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渗利湿法治泄泻的药理学探讨.doc

上传人:j35w19 文档编号:6075858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渗利湿法治泄泻的药理学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渗利湿法治泄泻的药理学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渗利湿法治泄泻的药理学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渗利湿法治泄泻的药理学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渗利湿法治泄泻的药理学探讨摘要: 淡渗利湿法是治疗泄泻的一种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文章主要通过对此法常用药物的药理学分析,探讨了淡渗利湿法治疗泄泻的化学基础和药理学效应,以期为中医临床和科研提供更明确、更清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关键词: 淡渗利湿法 泄泻 药理学“淡能渗湿” 。淡渗,就是用甘淡的药物利水渗湿,使水湿从小便排泄而治疗腹泻的一种治法。 内经上说:“湿胜则濡泻。 ”难经也说:“ 湿多成五泄。 ”中医理论认为,由于脾运不健,小肠泌别失职,水液不能渗入膀胱而偏渗于大肠,水反为湿,而成泄泻。治疗上,湿邪不祛,泄泻难止。而祛湿之法,除健脾以治其本外,还可利用人体的自然生理通道,通过应用利小便药物,

2、使水液下渗于膀胱的量增加,而下注大肠的量减少,从而达到“利小便之所以实大便” 的目的。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所谓:“其下者,引而竭之。 ”伤寒论164条云:“复利不止者,当利小便。 ”这里明确提出“利小便”法治复利不止。 景岳全书泄泻提到:“治泻不利小水,非其治也”。李中梓在 医宗必读中提出治泻九法,把淡渗法列为九法之首。可见, “利小便可以实大便”的方法源于黄帝内经 ,成熟于伤寒论 ,发扬于明、清。其应用于临床是有确切疗效的。随着现代医学观念深入人心,原来用以解释利小便法治疗泄泻的传统理论虽在中医界广为人知,但已不能满足科学文化水准日益提高的广大患者的要求。事实上,该法的有效性不仅符合传统中医

3、理论,同时也符合现代药理学机理。临床经常使用的淡渗利湿药物有茯苓、猪苓、泽泻、滑石、车前子、薏苡仁和木通等。下面从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的角度对淡渗利湿法治疗泄泻的机理进行阐述。1 茯苓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的干燥菌核。茯苓中茯苓多糖(茯苓聚糖)为主要成分,含量为84.2%。此外,尚含三萜类化合物茯苓酸、松苓酸等其他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茯苓中所含的羧甲基茯苓多糖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菌、降糖、抗肿瘤等作用。用羧甲基茯苓多糖培养具有促进抗感染、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活性的IL2,TNF ,IL 6,IFN,IFN 等细胞因子的分泌功能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24、36、48、72h,IL2,TNF,IL6,I

4、FN 的效价比无羧甲基茯苓多糖的细胞培养对照组的效价分别高0.8,7.4,0.5,10.9倍。羧甲基茯苓多糖预处理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抗菌、抗炎及抗病毒作用明显增强。茯苓多糖对棉球所致大鼠皮下肉芽肿形成有抑制作用,同时小剂量下也能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说明茯苓多糖具有抑制急慢性炎症反应作用1 。羧甲基茯苓多糖的抗炎作用,可能与其活化 T 细胞、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有关2 。茯苓含有的三萜类成分也有一定抗炎作用。茯苓由三萜1和12作为蛇毒液的磷脂酶 A2的抑制剂,可抑制多种炎症过程。另外,茯苓素体内可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进入激活状态,激活的巨噬细胞体积增大,与外界接触面积大大增加,茯苓素体内

5、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在体外抗病毒的作用加强,茯苓素对小鼠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相当强度的抑制作用3 。另有报道,100%茯苓浸出液滤纸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炭疽杆菌、大肠杆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其醇提取物可杀灭钩端螺旋体4 。2 猪苓猪苓为多孔菌科植物猪苓的干燥菌核,化学成分主要含麦角甾醇、生物素、蛋白质、糖类等。从猪苓中提取出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猪苓多糖。研究发现猪苓多糖能显著增强小鼠 T 细胞对凝聚素 A 的增殖反应以及 B 细胞对脂多糖的增殖反应,对小鼠全脾细胞有明显的促有丝分裂作用;对特异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的检测表明:猪苓多糖能明显增强小鼠对绵羊

6、红细胞的特异抗体分泌细胞数,能明显增强小鼠对异型脾细胞的迟发型超敏反应以及促进异型脾细胞激活的细胞毒 T 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猪苓多糖对小鼠血液 醋酸萘酯酶素分散型阳性 T+淋巴细胞有显著增殖现象5 。另有临床研究表明,猪苓多糖用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体弱儿童,不但能提高 T 细胞免疫功能,对体液免疫有调节作用,并能使免疫功能低下的体弱儿童精力充沛,胃纳增加,体重上升6 。体外实验结果提示,猪苓的醇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7 。3 泽泻泽泻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块茎。泽泻块茎中含挥发油、小量生物碱、天门冬素、植物甾醇苷、多种脂肪酸、树脂、蛋白质、淀粉和5种三萜类化合物及大黄素、泽泻

7、醇 C 单醋酸酯和环氧泽泻烯等。研究表明,泽泻所含物质可增强网状内皮系统活性和抗补体活性。Shimizu 等报道一种从泽泻中分离出来的称之为 alismanSI 的葡聚糖具有增强网状内皮系统活性和抗补体活性8 。Tomoda 等报道从泽泻块茎中分离出一种名为 alismanP 的酸性多糖,也具有增强网状内皮系统活性和抗补体活性。Matsuda 等研究了泽泻甲醇提取物和萜烯成分的抗补体活性。他们发现干燥泽泻块茎的甲醇提取物显示出对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激活的补体诱导的溶血作用均有抑制性作用,它还能抑制低张性休克诱导的溶血作用,但此作用与其抗补体活性相比较则非常弱。结果表明泽泻具有抗补体活性,它的抗补

8、体作用的成分部分应归于上述讨论的萜烯成分9 。另据郑虎占等10报道,泽泻有抑菌作用,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和结核杆菌都有抑制作用。戴岳等11报道泽泻煎剂可明显减轻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抑制大鼠棉球肉芽组织增生,而对血清抗体含量及大鼠肾上腺内抗坏血酸含量无显著影响,表明泽泻有一定抗炎作用。4 车前子车前草为车前科植物车前、大车前、平车前的干燥全草。车前子为上述3种植物的种子。车前以种子和全草入药。化学研究表明车前子含有车前子含有车前子酸、琥珀酸、腺嘌呤及胆碱等。体外抑菌实验表明,车前草水浸剂对同心性毛癣菌、羊毛状小芽孢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本品高

9、度敏感,醇提取物可杀灭钩端螺旋体12 。车前子水提醇沉液给小鼠灌胃,对二甲苯致耳壳肿胀,蛋清致足跖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降低皮肤及腹腔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及红细胞膜的通透性,提示车前子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13 。5 薏苡仁薏苡为禾本科薏苡属草本植物,它的干燥成熟种仁称为薏苡仁,为常用中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薏苡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了研究,并得到了多种化学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薏苡仁油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病毒等方面的活性。薏苡的化学成分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到目前为止,中外学者从薏苡中分到的化合物类型包括:脂类、甾醇类、木脂素类、酚类、苷等近30个化合物以及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等

10、营养成分。薏苡仁甲醇提取物对 Epstein Barr 病毒早期抗原(EBVEA)激活作用有强烈的抑制活性,并依据生物活性为指导分离出一个单取代甘油酯,即 -单亚麻酯,当其浓度为6.2 gml-1时,可引起80%的细胞被抑制,表明 -单亚麻酯为薏苡仁抗病毒活性成分之一14 。体外实验表明,薏苡全草(鲜品) 榨汁或根(干品) 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碳疽杆菌、白喉杆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15 。6 木通木通别名八月扎茎、预知子藤等,为木通科木通属植物木通、三叶木通或白木通的干燥藤茎。木通中主要含有三萜皂苷成分。木通醇浸液(120)在体外对革兰阳性菌、阴性菌如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均具有

11、抑制作用16 。木通水煎剂(15) 对毛癣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7 ,三叶木通对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假单胞菌作用均较强。利尿、抗菌主要成分为木通皂苷18 。7 滑石滑石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族滑石。主要含水硅酸镁,一般研粉或水飞晾干用,化学成分有:硅酸镁、氧化铝和氧化镍等,主要药理作用有吸附和收敛作用,内服能保护肠壁。滑石粉布于创面可形成被膜,有保护创面,吸收分泌物,促进结痂的作用。另据体外实验研究,滑石粉对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19 。8 小结现代药理学对淡渗利湿法治泄泻常用药物的研究表明它们中多数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杀菌、抗病毒或抗炎的效应。就现代医学角度而言,

12、泄泻之证,特别是符合淡渗利湿法适应证的类型常是由肠道细菌感染所引起的。从目前研究状况来看,淡渗利湿法治疗泄泻的药理学机制当属直接或间接地抗菌、抗病毒、抗炎和增强免疫功能,对抗细菌及其所引发的炎症,进而促进肠道机能恢复,达到治疗泄泻的功效。作为治疗泄泻的重要方法之一,淡渗利湿法在现代中医临床上仍有着广泛的应用。以现代药理学的眼光来看,此法有其合理性。但作为一门不断进步,不断完善的科学,现代药理学所能探察到的方面仍主要局限于其化学本质和药效学的研究,而对其有效性的本质研究仍有相当大的可以进一步完善的空间。该法在长期应用于临床的过程中多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实现其效用的,因此在临床应用此法时应以中医理论为主要指导理论和处方依据,避免以尚不完善的现代医学理论指导中医处方现象的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