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 学年高一第一学期 12 月(总第三次)模块诊断 化学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Al27 K39 Fe56 Cu64 一、选择题(共 45 分,包括 20 小题,1-15 题,每小题 2 分;16-20 题,每题 3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 合题意)1.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A. 硬铝 B. 黄铜 C. 钢铁 D. 金箔【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硬铝是铝合金,属于合金,错误;B黄铜是铜合金, 合金,错误;C钢铁是铁合金,属于合金,错误;D金箔是金的非常薄的片,是金属单质,不是合金,正确。考点:考查合金的判断的知识。2.在
2、实验室中,通常将金属钠保存在( )A. 水中 B. 煤油中 C. 四氯化碳中 D. 汽油中【答案】B【解析】A、金属钠和水之间能反应,所以不能保存在水中,故 A 错误;B、金属钠与煤油不反应,且密度比煤油大,沉于煤油底部,隔开了空气,所以钠能保存在煤油中,故 B 正确;C、金属钠与四氯化碳不反应,但密度比四氯化碳小,浮于煤油,能接触到空气,所以钠不能保存四氯化碳中,故 C 错误;D、金属钠与汽油中不反应,密度比汽油大,沉于煤油液面,但汽油的沸点低于煤油,易挥发,所以钠不能保存汽油中,故 D 错误;【点评】金属的保存需要考虑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 明矾:净水
3、剂B. 过氧化钠:供氧剂和漂白剂C. 氢氧化铝:胃酸中和剂D. 生石灰:食品抗氧化剂【答案】D【解析】【详解】A、明矾溶于水后能电离出铝离子,铝离子在溶于中能水解出氢氧化铝胶体而净水,故明矾可用作净水剂,故 A 正确;B、过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故可以做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故 B 正确;C、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可以与胃酸发生反应,使胃液酸度降低,因此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 C 正确;D、生石灰不能和氧气反应,不能做抗氧化剂的物质,故 D 错误。答案选 D。4.下列关于 Na 和 Na 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它们相差一个电子层B. 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C. 钠原子,钠离子均为同一元
4、素D. 灼烧时,它们的焰色反应都呈黄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钠原子有 3 个电子层,钠离子有 2 个电子层,它们相差一个电子层,正确;B、Na 和 Na+的化学性质相差很大,错误;C、钠原子、钠离子的核电荷数均为 11,属于同一元素,正确;D、焰色反应属于元素的性质,为物理变化,灼烧时,它的焰色反应都是黄色,正确。考点:考查钠元素的性质。5.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 H2SO4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 )NaHCO 3Al 2O3Al (OH ) 3AlA. B. C. D. 全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NaHCO 3属于弱酸弱碱盐,既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 CO2气体,又能
5、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故正确;Al 2O3属于两性氧化物,既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 Al3+离子,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 AlO2-离子,故正确;Al(OH) 3属于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 Al3+离子,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 AlO2-离子,故正确;金属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 Al3+和氢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 AlO2-和氢气,故正确。选 D。考点: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的相关知识。6.只用一种试剂可区别 Na2SO4、MgCl 2、FeCl 2、Al 2(SO4)3四种溶液, 这种试剂是A. BaCl2 B. H2SO4 C. NaOH D. AgNO3【答案】C【解析】试题分
6、析:A、加入 BaCl2,Na 2SO4和(NH 4)2SO4都生成白色沉淀,不能鉴别,故 A 错误;B、加入 H2SO4,以上五种物质都不反应,不能鉴别,故 B 错误;C、加入 NaOH,Na 2SO4无现象,MgCl2生成白色沉淀,FeCl 2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总变成红褐色,Al2(SO 4) 3生成白色沉淀,NaOH 过量时,沉淀逐渐溶解, (NH 4) 2SO4生成刺激性气体,五种物质现象各不相同,可鉴别,故 C 正确;D、加入 AgNO3,以上物质都生成白色沉淀,不能鉴别,故 D 错误。考点: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7.下列有关 Na 2 CO3 与 Na
7、HCO 3 说法错误的( )A. 两者均溶于水,但 NaHCO 3 的溶解度小于 Na 2 CO3B. 两者的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均有白色沉淀生成C. 向两者同浓度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前者溶液红色比后者深D. NaHCO3 是发酵粉主要成分, Na 2 CO3 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答案】D【解析】【详解】A.在饱和 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可生成 NaHCO3沉淀,可说明水中的溶解度:NaHCO3 Na2CO3,故 A 正确;B. NaHCO3和 Na2CO3两种溶液与石灰水反应均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故 B 正确;C.由于 CO32-的水解能力大于 HCO3-,所以同浓度的 Na2
8、CO3和 NaHCO3溶液碱性前者强于后者,滴加几滴酚酞,前者溶液红色比后者深,故 C 正确;D. 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也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碳酸钠碱性较强,不能用碳酸钠治疗胃酸过多,故 D 错误。答案选 D。8.小块金属钠投入到盛有 CuSO 4 溶液的烧杯,不可能产生的现象是( )A. 生成红色沉淀 B. 生成蓝色沉淀C. 剧烈反应,钠浮在水面上 D. 钠熔化成闪亮的小圆球,并四处游动【答案】A【解析】【分析】先判断将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然后根据产物推断产生哪些现象。【详解】钠投入到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里,发生反应有:2Na+2H2O=2Na
9、OH+H2,2NaOH+CuSO 4=Cu(OH) 2+Na 2SO4既有 Na 与 H2O 反应现象,又有 NaOH 与 CuSO4反应现象所以现象为:钠浮在液面上,与溶液剧烈反应,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有气泡冒出,有蓝色沉淀生成,所以为B、C、D 选项正确,A 错误。故答案选 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钠的化学性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前边的金属能置换后边的金属,但钾、钙、钠三种金属金属性很强,能和水发生置换反应,所以与后边的金属盐溶液反应时,先和水反应生成碱,碱再和盐反应,所以不能置换后边的金属。9.下列除杂方法不合理的是( )A. 除去硝酸钾中少量氯化钠:降温结晶B. 除去镁
10、粉中的铝粉: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C. 除去 FeCl 2 溶液中的 FeCl 3:加过量铁粉,过滤D. 除去 NaHCO 3 溶液中的 Na 2 CO3 :加氯化钙溶液,过滤【答案】D【解析】【详解】A.KNO 3和 NaCl 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 KNO3先结晶出来、再过滤的方法,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硝酸钾,故 A 合理;B.Al 与 NaOH 溶液反应,而 Mg 不能,则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可除杂,故 B 合理;C. FeCl3可与铁粉反应生成 FeCl2,过
11、滤可得到 FeCl2,可用于除杂,故 C 合理;D. 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碳酸氢钠与氯化钙不反应,但引入新的杂质,故D 不合理。答案选 D。10.甲、乙、丙、丁分别是 NaAlO 2、NaHCO 3、HCl、BaCl 2 四种物质中的一种,将丁滴入乙中,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溶解。丁与甲混合时,无明显变化,则丙是( )A. NaAlO2 B. NaHCO3 C. HCl D. BaCl2【答案】B【解析】【详解】若将丁溶液滴入乙溶液中,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溶解,应为 HCl 和 NaAlO2的反应,则乙为 NaAlO2,丁为 HCl,丁与甲混合时,无明显变化,只有 BaCl2与 HCl
12、 不反应,则甲为BaCl2,丙为 NaHCO3。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注意根据物质反应的现象进行推断,学习中注意常见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积累。11.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际不符的是( )A. 向酸性 KMnO 4 溶液中加入适量 FeSO 4 溶液:溶液紫红色褪去B. 向紫色石蕊试液中加入过量 Na 2O2:溶液先变蓝,后褪色C. 向含有 Al(OH) 3 的浊液中加入过量氨水:浑浊变澄清D. 向 FeSO 4 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最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答案】C【解析】【详解】A.KMnO 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氧化 FeSO4发生反应:2KMnO 4+10 FeSO4+8H2S
13、O4K2SO4+5Fe2(SO4)3+2 MnSO4+8H2O,溶液紫红色褪去,故 A 正确;B.过量的 Na2O2遇水反应:2 Na 2O22H 2O=4NaOHO 2,产生的现象是可以使溶液由紫色转变为蓝色(因为石蕊遇到碱) ,但同时有氧产生,有漂白作用,最后的结果是使蓝色褪去,故 B 正确;C. Al(OH)3 能溶于强碱,不溶于弱碱,所以加入过量氨水不反应,故 C 错误;D. 向 FeSO4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FeSO4+2NaOH=Fe(OH)2+Na 2SO4,4Fe(OH) 2+O2+2H2O=4Fe(OH) 3,反应过程中开始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会被
14、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氢氧化铁,反应现象为迅速变化为灰绿色,最后变化为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故 D 正确。故答案选 C。12.下列各组物质相互作用时,生成物不随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改变而改变的是( )A. Na 和 O 2 B. NaOH 和 NaHCO 3C. NaOH 和 AlCl 3 D. NaAlO2 和 HCl【答案】B【解析】【详解】A.钠与氧气反应产物与反应条件有关,常温下生成氧化钠,加热生成过氧化钠,故A 不选;B. NaHCO3和 NaOH 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与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的用量变化无关,故 B 选;C. NaOH 和 AlCl3反应产物与 NaOH 用量有关,NaOH 少量
15、生成氢氧化铝沉淀,NaOH 过量生成偏铝酸钠,故 C 不选;D. NaAlO2和 HCl 反应产物与盐酸用量有关,HCl 少量生成氢氧化铝沉淀,HCl 过量生成氯化铝、水和氯化钠,故 D 不选。答案选 B。1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钠与水反应:Na+2H 2O=Na+2OH +H2B.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 2O2+2H2O=4Na+4OH +O2C. 向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 CO2气体:2AlO 2 +CO2+3H2O=2Al(OH) 3+CO 32D. 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Fe 3O4+8H+=3Fe3+4H2O【答案】B【解析】A,电荷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2N
16、a+2H2O=2Na+2OH-+H2,A 项错误;B,Na 2O2与 H2O反应生成 NaOH 和 O2,B 项正确;C,向 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 CO2气体生成 Al(OH) 3和NaHCO3,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AlO2-+CO2+2H2O=Al(OH) 3+HCO 3-,C 项错误;D,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生成 FeCl3、FeCl 2和 H2O,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Fe3O4+8H+=2Fe3+Fe2+4H2O,D 项错误;答案选 B。点睛: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离子方程式常见的错误有:(1)不符合客观事实,如题中 D 项;(2)拆分不正确,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改成离子形式
17、,其余物质以化学式保留;(3)漏写部分离子反应;(4) “” 、 “” 、 “=”、 “ ”等符号使用错误;(5)不符合量的要求,如题中 C 项;(6)离子方程式不平,原子不守恒、电荷不守恒等,如题中 A 项。14.下列有关离子检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且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不一定含 CO32-B. 向某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不一定含 CO 32-C. 向某溶液中加入 BaCl 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不一定含 SO 42D. 用洁净铂丝蘸取某溶液在火焰上灼烧钾盐,不必透过蓝色钴玻璃【答案】D【解析】【详解】AHCO
18、 3-也能与酸反应生成无色无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不一定含有 CO32-,故 A 正确;B. 溶液中还可能含有的是 HCO 3 - 、SO 3 2- 、HSO 3 - 中的一种或几种,故 B 正确;C.白色沉淀可能为 AgCl 或硫酸钡,则该溶液可能含有 SO42-或银离子,但二者不能同时存在,故 C 正确;D. 在观测钾的焰色反应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片,以便隔绝钠元素的黄光的干扰,故 D 错误。答案选 D。【点睛】本题考查了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注意掌握常见离子的性质及检验方法,在检验离子存在时,需要排除干扰了,保证检验方案的严密性。15.下列实验现象或表述正确的是( )A. 在酒精
19、灯上灼烧铝箔,会发现熔化的铝不断滴落B. 检验红砖中的氧化铁成分,向红砖粉末中加入盐酸,充分反应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 KSCN 溶液 23 滴即可C. 制备氢氧化亚铁时,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边加边搅拌,即可制得白色的氢氧化亚 铁D. 向饱和 FeCl 3 溶液中滴入少量 NaOH 溶液,煮沸后即得红褐色 Fe(OH) 3 胶体【答案】B【解析】【分析】A.铝加热时在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物为氧化铝,氧化铝的熔点高;B.铁离子能使 KSCN 溶液变为红色;C.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氢氧化亚铁不稳定,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D.NaOH 溶液与氯
20、化铁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钠,Fe(OH) 3胶体的制法:向沸水中滴加饱和的氯化铁溶液,直到出现红褐色胶体为止,据此解答。【详解】A、将铝箔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时在铝箔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物为氧化铝,又因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的熔点,而氧化铝在铝的表面则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熔化的铝并不滴下,故 A 错误;B、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铁离子,滴加 KSCN 溶液变红色,故 B 正确;C、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氢氧化亚铁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氢氧化铁,反应过程中出现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故 C 错误;D、向饱和 FeCl
21、3溶液中滴入少量 NaOH 溶液得到的是 Fe(OH)3沉淀,故 D 错误。故选 B。16.下列物质不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生成的是( )A. Fe(OH)3 B. Al(OH)3 C. FeSO4 D. NaHCO3【答案】B【解析】【详解】A 项,可以通过化合反应 4Fe(OH)2 +O2+2H2O=4Fe(OH)3直接生成 Fe(OH)3,故不选 A项;B 项,Al 2O3与水不反应,Al(OH) 3不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生成,故选 B 项;C 项,可以通过化合反应 Fe2(SO4)3+Fe=3 FeSO4直接生成 FeSO4,故不选 C 项;D 项,可以通过化合反应 Na2CO3 +CO2+
22、H2O=2NaHCO3直接生成 NaHCO3,故不选 D 项。答案选 B。17.将 0.4gNaOH 和 1.06g Na 2CO3 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 0.1 molL-l 的盐酸。下列图像能正确 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 CO 2 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0.84gNaHCO3的物质的量为 0.01mol,1.06g Na 2CO3的物质的量为 0.01mol;二者混合后,溶液中含有 0.01molHCO3-和 0.01molCO32-,滴加盐酸,CO 32-先与 H+反应:CO 32-+H+=HCO3-,不放出气体,消耗 0.01mo
23、lH+即 0.1L 盐酸;此时溶液中含有 0.02molHCO3-,继续滴加盐酸,HCO 3-与 H+反应发生反应:HCO 3-+H+=H2O+CO2,有气体产生,0.02molHCO 3-完全反应消耗盐酸0.2L,即滴加盐酸至 0.3L 时产生 CO2达到最大值。故选 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 CO32-结合 H+的能力强于 HCO3-,向 CO32-和 HCO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首先发生的是 CO32-+H+=HCO3-;进行完全后,再发生:HCO 3-+H+=H2O+CO2。18.已知 Cu2Fe 3 =2Fe2 Cu 2 。向 FeCl3、CuCl 2
2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仍有固体存在,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 加入 KSCN 溶液一定不变红色 B. 溶液中一定含 Fe2+C. 剩余固体中一定含 Cu D. 溶液中一定含 Cu2+【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当固体为铁、铜时,溶液中的 Fe3+、Cu 2+全部参加反应生成 Fe2+和 Cu,反应的方程式为:2FeCl 3+Fe=3FeCl2、CuCl 2+Fe=Cu+FeCl2,所以溶液中一定没有 Fe3+、Cu 2+,一定含有Fe2+;当固体为铜时,溶液中一定没有 Fe3+,Cu 2+恰好全部参加反应或部分反应生成 Fe2+和Cu,所以溶液中一定没有 Fe3+,可能含有
25、Cu2+,一定含有 Fe2+;A、溶液中一定不含 Fe3+,所以加入 KSCN 溶液不变红色,正确;B、通过以上分析知,溶液中一定含有 Fe2+;正确;C、通过以上分析知,剩余固体中一定含 Cu,正确;D、通过以上分析知,溶液中可能含有 Cu2+,错误;选 D。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铁、铜的化学性质。19.已知 100mL MgCl 2 和 AlCl 3 混合溶液中,c(Cl-)=1.2mol/L,c(Mg 2+)=0.3mol/L。欲使 Mg2+全部沉淀而分离出来,至少需 4 mol/L NaOH 溶液( )A. 25mL B. 30mL C. 35mL D. 100mL【答案】C【解析】
26、【分析】操作的目的是氢氧化镁形成沉淀从溶液中分离出来,需要加入过量的碱把生成的氢氧化铝沉淀恰好全部溶解,利用 MgCl2 和 AlCl3与 NaOH 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然后利用电荷守恒、离子守恒计算。【详解】发生反应为:MgCl 2+2NaOH=Mg(OH)2+2NaCl、AlCl 3+3NaOH=Al(OH)3+3NaCl ,Al(OH) 3+ NaOH=NaAlO2+2H2O;将 Mg2+恰好转化为沉淀分离,需要把 Al3+全部转化为 AlO2-;观察反应方程式可以知道,此时,溶液恰好为 NaCl 和 NaAlO2溶液,所以,n(Na +)=n(Cl-)+n(Al3+),Na+来源于 4
27、 mol/L NaOH 溶液,Al 3+、Cl -来源于 100mL MgCl2 和 AlCl3混合液溶液,不考虑水解因素,原溶液中根据电荷守恒 2c(Mg2+)+3c(Al3+)=c(Cl-),计算得到 c(Al3+)=0.2 mol/L,由离子守恒知:n(Na +)=n(Cl-)+n(Al3+)=0.1L 1.2mol/L+0.1L 0.2mol/L=0.14mol,所以,需加 4 mol/L NaOH 溶液体积为: =0.035L=35mL;所以 C 选项是正确的。20.两种金属粉末的混合物 52g,溶于足量的稀 H2SO4中,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氢气 22.4L,则这种混合物不可能是A.
28、Na 和 K B. Mg 和 Al C. Cu 和 Al D. Al 和 Fe【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是 1mol,则需要金属的质量分别是Na:46g、K:78g、Mg:24g、Al:18g、Fe:56g,而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所以根据数学中的平均值原理可知,正确的组合应该是 A 或 C 或 D,但不可能是 B,答案选 B。考点:考查金属和稀硫酸反应的有关计算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注重对学生解题方法和技巧的培养与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学习效率。二、非选择题(共 55 分)21.A、B、C、X 均为中
29、学常见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副产物已略去)。 试回答:(1)若 X 是气体单质,则 A 可能是_aC bAl cNa dFe(2)若 X 是金属单质,向 C 的水溶液中滴加 AgNO 3 溶液,产生不溶于稀 HNO 3 的白色沉淀;X 在 A中可以燃烧。B 的化学式为_;C 溶液在贮存时应加入少量 X,理由是(用必要的文字和离子方程式 表示)_。向 C 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现象是_;写出涉及到的氧化还原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_。(3)若 A、B、C 为含有同种金属元素的化合物,X 为强酸或强碱溶液,则 B 的化学式为_;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或_。【答案】 (1)ac(2)
30、FeCl 32Fe3+Fe=3Fe2+,防止 Fe2+被氧化成 Fe3+检验溶液里的 Fe2+可滴加铁氰化钾溶液,有蓝色沉淀,也可以先滴加 KSCN 溶液不变色,再滴加氯水,溶液变红色 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沉淀 4Fe(OH)2+O2+2H2O=4Fe(OH)3(3) Al(OH)3Al(OH)3+OH-=AlO2-+2H2O 或 Al(OH)3+3H+=Al3+3H2O【解析】试题分析:(1)若 A 是非金属单质,X 是强氧化性单质,A 可发生连续氧化,则 A 为 S 或C、Na 或 N2,故答案为:ac;(2)若 X 是金属单质,向 C 的水溶液中滴加 AgNO3溶
31、液,产生不溶于稀 HNO3的白色沉淀,X 在 A 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则 X 为 Fe,A 为氯气,B 为氯化铁,C 为氯化亚铁;保存氯化亚铁加入少量 Fe 是因 2Fe3+Fe=3Fe2+,防止 Fe2+被氧化成Fe3+;检验溶液里的 Fe2+可滴加铁氰化钾溶液,有蓝色沉淀,也可以先滴加 KSCN 溶液不变色,再滴加氯水,溶液变红色;氯化亚铁溶液中加 NaOH,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后变为氢氧化铁,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沉淀,涉及的氧化还原反应为 4Fe(OH)2+O2+2H2O=4Fe(OH)3;(3)A、B、C 均为含有同种金属元素的化合物,X 是强酸或强
32、碱,则 A 为 AlCl3,X 为 NaOH,B 为 Al(OH)3,反应的离子反应为 Al(OH)3+OH-=AlO2-+2H2O 或 Al(OH)3+3H+=Al3+3H2O。考点:考查无机物的推断22.中学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将 D 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得到以 F 为分散质的红褐色胶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红褐色胶体 F 微粒直径大小的范围:_。(2)A、B、H 的化学式:A_、B_、H_。(3)写出 C 的酸性溶液与双氧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写出鉴定 D 中阳离子的实验方法和现象:_。在 C 溶液中加入与 C 等物质的量的 Na 2O2,恰好使 C 转化为 F,同时
33、产生一种可使带火星木条复 燃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答案】(1)1100 nm (2)Fe FeS H 2SO4(稀) (每空 1 分)(3)2Fe 2 H 2O22H =2Fe3 2H 2O(3 分)取少量 E 于试管中,用胶头滴管滴入 NaOH 溶液,加热试管,可观察到试管口处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或其他合理答案)(3 分)4Fe 2 4Na 2O26H 2O=4Fe(OH)3O 28Na (3 分)【解析】23.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制取 Na 2O2。查阅资料可知:钠与空气在 453473K 之间可生成 Na2O,迅速提高温度到 573673K 之间可生成 Na 2O2,若
34、温度提高到 733873K 之间 Na 2O2 可分解。(1)甲组设计制取 Na 2O2 装置如图 1。使用该装置制取的 Na 2O2 中可能含有的杂质为_。.ANaCl BNa 2CO3 CNa 2O DNaOH ENaHCO 3该小组为测定制得的 Na 2O2 样品的纯度,设计可能用到的装置如图 2:烧瓶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测定装置的接口从 左至右正确的连接顺序是_。(2)乙组从反应历程上分析该测定反应存在中间产物,从而导致测定结果_ (填“偏大”或“偏 小”)。为证明其分析的正确性,设计实验方案如下:实验方案 产生的现象取烧瓶中的反应液加入少量 MnO 2 粉末 有大量气泡
35、逸出向 NaOH 稀溶液中加入 23 滴酚酞试液,然后加入少量的反应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开始无明显现象。向反应液中加入 23 滴酚酞试液,充分振荡,然后逐滴加入 过量的 NaOH 稀溶液加 NaOH 溶液先 变红后褪色在上述实验中,能够证明乙组分析正确的最佳方案是_ (填实验序号)。_组实验得不出结论,原因是_。(3)丙组根据上述提供的有关信息,设计一个方案可准确的测定样品的纯度。请简述实验操作和需 要测定的有关数据_【答案】 (1). BCD (2). 2Na2O2+2H2SO4=2Na2SO4+O2+2H2O (3). aedfgh (4). 偏小 (5). I (6). II (7). I
36、I 中有硫酸存在,所以溶液褪色的原因不一定是被漂白 (8). 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m),加热 733873K 使之分解,用量气装置测定常温常压下生成氧气体积(V),然后进行有关计算【解析】【分析】(1)钠与氧气反应可以得到氧化钠、过氧化钠,二者均与二氧化碳反应得到碳酸钠,与水反应会得到氢氧化钠,而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烧瓶中过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氧气与水;用浓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可能氧气中混有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根据氧气体积可以计算过氧化钠的质量,进而计算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2)实验 I 说明中间产物为过氧化氢,且过氧化氢没有完全分解为氧气,导致
37、测定氧气体积偏小;实验:反应后的溶液中有硫酸剩余,可以使红色酚酞溶液褪色;实验:加入的氢氧化钠先中和剩余的硫酸,过量的氢氧化钠式溶液显红色,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又使溶液红色褪去;(3)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m),加热 733873 使之分解,用量气装置测定常温常压下生成氧气体积(V),然后进行有关计算,或者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m),进入少量二氧化锰,再加入足量的水,用量气装置测定常温常压下生成氧气体积(V),然后进行有关计算。【详解】(1)钠与氧气反应可以得到氧化钠、过氧化钠,二者均与二氧化碳反应得到碳酸钠,与水反应会得到氢氧化钠,由信息可以知道钠与氮气不反应,而碳酸氢钠受热分解,Na2O2
38、中可能含有的杂质为 Na2CO3、Na 2O、NaOH,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CD; 烧瓶中过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氧气与水,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H2SO4=2Na2SO4+O2+2H 2O , 用浓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可能氧气中混有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根据氧气体积可以计算过氧化钠的质量,进而计算样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测定装置的接口从左至右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aedfgh,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2Na 2O2+2H2SO4=2Na2SO4+O2+2H 2O;aedfgh;(2) 实验 I 说明中间产物为过氧化氢,且过氧化氢没有完全分解为
39、氧气,导致测定氧气体积偏小,所以能够证明乙组分析正确的最佳方案是实验 I;实验:反应后的溶液中有硫酸剩余,可以使红色酚酞溶液褪色,所以溶液褪色的原因不一定是被漂白;实验:加入的氢氧化钠先中和剩余的硫酸,过量的氢氧化钠式溶液显红色,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又使溶液红色褪去,反应溶液中存在的中间产物与酚酞作用的条件是碱性条件,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偏小;I;II ;I 中有硫酸存在,所以溶液褪色的原因不一定是被漂白;(3) 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m),加热 733873 使之分解,用量气装置测定常温常压下生成氧气体积(V),然后进行有关计算,或者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m),进入少量二氧化锰,再加入足量
40、的水,用量气装置测定常温常压下生成氧气体积(V),然后进行有关计算,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m),加热 733873K 使之分解,用量气装置测定常温常压下生成氧气体积(V),然后进行有关计算。【点睛】本题考查物质制备实验、物质含量测定、探究实验等,侧重考查学生对测定原理的理解分析,注意定量实验中准确性问题。24.将 6g 的铁粉加入 200mLFe 2(SO4)3 和 CuSO 4 的混合溶液,充分反应得到 200mL0.5mol/LFeSO4溶液和 5.2g 混合固体沉淀物。试计算反应后生成铜的质量_原 Fe 2(SO4)3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 。【答案】 (1)2.56
41、g;(2)0.1mol/L。【解析】试题分析:溶液中含有 Fe2 :0.5mol/L0.2L0. 1mol ,设反应消耗铁的物质的量为 x,生成铜的物质的量为 y ,FeFe 2(SO4)33FeSO 4 Fe CuSO 4FeSO 4 Cu1mol 1mol 3mol 1mol 1mol 1mol 1molxmol xmol 3xmol ymol ymol ymol ymol可得:3xy0. 1mol 6g56x8y5.2g解得 x0.02mol,y0.04 mol。所以生成铜质量为 0.04 mol64g/ mol2.56g,原溶液中 Fe2(SO4)3物质的量浓度为 cFe2(SO4)3
42、=0.02mol0.2L0.1mol/L。考点:考查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的应用的知识。25.取来两份等浓度的 NaOH 溶液 A 和 B,每份 10mL,分别向 A、B 中通入不等量的 CO2,再继续向两溶液中逐滴加入 0.2mol/L 的盐酸,标准状况下产生的 CO2气体体积与所加的盐酸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原 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2)曲线 A 表明,原 NaOH 溶液中通入 CO2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 ;其物质的量之比为 (3)曲线 B 表明,原 NaOH 溶液中通入 CO2后,所得溶液加盐酸产生 CO2气体体积(标
43、准状况)的最大值为 mL【答案】 (1)0.9 (2)NaOH Na 2CO3; 4:1 (3) 134.4【解析】试题分析:(1)加入 90ml 盐酸时二氧化碳的体积最大,此时溶液为氯化钠溶液根据氯离子、钠离子守恒,所以 n(NaOH)=n(NaCl)=n(HCl)=0.09ml0.1mol/L=0.009mol,则c(NaOH)=0.009/0.01=0.9mol/L;(2)CO 2与 NaOH 反应为CO 2+NaOH=NaHCO3,CO 2+2NaOH=Na2CO3+H20,当 n(CO2):n(NaOH)1,反应按进行,等于 1 时,CO 2、NaOH 恰好反应生成 NaHCO3;大
44、于 1时,生成生成 NaHCO3,CO 2有剩余;当 0.5n(CO 2)/n(NaOH)1,反应按进行,CO2、NaOH 反应,无剩余,生成物为 NaHCO3、Na 2CO3;当 n(CO2)/n(NaOH)0.5,反应按进行,等于 0.5 时,CO 2、NaOH 恰好反应生成 Na2CO3;小于 0.5 时,生成 Na2CO3,NaOH 有剩余;由曲线 A 可知从 75ml 到 90ml 为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反应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CO2+H 2O,所以 n(NaHCO 3)=n(HCl)=(90ml-75ml)0.1mol/L=1.510-3mol,根据 C 原子守
45、恒,所以 n(CO 2)=n(NaHCO 3)=1.510 -3mol,由(1)可知,n(NaOH)=0.009mol,所以 n(CO2)/n(NaOH) =1/6,小于 0.5,所以反应按进行,NaOH 有剩余,溶液中溶质为Na2CO3和 NaOH根据 C 原子守恒,所以 n(Na 2CO3)=n(CO 2)=1.510 -3mol,再根据钠离子守恒,得溶液中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 0.009mol-1.510-3mol2=0.006mol,所以溶液中NaOH 与 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0.006mol:1.510-3mol=4:1;(3)由曲线 B 可知从 30ml 到 90ml 为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CO2+H 2O,所以 n(CO 2)=n(HCl)=(90ml-30ml)0.1mol/L=0.006mol,所以 CO2气体体积为 0.006mol22.4L/mol=0.1344L=134.4ml。考点:考查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CO 2与 NaOH 溶液的反应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