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36 讲 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2016湖南四市联考) 孙中山在 中国实业如何能发展 一文中说:“惟所防者,则私人之垄断,渐变成资本之专制,致生出社会之阶级,贫富之不均耳以国家实业所获之利,归之国民所享。 ”其主要观点是( )A.反对私人资本发展,追求社会公平B.强调发展国家资本,力求造福国民C.主张平均地权,防止贫富不均D.关注工人利益,反对阶级分化解析 由材料中的“惟所防者, 则私人之垄断” “国家 实业” “国民所享”等可知,孙中山主张发展国家资本,所 获之利归国民共享,对私人之垄断资本加以限制,以免其操纵国
2、计民生,B 正确;孙中山反对的是 “私人之垄断” “资本之专制” ,A 错误 ;C、D 在材料中没有反映。答案 B2.(2016河北保定模拟) 孙中山在 1924 年 8 月出版的 三民主义一书中认为,民权应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四个方面。这一解释的本质意义在于( )A.建立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B.实践美国林肯民有、民治和民享思想C.在中国境内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D.真正实现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解析 材料只是提供了民权的内涵,只是共和国建立的一方面,以偏概全,故A 项错误;材料只能体现民享思想,以偏概全,故 B 项错误;民权问题与民族问题联系不大,故 C 项错误 ;孙中山对民
3、权作出具体阐释 ,明确了人民的权利,从而保证人民权利达到实现,故 D 项正确。答案 D3.(2017湖南衡阳模拟)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严厉批评义和团运动的“愚蒙之质”和“狂妄之举” ;但在 1924 年的演讲中,他却称赞义和团运动让“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共合作形成 B.农民运动的高涨C.民主革命发展 D.民族主义成主流解析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对义和团运动的“灭洋”不满,1924 年,随着民主革命的发展,孙中山对民主革命 认识更加深入,认识到反帝反封建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因此,他称赞义和团的反帝精神,故C 项正确;
4、A、B 项不是主要原因,故 A、B 项错误;近代中国,时代主流是反侵略求民主,故 D 项错误。答案 C4.(2016福建宁德模拟) 1930 年 6 月,中共党内有人在 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一文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和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 ”这表明当时( )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B.他认清了中国的国情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解析 1927 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开创了农村包 围城市的革命新道路,A错误;B 、C 与材料信息 “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不
5、符。答案 D5.(2017湖南十三校模拟)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已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 ”他强调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 。这一思想的提出( )A.体现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B.表明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C.说明了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唯一斗争方式D.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解析 根据题目中可以得知,武装暴 动是共识,但是不要把眼光只放在广 东,应该武装湖南民众,纵然失败,也 应该上山(深入农 村),这一思想打破了传统的革命道路路线,为中国革命道路提供了新构想,故 A 项正确;题目中并未
6、提到农民问题,故 B 项错误;题 目中体现的是革命道路问题 ,并未强调革命方式,故 C 项错误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与题意无关,故 D 项错误 。答案 A6.(2017山东潍坊模拟) 毛泽东 “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 ”毛泽东“领导中国起死回生”的关键是( )A.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B.制定了灵活的方针政策C.找到了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D.建立了工农革命武装解析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指明了方向,但不是“领导中国起死回生”的关键,故 A
7、 项错误;制定灵活的方针政策是“领导中国起死回生”的一方面,故 B 项错误;马克思主义 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共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是毛泽东“领导中国起死回生”的关键,故 C 项正确;建立工 农武装是其一方面,故 D 项错误。答案 C7.(2016云南检测) 毛泽东 1939 年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他指出:“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这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B.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提供了经验C.民主革命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D.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
8、分两步走解析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体现出要进行社会主 义革命的必要性,但容易使人忽视了民主革命这一必经阶段,与题意不符,故 A 项错误;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实行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经验,但不是导致中国实行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的原因,故 B 项错误;民主革命的任 务与社会主义革命不同,C 项表述不准确,故 C 项错误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先要完成反封建反侵略的民主革命,然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故 D 项正确。答案 D8.(2017安徽马鞍山模拟)有外国学者认为,毛泽东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
9、一的大国。这里的“功绩”是指( )A.民族独立解放 B.社会主义建设C.民族复兴富强 D.发展人民民主解析 材料反映出毛泽东的最大的功绩带领中国取得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胜利,赢得民族独立,故 A 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不是主要“功绩” ,故 B 项错误;民族复 兴富强是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思想指导下取得的,故 C 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毛 泽东在发展人民民主方面有所创新,但不是主要“功绩” ,故 D 项错误。答案 A9.(2017山西模拟) 1977 年 9 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
10、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 ”邓小平的话( )A.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B.正式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C.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D.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析 邓小平的这段话强调了对外开放,与国内 经济 体制改革无关,故 A 项错误;1977 年的中国还未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故 B 项错误;材料主张抛弃意识形态, “吸收外国好的东西” ,但无法推断是此 时才开始,故 C 项错误;邓小平主张对外开放,学习世界最先进的科研成果,符合当 时中国发展的需要,遵循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 D 项正确。答案 D10.(2
11、016辽宁沈阳模拟) 1978 年,南京大学哲学系胡福明老师的文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人们普遍认为它带来了党和民族的大觉醒。这里的“大觉醒”是指( )A.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B.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使人们彻底认识了“文革”的错误D.使人们回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轨道上来解析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使人 们回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轨道上来。故选 D。答案 D11.(2016广东珠海模拟) “南方谈话”是在总结国内风波和国际变局、分析国内外
12、形势发展和我们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产生的,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深刻性和创造性,它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的高度,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的集大成之作。邓小平“南方谈话”( )A.最先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B.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C.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D.打破了认识误区坚定了改革信心解析 南方谈话是在 1992 年,最先提出和平与 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 题是在 1985 年,故 A 项错误; 1979 年,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1997 年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 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1
13、992 年的南方谈话,邓小平提出深化 经济体制改革,打破了认识误区坚定了改革信心,故 D 项正确。答案 D12.(2016江西南昌调研) “中国共产党走过 90 多年的历程,期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两次飞跃:第一次是毛泽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第二次是邓小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 ”这两次飞跃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民族、民生 B.民权、民生C.民族、民权 D.富国、强国解析 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胜利,实现了民族的解放,解救了劳苦大众;邓小平倡导改革开放,实现了民族的腾飞,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故这两次飞跃解决了“民
14、族”和“民生”问题,故 A 项正确;毛泽东时代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解决“民权”问题,故 B、C 两项错误;邓小平时代才开始实现“富国、强国”的梦想,故 D 项错误。答案 A二、非选择题(共 2 小题,13 题 25 分, 14 题 12 分,共 37 分)13.(2016贵州贵阳模拟) (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 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 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正是因 为他对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杰出贡献,孙中山先生始终在全中国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始终受到全中国人民由衷的景仰。胡锦涛孙中山诞辰 140
15、周年纪念大会讲话实录材料二 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孙先生的原则的在现阶段上,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 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
16、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 年 1 月 18 日2 月 21 日)(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实现“民生幸福” ,孙中山先生提出了什么主张?后来进行了怎样的“创新”?试分析其“创新”有何现实意义。(9分)(2)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忠实的继承者,请概括材料二提出的经济主张。(4 分)(3)为“追求着人民的幸福” ,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取得的突出理论成就是什么?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发展经济的思路或手段上有了什么新的变化?(8 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从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有
17、哪些共同追求?(4 分)答案 (1)理论:平均地权。创新: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意义:要关注民生;要注重公平和正义。(2)主张: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实现社会的平等发展。(3)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变化:大胆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4)追求:追求公平正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关注民生。(写出任意两点)14.(2016四川凉山三模)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位于中国的公的最高层面的是天, 这个天的公作 为天理的公,是连皇帝都应顺从的最高存在。这个天理的公,进入近代以后屡被称为公理。 这个公理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或民族都应服膺的最高的、普遍的规范,强调主
18、张公理的一人便是被称为中国革命之父的孙文,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 义)便是他主张公理的体现。而欧洲在从中世纪向近代的变迁中,人神分裂。粗略地说,在中世纪,神支配着自然法则、人类的政治领 域及社会秩序。但进入近代后,神被限制于作为道德领域的人的内心世界,自然现象不是依据神的意志而是依据自然法则发生,政治领域或社会秩由人的理性和意志构筑而成。道德、自然、政治被分别确定为一个领域。摘编自日沟口雄三中国的思想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孙中山思想发展的原因及近代欧洲人神分裂产生的积极影响。(12 分)解析 第一小问,据材料“ 位于中国的公的普遍的 规范”可得出受传统天人观的影响,结合孙中山思想
19、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可知,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由于列强的侵略而产生了严重民族危机,在经济方面则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思想文化方面则是民主思想传入,根据这些时代背景分析原因即可;第二小问,材料中“神被限制于作为道德领域的人的内心世界,自然现象不是依据神的意志而是依据自然法则发生”说明神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冲击,促进了人文思想的发展,材料中“道德、自然、政治被分 别确定为一个 领域”说明政治和自然科学都开始摆脱了神学的控制,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和自然科学的进步。答案 原因:传统天人观发展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族危机的加深。影响:冲击动摇了神学思想,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复兴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