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一轮复习配套练习:明清文明.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6109555 上传时间:2019-03-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轮复习配套练习:明清文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轮复习配套练习:明清文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轮复习配套练习:明清文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一轮复习配套练习:明清文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一轮复习配套练习:明清文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一轮复习配套练习中国古代史五、明清文明一、客观题:每小题 4 分,12 小题,共 48 分。请把答案写入以下表格: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1(2011海南)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 ”“复先王之旧”实质上是指( )A延续元朝典章 B继承华夏传统C复兴汉唐制度 D回归周朝典制2 (2011 年江苏)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入主操之尔。 ”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A农业仅

2、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3 (2011海南)徐光启农政全书载, “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 。这说明当时( )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 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 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4 (2011上海)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 ”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 )A汉朝的丝绸之路 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C明朝的朝贡贸易 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5 (2011全国)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

3、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 ,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 “于是称贷(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 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6 (2011海南)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大体沿袭明制,主管一省之民政、财政的官员,俗称“藩台” 。该官职的正式名称是( )A节度使 B枢密使 C三司使 D布政使7(2011浙江)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4、)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8 (10 年浙江)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创造了许多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经验。下列史实中,发生在清朝的是( )2A与吐蕃和亲、设置羁縻府州 B设置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 C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及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D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管理蒙古地区喇嘛教务9 (10 年新课标卷)下表是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此表反映了( )时间 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 宝钞 23、银 1、布 1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

5、 宝钞 4、银 27、布 42、稻谷 4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 银 52、稻谷 1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10 (10 年浙江)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11 (10 年重庆)一位学者在研究解缙(13691415)主持编纂永乐大典的有关情况时,想了解当时的都城,他应查阅的地图(局部)是( )12.(2011 年天津)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

6、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二、主观题。13 (2011 年 1 月北京)中国古代历来重视对地方的管辖。材料一 昔周公吊(感怀)二叔不成(通“贤”),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左传分天下以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 朱熹总结北宋败亡的教 训时说“本朝鉴五代藩镇 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材料三 清朝疆域示意图3(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制度?(4 分)这两个制度在当时发挥

7、了怎样的作用?(4 分)(2)简述宋朝是如何“尽夺藩镇之权”的, (6 分)并结合材料和所学说明其影响。 (6 分)(3)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康熙皇帝巩固国家统一的方式。 (4 分)整理人:龚哲山(福建莆田五中历史组 QQ:35152082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14.(2011 年山西太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时期的铁锄(1953 年于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管仲对(齐桓公)日:“美金(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锄斤,试诸壤土。 ”国语 齐语在我国,铁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三千三百年前的商代中期,但当时的铁是自然陨铁,而不是人工冶铁。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出 现在两

8、千五百年前后,也就是春秋战国之际,铁器已经有了斧、锛、凿各种刀具,中国社会历史进入到铁器 时代。 -一中国社会科学院白云翔4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 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 术 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 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 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 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 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陈文华农具发展史 材料三 明清 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

9、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注:状如钉耙,用于刨土。)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的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乃粒 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太湖地区农业史(1)材料一中三则材料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2 分)能证明这一主题的最有价值的材料是哪一个?(2 分)你的理由是什么?(2 分)(2)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的特点。 (4 分)其影响如何?(6 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耕作技术发生了什么变化?(4 分)其原因有哪些?(6分)

10、整理人:龚哲山(福建莆田五中历史组 QQ:35152082)(4)有人说:顾炎武与董仲舒的政治思想具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请依据材料四和材料一说明理由。(6 分)整理人:龚哲山(福建莆田五中历史组 QQ:35152082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5五、明清文明答案1【解析】B 对于朱元璋来说,他认为元朝破坏了汉族的礼仪文化,即“圣道” ,所以建国之初要恢复儒家文化,因此,朱元璋所说的“先王”不是建立元朝的蒙古人,而应该是与他一样的汉族皇帝,是在明之前的汉族政权,因此,选项 A 可以排除;题干表明在明朝实行的是郡县制, “令郡县皆立学” ,因此选项 D 的周朝典制也可排除;题干要求选从实质上来理解,C

11、项是具体朝代制度,排除C,华夏传统指汉族的农耕文明、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等,所以实质是继承华夏传统,故本题选 B。2 【答案】C。解答时首先要明确在古代中国 “末业”之工商业。材料“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说明张瀚认为农业和工商业比例适当有利于农业的发展。3 【解析】D 明朝,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北方到南方卖棉花(原料) ,南方则到北方卖加工后的布(手工业品) ,说明南方的经济技术更有优势。才会出现上述的情况。而且明朝时期经济重心已经是在南方。棉纺织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前提,A 项颠倒因果关系,排除。B、C 材料不能体现,排除。4 【解析】选 C。古代中国使节通过路上丝绸之路

12、或海上丝绸之路出使外国时,常常携带贵重商品作为表示两国交好的手段, A、B 两项仅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种光荣礼节” ;D 项的中英鸦片贸易是一种屈辱性的贸易,与题干表述不符;C 选项的朝贡贸易则是兼有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和文化传播的“光荣礼节” (如郑和下西洋) ,故选 C 项。5【解析】D 回答本题,需对材料有较好理解和掌握,材料中反映了明后期一些地方,佃户以劣质米交租或借故拖延、拒交,而政府勒令田主(土地的主人)交纳赋税,一些田主被迫借高利贷。ABC三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材料没有体现商业对农业冲击;佃户与地主人身依附关系弱化或矛盾激化等。本题选 D 项“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

13、化”。6【解析】A 节度使是唐朝后期的地方武将,而非明朝官职,可排除 A 项;选项 B,枢密使是北宋时期掌握兵权的官职,也非明朝官职,可排除 B 项;选项 C,三司使是北宋时期掌握中央财政权的官职,也非明朝官职,可排除 C 项,故本题选 D 项。7 【解析】B 从“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 ”中“便往还而通贸易”这一记载可以推断出 A 项正确;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因此 C、D 也正确。8答案:D 考基本的记忆内容。 1783,清廷册封哲布尊丹巴,颁给金册金印,掌握喀尔喀教务9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的能力。通过对图表的解读,故选 A。10 【答案】

14、B【解析】题干材料中的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辛,A 项正确。“卖新丝”“粜新谷” ,反映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C 项正确。 “新丝”是手工业品, “新谷”是农作物,反映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D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土地问题,故 B 项错误。11答案:C 从谢晋的生卒年月可以判断为明朝, 永乐大典为朱棣时期编写,当时都成在今天北京,当时叫北平,B 是元朝, D 是清朝。12.【答案】C。从材料可以看出李贽认为普通百姓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一种思想学说要为大多数人服务,被大多数人所拥有,这既是对儒学被少数人垄断的批判,也是对儒学的发扬光大。13.【答案】 (1)分封

15、制,郡县制。 (4 分)通过分封制,扩人了周人的统治范围;郡县制加强了秦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4 分)(2)措施:全国精兵编入禁军,由中央控制;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监督;地方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握。 (6 分)影响:改变了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造成了“冗官” 、 “冗兵” 、 “冗费”的财政负担;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6 分)(3)平定叛乱和割据势力,设置管辖机构;抗击侵略,签订平等条约。 (4 分)14.【答案】(1)主题: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2 分)最有价值:长沙出土的铁锄。(2 分)理由:第一手材料(或实物史料)(2 分)(2)特点:耕作技术不断革新;由北方逐步向江南推广。(4 分)影响:促进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产生;推动经济重心南移;促进农耕文明的繁荣。(6 分)(3)变化: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4 分)6原因: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突出(劳动力过剩) ;养牛成本较高。 (6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