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贵州省都匀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1.下列反应中水作为氧化剂的是A. Cl2+H2O = HCl +HClO B. 3Fe+4H2O(g) Fe3O4+4H2C. 2F2+2H2O = 4HF+O2 D. 3NO2+H2O = 2HNO3+NO【答案】B【解析】正确答案:BA、水中元素化合价不变;B、水中氢元素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C、水中氢元素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D、水中元素化合价不变。2.下列物质既能与盐酸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Al Al 2O3 Al(OH) 3 NaHCO 3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Al 既能与盐酸反应
2、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正确;Al 2O3是两性氧化物,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正确;Al(OH) 3是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正确;NaHCO 3弱酸酸式盐,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正确;答案选 D。3.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A. 浓硝酸保存在无色玻璃试剂瓶中B. 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C. 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带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中D. 新制的氯水通常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浓硝酸有挥发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A 错;钠的密度比水大,不与煤油反应,所以那可以保存在煤油中,B 对;碱性溶液试剂瓶用橡胶
3、塞 C 对;新制氯水易分解,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D 对,选 A。考点:化学试剂的保存。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B. 蔗糖、硫酸钠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C. 工业上用铝罐车装运浓硫酸和浓硝酸,说明铝与浓硫酸和浓硝酸不反应D. 含 0.2mol H2SO4的浓硫酸与足量的铜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 2.24 L【答案】B【解析】【详解】A、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选项 A 错误;B、蔗糖在水溶液和熔融态下均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硫酸钠在水中可以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水只能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选项 B 正确;C浓硫酸和浓硝
4、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与铝发生钝化反应,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膜而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选项 C 错误;D完全反应 0.2mol 浓硫酸会生成 0.1mol 二氧化硫,由于稀硫酸不与铜反应,所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小于 0.1mol,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小于 2.24 L,选项 D 错误;答案选 B。5.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分离碘和酒精 B. 除去 Cl2中的 HCl C. 实验室制氨气 D. 排水法收集 NO【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碘和酒精混溶,故错;B、氯气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错;C、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与熟石灰固体来制氨气,故错。故选 D。考点:实验
5、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实验装置与实验目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6.某无色酸性溶液中,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 Fe2+、Ba 2+、NO 3 、Cl B. Na+、NH 4+、SO 42 、Cl C. Na+、K +、HCO 3 、NO 3 D. Na+、K +、MnO 4 、Br 【答案】B【解析】【分析】溶液无色,则有颜色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溶液呈酸性,如离子能大量共存,则在酸性条件下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以此解答。【详解】A酸性条件下 Fe2+与 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 Fe2+有颜色,选项 A 错误;B溶液无色,且在酸性条件下不发生任何反
6、应,可大量共存,选项 B 正确;C酸性条件下, HCO 3 与 H+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不能大量存在,选项 C 错误;DMnO 4-有颜色,不能大量共存,且酸性条件下 MnO4-与 Br-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选项 D 错误。答案选 B。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用 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Fe 3 CuFe 2 Cu 2B. 氯气跟水反应:Cl 2 + H2O H + Cl + HClOC. 钠与水的反应:NaH 2ONa OH H 2D. 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Al 3+ 3OH Al(OH) 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用 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
7、板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3 Cu2Fe 2 Cu 2 ,A 错误;B氯气跟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l2+ H2OH + Cl + HClO,B 正确;C钠与水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Na2H 2O2Na 2OH H 2,C 错误;D氢氧化铝不能溶解在氨水中,则 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的离子方程式为 Al3+3NH 3H2O3NH 4 Al(OH) 3,D 错误,答案选 B。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二氧化硫使溴水褪色利用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B. 向饱和 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可制取 Fe(OH)3胶体C. 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伸入瓶内,试纸变蓝则氨气已
8、经收集满D. 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答案】A【解析】【详解】A、二氧化硫与溴反应生成氢溴酸和硫酸,二氧化硫作还原剂,故二氧化硫使溴水褪色利用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选项 A 正确;B、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向沸水中加入氯化铁饱和溶液加热,至出现红褐色的胶状物,向饱和 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会出现红褐色沉淀,选项 B 错误;C氨水显碱性,将用水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氨水的试剂瓶口,若试纸呈蓝色,则氨气已经收集满,而不是伸入瓶内,选项 C 错误;D植物油和水能分层,可用分液法分离,不能用蒸馏的方法分离,选项 D 错误;答案选 A。9.括号内为杂质,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选用试剂
9、正确的是A. NH3(水):浓硫酸 B. Na 2CO3溶液(NaHCO 3):CO 2C. FeCl2溶液(FeCl 3):Fe 粉 D. Al 2O3(SiO 2):NaOH 溶液【答案】C【解析】【详解】A氨气与浓硫酸反应,应用碱石灰干燥,选项 A 错误;BNa 2CO3与 CO2气体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不符合除杂原则,而 NaHCO3与 NaOH 反应生成碳酸钠,反应后不生成新杂质,应加入适量氢氧化钠,选项 B 错误;CFeCl 3与 Fe 粉反应生成 FeCl2,可用于除杂,选项 C 正确;DAl 2O3、SiO 2都与氢氧化钠反应,影响被提纯物质,应加盐酸,过滤后加入氨水,最后洗涤、
10、干燥、灼烧,选项 D 错误,答案选 C。10.下列用品的主要成分不正确的是A B C D用品 水玻璃 “84”消毒液 小苏打 光导纤维主要成分 Na2SiO3 NaClO NaHCO3 Si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详解】A水玻璃为硅酸钠的水溶液,主要成分为 Na2SiO3,选项 A 正确;B “84 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 NaClO,选项 B 正确;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成分为 NaHCO3,选项 C 正确;D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 SiO2,选项 D 不正确;答案选 D。【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成分,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
11、类题的关键,D 项为易错点,注意二氧化硅和硅的区别,题目难度不大。11.以下物质间不能通过单质与单质直接化合的是A. FeCl2 B. NOC. FeS D. CuCl2【答案】A【解析】【详解】A铁与氯气反应只生成 FeCl3,与盐酸反应可生成 FeCl2,A 选;B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反应生成 NO,B 不选;C硫的氧化性较弱,和变价金属反应生成低价态的金属化合物,铁粉和硫粉混合加热即生成硫化亚铁,能通过单质与单质直接化合而生成,C 不选;DCu 与氯气在点燃时能直接生成 CuCl2,D 不选;答案选 A。12.用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1 mol Cl2
1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 NAB. 标准状况下,22.4L SO 3含有分子数 NAC. 常温常压下,46g NO 2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2NAD. 钠在氧气中燃烧,1 mol O 2作氧化剂时得到的电子数为 4NA【答案】C【解析】【详解】A1 mol Cl2的分子数为 NA个,一个 Cl2分子中含有 2 个原子,所以 1 mol Cl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 2NA,选项 A 错误;B标况下,三氧化硫是固体,22.4LSO 3物质的量不是 1mol,含有分子数不是 NA,选项 B 错误;C、46g NO 2的物质的量为 1mol,含有 O 为 2mol,氧原子个数为 2NA,选项 C 正确;D、钠在
13、氧气中燃烧时,氧元素的化合价由 0 价变为-1 价,故 1mol 氧气得到 2mol 电子即2NA个,选项 D 错误;答案选 C。13.为检验一种氮肥的成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加热氮肥样品生成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另一种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取少量该氮肥样品溶于水,并加入少量 BaCl2溶液,没有明显变化。由此可知该氮肥的主要成分是A. NH4HCO3 B. NH4Cl C. (NH4)2CO3 D. NH4NO3【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该气体是氨气,即该氮肥中含有 NH4 。另一种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4、说明该气体是 CO2。取少量该氮肥样品溶于水,并加入少量氯化钡溶液,没有明显变化,这说明该氮肥中没有 SO42 和 CO32 ,因此该氮肥应该是碳酸氢铵,答案选 A。考点:考查物质的检验点评:进行物质的检验时,要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验证即可。14.纯二氧化硅可用下列流程制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X 可用作木材防火剂B. 步骤的反应是 Na2SiO3+H2SO4H 2SiO3(胶体)+ Na 2SO4C. 步骤中的稀硫酸可用 CO2来代替D. SiO2既能与
15、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氟酸反应,所以 SiO2是两性氧化物【答案】D【解析】【分析】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硅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硅酸沉淀,硅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硅,结合硅及其化合物性质判断。【详解】A硅酸钠水溶液具有阻燃性,可用作木材防火剂,选项 A 正确;B硅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硅酸,所以步骤 II 的反应是 Na2SiO3+H2SO4H 2SiO3(胶体)+Na2SO4,选项 B 正确;C碳酸、硫酸的酸性都强于硅酸,能够与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选项 C 正确;DSiO 2既能和 NaOH 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但与氢氟酸反应的生成物不是盐,所以二氧化硅不是两性氧化物,而是酸性氧化
16、物,选项 D 不正确;答案选 D。【点睛】本题通过框图形式考查了硅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熟悉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D 项为易错点,注意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的特点,题目难度不大。15.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或结论正确的是实验 操作或结论A.浓硫酸加入到蔗糖中 蔗糖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B.实验室收集 NO 可用排空气法收集C.SO2通入高锰酸钾溶液 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 SO2具有漂白性D.CCl4萃取碘水中的 I2 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层,后从上口倒出水层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详解】A浓硫酸加入到蔗糖中,蔗糖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选项 A 错误;
17、BNO 能与空气中的 O2反应生成 NO2,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选项 B 错误;C、将二氧化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被高锰酸钾氧化,选项 C 错误;D用 CCl4萃取碘水中的 I2,四氯化碳密度大于水溶液,则有机层在下层,分液时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层,然后从上口倒出水层,选项 D 正确;答案选 D。16.下列反应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A. 足量的 Mg 与 0.5molL1 的稀硝酸 200mLB. 足量的 Cu 与 5molL1 的硫酸 400mLC. 足量的 Al 与 0.3molL1 的氢氧化钠溶液 200mLD. 足量的 Mg 与 0.5m
18、olL1 的稀盐酸 200mL【答案】C【解析】【详解】A. 根据反应 3Mg+8HNO33Mg(NO 3)2+2NO+4H 2O 可知,足量的 Mg 与 0.5molL1 的稀硝酸 200mL 反应不产生氢气;B. 铜与稀硫酸不反应,则足量的 Cu 与 5molL1 的硫酸 400mL 没有产生氢气;C. 根据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 2+3H2可知,足量的 Al 与 0.3molL1 的氢氧化钠溶液 200mL 反应,产生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 0.3molL1 0.2L =0.09mol;D. 根据反应 Mg +2HClMgCl 2+H2可知,足量的 Mg 与 0.5m
19、olL1 的稀盐酸 200mL 反应产生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 0.5molL1 0.2L =0.05mol;综合以上可知,产生氢气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C。答案选 C。17.I近年来,我国储氧纳米碳管研究获重大进展,电弧法合成的碳纳米管,常伴有大量物质碳纳米颗粒这种碳纳米颗粒可用氧化气化法提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2K2Cr2O7+8H2SO4(稀)=3CO 2+2K2SO4+2Cr2(SO4)3 +4H2O(1)标出以上化学方程式转移电子的方向和数目_。(2)此反应的氧化剂是_,氧化产物是_;(3)上述反应中若产生 22g 气体物质,则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 II用质量分数为 36.5%的浓盐
20、酸(密度为 1.20 gcm3 )配制成 0.5molL1 的稀盐酸。现实验室仅需要这种盐酸 250mL,试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稀盐酸时,所需的仪器除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2)此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3)经计算需要_mL 浓盐酸;(4)某学生在上述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会引起浓度偏低的是_。A若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或未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C容量瓶用水洗涤后没有干燥就直接进行配制D定容时不小心加水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取出多余的水,使液面好到达刻度线。【答案】 (1). (2). K2Cr2O7 (3). CO2 (4).
21、2NA (5).250mL 容量瓶、量筒 (6). 12 molL 1 (7). 10.4 (8). A、D【解析】【分析】I (1)该反应中 C 元素化合价由 0 价变为+4 价、Cr 元素化合价由+6 价变为+3 价;(2)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还原剂对应的产物是氧化产物;(3)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 =0.5mol,根据二氧化碳和转移电子之间的关系式计算;II (1)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步骤选用仪器,然后判断还缺少的仪器名称;(2)根据 c= 计算此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3)计算出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根据稀释
22、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出需要浓盐酸的体积;(4)根据 c= 来判断不当操作对物质的量浓度的影响。【详解】I (1)该反应中 C 元素化合价由 0 价变为+4 价、Cr 元素化合价由+6 价变为+3 价,转移电子数为 12,该反应中 C 失去电子转移给 Cr 元素,所以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2)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还原剂对应的产物是氧化产物,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K2Cr2O7,还原剂是 C,氧化产物是 CO2;(3)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 =0.2mol,1molC 反应转移 4mol电子,则 0.5mol 反应转移 2
23、mol 电子,转移电子数为 2NA;II (1)配制 250mL 0.50mol/L 的稀盐酸的步骤有:计算、量取、稀释、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使用的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250mL 容量瓶等,则还缺少的仪器为:250mL 容量瓶、量筒;(2)质量分数为 36.5%,密度为 1.20gcm-3的浓盐酸的浓度为:mol/L=12mol/L;(3)配制 0.50moLL-1的稀盐酸 250mL,需要该浓盐酸的体积为:0.0104L=10.4mL;(4)A没有用蒸馏水洗涤烧杯 23 次,并将洗液移入容量瓶中, 造成溶质减少,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选项 A 符合;B、定容时俯视
24、容量瓶刻度线,导致加入的蒸馏水体积偏小,根据 c= 可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选项 B 不符合;C容量瓶中原来存有少量蒸馏水,对结果无影响,选项 C 不符合;D、定容时不小心加水超过刻度线, ,导致配制的溶液体积偏大,根据 c= 可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选项 D 符合;答案选 AD。18.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制备氯气并探究其性质,回答下列问题。写出实验室制取氯气的离子方程式:_甲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氯气能否与水发生反应气体 a 是含有少量空气和水蒸气的氯气请回答下列问题:(1)浓硫酸的作用是_。 (2)证明氯气和水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3)ICl 的性质与 Cl2类似,写出 ICl 与水
25、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4)若将氯气通入石灰乳制取漂白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漂白粉溶于水后,遇到空气中的 CO2,即产生漂白、杀菌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答案】 (1). MnO2+4H+2Cl=Mn2+Cl2 +2H 2O (2). 干燥氯气 (3). 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4). ICl+H2O = HCl+HIO (5). 2Cl2+2Ca(OH)2 =CaCl2+Ca(ClO) 2 +2H2O (6). Ca(ClO) 2 +CO2+ H2O=CaCO3 +2HClO【解析】【分析】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 (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用
26、作干燥剂;(2)干燥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3)ICl 的性质与 Cl2类似,其中碘的非金属性弱于氯,碘显+1 价,氯显-1 价,ICl 与水反应生成 HIO 和 HCl;(4)氯气和石灰乳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漂白粉溶于水后,遇到空气中的 CO2,反应产生次氯酸。【详解】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 +2H 2O; (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剂,在实验中吸收气体 a 中的水蒸气;(2)干燥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
27、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故答案为: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3)ICl 的性质与 Cl2类似,其中碘的非金属性弱于氯,碘显+1 价,氯显-1 价,ICl 与水反应生成 HIO 和 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ICl+H2O = HCl+HIO;(4)氯气和石灰乳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2Cl2+2Ca(OH)2 =CaCl2+Ca(ClO) 2 +2H2O;漂白粉溶于水后,遇到空气中的 CO2,反应产生次氯酸,即产生漂白、杀菌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lO) 2 +CO2+ H2O=CaCO3 +2HClO。19.现有常见的 AJ 物质存在如下转化关系示
28、意图(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通常情况下 A为固态金属单质,B、D 为气态非金属单质,E 为淡黄色固体,F 为无色液体,J 为红褐色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H_;D_。(2)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E+FD+G 的化学方程式:_;G+IC+J 的离子方程式:_。(3)若要检验 I 物质的阳离子所加入的试剂是_。实验现象为:_【答案】 (1). FeCl2 (2). O2 (3). 2Na2O2+2 H2O=4NaOH+O2 (4). Fe3+3OH-=Fe(OH) 3 (5). KSCN 或 NaOH (6). 溶液变红或产生红褐色沉淀【解析】【分析】已
29、知通常情况下 A 为固态金属单质,B、D 为气态非金属单质,E 为淡黄色固体,F 为无色液体,J 为红褐色沉淀,推断 J 为 Fe(OH)3,F 为 H2O,E 为 Na2O2,G 为 NaOH,D 为 O2,判断 A为 Na,B 为 Cl2,C 为 NaCl,I 为 FeCl3,H 为 FeCl2,据此分析回答问题。【详解】由上述转化关系分析可知,已知通常情况下 A 为固态金属单质,B、D 为气态非金属单质,E 为淡黄色固体,F 为无色液体,J 为红褐色沉淀,推断 J 为 Fe(OH)3,F 为 H2O,E 为Na2O2,G 为 NaOH,D 为 O2,判断 A 为 Na,B 为 Cl2,C
30、 为 NaCl,I 为 FeCl3,H 为 FeCl2,(1)H 的化学式为 FeCl2; D 的化学式为 O2;(2)E+FD+G 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2O2+2H2O=4NaOH+O2;G+IC+J 的离子方程式为:Fe 3+3OH=Fe(OH) 3;(3)I 为 FeCl3,若要检验 I 物质的阳离子所加入的试剂是 KSCN 或 NaOH,实验现象为: 溶液变红或产生红褐色沉淀。【点睛】本题考查了无机物质的转化关系、物质性质的理解应用、主要是反应现象和反应产物的推断,根据题干信息判断各物质的类别是解题的关键,试题难度中等。20.某些化学反应可用下式表示:A+BC+D+H 2O 请回答
31、下列问题:(1)若 A、C、D 均含有氯元素,且 A 的化合价介于 C 与 D 之间,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2)若 C 为氯化钠,D 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则 A 与 B 的组合是_或_。(3)若 A 为紫红色金属,D 为红棕色气体,请写出符合上式的化学方程式 _。(4) 若 C、D 均为气体且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 A 与 B 的组合是_。【答案】 (1)Cl 2+2OH=Cl+ClO+H2O(2)Na 2CO3、HCl 或 NaHCO3、HCl(3)Cu+4HNO 3(浓) =Cu(NO 3)2+2NO2+2H 2O(4)碳与浓硫酸【解析】试题分析:(1)若 A
32、、C、D 均含有氯元素,且 A 的化合价介于 C 与 D 之间,则该反应可能是氯气与 NaOH 反应,产生 NaCl、NaClO 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 2+2OH-=Cl-+ClO-+H2O;(2)若 C 为氯化钠,D 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是 CO2,A与 B 的组合是盐酸与 NaHCO3或盐酸与 Na2CO3, (3)若 A 为紫红色金属,D 为红棕色气体,则A 是 Cu 单质,B 是浓硝酸,C 是 Cu(NO3)2,D 是 NO2,符合上式的化学方程式是 Cu+4HNO3(浓)=Cu(NO3)2+2NO2+2H 2O;(4) 若 C、D 均为气体且都能使澄
33、清石灰水变浑浊,则 A 是 C 单质,B 是浓硫酸,C 与 D 分别是 CO2、SO 2中的一种。考点:考查元素及化合物的推断、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21.将共 0.4molMg、Al 的混合物用盐酸完全溶解,放出标准状况下 11.2L 气体,然后再滴2mol/LNaOH 溶液,请回答:(1)求该混合物中 Mg、Al 的物质的量之比_(2)若该 Mg、Al 的混合物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在滴加 NaOH 溶液过程中,欲使 Mg2+、Al 3+刚好沉淀完全,则滴入 NaOH 溶液的体积 V=_ mL。(3)若该 Mg、Al 混合物溶于 400mL 3mol/L 盐酸后,滴入 NaOH
34、 溶液,使所得沉淀中无Al(OH)3,则滴入 NaOH 溶液的体积最少为 _ mL。【答案】 (1). 1:1 (2). 500 (3). 700【解析】【分析】(1)气体为氢气,n= =0.5mol,结合电子及原子守恒计算;(2)该 Mg、Al 的混合物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在滴加 NaOH 溶液过程中,欲使 Mg2+、Al 3+刚好沉淀完全,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结合原子守恒计算;【详解】 (1)气体为氢气,n= =0.5mol,设 Mg、Al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x、y,则,解得 x=y=0.2mol,该混合物中 Mg、Al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2mol:0.2mol =1:1;(2)该
35、Mg、Al 的混合物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在滴加 NaOH 溶液过程中,欲使 Mg2+、Al 3+刚好沉淀完全,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铝,且不发生 HCl 与 NaOH 的反应,由原子守恒可知,n(NaOH)=2n(Mg)+3n(Al)=20.2mol+30.2mol=1mol,需要 NaOH溶液的体积为 =0.5L=500mL;(3)若该 Mg、Al 混合物溶于 400mL 3mol/L 盐酸后,n(HCl)=0.4L3mol/L=1.2mol,消耗 n(HCl)=2n(Mg)+3n(Al)=20.2mol+30.2mol=1.0mol,剩余 HCl 1.2mol-1.0mol=0.2mol,滴入 NaOH 溶液,使所得沉淀中无 Al(OH)3,则发生 H+OH-=H2O,Mg 2+2OH-=Mg(OH)2、Al 3+4OH-=AlO2-+2H2O,则需要 n(NaOH)=n(HCl)+2n(Mg)+4n(Al)=0.2mol+20.2mol+40.2mol=1.4mol,V(NaOH)= =0.7L=7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