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原五中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高 一 语 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先秦人爱带剑,汉代人则喜佩刀。汉初,承先秦馀绪,带剑习俗仍盛。 史记项羽本纪载鸿门宴上,项庄、项伯拔剑而舞,项羽按剑而跽,樊哙执剑切生肉,范增拔剑击玉斗,刘邦逃脱, “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 。可见,当时宴会上的将领,都随身佩剑。 汉书陆贾传曰:“贾常乘安车驷马,从歌鼓瑟侍者十人,宝剑直百金。 ”则汉初儒生亦佩剑。西汉中期以后,形势开始发生变化,刀逐渐取代了剑,成了人们身边常带的武器。考诸典籍及出土文物可知,汉代文人、武将、僚吏、游侠,甚至童子皆有带刀习惯。汉代的刀一般用铁制成,
2、直脊直刃。刀鞘一般由两片木材合制而成,用丝线或丝织物缠紧,外面涂上漆。东汉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及奢靡之风的兴起,佩刀的装饰亦渐趋华美。河北定县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的刀可算是典型代表。该刀长 105 厘米,刀身上饰有线条流畅的错金涡纹和流云图案,精美异常。这或许就是典籍中常提到的“金错刀”吧。同时,作为汉人重要饰物的刀随着礼制的稳定、强化也呈现出等级性。汉代的帝王、诸侯、百官,乃至童子,皆带刀,且不同等级之人,佩刀及刀鞘之质料、形状、色彩和纹饰亦有别。汉代,随着佩刀习俗的盛行,出现了以刀为礼物赠赐人的现象。从应奉传:“赐奉钱十万金错刀、剑、革带各一。奉其勉之。 ”等史传资料中可知,汉代皇帝、侯王常把
3、佩刀作为贵重之物赏赐给功臣、宠臣或嘉宾。汉代带刀习俗之兴盛已如上述,那么,汉人为何一改先秦旧制,舍剑取刀呢?笔者认为,这与刀的自身构造及其在骑战中的优势有关,而这种优势又显明地呈现在汉人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中。汉一统天下后,战争主要发生在中国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其中又以匈奴为最。而北方民族的军队主要是骑兵,惯用刀。杨泓中国古兵器论丛说:“纵横驰骋在战场上的大队骑兵,手执长剑向敌军冲击时,由于马的速度过快,要想毙伤敌人,主要靠挥臂劈砍,而不是用剑向前推刺。 ”如此,以刺杀为主的剑在战场上的作用就不大了,且在击刺、劈砍时,剑还容易折断。因此,为了适应实战的需要,刀成了战场上的主角。可以说,为了对付
4、北方的少数民族,汉人抛弃了剑而选择了刀。甚或可以说,汉人带刀习俗的兴起,亦源于此。因为,早在战国及楚汉战争时期,骑兵战在中国业已兴起,然从典籍记载看,彼时所用武器仍然是剑,少见刀的身影。汉武帝时,在大规模与北方少数民族的作战中,汉人才真正发现刀在骑兵战中的作用,于是弃剑用刀,由此,刀在中国流行了起来。这也正是汉初人仍佩剑而至武帝后佩刀之俗才逐渐兴盛的原因所在。 摘编自汉代人怎样佩刀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通过考证西汉中期的典籍和出土文物,可知当时文人、武将甚至童子都有带刀习惯。B. 河北定县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的刀可以体现当时科技的发展及奢靡之风的兴起。C. 东汉
5、时,作为汉人重要饰物的刀呈现出等级性,与汉朝的礼制逐渐稳定和强化有关。D. 在汉人与北方少数民族的骑战中,因为马的速度过快,所以剑的弱点就暴露出来。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先列举刀取代剑进而兴盛的现象,然后分析刀盛行的原因。B. 文章主要依照时间顺序,来论述刀的起源、发展与流播。C. 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突出刀在骑兵作战时的优势。D. 文章通过引述大量历史典籍、出土文物证明本文观点的合理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根据史记和汉书的记载,在汉初,无论是将领还是儒生都有佩剑的习惯。B. 到了汉代,皇帝侯王常把刀作为贵重的礼物赏赐给臣子或
6、嘉宾,这促使了刀的盛行。C. 刀的兴盛与战争密切关联,若无与少数民族的战争驱使,刀在汉代未必会如此兴盛。D. 在战国及楚汉战争时,骑兵战在中国已兴起,但是当时骑兵战规模较小因而刀未兴盛。【答案】1. A 2. B 3. B【解析】【1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 A, “考证西汉中期的典籍和出土文物”理解有误。原文说的是:西汉中期以后,形势开始发生变化,刀逐渐取代了剑,成了人们身边常带的武器。故答案选 A。【
7、2 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选项 B, “论述刀的起源”理解有误,原文未涉及起源。原文只说的汉代的刀,汉代的刀一般用铁制成,直脊直刃。刀鞘一般由两片木材合制而成,用丝线或丝织物缠紧,外面涂上漆。故答案选 B。【3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概括文本及归纳文本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 B, “这”
8、指的是“皇帝侯王常把刀作为贵重的礼物赏赐给臣子或嘉宾” ,它作为促使刀盛行的原因,理解有误。原文说的是:汉代,随着佩刀习俗的盛行,出现了以刀为礼物赠赐人的现象。故答案选 B。【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编织”与“相见”刘荒田美国二月,加拿大的滨
9、海名城温哥华的景色,害得当地的朋友不好意思。三月来就好了,樱花全开,树上是花的海,树下是人的海!画家指着湖畔一排排光秃秃的树,绘声绘色地告诉我。教我拿什么招待你们?无花果、李树、樱桃、葡萄,连芽也没有,记得我发给你的照片吗?九月,满院子是沉甸甸的果实业余园艺师恨自己当不了武则天,人家在严冬降旨,百花即时乖乖地联手盛开。早晨,我在旅馆吃过早餐,坐对落地窗外的阴雨。心由景生,落寞是免不了的。坐腻了,出门去,把晴雨两用夹克的领子拉高。绕到旅馆后面,那里有一个小而美的湖。不愧是枫叶的国度,小路两旁白里带青的树干下,堆着形状规则的枫叶,一律呈乌黑色。如果秋枫是遍野熊熊的炭火,那么,落叶就是灰烬。我绕湖散
10、步,一肚皮遗憾。从阳光加州来,那边一年四季不缺轮着开的花,教人目不暇接的色彩接力赛,没一天停过。此刻呢,满目是光秃,枯萎,暗哑。好在,湖畔散布的长椅有看头,都是居民捐赠的,各有献出的理由,写在铜制的铭牌上。总括起来,都是为了纪念亲人或朋友。其中一张,摆在枫树下,三尺开外是潋滟的湖水。我俯身细读铭文,它的大意是:我挚爱的母亲玛格丽特泰勒夫人,生前喜欢坐在这里,编织金色,欣赏风景,乐而忘返。如今,她与自然长相厮伴。顿时,轻微的颤栗通过我全身。“编织金色” ,带着魔法的意象啊!且给早晨寂寥的湖畔布置秋光,枫叶醉红,泰勒太太在这里安坐。她最喜爱的活计是编织,便携小凳子下的小篮子,盛着编制针,几捆彩色毛
11、线。她意态悠然,微笑凝在嘴角。阳光如丝绦,从叶间漏入,泰勒太太的银发散成此刻的细雨。从毛线的经纬间出入的编织针,把风声,把水影,把花蕊前蜂鸟的灵巧,把湖上白鹅的淡定,把飞絮飘扬的悠然,还有路过者友好的招呼,小狗戏耍毛线团的憨态,一股脑儿地织入。而这一切,都被金色的阳光晕染过,被她纳入金色晚年的版图。一年年下来,泰勒太太在树下织就几件毛线衣、几顶帽子、几条围巾,为了老伴、儿女、孙儿女、亲友,或是为了社区的慈善基金义卖大会。湖波早已把她的影子折叠起来,把她的笑语录进波纹。她圆满的人生,化为一张长椅。我小心翼翼地坐下来,抚摸湿漉漉的椅背,心头升起无限的暖意,眼前的毛毛雨,被幻象里的阳光锻打成黄金细丝
12、,光影浮动,碰撞,搅拌,泰勒太太手上的编制针,有如指挥棒,金色的旋律盘旋,飞升。就在这一刻,我又发现,长椅旁边的柏树,树干上钉着一个铭牌,上面有这样一句:“我们必再度相见,在树下。 ”原来,这棵树是丈夫为亡妻而栽下的。我又被震撼一次。是啊,尘归尘,土归土。他们必然在泥土里重新合而为一。从“编织金色”到“泥土里的再度相见” ,完美的晚年,必然的归宿。湖畔不起眼的一隅给我如此丰美的启示,在怎么也快乐不起来的天气里。经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身体马上轻盈起来。周遭无一不凋零的林木,忽然变得无比迷人,看,赤裸裸的枝,光秃秃的茎,钉在铅灰色的天幕上,这里一排,那里一堆,貌似孤苦无告,其实在囤积生命的伟力。谁
13、说它们难看?这不就是郎静山先生不朽的摄影作品?不能比它们更简练了,也不能比它们更繁复了!我对温哥华说:只要“编织”与“相见”这两个铭牌在,哪一天来,都是绝佳时间!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段中“业余园艺师恨自己当不了武则天” ,表达了画家朋友对二月的温哥华缺乏美景的无奈和遗憾。B. 第段“湖波早已把她的影子折叠起来,把她的笑语录进波纹” ,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C. 第、段中儿子为母亲刻的铭文,让作者感受到儿子对母亲的挚爱、泰勒夫人对生命的挚爱,作者心中升起暖意。D. 第段所描写的无比迷人的林木、囤积生命的枝与茎,带有鲜明的主观色彩,
14、用欢乐之景烘托欢愉之情。5. 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本文标题的含义?以此为题有什么作用?【答案】4. D 5. 描写温哥华二月阴沉凋零的景象,点明作者落寞遗憾的心情。为下文做铺垫,为下文记叙我在加州看到人文故事和抒发深刻的感受做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此处暗淡的景象与下文动人的故事形成对比,此时作者黯淡的心情与下文的感动震撼形成对比。 6. 含义: “编织”指泰勒太太在湖边树下编织衣物, “相见”指丈夫与亡妻的约定和誓言。 这两个铭牌是温哥华人文美景的典型代表,是温哥华人生命伟力的呈现。表达效果:形象别致,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言简意丰,耐人寻味。【解析】【
15、4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及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一道综合题,既有内容的考查,也有技巧的考查。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是“正确”还是“错误” ,是“一项”还是“两项” 。选项 D, “用欢乐之景烘托欢愉之情”理解有误。根据对原文的理解和把握,是凋零灰暗的景象。故答案选 D。【5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段落在文本中的作用的能力。段落在文本中的作用一般要从内容上的概括、段落结构上的作用、手法和主题上的作用等角度加以作答。本题题干问的是: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首先考生要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第二段是
16、介绍温哥华的景物及景物给作者的感受。从结构上的作用是引出下文对玛格丽特泰勒夫人故事的描写。从手法的作用上是本段中的凋落的景物和低沉的心境和下文美好的故事进行对比。【6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文本的标题含义及作用的能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从作用是注意结合内容和形式作答,内容上就答上面的含义,形式上主要回答收否是文章的线索,或是运用什么特殊的手法等。本题中要注意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编织”与“相见”的含义, “编织”指泰勒太太在湖边树下编织衣物,
17、 “相见”指丈夫与亡妻的约定和誓言。作用是题目给读者以巨大的吸引力,并增加的文章的可读性。【点睛】分析语段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仇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
18、“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 ”乃进专诸于公子光。光之父曰吴王诸樊。诸樊弟三人:次曰余祭,次曰夷眛,次曰季子札。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诸樊既死,传余祭。余祭死,传夷眛。夷眛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眛之子僚为王。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嫡嗣,当立。 ”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余、属庸将兵围楚之灊;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专
19、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选自史记刺客列传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
20、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B. 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C. 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D. 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季子札,其中“季” ,是兄弟排行中最小的。 “伯仲叔季”本指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后也可泛指事物排列的次序。B. 嫡嗣,指皇位承继人。古代宗法制度中一般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即王位和财产由嫡长子继承。皇位承继者也被称为“王嗣” “冢嗣”等
21、。C. 顿首,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指以头叩地立即举起而不停留。因其拜礼至重,在有重大的事情请求时也用“顿首” ,是九拜礼中最隆重的礼节。D. 丙子,干支纪日法。古人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组合为六十单位,每个单位代表一天。文中此日为丙子日,前一天可推为乙癸日。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伍子胥识人善荐。他从楚国逃到吴国后,发现了专诸的才能,通过游说吴王伐楚又发现了公子光的意图,于是把专诸举荐给公子光。B. 吴国国政混乱。公子光的父亲诸樊不欲立太子而欲立贤者;诸樊死后,按兄弟排行传位,季子出逃,吴人立僚为王,公子光认为不合礼制。C. 专诸当机立断。吴王僚趁着楚国国丧,
22、派兵攻打楚国失利,专诸向公子光主动进言现在的吴王僚母老子弱,内外交困,正是行事的时机。D. 专诸胆识过人。尽管吴王僚赴筵时派重兵把守,戒备森严,但专诸仍按计划行事,拿出烤鱼腹中的匕首刺死了吴王僚,完成使命。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答案】7. D 8. C 9. C 10. (1)并且我是真正的王室继承者,应当被拥立为王,季子札即使回来,也不能废掉我。(2)正当现在吴国在外被楚国围困,并且在内没有刚正忠直的臣子,这样没人能把我们怎么样。(3)派遣将领把守关
23、口的原因是防备别的盗贼进入以及意外的变故(或不寻常的情况) 。【解析】【7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这句话的含义是:“公子光出动他预先埋伏的武士,来攻击王僚的部下,全部消灭了他们。于是公子光自立为王,这就是吴王阖闾。阖闾于是封专诸的儿子为上卿” 。根据理解原句“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的意思是“公子光出动他预先埋伏的武士” , “出其伏甲”不能断开,所以可以排除 AC 两项。根据理解“封专诸之子”不能断开,所以可以排除 B。故答案选 D。【8 题详解
24、】本题考查的是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选项C, “顿首是九拜礼中最隆重的礼节”错。稽首:古代汉族跪拜礼最隆重的一种。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掌心向内) ,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故答案选 C。【9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
25、。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 、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选项 C, “专诸向公子光主动进言”中的“主动”于文无据。原文说的是: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公子光对专诸说的话。故答案选 C。【10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
26、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 “立”拥立、 “虽”即使、 “不吾废”倒转句式不能废掉我。 (2) “困于楚”介词结构后置,被楚国围困、 “骨鲠”刚正忠直“如何”把我们怎么样。【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 “留”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 ,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补” ,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换”
27、,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调” 。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变” ,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参考译文:专诸,是吴国堂邑人。伍子胥从楚国逃亡到吴国时,发现了专诸的才能。伍子胥进见吴王僚后,用伐楚的种种好处来游说吴王。吴公子光说:“那伍员的父兄,都死在楚王手里。他劝王伐楚,是希望为自己报私仇而已,并非真替吴国打算。 ”吴王于是不伐楚国。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打算杀掉吴王僚,就说:“那公子光有在国内夺取王位的企图,不能同他说对外用兵的大事。 ”于是向公子光推荐专诸。公子光的父亲是吴王诸樊。诸樊有三个弟弟,按照顺序,大弟叫余祭,二弟叫夷眛,三弟叫季子
28、札。诸樊知道季子札贤能,因而不扶立太子,依次传位给他的三个弟弟,想最后传位给季子札。诸樊死了之后,便传位给余祭。余祭死后,传位给夷眛。夷眛死后,应当传位给季子札,季子札却逃走不肯即位,吴国人便立夷眛的儿子僚为吴王。公子光说:“假使按照兄弟顺序,季子应当即位;假使一定让儿子嗣位,那么光才是真正的嫡长子继承人,应当即位。 ”所以公子光曾经暗地里养着谋臣,以求立为吴王。公子光得到专诸以后,像对待宾客一样地好好待他。吴王僚九年,楚平王死了。春天,吴王僚想趁着楚国办丧事,派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盖余和公子属庸,率领军队围攻楚国的灊城;又派延陵季子到晋国,用以观察诸侯国的动静。楚国出动军队,断绝了吴将盖余、属庸
29、的后路,吴国军队不能退还。在这时公子光对专诸说:“这个机会不能失掉,不去争取,哪会获得!况且我是真正的吴王的后嗣,应当被拥立为国君,季子即使回来,也不会废掉我。 ”专诸说:“王僚是可以杀掉的。他母老子弱,两个弟弟又带兵伐楚,被楚军断了他们的后路。正当现在吴国在外被楚国围困,并且在内没有刚正忠直的臣子,这样没人能把我们怎么样。 ”公子光以头叩地说:“我公子光的身体,就是您的身体。 ”四月丙子日,公子光在地下室埋伏身穿铠甲的武士,备办酒席,宴请吴王僚。王僚从王宫直到公子光的家里派出兵士排成队伍。门户、台阶两旁,都是王僚的亲信。夹道站立的侍卫,都举着长矛。喝酒喝到畅快的时候,公子光假装说脚痛,进入地
30、下室,让专诸把匕首放到烤鱼的肚子里,然后把鱼进献上去。走到王僚跟前,专诸掰开鱼,趁势用匕首刺杀王僚。王僚立刻被刺死了。左右武士也杀了专诸,跟随王僚的人,大起混乱。公子光出动他预先埋伏的武士,来攻击王僚的部下,全部消灭了他们。于是公子光自立为王,这就是吴王阖闾。阖闾于是封专诸的儿子为上卿。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德佑二年岁旦(其一)郑思肖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注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 年) ,诗人正在苏州,元兵南下攻占了那里。德佑二年岁旦,作者感念时事,写下这首诗。下泉:诗经曹风中的一篇,为先秦时曹地汉族民歌,抒写曹人
31、痛恶统治者的暴虐,怀念明王贤伯。1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颔联写下泉诗传唱千年,曹地百姓那样的痛苦未曾断绝,万古兴衰治乱总是相似。B. 颈联写太阳可望、天高难问,喻指虽然皇帝与苏州相近、犹可望见,但国运怎样,无法知晓。C. 诗歌中间两联揭示了诗人逢人垂泪、内心伤楚悲痛的原因,深沉凝重,引人无限深思。D. 本诗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抒情上均采用直抒胸臆,一泻千里。12.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案】11. D 12. 国土沦丧、有心无力的悲痛。首联抒写空有一腔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忠义,但是却没有力量能够实现,只能徒然落泪。对最高统治者
32、的不满。颔联写出了百姓对明君的期待,颈联写皇帝虽在近旁,但只一味苟且偷安,国运艰难。对国家统一、国富民安的渴望。尾联写中原的百姓每天都向着南方敬拜,渴望看到南宋的旌旗,实现南北统一。【解析】【11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手法的赏析的综合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D 项, “抒情上均采用直抒胸臆”分析有错。诗中还用有用典,万古下泉诗:诗经曹风中的一篇,为先秦时曹地汉族民歌,抒写曹人痛恶统治者的暴虐,怀念明王贤伯。故选 D 项。【12 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情感。分析词人的情感首先要
33、知人论世,从注释可知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 年) ,诗人正在苏州,元兵南下攻占了那里。德佑二年岁旦,作者感念时事,写下这首诗。其次要抓住词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分析,从“泪垂”可以看出诗人对时局动荡的悲痛;从“睹汉旌旗”对国家统一、国富民安的渴望。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写出了百姓对明君的期待。颈联写皇帝虽在近旁,但只一味苟且偷安,国运艰难。表达对最高统治者的不满。总之,在分析情感的时候要注意结合背景,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进行分析和作答。【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
34、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先生用两句话理性指出了衰亡民族的两种不同走向,这两句话是:_,_。(2)叙事诗氓中,运用比喻抒写弃妇爱情终结后痛苦无尽的两
35、句是:_,_。【答案】 (1). (1)不在沉默中爆发, (2). 就在沉默中灭亡 (3). (2)淇则有岸, (4). 隰则有泮【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在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先生用两句话理性指出了衰亡民族的两种不同走向” “叙事诗氓中,运用比喻抒写弃妇爱情终结后痛苦无尽”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淇” “隰” 。【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
36、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1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寥廓(lio) 颓圮(p) 垝垣(gu) 长歌当哭(dng)B. 榆阴(yn) 长蒿(go) 桀骜(o) 浪遏飞舟()C. 飨士卒(xing) 万户侯(hu) 寂寥(lio) 陨身不恤(yn)D. 漫溯(s) 瞋目(chng) 火钵(b) 夜缒而出(zhu)【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识记现代汉语常见字字音、
37、字形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总之,字音是考试中常考的题型,考生要在平时多识记正确的字音,要养成正音正读的好习惯,要根据字形去准确辨识字音。只有平时的多积累,养成好的习惯,才能很好的作答字音题。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选项 B, “蒿”应为“篙” ;选项 C, “陨”应为“殒” ;选项 D, “瞋目(chng) ”应为“chn”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38、 中央电视台在推出大型文化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后,另一文化节目朗读者也掀起了全民阅读的热潮,涵养了观众的心灵。B. 港澳珠大桥在地理上连接着港澳和内地,在精神和文化上成为三地居民的纽带,见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的未来。C. 香港邮政公布,将于今年发行一套以“金庸小说人物”为主题的特别邮票,并希望借着制作和发行这套邮票向他致敬。D. 近年来,国内 60 岁以上的游客成为有钱、有闲阶层的代表,他们对旅游体验的需求不断升级,对住宿、饮食的要求不断提高。【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
39、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选项 A,结构混乱,中途易辙,把“在”提到句首;选项 B,不合逻辑“见证的未来”矛盾, “见证”的对象应为已经发生的,或亲眼所见的事物;选项 C,成分残缺“借着制作和发行这套邮票”中缺少宾语的中心词,在后面加上“的方式” 。故答案选 D。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重庆公交车坠江由乘客在乘车过程中与司机发生争吵并最终发生肢体上的冲突导致,这种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不足为训。B. 旅日大熊猫真真产下的雌性幼崽香香现在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大明星,甚至有日本媒体称熊猫香香为改善中日关系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C. 东站铁路枢纽是近期国家铁路部门的重点工程,如果能顺利
40、投入使用,将会缓解春运期间列车运行的压力,让我们拭目以待。D. 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鸟网络与顺风不可开交地争吵起来:菜鸟指责顺风断开数据系统,顺风认为菜鸟索取过多数据,危及用户信息安全。【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的能力。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选项 A,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典范或准则,语境中是批评这种做法,应该用“不足为奇” ;选项 B,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语境中是大熊猫起到了促进两国关系的作用,所以没有“助长事物的声势” ;选项 C,拭目以待,擦亮眼睛等着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使用正确;
41、选项 D,不可开交,形容没法解开或摆脱。语境中指的是争吵,不可开交一般指的是两方打到一起。故答案选 C。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身份证“网证” ,已从 2018 年 1 月开始推广。_。所谓“潮流” ,包括两个向度。其一,_。新技术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二,人心所向的潮流。一切推动历史进步的东西,其内在本质都是人心所向,这是不可阻挡的潮流。当今人们愿意并且习惯使用互联网来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质。当然,_。比如信息安全,身份证复印件、公民持身份证拍摄的照片被恶意使用,也可能会“被法人” “被贷款” 。此外,运
42、营机构的信用、政府相关部门的对接等也并非毫无问题。【答案】 (1). “网证”的诞生符合当今时代潮流; (2). 科技的潮流; (3).“网证”也带来一些新问题【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连贯的能力。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如此题中的第一处,根据后文:所谓“潮流” ,所以此处是应该填写和“潮流”相关的语句。第二处根据后文的:其二,人心所向的潮流,所以此处是根据后文的“科技” ,是要填写科技的潮流。第三
43、处,根据后文是网证带来的不稳定的因素。18.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间以及有些短句的句内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给出的上联作适当的调整。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已被打乱的下联:树边红雨,西回小苑,此间有尧天舜日,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答案】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联的语言的对仗的能力。注意对联的要求是字数相同,词性一致,结构形同,然后注意押韵,从音韵的角度注意仄起平收,仄可以理解为现代汉语的三、四声,平可以理解为现代汉语的一、二声。本题中上联是正确的,根据对下联的
44、理解和把握,要注意从对联的词语的对仗工整的角度来考虑,例如上联的第一句“大江东去” ,中的“东”应该和下联的“西”两个方位名词对仗。同时要注意根据上联的句子的意思,仔细考虑下联的句间的逻辑关系。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著名法学家劳伦斯弗里德曼的美国法简史有这样一段经典描述:当我们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护我们,如警察;陌生人扑灭我们的火灾;陌生人教育我们的孩子;陌生人建筑我们的房子;陌生人在收音机、电视或报纸上告诉我们世界上的新闻;当我们乘坐公共汽车、火车或飞机旅行时,我们的生命便掌握在陌生人手中如果我们得病住进医院,陌生人护理我们或治愈我们。如果我们死了,陌生人将我们埋葬。我们身边这
45、样的“陌生人”无处不在,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有叙述,有抒情,自拟标题,不少于 800 字。【答案】我与陌生人的故事那年有一天晚上,因为一件事情我跟爸妈吵架了,由于爸妈的不理解,我就哭着跑出了家门,可是越想越觉得委屈,于是便在路边上哭了起来,这时一位比我年长的哥哥走过来坐在我旁边问我为什么哭?我告诉他是因为跟父母吵架了,没地方去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之后我们便聊了起来。他边安慰我,边说:“你知道为什么父母不理解你,不让你做吗?”我问他为什么?他笑了笑回答我:“因为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的成长,父母这么做也是有他们的良苦用心,每个孩子都是上天赐给父母的一个小天使,
46、所以他们想好好的保护你,不想让你受到伤害。 ”听到这话之后我突然想起爸妈对我的好,对我的百般疼爱,我那么说他们,他们应该非常寒心,突然间我发现我错了,那天不知道怎么了,我猛的一下扑到了他的怀里哭了起来,他静静的抱着我,什么话都没有说,就这样陪我一直坐着,他的声音很温柔,一直在安慰着我。哭够了他给我了一张卫生纸,让我擦擦眼泪,然后笑了笑说:“哭够了就回家吧,你爸妈应该很着急的等着你呢,你家在哪,我送你回去吧,这么晚了一个人回家不安全,而且你又是女孩子。 ”突然我的心里一暖,然后我点了点头,便是默认了。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的终于到了家门口的时候,我跟他道谢了一下便挥挥手告别了,他告诉我说他不是本地人
47、,是来这里上大学的,已经好长时间没回家了,很想自己的爸妈,我突然明白了他的心,原来他很想回家,但是却在这里求学,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见面,如果能再见面我一定好好谢谢他。回到家了,爸妈看到我一把,把我抱住,跟小哥哥说的一样他们真的很担心我,所以才那么着急,甚至出去找我了一遍又一遍,找不到才回家的,我知道是我错了郑重的跟爸妈道了歉之后,爸妈也原谅我了,不过那个小哥哥我却再也见不到了,虽然不知道名字,但是真的很谢谢他黑夜里陪着我,愿意听我的故事,真的很谢谢你小哥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的能力。考生要注意本题是一篇材料作文,要求学生写记叙文,材料作文的写作首先要结合对材料的理解选准写作的
48、角度。根据对材料的把握和理解,材料中关键的语句是:当我们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护我们,如警察;陌生人扑灭我们的火灾;陌生人教育我们的孩子;陌生人建筑我们的房子;陌生人在收音机、电视或报纸上告诉我们世界上的新闻;当我们乘坐公共汽车、火车或飞机旅行时,我们的生命便掌握在陌生人手中如果我们得病住进医院,陌生人护理我们或治愈我们。如果我们死了,陌生人将我们埋葬。以上材料是从陌生人对我们的帮助的角度来展开的,其实我们生活中时刻在接触着陌生人,我们对陌生人的态度也许大都是冷漠和戒备的。所以考生可以结合对材料的理解和生活的把握,从以下角度进行写作:我对陌生人的认识、陌生人我对你的祝福、陌生人的无私、我抵触的陌
49、生人。以上都可以是考生写作的角度,最后要注意作文的要求进行写作,本题要求写记叙文,记叙文要注意写人记事的真实和抒发情感的真挚。【点睛】记叙文写作的四大要领要领一.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记叙文是用来做什么的?记叙文的本质特点是故事性,记叙文是用来讲故事的。好的的记叙文正如好的电视剧,情节精彩,故事性强,悬念重重,能引人入胜。有了故事性,才有了记叙文的本质。故事精彩,记叙文才能吸引人,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抓住了故事性的记叙文,即便文笔一般,文章也差不到哪里去。通常情况下,学生写的记叙文不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故事的框架、选材和情节没有构造好,文章显得平庸乏味。学生写记叙文要从故事性入手,有故事则有内容,有内容才有精彩。高考记叙文写作,成败的关键皆由故事性决定。优秀的记叙文,往往构思精致巧妙,情节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