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梦 想 的 力 量-郑州市第八十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心得二一年十月1梦 想 的 力 量-郑州市第八十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心得梦 启2010 年,我校语文学科捷报频传,中考再获佳绩,七、八年级期末调考也取得了大丰收。我校连续三届荣获郑州市语文优质课一等奖;我校学生在市硬笔书法、电视辩论赛中成绩突出,在省作文竞赛中成绩优异,在国家级语文综合能力竞赛中崭露头角;校园文学社成为学校的靓丽风景线这些成绩的取得来源于梦想的力量,是八十中语文教育者心怀梦想,不懈追求的结果。一、回 梦让我们把镜头拉回到五年前,回到我们梦想的起点。为了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郑州市政府决定在市区范围内改建新建 22 所中小学,在这
2、种背景之下,郑州市第八十中学应运而生。当时学校三个年级八个教学班,语文组仅有四名教师。学生在斑驳的教室里上课,窗外是嘈杂的工地。由于力量单薄,无法组织切实有效的语文教研活动,家长不愿让孩子成为试验品,生源质量令人担忧,在两年的时间内,我校的语文成绩始终默默无闻。与我校教学成绩相对突出的个别学科相比,语文老师感到情绪沮丧,逼迫着我们找寻语文教学的方向,找寻改善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迷茫与思索,放弃与顿悟,联想与追求我们在现实情况下不断编织着梦想争取早日走出语文教学的低谷,与教学先进学校比肩。2此时此刻,我们急需高端与前沿的引领,急需合作同伴的加盟。此时此景,市区有关领导非常关心我校语文教学的发展,
3、鼓励我们大胆尝试。市中学语文教研员高全套老师多次带领专家学者来我校调研,给予我们全方位的指导;区教体局中学语文教研员柴阳侠老师每学期多次来我校听课调研,调研后给中青年教师悉心的指导,关心我们的成长,挖掘语文教学的潜能,鼓励我们做科研型教师,引领我们充分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把抽象的课标文字解读成我们教学中的实际指南,成为我们教学思想的蓝本。为了开阔教师的眼界,提高教学能力,学校领导运筹帷幄,带领我们走出学校考察学习。在校内开展示范课、公开课、说课、风采展示课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带进来,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去,一次又一次地掀起语文教研和语文竞赛活动的高潮。学校严密而又开放的教学管理,公正而
4、又宽松的教学效果评价给语文教学搭建了一个适度的平台,合理的竞争机制给任课教师以动力。学校在教学副校长李小兰的指导下,在教务主任王静的带领下,我们的语文常规教学开展得有板有眼,多种形式的教研有序展开。我们每学年都要开展一次大型文科教研活动,讲评课、教科研论文的撰写、多层次的教学质量分析使我们语文学科的进步发展成为可能。学校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语文组又增添了很多同样心怀梦想的新生力量。目前,我校的语文组已经发展为一个拥有名教师的大组,是一支中青结合,精力旺盛,具有较高素养、较强教学能力的队伍。3在这样的良好氛围中,我校的语文教学,在经历了初期的低迷之后,终于在 2008 年步入了稳步发展的阶段。三
5、年来,我校语文中招成绩连年超过郑州市平均水平,非毕业年级在全区学科质量抽测中也名列前茅,教师在优质课比赛及各项能力竞赛中位居前列,学生在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综合测评中,成绩优秀。我们以实际成绩赢得了社会的认可。我们现在之所以取得了一些成绩,是因为我们的团队都心怀一个共同的梦想,我们在追梦的过程中找到了语文教学回家的路,那就是以“大语文观”支撑我们的教育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领悟到了一些高效课堂教学的真谛:我们从散兵作战到兵团作战的团队整合发挥了作用;教学技能从教有定法到教无定法的转变在暗发潜能;全面关注学生发展的高效道德课堂,使教育回归本真,润物无声。我们所理解的“大语文观 ”是什么样的呢?首
6、先要有“大教材观” 。语文教材是学习语文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然而,仅以语文课本为教材还远远不够,我们大力倡导“大教材” 观。 “大教材”观,就是将一切适合阅读的文字材料当作教材,有选择、有重点、有目的地去阅读。其次要有“大课堂观” 。 生活中时时处处皆语文。老师要“跳出课堂教语文” ,要有 “大课堂 ”意识,想方设法将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作为课堂的延伸,使学生在“用语文 ”中“学语文”。 第三要有“大教法观 ”。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所谓“ 大教法”观,就是要打破固定的教学模式,改变课堂结构,多一些具体问题具体处理,不同的文章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4语文教学贵在“于无法之中取法
7、 ”。我们赞同 “授之以渔”的观点,使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是解决语文教学的关键,正如叶圣陶所言:“教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 我们在“大语文观”的指导下,所有的老师都在学习,共同成长。我校给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安排了指导老师,也叫“师带徒” 、“结对子” ,使青年教师能更快更好地适应这个工作岗位。我们相互听课交流学习,总结教学中点滴心得。每次“老师”听完课后都会及时认真地做出客观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师徒之间共同研讨、互改互评。老师真教,毫无保留,倾囊相赠;徒弟真学,取精存真,精益求精。然而在合作的同时,我们又有竞争,在竞争中共同提升。可以说八十中每一位语文老师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
8、魅力,课堂上教学各具特色,相同的教学目标教出各自不同的风采。二、追 梦课堂教学是我们在“大语文观”思想指导下的主阵地,关系到我们语文教学的成败。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扎实有效的备课是前提和保证,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摸索出了自己的备课形式: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具体做法如下:学期末根据下学期的教学分工,由备课组长将一本书按不同的课型分配到人,把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细化处理。这样是老师既对整本教材有了整体把握,又承担了一部分备课任务。开学初,大家将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初步整合,为下一步的细化备课做好准备。我们坚持每周两次集体备课,每周一对本周要上的新课进行细化讨论,当课的主备人从课文分的重
9、点难点、课堂实施、作业反馈等方面对课文进行解说。其他老师根据个人的经验和准5备,进行补充或调整,讨论后由主备人整理出适合教学的课堂详案。打印出来人手一份,在实际教学开展前,每位老师根据个性特点及班级情况,在公共教案上进一步形成个性化教案,并定期在备课组内检查交流。每周四将下周要上的新课,拿出讨论,为新一周的细化备课打下基础。正是有了这样扎实细致的集体备课,才保证了我们教学思想的统一,最大限度地使教师们实现资源共享,新老教师,教学相长。大家在课程标准的统一指导下,明确每一节课的重点和考点,从而使课堂的高效成为可能。在课堂的具体实施上,我们也进行了多种尝试。近年来,我们在校领导的指导下,逐步形成了
10、“先学后教,研讨深化”的课堂模式。课堂教学大致分成三步走:一、自学探究。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我们将自学要求分为两个层面:首先是基础知识的掌握,包括字词的学习,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行掌握本课重要的字音字形和词义,并积累作家作品常识。第二层面是能力的培养。教学生从“讲的是什么?作者怎样写的?写的怎么样?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几个层面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在每节新课开始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自学情况检测,根据检测情况进行有效点播。这样的做法,既督促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动进行自学,又使老师能够根据学情及时调整课堂教学。二、研讨深化。课堂上,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老师和学生一起探讨文本,朗
11、读课文,品析语言,提炼写法。如果前面是“先学”,在这个阶段,就是“后教” 。主要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此阶段同样不拘泥于形式,学生的思考、探讨、品味、交流、表演、辩论、竞赛等形式穿插在这一环节之中。老师非单纯性讲授,讲授不求面面俱到,尊重6学生的情感体验,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力求每位学生都有所收获。这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它将自学内容和文本的深度挖掘联系在一起,也是学生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我们的教学效果,决定教学目标的落实。三、延伸检测。仅有对课文本身的把握是不够的,我们还注意引导学生,拓展延伸、关注生活。拓展时不仅指导学生比较作品
12、间的纵向和横向的联系,更注重由课堂到生活,加强知识的运用,提高认识生活的能力,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融会贯通,这样正是“大语文观”的具体体现。检测落实部分,采用提问、听写,印页子、幻灯片进行习题演练,小练笔,朗读竞赛等形式当堂反馈和检测,既减轻学生课下负担,又提高自学能力,巩固授课效果。从每课到每单元到每学期,我们步步为营,注重双基,上好每一课,总结每一单元,期末老师们分工合作、划分板块、进行复习,帮助学生整理复习笔记、根据复习要点指导学生出卷子、互做互改互讲、使学生乐学、善学、快乐学习语文,并且有的放矢地提高教学效果。如果说集体备课是解决你准备把学生带到哪里去的问题,那么课堂教学“三步走”
13、就是解决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去的问题,课堂反馈检测及单元测试就是确定是否把学生带到那里去了。这是我们确定的基本教学思路,老师们在这个思路的基础上再形成符合自己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从教有定法到教无定法的转变,也许是我们教学技能提升的标志,正是这种开放的教学理念丰富着我们的教学内涵。新上岗教师积累教学方法,遵循一定的课堂模式,并注重各种文体的教学规律:文言文教学注重文言实词的积累,精美文句的吟诵;记叙文教学注重记叙要素、线索及文本结构的把握,语言的品析和各种表达方式表达技巧的运用;在议论文及说明文教学中,7注重初步把握文体要素,体悟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作文教学注重分析优秀习作之长,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14、,体会写作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尝试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来促进习作的表达效果。有一定经验的老教师,课堂教学形式百花齐放、不拘一格,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老师依据自身优势,因课型的不同来合理完成自己的课堂教学。以现代文教学为例:王征老师注重对文本的梳理;王世忠老师注重对语言的品味;王志法老师善于抓住课堂的切入点;魏永莉老师讲课娓娓道来,使人如沐春风;张杰英老师注重双基的落实;姚晓丹、陈晓静、刘晓芳老师作为年轻教师的代表,课堂教学富有感染力,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有人说:“教育就是鼓励,教育就是肯定,教育就是叫人成功。 ”是的,老师亲切的笑容,和蔼的目光,温暖的抚摸,热情的期待,
15、都成了鼓励的有声和无声语言。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身心愉悦,思维活跃,畅所欲言,积极参与,学生的眼睛闪闪发亮,充满朝气和灵气。这样境界中的语文课堂,一定会充满勃勃生机。综上,抓双基、重落实、提兴趣、促高效,已经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方针。三、 彩 梦历史证明,人生的成功不仅在能知,更在能行。这样的理念指引我们既注重课堂文本的教学,也不忽视能够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其他语文环节,形成独特的校本文化:如开展丰富的综合性学习,让语文变得多姿多彩;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充实语文学习内容,让“大语文”思想真正在课内外贯彻落实;校园文学社吸引了众多热爱文学的学生,他们的能力、爱好联系在一起,成为了我们语文教学
16、的催化剂。8先谈谈综合性学习。从七年级开始我们绝不会轻视每一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而且每次根据内容选择最合适的形式。 “马的世界”就用有关马的知识竞赛;“语文天地”就办手抄报;“走上辩论台”当然要让学生体验辩论;“古诗苑漫步”学生自己编辑了专题诗集:有传统的手写本,还有同学与时俱进出版电子书;“背起行囊走四方”就走出了校门,走向了社会;为了让孩子了解化石知识,揭开远古知识的面纱,我们与省地质博物馆联系,带学生去参观,并开展“化石之光”主题活动就说我校去年试点八年级二班的北京之行这次综合性实践活动,预设的目标是让学生感受旅游文化的魅力,由课堂上念导游词变为现场的实际解说,对书本介绍的建筑,民俗等平
17、面知识进行立体验证。事实证明:这些目标无一例外的实现了,而且有许多意外的收获:每到一处景点,都是由同学介绍完,然后导游补充,这是口头表达方面的收获;回来后每人写了七个方面的总结,平均四千字,有的同学能达到七千多字,这是写作方面的收获;在故宫颐和园北海等地,学生折服于建筑艺术,感叹于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这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的收获事实上,这种“大语文观”从根子上促进了教学。再说说我们的课外阅读。我校语文课外阅读的开展有下列具体的做法:首先,制定阅读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每学期伊始,我们各备课组的老师进行集体备课都要商量出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力争做到定时间、定内容、重效果,有益的进行必要的延
18、伸拓展,尽量开阔视野,拓展范围。第二,充分利用语文阅读课,开展有益的语文阅读。我们不仅仅局限于阅读名著,还从学校图书室借阅有9益的书籍开展阅读。第三,开展“名著阅读节”活动,广泛涉猎名著。此外,教室里设置课外阅读读书角,让学生随时随地及时阅读,也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我们注重阅读,更注重阅读和写作的结合,这样可以使学生敞开自己的心灵,增强思维的灵敏性和情感的丰富性,使学生成为有灵性、有鲜明个性的人。最后,讲讲我们的校园文学社建设。我校文学社成立时间不长,但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方面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文学社成立之初,我们的想法只是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课余爱好,为学生提
19、供一个平台,让学生尽情展示自我风采。可是文学社成立之时,学生的热情分外高涨,是我们始料未及的,也受到了市区领导及兄弟学校的关注。但现在我们还没有开花,也谈不上结果,只是刚刚展开新绿,我们的愿望是让文学社成为校园生活的风景线。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校内外语文活动,正是大语文观中的大教材观和大课堂观有机结合的产物。我们从这些活动中受益匪浅,既让学生学会了求知,更让学生学会了做人,我们的理解,这就是人性化的语文教学。新 梦与其说我们这样的语文教学是高效教学,不如说恰是我们让语文回归自然、回归本真、回归生活的做法在不知不觉间切合了高效教学的规律。我们还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真正叫做高效教学的一整套模式,上级领导
20、给我们提出了高效教学的目标,我们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能够达到这个目标,完成这个梦想。10回顾语文学科走过的路,我们与 80 中共同成长。我们的敬业合作精神是我们取得进步的坚实保证,老师之间的竞争是语文教学的推动力,我们的亮点其实就是老师的付出,其实就是有形的教学理念在无形间化为我们的教学实践的源动力。成功与失败已成为过去,我们还很年轻,我们还很稚嫩,我们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我们在行动,我们努力着,这就是我们八十中语文组目前的状态。立足课堂关注学生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紧紧把握语文学科的公益性和人文性,关注学生终身发展,是我们恒久不变的目标。在以毛玉菊校长为中心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一届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在不断编织新的梦想,并为之不懈追求。我们立志使一批有才情、有抱负、有追求的青年语文教师成为本土名师,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学科人才,为打造精品八十中奉献青春。2010 年 10 月 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