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听力部分听力部分共 20 小题。题干涉及的内容主要为判断时间、地点、原因及说话者的身份、态度等。 考 试 大 纲 听 力 测 试 部 分 要 求 考 生 能 听 懂 有 关 日 常 生 活 中 所 熟 悉 话 题 的 简 短 独 白 和 对 话 。 考生应具备:1. 了解事实与细节(如时间、地点、数据等 )的能力;2. 揭示对话或独白的主要意义的能力;3. 明确说话人的语气与意图的能力;4. 辨认人物的角色和关系的能力;5. 分析人物的态度和感受的能力;6. 简单地进行逻辑推理与判断的能力。高考英语听力测试的题型、题材、考查点及应试技巧一、 试题的题型特点听力部分分为两节:第一节共 5 小
2、题,第二节共 15 小题。考生将听到 5 段简短的对话(一般为一问一答的形式) 和 5 段较长的对话或独白,从每小题所给的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第一节的 5 个小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简单的事实性信息和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和计算的能力;第二节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的整体理解能力,要求考生理解对话或独白的主旨、要义,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对对话的背景、说话者之间的关系等能作出简单的推理判断,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等。 二、试题的题材特点高考的听力材料多样化,其内容主要涉及日常生活、文化教育、风土人情、时事、人物和科普常识等方面。常见的关于日常生活的话题有:就餐、问候、邀请、约会、购物、通知、问路、
3、打电话、旅游、住宿、谈论天气、询问时间、寻求/提供帮助、安排、病痛、 看法、自然灾害、新闻报道等。 2016 年新课标全国卷 I 英语听力材料话题明细Text TOPIC Text TOPICText 1 给 Lydia 买生日礼物 Text 6 暑期打工Text 2 请求对方帮忙拍照 Text 7 学业近况及毕业打算Text 3 抱怨 Kate 工作时间打私人电话Text 8更改酒店订单Text 4 在餐馆点饮料 Text 9 周末安排Text 5 是否可以开窗户 Text 10 美国大学生求职就业情况三、高考听力考查的知识点和应试技巧(一) 时间数字题此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根据读音辨认时间
4、、数字的能力以及了解多个数据之间的关系并进行计算的能力。对话中出现的数字有可能是价格、日期、时间、数量、年龄、门牌号等。常见设问方式:What time is it now?/When will the train leave?/Whats the price of?/How long?/ How much doescost? /How many?等。解题的关键是听清并记录对话中的数字与相关运算信息。具体步骤是在听到数字后立即将其记下或在选项中找到,并在旁边记录相关信息;熟知各个数字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提问快速运用相应的加减乘除运算得出正确答案。(二)对话场景题此类试题主要考查有关地点的信息,
5、要求考生判断对话发生的地点。有些地点是对话中直接提到的,有些是需要根据对话的内容来判断的, 还有的是两者兼而有之。常见对话场景:学校(教室) 、医院(诊所)、机场、车站、餐馆、商店、图书馆、书店、邮局、警察局等。常 见 设 问 方 式 :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Where are the two speakers?/Where does the man(woman) work?/Where is the man going?等 。1. 仔细辨认对话中的相关词。2. 抓住对话中表示空间关系的介词或介词短语,它们
6、多与地点和方向有关。如 at a hotel, in the post office, at the hospital, at a restaurant, in the library, in the bank, at the airport 等。3. 注意对话中的声东击西和顺序干扰的现象。(三)人物关系及身份题此类题的选项一般为表示职业或身份的名词或由两个名词构成的表示人物关系的并列词组。对话中不会直接提到某人的职业或关系,通常只用一些相关词作为暗示。主要考查考生能否根据对话内容、说话者的语气及态度等判断说话人之间的关系或说话人的职业、身份。常考查的人物关系:师生、朋友、夫妻、父女、母子、同
7、事、同学、邻居、老板与职员、医生与病人、司机与乘客等。常 见 设 问 方 式 : Who are the speakers?/ What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等 。常考查的人物职业:医生、工人、教师、司机、秘书、服务员、售货员、图书管理员、警察、工作人员、作家、经理、学生等。常见设问方式:What is the mans (womans) job(occupation, profession)?/ What is the persons probable job?/ Who is the woman(man)
8、speaking to?/ Whats the profession of the man?/ Who is the woman most probably speaking to?/ Who is the speaker?/ What is his(her) job?/ What does he(she) do?1. 熟悉常见的职业相关词,抓住了这些与说话人职业相关的词,也就等于抓住了关键词。2. 通过关键词并结合对话的语气判断说话人的身份和关系。(四)观点态度题此类题要求考生根据对话者说话的语音、语调、语气以及谈话内容,判断出说话者对某人、某事物的看法或态度。常见设问方式:What doe
9、s the man(woman) say about/think of?/How does the man(woman) feel about/like?/Whats the mans(womans) opinion about/What is the mans(womans) attitude toward the conversation?/How does the man(woman) feel?/The mans(womans) feeling toward the subject can be best described as等。1. 语音语调。英语中,语调主要有升调、降调两种,降
10、调 (尤其是在一般疑问句和反意疑问句中)通常表示说话人的态度是肯定、赞同的,而升调(特别是在陈述句或特殊疑问句中) 表示对事物的怀疑、惊讶或否定。2. 提示词和关键词。考生可以根据一些提示性的语言或相关的词语进行判断,如 I think, It seems to me that, As far as Im concerned, I could say, It is/ sounds true that.。同时还要注意表示否定、转折和虚拟等含义的指示词。3. 从字里行间判断。四、高考听力提分策略及临场解题指导(一)提分策略1. 培养正确的语音和语言基础技能(1)加强 48 个音素的训练; (2)加
11、强单词辨音训练;(3)加强跟读与朗读训练,培养好的语感。2. 加强日常词汇和语法等基础知识的学习(1)扩大词汇量;(2)提高语法意识。(二)临场解题指导1. 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2. 读题预览预测,变被动为主动(1)预 览 : 拿 到 试 卷 , 在 填 涂 完 姓 名 及 准 考 证 号 后 的 剩 余 时 间 预 览 ; 在 播 放 试 音 小 乐 曲 及 试 音 材 料 时 预 览 ; 在 介 绍 第 一 节 试 题 的 做 法 时 预 览 ; 在 每 段 对 话 或 独 白 播 放 前 的 5 秒 钟 时 间 预 览 。(2)预测根据题目中的语言信息预测;抓住关键词预测。3.
12、抓大放小,紧盯关键词句通常只要捕捉到关键的词句就能找出问题的答案,不要盲目地逐词逐句地听。4. 熟悉听力常见词汇,形成思维定势,对症下药高考英语听力的设疑方式是相对稳定的。比如说,常在故事情境发生的主要要素上设疑。一般来说,特定场景的用语和关键词是基本固定的,考生在平时的训练中应多加留意。5. 多感官协调,把握速记要领,增加得分空间考生在平时训练时,要养成多感官协调运作的好习惯,学会用自己熟悉的符号速记材料中提到的年、月、日、星期、钟点、年龄、距离、价格等关键信息,并在脑海中及时换算。6. 学会放弃,避难就易,不放过任何可得分高考英语属于能力选拔型考试,考生不一定能顺利完成所有的题目。再加之英
13、语听力的语速、语音、语调的特点,在交际中出现的连读、爆破、辅音浊化等一系列语言现象以及材料中可能涉及到的语法,如部分否定、虚拟语气、表示转折、让步等的特殊句型和情态动词的特殊用法等,使得一部分考生应接不暇,难以听懂,这是很正常的。遇到这种情况,考生要学会放弃,避难就易,不放过任何可得分。二、阅读理解要求考生阅读 4 篇短文(不少于 900 词) ,从每题所给的 4 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题材广泛,包括科普、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内容。体裁多样,以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为主。阅读文章是我国考生接触外语的最主要途径,因此,阅读理解在试卷中占权重较大。该部分要求考生读懂熟悉的有关日常生活话题
14、的简短文字材料,例如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考生应能:1. 理解主旨和要义每篇文章都会有一个主旨要义。有时从文章的第一个段落,甚至第一个句子即可得出文章的主旨要义,从这一段或这个句子读者会知道文章描述的是谁或什么(即文章的主题),亦会了解作者希望读者了解主题方面的哪些内容。有时,作者没有明示文章的主旨要义,需要读者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进行归纳和概括。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文章主题和中心思想的阐述往往需要大量细节信息的支持,这些细节对于理解全文内容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归纳和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基础。命题人员往往会要求考生根据不同的要求,阅读文章以获得某些特定的信息或准确
15、地寻求所需的细节。这类试题有时比较直接,理解字面意思即可答题;有时则较为间接,需要归纳、概括和推理才能答题。3.根据上下文推断单词和短语的含义正确理解文章中单词或短语的含义是理解文章的第一步,也是理解文章的基础,不懂单词含义根本就谈不上理解文章。但英语单词的含义并非完全等同于词典中所标注的汉语意思,其含义随不同的语境会有所不同。能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灵活变化的词义,才算是真正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此外,阅读文章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过去未见过的词,但许多这类生词的词义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断出来。这种不使用词典而通过阅读上下文来推断生词含义的能力,是一个合格的读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也是阅读测试中
16、经常检测的一种能力。4.根据所读内容作出判断和推理在实际的阅读活动中,常常需要根据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进行逻辑推理,推测作者未明确提到的事实或某事件发展的趋势等。这种判断和推理的能力是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因而也是阅读理解部分重点考查的能力之一。5. 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阅读文章需要具备一定的语篇知识。文章作者常常会使用各种衔接手段使行文连贯。如果希望准确、深刻地理解文章,必须把握住全篇的基本结构,理清上下文的衔接关系,即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6. 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每篇文章都有一个特定的写作目的,或是向读者传递某个信息,或是愉悦读者,或是讲授某个道理。而这些信息通常并不
17、是明确表达出来,而是隐含在文章之中。因此,读者需要在理解文章总体内容的基础上,去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考点一 细节事实理解 一篇文章必然是由许多具体的细节、具体的内容构成的,所有这些信息以某种顺序(时间、空间、情感变化等)排列起来,来进一步解释或阐释主题,体现文章的主旨大意。细节理解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具体事实和细节的理解能力,属于表层理解题范畴,难度较小,但在整个阅读理解题中所占比例最大,细节理解题多从文章的某个具体事实或细节出发来设计题目。此类题通常根据文章具体内容来设问,也常使用下列方式来提问:1.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not) tru
18、e/correct?2.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3.All of the following are true except.4.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en/where/why/how/how/what/which,etc.?1.直接事实题 在解答这类问题时要求学生抓住题干文字信息,采用针对性方法进行阅读,因为这类题的答案在文章中可以直接找到。 如:A giant dam was built many years ago to control the Colorado River in the U.S.
19、This dam was built to protect the land and houses around the river.This huge dam is in the Black Canyon. It is possible to drive a car from one side of the river to the other on a road, which is on the top of the dam. This dam is so big that there is an elevator inside. The elevator goes down forty-
20、four stories from the road to the bottom. There is enough concrete in this dam to build a highway from New York to San Francisco. Thousands of people worked on this dam for five years.This huge dam was called Boulder Dam when it was finished in 1936.Later it was renamed Hoover Dam in honor of a pres
21、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Hoover Dam, one of the highest dams in the world, is situated between the states of Arizona and Nevada. Q:Hoover Dam lies_ .A. between Arizona and NevadaB. in the Black CanyonC. between New York and San FranciscoD. both A and B【解析】由第二段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话可得出正确答案是 D 项。2.间接事实题
22、解答此类题,需要结合上下文提供的语境和信息进行简单的概括和判断或者要进行简单的计算。Invited by Mr.Ye Huixian, host of the well-received TV programme Stars Tonight,Miss Luo Lin, Miss Asia of 1991, appeared as the guest hostess on the Shanghai TV screen last Sunday.Born in Shanghai and taken to Hongkong when she was only six years old, Luo Li
23、n has never dreamed of being Miss Asia. Her childhood dream was to be an air hostess. Before she took part in the competition, she had been an airhostess in Cathay Airline for seven years. However, it still took her three months to learn the art of walking on the stage, dancing, singing, making-up a
24、nd other proper manners, designed by the Asia TV Station.Its really a hard job for me. I wont enter for such competition any more. Anyhow, I am quite lucky. I am also glad to have had more chance to work for the social welfare since I won the title. This time, in Shanghai, Id love to make a deep imp
25、ression on my TV audience,said Luo Lin with a sweet smile.Q: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A. Luo Lin is a native of Shanghai.B. Luo Lin moved to Hongkong with her parents.C. Luo Lin won the title of Miss Asia in 1991.D. Asia TV Station helped Luo Lin to become Miss Asia. 3. 数据推算。If you register
26、 both the VIEW qualification course and the Forum at the same time, you will save_ .A. $100 B.$300 C.$350 D.$400 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就文章提供的数据,以及数据与文中其他信息的关系做简单计算和推断。在做此类题时:1.要抓住并正确理解与数据有关的信息含义。2.弄清众多信息中那些属于有用信息,那些属于干扰信息。3.不要孤立看待数字信息,而要抓住一些关键用语的意义。 考点二 主题理解或写作意图推断 一、主旨阅读理解题考查的内容1.短文的标题(title,headline ) ;2.短文或段落的
27、主题(subject) ;3.中心思想(main idea);4.作者的写作目的(purpose)。二、此类题的设问方式1.What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2.What does the second paragraph mainly discuss?3.What i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4.The main purpose of announcing the above events is_.考点三 推理推断 推理题要求考生根据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进行逻辑推理,推断出作者没有提到或者没有明说的事实或者可能发生
28、的事实。这类题旨在考查学生透过词语的字面意义去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或弦外之音的能力,属于深层理解题。此类题的设问常常包括 infer, imply, suggest, conclude 等词,这类题的设问方式主要有:1.We can infer from the Passage that_.2.Wha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3.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4.It can be inferred from Paragraph 3 that_.5.The author
29、suggests in this paragraph that_.6.The writer implies that_.7.It can be inferred that_.8.It can be concluded from the Passage that_.9.On the whole, we can conclude that_.10.From the text we can conclude that_.11.After reading the Passage we may conclude that_.12.What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from the
30、 Passage?13.The author is inclined to think that_.14.When the writer talks about, what he really means is that_.15.Whats the writers attitude/feeling towards.?16.In the writers opinion,.考点四 词义、句义猜测。词义猜测阅读理解题考查对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在阅读理解题中,所考查的词或短语的意义往往不停留在字面上,要根据语境来判断。此类题的设问方式主要有1.The word .in Line.means/can b
31、e replaced by.2.As used in the passage, the phrase .suggests.3.From the passage, we can infer that the word/phrase . is/referred to. 4.The word .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猜词是应用英语的重要能力,也是高考中常用的题型。它不但需要准确无误地理解上下文,而且要有较大的泛读量,掌握或认识较多的课外词汇。我们要学会顺藤摸瓜,通过构词、语法、定义、同位、对比、因果、常识、上下文等线索确定词义。1.定义法。如:Annealing is
32、a way of making metal softer by heating it and then letting it cool very slowly.句子给予 annealing 以明确的定义,即 退火。It will be very hard but also very brittlethat is,it will break easily.从后面的解释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brittle 是脆的意思。The herdsman, who looks after sheep, earns about 650 yuan a year.定语从句中 looks after sheep 就表明了
33、 herdsman 的词义为牧人。2.同位法。如:They traveled a long way and at last got to a castle,a large building in old times.同位语部分 a large building in old times 给出了 castle 的确切词义,即城堡。We are on the night shiftfrom midnight to 8 A. m.this week.两个破折号之间的短语很清楚地表明 night shift 是夜班的意思。3.对比法。如:She is usually prompt for all he
34、r class, but today she arrived in the middle of her first class.but 一词表转折,因此 but 前后的意思正相反。后半句的意思是她今天第一节课上了一半才来,因此反向推理,可得出她平时一向准时的结论。4.构词法(前缀、后缀、复合、派生等 )。如:Perhaps, we can see some possibilities for next fifty years.But the next hundred?possibility 是 possible 的同根名词,据此可以判断定 possibility 意思是可能性。5.因果法。如:
35、The lack of movement caused the muscles to weaken. Sometimes the weakness was permanent. So the player could never play the sport again.从后面的结果永远不能再运动中,可以推测 permanent 的意思为永远的,永久。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1.例证题 : 例证题的标记。当题干中出现 example, case, illustrate, illustration, exemplify 时。 返回原文,找出该例证所在的位置,既给该例子定位。 搜索该例证周围的区域,90
36、%向上,10% 向下,找出该例证支持的观点。例子周围具有概括抽象性的表达通常就是它的论点。注意:举例的目的是为了支持论点或是为了说明主题句。举例后马上问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不能用例子中的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找出该论点,并与四个选项比较,得出选项中与该论点最一致的答案。 例证题错误答案设计的干扰特征经常是:就事论事。即用例子中的某一内容拉出来让你去选。 ()要求:在阅读中,遇到长的例子,立即给这个例子定位,即找出起始点,从哪开始到哪结束。2.指代题 : 返回原文,找出出题的指代词。 向上搜索,找最近的名词、名词性短语或句子(先从最近点开始找,找不到再找次近的,一般答案不会离得太远) 。 将找
37、到的词、词组或句子的意思代入替换该指代词,看其意思是否通顺。 将找到的词、词组或句子与四个选项进行比较,找出最佳答案。3. 词汇题 :“搜索代入” 法 返回原文,找出该词汇出现的地方。 确定该词汇的词性 从上下文(词汇的前后几句)中找到与所给词汇具有相同词性的词(如一下子找不到就再往上往下找) ,代入所给词汇在文章中的位置(将之替换)看语义是否合适 找出选项中与代替词意思相同或相近的选相,即答案注意:a.如果该词汇是简单词汇,则其字面意思必然不是正确答案。b.高考阅读不是考查字认识不认识,而是考查是否能根据上下文作出正确的判断。c.词汇题的正确答案经常蕴藏在原文该词汇出现的附近。注意不能靠单词
38、词义直接往下推。d.寻找时要注意同位语、特殊标点(比如分号,分号前后两句话的逻辑关系不是形式上的并列就是语义上的并列,也就是两句话的意思相同,所以可用其中一句话的意思来推测另一句话的意思从而推出所给词汇含义) 、定语从句、前后缀,特别要注意寻找时的同性原则。比如:让猜一个名词词组(动词词组)的意思,我们就向上向下搜索名词词组(动词词组) 。隐蔽型词汇题:题干与原文的某句完全重合,只有一两个词被替换掉。隐蔽型词汇题的做法跟词汇题的做法几乎一样,往上往下找。4.句意理解题 : 返回原文找到原句。 对原句进行语法和词义的精确分析(找主干) ,应该重点抓原句的字面含义。若该句的字面含义不能确定,则依据
39、上下文进行判断。注意:局部含义是由整体决定的。 一般来说,选项中的正确答案与原句意思完全相同,只不过用其他英语词汇换种表达而已。 句子理解题的错误选项干扰项特征:推得过远。做题时应把握住推的度。思路: 对句子微观分析? 不行就依据上下文? 选择时不要推得过远。5.推理题 :“最近原则” 标志: learn, infer, imply, inform 看是否可以通过题干返回原文或依据选项返回原文。一般要围绕文中的一两个重点进行推理。推理题无论通过题干能不能定位,我们都要把它固化到文章的一两点上。 依据原文的意思进行三错一对的判断。先不要进行推理,若有一个选项跟原文的意思一模一样,则该选项必然是正
40、确答案。推理题不是考查我们的想象力,它实际是考查我们原文中的某几个点如一个、两个点所涉及的问题我们读透了没有。因此,不推的比推的好;推的近的比推的远的要好。 推理题的最近答案原则:不推的要比推的好,推的近的要比推的远的好,直接推出的要比间接推的好。(原文的某句话变个说法)注意:做题时不能想得太多,推得过远。是否把原文读懂才是关键。6.主旨大意题 : “串线摘帽”即在自然段少的时候串串线,串线法解不出来时,大帽子、小帽子摘一下。 主旨题的标志:mainly about, mainly discuss, the best title 串线法:抓首段和其余各段的第一句话,把其意思连接成一个整体。要注
41、意总结性的提示词和转折词,特别要注意中心句。 (主要针对自然段少的文章;针对自然段多的文章,主旨题最好联系中心句。找一个和中心句最贴近的) 小心首段陷阱。 主旨题错误选项的干扰特征经常是: 局部信息,即选项的内容小于文章的内容; 范围过宽,即选项的内容大于文章的内容。逆向思维法、快速作文法:在两个选项看上去都十分正确无法选择时,试着从选项出发,想象一下如果自己以此选项来写文章会有那些内容,然后把它与文章的内容比较,接近的即为正确选项。7. 作者态度题 : 标志:attitude 应精确理解四个选项的含义。 不要掺杂自己的观点。 可以寻找文中一些具有感情色彩的词。如:fortunately, e
42、xcessively, too many. 举例的方式。 抓论述的主线。把第一段读透,把其他各段的段首段尾句拉出来,看整个文章的谋篇结构。 做作者态度题时特别注意:首先看清楚是谁对谁的态度。8. 判断题 :看可否通过四个选项具体化到文中一点或者根据自然段原则定位。每个选项都应返回原文,不能凭主观印象进行判断。要重点抓是“三错一对” 还是“ 三对一错”的关系(做题是要看清题目) 。9. 细节题 :看完题目回到原文,重叠原文,得出答案10.重点题型中的几个问题: 词汇题:字面意思不是答案,要根据上下文推测其深刻含义 句意理解题:一般不要求推理,只看句子本身。 推理题:答案很大程度上是原文的重现,不
43、一定非要经过逻辑推理从原文中得出。11. 正确答案的特征: 正确答案经常与中心思想有关。 正确答案的位置,最常见的三个位置是:段首段尾处、转折处、因果处。 正确答案经常运用的原则是:同义替换、正话反说、反话正说。 从语气角度来看,正确答案中经常含有不肯定的语气词和委婉表达的用词。如:can, may, might, possible, not necessarily, some. 正确答案经常具有概括性、深刻性,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12. 错误答案的特征:第一大层次: 无中生有 (未提及的概念) ; 正反混淆 (选项的意思跟原文的意思正好相反) ; 所答非所问 (虽然选项的说法没有问题,符合
44、原文,但和题干搭不上边)第二大层次: 过分绝对; 扩大范围(注意隐蔽型的扩大范围 mostly) ; 因果倒置; 常识判断; 推得过远; 偏离中心; 变换词性。常识判断:如果一个选项仅仅符合常识,不一定是正确答案,还要看文章中类似的意思有没有出现;如果一个选项不符合常识,一定不是正答案。能够不由自主地按照正确的思路解题了,才表明我们正确掌握了这些技巧。三、完形填空全国卷对完形填空的考查,近几年来一直以记叙文和夹叙夹议文为主,以说明文和议论文为辅,2017年全国卷和全国卷和卷 III 的完形填空都选用了记叙文。从选材到试题的设置都呈现出“稳中有变”的特点:1. 题材相对稳定:文章的选材都是中学生
45、熟悉的话题,能够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后能给考生带来心灵的启迪。且文章大多原汁原味,语言地道,注重思想性和教育性,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体现出了课程标准中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2. 文章短小精悍:完形填空的文章长度一般为 250 词左右,结构完整,脉络清晰,难度适中,全文设置20个空格,要求考生根据文章的整体内容,从层次结构和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方面选择符合文章情节的选项,很少涉及纯语法知识试题。3. 稳定中有变化:近几年高考完形填空在选项的设置上,打破了传统的四个选项类别一致的命题规律。如2015 年全国卷的第 44 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以-ly 结尾的副词,另外
46、两个副词为 outside 和by;2016年全国卷的第 52 题的四个选项中设置了三个形容词和一个副词,第 47 题和第 54 题的四个选项均由两个动词及两个动词词组构成,第 59 题把两个动词及两个介词短语设置为一组选项。此外,2016 年增加了对代词的考查,考生备考时需要注意。预计 2019 年高考完形填空选项的设置仍然会保持这一命题特征,考生在做题时要灵活变通。总之,备考时考生应把握考查方向,加强语篇意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解读文本,理清文章脉络。平时考生还应注重对常考体裁、题材的训练。近三年新课标卷完形填空考查情况统计表:年份 试卷类型 体裁 词数 话题 考点分布新课标卷 I 夹叙
47、夹议文 271 讲述了我在大二学的免费课程下棋及对我生活的指导意义动词 9 名词 7形容词 3 副词 12018 年新课标卷 II 记叙文 277 讲述了作者 13 年后和儿子见面的情景 动词 9 名词 3形容词 5 副词 2介词 1新课标卷 III 记叙文 271 Dennis Williams 认真对待陌生人的信息,使陌生人倍受感动的故事动词 10 名词 6形容词 4 新课标卷 I 记叙文 251 学习美式手语的经历和感受 名词 5 动词 10形容词 4 副词 1新课标卷 II 记叙文 266 作者自己的学生 Feddy 的性格特征及多年后的生活、工作状况名词 8 动词 9形容词 3201
48、7 年新课标卷 III 记叙文 271 一个加拿大青年在和女朋友分手后,希望免费赠送自己为女朋友购买的环球航空旅行机票的故事,体现了年轻人无私的精神名词:7 个动词:9 个形容词:4 个新课标卷 I 记叙文 253 讲述了司机 Larry 在路上遇到着火的汽车,积极救人的故事。动词 7 名词 4形容词 3 副词 1 连词 2 介词短语 2代词 1新课标卷 II 夹叙夹议文 262 作者通过自身的经历总结出,电话中的感受有时与现实生活中的感受不一致,因为像微笑这样无声的信号无法通过电话传播。动词 6 名词 4形容词 5 副词 3 介词短语 2 2016 年新课标卷 III 记叙文 276 作者通
49、过刻苦训练,最终实现了成为足球队明星球员的目标。动词 8 名词 4 形容词 5 副词 1连词 1 代词 1【答题技巧】一、整体浏览抓住主题在 做 完 形 填 空 题 前 , 首 先 要 整 体 浏 览 , 对 全 文 快 速 阅 读 一 遍 , 了 解 文 章 的 大 意 , 掌 握 文 章 的 主 题 , 并留 心 文 中 的 关 键 词 , 了 解 这 篇 短 文 说 什 么 , 发 生 的 时 间 、 地 点 、 文 章 的 目 的 、 作 者 的 观 点 与 态 度 等 , 这 对于 做 好 完 形 填 空 题 能 起 到 事 半 功 倍 的 效 果 。 因 此 , 了 解 文 章 的 主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