倍钢筋直径。因处于负弯矩区而按非受拉锚固设计。连通时,该节点两端的梁下钢筋必然在节点下连通,程序不会出现锚入支座节点,因为处于受拉区。 对处于端跨的次梁(支承在梁支座上),程序需将其判断为“悬挑梁”或是“端支承梁”。 当端跨梁下无正弯矩,全跨均作用负弯矩时,程序判定该端跨为挑梁,在该跨端部用园圈表示。反之,程序认定该跨为端支承梁,在该跨端部用三角支座表示。 对如上程序自动判定的支座状况,一般人工应做干预修改。在中间跨,把支座改为连通将合并梁跨,施工图设计偏于安全。一般不应将连通改为支座。对于交叉梁系,更应注意把有些支座改为连通,才能得到符合
10、实际的施工图设计。 次梁按次梁输入时: 对于在 PM 主菜单 2 输入的次梁,其跨度、跨数都已确定,与在 PM 主菜单 1 输入的主梁相交处,其本身是次梁的性质不能修改,其支座处的梁肯定当作主梁处理,也就是说,对这种次梁,一般没有修改支座的问题。 6、三维空间程序的活荷载不利布置计算 按主梁方式输入的次梁,将在层平面上形成大量的房间。SATWE、TAT 的活荷不利布置计算是按每个房间逐个布置活载的过程,这时可能造成活荷不利 ? 计算过于繁琐费时。 按次梁方式输入的次梁,层平面上形成的房间均为不考虑次梁划分的大房间,其活荷不利布置计算更快捷。 7、楼板配筋 由于板底钢筋的配置是以房间为单元进行的
11、,按主梁方式输入次梁的房间可能过多过密,此时作楼板配筋施工图时,一般不应采用“逐间布筋”或“自动布筋”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的板底钢筋是细碎的小段筋。一般应采用“通长配筋”菜单将板底钢筋按不同范围拉通配置。简支梁 要铰接;连续梁通常刚接。当支承条件相对梁的刚度来说很弱,不能提供有效转动约束的时候,可以点成铰.1.实际支座弯矩很小而计算支座弯矩失真(你认为),如:砖墙支承的边支座,“连续”梁两跨高差很大,等;2.如果设计不作铰接处理,支座弯矩的负面作用过大,如:支承与薄剪力墙平面的外边支座,梁轴平面错位但不能采用水平加腋加强的,等。设不设铰关键看设计意图。我有做设计的时候就是有些抗扭的钢筋超筋有的
12、时候我就把它设成铰接这样就不会超筋了需要根据梁端的约束条件和梁配筋计算结果结合建筑净高要求综合考虑.如果净空没有要求,还是尽量作成两端固接刚度相差太大的短梁,单独的次梁、楼梯梁可以设为两端铰接设置成交接,负筋会变小,则支座处产生的弯矩就小,就是这么体现铰接的!铰接之后,底筋加大,则跨中弯矩增大!这和简支梁和两端固定梁的弯矩图有关,当承受次梁的主梁在 PKPM 计算时抗扭不够时,可将次梁在该主梁端设为铰接,不过一个工程设铰接的数量不宜过多柱下条形基础构造表柱下条形基础构造表截面和分类 截面采用倒 T 形截面,由梁和翼板组成.分类分单向条形基础(沿柱列单向平行配置)和交叉条形基础(沿纵横柱列分别平
13、行配置)两种.悬臂长度 条形基础的端部应向外伸出,其长度宜为第一跨长的 1/41/3梁高 h 及梁宽 b 梁高 h 宜为柱距的 1/81/4,当柱荷载大且柱距较大,可在柱两侧局部加腋.梁宽 b 比该方向柱每侧宽出 50mm 以上,且 bbf /4,但不宜过大;当小于该方向柱宽,梁与柱交接应符合有关要求.翼板厚度 hf 1.不宜小于 200mm.2.当 hf =200250mm 时,宜用等厚度翼板;当 hf 250mm 时,宜用 1:3 坡度的变厚度翼板,且其边缘高度不小于 150mm.翼板钢筋 1.横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10mm,间距不应大于 200mm,宜优先选用 II 级钢.2.纵向分
14、布筋直径为 810mm,间距不大于 250mm.基础梁钢筋 1.纵向受力钢筋为上下双筋,其直径不应小于 10mm,配筋率不应小于 0.2%,梁底和梁顶应各有 24 根通长配筋,且其面积不得小于纵向钢筋面积的 1/3.2.当梁高 h700mm 时,两侧沿高度每隔 300400mm 设一根直径不小于 14 的纵向构造筋.3.箍筋采用封闭式直径不应小于 8mm,间距不大于 15d 及 400mm(d 为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在距支座轴线 0.250.3 倍柱距范围内,宜加密配置.当梁宽 b350mm 时为双肢箍筋,当 350mm800mm 时为六肢箍筋.现浇柱插筋或预制柱插入深度 现浇柱在基础中的插筋和预制柱在杯口中的插入深度的构造要求均可按扩展式独立基础的要求.插筋与柱内钢筋宜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接头.连系梁 当单向条形基础底面积已足够,为减少基础间的沉降差,可在另一方向设连系梁.连系梁截面为矩形,可不着地,但要有一定的刚度和强度,否则作用不大.通常,连系梁配置是带经验性的,可参考扩展式独立基础拉梁的要求,但其截面高度比基础梁不宜相差太多.注:1.翼板根部厚度及其横向受力钢筋,梁高及其纵向受力钢筋,还须满足计算要求.2.其它要求见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