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 道 之 行 也 复 习 导 学 案一 、 释 词 、 翻 译1、 大 道 之 行 也 , 天 下 为 公 , 选 贤 与 能 , 讲 信 修 睦 。 故 人 不独 亲 其 亲 , 不 独 子 其 子 , 使 老 有 所 终 , 壮 有 所 用 , 幼 有 所 长 ,矜 、 寡 、 孤 、 独 、 废 疾 者 皆 有 所 养 , 男 有 分 , 女 有 归 。 货恶其 弃 于 地 也 , 不 必 藏 于 己 ; 力 恶 其 不 出 于 身 也 , 不 必 为 己 。是故 谋 闭 而 不 兴 , 盗 窃 乱 贼 而 不 作 , 故 外 户 而 不 闭 , 是 谓 大同 。2、 注 音选 贤
2、与 能 矜 、 寡 男 有 分 货恶 其 弃 于 地 也二 、 按 课 文 内 容 填 空 、 回 答 问 题 :1 本 文 从 哪 三 个 方 面 来 说 明 “大 同 ”社 会 的 基 本 特 征 的 ?2、 “故 人 不 独 亲 其 亲 , 不 独 子 其 子 , 使 老 有 所 终 , 壮 有 所 用 ,幼 有 所 长 , 矜 、 寡 、 孤 、 独 、 废 疾 者 皆 有 所 养 , 男 有 分 , 女 有归 。 ”同 孟 子 中 的 哪 句 名 言 有 异 曲 同 工 之 妙 ?3、 文 章 表 达 了 作 者 怎 样 的 思 想 感 情 ? 4、 写 出 表 现 人 人 都 能
3、关 爱 他 人 , 人 人 都 能 得 到 他 人 关 爱 、 能安 居 乐 业 的 句 子 ?5、 “大 同 ”社 会 跟 陶 渊 明 描 绘 的 世 外 桃 源 有 没 有 相 似 的 地 方 ? 试举 例 说 明 ?(1)大 同 社 会 的 “老 有 所 终 , 幼 有 所 长 ” 与 世 外 桃 源 的 ( )相似 。(2) 大 同 社 会 的 “男 有 分 , 女 有 归 ”与 世 外 桃 源 ( ) 的 相 似 。(3) 大 同 社 会 的 “是 故 谋 闭 而 不 兴 , 盗 窃 乱 贼 而 不 作 , 故 外 户 而 不 闭 ”与 世 外 桃 源 的( ) 相 似 。6、 写
4、出 相 关 成 语 :7、 大 道 之 行 也 选 自 ( ) , 礼 记 是 研 究 中国 古 代 社 会 情 况 、 典 章 制 度 和 儒 家 思 想 的 重 要 著 作 。 它 阐 述的 思 想 , 包 括 社 会 、 政 治 、 伦 理 、 哲 学 、 宗 教 等 各 个 方 面 。 礼 记 一 书 的 编 定 者 是 西 汉 礼 学 家 ( )和 他 的 侄 子 ( ),( )选 编 的 十 五 篇 本 叫 , ( )选编 的 四 十 九 篇 本 叫 。 礼 记 是 儒 家 经 典 四 书 之 一 ,四 书 是 ( )( ) ( )( ),五 经 是 ( )三 、 译 文 :在 大
5、 道 施 行 的 时 候 , 天 下 是 人 们 所 共 有 的 , 把 品 德 高 尚 的人 、 能 干 的 人 选 拔 出 来 , ( 人 人 ) 讲 求 诚 信 , 培 养 和 睦 ( 气 氛 )。 因 此 人 们 不 仅 仅 奉 养 自 己 的 父 母 , 不 仅 仅 抚 育 自 己 的 子 女 ,使 老 年 人 能 安 享 晚 年 , 使 壮 年 人 能 为 社 会 效 力 , 使 孩 子 健 康 成长 , 使 老 而 无 妻 、 老 而 无 夫 、 幼 而 无 父 、 老 而 无 子 、 残 疾 的 人都 有 人 供 养 。 男 子 有 职 务 , 女 子 有 归 宿 。 对 于
6、财 货 , 人 们 憎 恨把 它 扔 在 地 上 的 行 为 , 却 不 一 定 要 自 己 私 藏 ; 人 们 都 愿 意 为 公众 之 事 竭 尽 全 力 , 却 不 一 定 为 自 己 谋 私 利 。 因 此 奸 邪 之 谋 不 会发 生 , 盗 窃 、 造 反 和 害 人 的 事 情 不 发 生 , ( 家 家 户 户 ) 都 不 用关 大 门 了 , 这 就 是 所 谓 的 理 想 社 会 。 杜 甫 诗 三 首 复 习 导 学 案一 、 背诵 杜 甫 诗 三 首 望岳春望石壕吏二 、 填 空 :这 三 首 诗 的 作 者 是 ( ) 公 元 712 公 元770) , 汉 族 ,
7、原 籍 湖 北 襄 阳 , 生 于 河 南 巩 县 (今 巩 义 市 ), ( )( 朝 代 ) 诗 人 。 字 ( ) , 号 ( ) , 称 ( ),世 称 ( “ ”) , 现 实 主 义 诗 人 , 代 表 作 “三 吏 ”( )“三 别 ”( ) , 他 的 诗 被 后 人 称 为 ( “ ”) 。 唐 肃 宗 时 , 官 左拾 遗 。 后 入 蜀 , 友 人 严 武 推 荐 他 做 剑 南 节 度 府 参 谋 , 加 检 校工 部 员 外 郎 。 故 后 世 又 称 他 ( )( )。 他忧 国 忧 民 , 人 格 高 尚 , 一 生 写 诗 1500 多 首 , 诗 艺 精 湛
8、, 与李 白 合 称 为 “李 杜 ”。三 、 注 音 、 释 词 、 翻 译(1)岱 ( )宗 夫 ( )如 何 决 眦 ( ) 夫 如 何 : 青 : 未 了 : 造 化 : 荡 胸 : 决 眦 :会 当 : 凌 : 钟 : 神 秀 :造 化 钟 神 秀 , 阴 阳 割 昏 晓 。会 当 凌 绝 顶 , 一 览 众 山 小 。(2) 搔 ( )更 短 不 胜 簪 ( ) 国 :破 : 深 : 感 时 : 恨 别 : 烽 火 : 连 三 月 : 抵 万 金 : 抵 : 白 头 搔 更 短 : 搔 : 。 浑 欲 不 胜 簪 : 浑 : 欲 : 胜 : 感 时 花 溅 泪 , 恨 别 鸟 惊
9、心 :白 头 搔 更 短 , 浑 欲 不 胜 簪 :(3) 暮 : 投 : 夜 : 逾 ( ) : 一 何 : 啼 : 前 : 前 致 词 : 戍 ( ) : 附 书 至 : 书 , 至 ,新 : 且 偷 生 : 且 : 偷 生 : 长 已 矣 : 已 : 唯 : 正 在 吃 奶 的 孙 未 : 去 : 请 从 吏 夜 归 : 请 : 从 : 急 应 河 阳 役 : 犹 得 : 绝 : 如 : 闻 : 泣 幽 咽 : 四 、 按 课 文 内 容 填 空 回 答 问 题 :(1)春望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_”字中,诗人的视野由( )及( ) 由大到小,由_ 到_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_的思
10、想感情。3.春望是一首( ),诗的四联分别叫( )( )( )( ),其中中间两联要求( ),二、四、八句要求( )。4. “烽火本义指古代打仗时传递信息的烟火,这里指( ),写战争频繁持久的句子是( ),( )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人的思想感情。5. 春望中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这个特殊春天的感受的句子是: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了在哪里?7. 春望中表达作者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增一层悲哀的句子:8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
11、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2)望岳 1 这首诗的字眼是_ 2.诗人从( )( )( )( )几个角度来望。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抓住景物细节表达诗人心情激荡、眼界开阔的句子:4、写泰山秀美的一句:5、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作者志向高远的诗句是:6望岳中虚实结合,用虚笔写泰山之秀美,用实笔写泰山之高大的两句是:(3)石壕吏 1、“ 妇人”致词分三层,这三层的意思
12、分别是什么? 2. 石壕吏是一首( ),以( )为顺序,中心人物是( ),事件是( ),故事发生在唐代著名的( )历史事件中。3. 写“吏”与“妇”的尖锐矛盾的句子:4. 揭示战争造成的灾难的句子:5. 道出老妇家中贫寒的句子:6. 侧面描写(暗示)老妇被抓五、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到底怎么样呢?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大自然将神奇与秀丽集中于泰山,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我的心灵,睁大眼睛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山林,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我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kn那众山,而众山在我眼中是多么的渺小
13、。 国 都 已 被 攻 破 , 只 有 山 河 依 旧 存 在 , 春 天 的 长 安 城 满 目凄 凉 , 到 处 草 木 丛 生 。 繁 花 也 伤 感 国 事 , 难 禁 涕 泪 四 溅 , 亲 人 离 散 鸟 鸣 惊 心 , 反 增 离 恨 。 三 个 月 战 火 连 续 不 断 , 长 久不 息 , 家 书 珍 贵 , 一 信 难 得 , 足 抵 得 上 万 两 黄 金 。 愁 白 了 的 头发 越 搔 越 稀 少 , 少 得 简 直 连 簪 子 都 插 不 上 了 。( 作 者 我 ) 傍 晚 投 宿 石 壕 村 , 有 差 役 夜 里 来 强 征 兵 。 老 翁 越 墙 逃 走
14、, 老 妇 走 门 查 看 。 差 役 吼 得 是 多 么 凶 狠 啊 !老 妇 人 是 啼 哭 得 多 么 可 怜 啊 ! ( 作 者 我 ) 听 到 老 妇 上 前 说 :“我 的 三 个 儿 子 去 邺 城 服 役 。 其 中 一 个 儿 子 捎 信 回 来 , 说 两个 儿 子 刚 刚 战 死 了 。 活 着 的 人 姑 且 活 一 天 算 一 天 , 死 去 的 人就 永 远 不 会 复 生 了 ! ( 老 妇 我 ) 家 里 再 也 没 有 其 他 的 人 了 ,只 有 个 正 在 吃 奶 的 孙 子 。 因 为 有 孙 子 在 , 他 母 亲 还 没 有 离 去 ,( 他 母 亲
15、 ) 进 进 出 出 都 没 有 一 件 完 整 的 衣 服 。 老 妇 虽 然 年老 力 衰 , 但 请 让 我 跟 从 你 连 夜 赶 回 营 去 。 赶 快 到 河 阳 去 应 征 ,还 能 够 为 部 队 准 备 早 餐 。 ” 夜 深 了 , 说 话 的 声 音 消 失 了 , 隐隐 约 约 听 到 低 微 断 续 的 哭 声 。 ( 诗 人 ) 天 亮 临 走 的 时 候 , 只同 那 个 老 翁 告 别 。 ( 老 妇 已 经 被 抓 去 服 役 了 )1望(1 分)山河 草木花鸟 3忧中思家 4示例:诗人触景生情,原本能愉悦心情的花鸟,但因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更烘托了自己“感时”、“惜别”之悲。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形象动人。5D 8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