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社会保障概论授课提纲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 一、定义 二 、 与社会保障相关或相近的几个概念 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起源及其发展 一、 近代早期社会保障制度及其特点 二、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诞生的社会条件 三、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诞生的过程和特点 四、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期发展(-本世纪四十年代末) 五、 五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末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六、 八十年代以来的发展变化 七、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概况 第三节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一、 福利经济学 二、 凯恩斯主义理论 三、 贝弗里奇计划 四、 社会民主党的福利社会主义 第二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基本
2、功能保障基本生活、应付风险、消除贫困 一、 帮助社会成员应付生命周期中必然会遇到的困难时期 二、 帮助所有社会成员应付各种可能的风险 三、 消除贫困 四、 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主体和对象 一、 社会保障的主体 二、 社会保障的对象 第三节 社会保障的主要项目 一 老年社会保障类顶目: 二 失业者社会保障失业救济金 三 医疗卫生社会保障 四 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社会保障 五 灾害和意外事件保障 六 优抚待遇 七 反贫困社会保障 第三章 社会保障的主要形式 第一节 社会保险(Social IrisurMice ) 一 社会保险的基本含义 二 社会保险的特征三 社
3、会保险的主要类别第二节 社会救助(Social Assistance) 一 社会救助的基本含义 二 社会救助的基本特点 三 社会救助的主要类别 2第三节 社会福利(Social Welfare) 一 社会福利的基本含义 二 社会福利的主要特点 三 保障型社会福利的主要项目 第四章 社会保障的运行过程及机制 第一节 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 一 政府开支 二 个人投保 三 企业社会保障开支 四 社会保障资金的其它来源 五 非资金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及资源 六 多渠道、多层次的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模式 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管理 一 管理的目标、原则和基本要素 二 管理体制 三 管理机构和管理的规章制度 四 内部管
4、理和外部管理 五 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问题 六 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七 改善管理的基本要点 第三节 社会保障资金的分配和使用 一 社会保障资金的分配:将社会保障资金分配到使用者 二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 第四节 社会保障资金的基本运作模式 一 责任一利益模式和社会经济模式 二 基金制和现收现付制:社会保障机构在资金运作时的两种模式 第五章 社会保障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 社会保障与经济体制:静态考察 一 微观考察 二 宏观考察 第二节 社会保障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动态考察 一 社会保障的经济功能 二 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可能的不利影响 三 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保障可能出现的问题 四 社会保障与社会经济的协调
5、发展 第三节 社会保障与政治发展(删) 一 社会保障与社会政治 二 社会保障与政府决策 第四节 社会保障与人口、家庭、社区发展的关系 一 社会保障与人口 二 社会保障与家庭 三 社会保障与社区发展 第五节 社会保障与社会文化观念 一 社会保障与社会收入分配结构 二 社会保障与社会文化观念 3三 社会保障意识 第六节 社会保障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 社会保障对社会发展的适应 二 社会保障对社会发展的促进 第六章 当今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发展概况 第一节 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 西欧工业化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现状 二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三 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和社会
6、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 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一般情况 二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社会保障模式 三 新加坡的“社会公积金制度 “简介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变化 第七章 (无) 第八章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1949 年以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二节 五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初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发展状况 一 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1950 一 1957) 二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整和波动(1957-1982) 第三节 五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初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社会经济条件 第九章 八十年代初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第一节 改革的社会经济根源
7、一 我国原有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合理性是导致改革的根本原因。其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 经济体制改革是导致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主要原因 三 社会条件的变化是促使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重要因素 第二节 改革的基本方向 第三节 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一 国有企业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二 非国有部门劳动者的社会保障 第四节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第十章 我国未来社会保障体制发展的趋势 第一节 市场经济对社会保障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若干问题 第三节 影响未来社会保障发展的若干经济与社会因素 第四节 未来社会保障发展的模式选择 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定义社会保
8、障不是自古就有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扩大而产生的。虽然近代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诞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时间了,但对社会保障的定义仍各置一词。从广义上看,社会保障是社会对没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机会的成员提供一定的物质或服务,以保障其生活需要的制度。4在近代社会以前,社会保障主要由氏族、家庭等群体来承担;而现代社会中,社会保障主要是政府和其它正式组织的功能,是一种稳定的社会制度。因此,在现代社会中,“社会保障”特指政府和其它正式组织所制定和执行的各种保障制度,其定义为: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 )是政府或其它社会组织对社会中没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机会、或者因意外事件
9、而陷于困难的成员提供一定的物质或服务,以保障其生活需要的制度。与社会保障相关或相近的几个概念社会保障涉及到一系列概念,有些概念容易产生歧义而被误解。搞清楚这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非常重要。1 社会福利(social welfare ):广义上讲,社会福利是指政府或其它社会组织为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而向社会成员广泛提供的物质和服务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一种类型,旨在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2 社会政策(social policy):政府或其它社会组织在社会成员的教育、医疗保健、就业、社会保障、住房、社区发展及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公共事务方面,以及在对
10、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贫困者等特殊人群方面采取的各种福利性政策的总和。在当代绝大部分国家中,社会保障政策都是社会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 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它是由政府所组织和实施的一种保险方式。与商业保险不同,社会保险不以盈利为目的,并以法律的形式强制实施。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最广,一般包括所有公民。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相比,具有更强的利益转移效应,是政府实现收入再分配和缓解贫困的主要手段之一。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不同:1 社会保险的保障对象变得更加窄了。社会保险只对具有一定资格的劳动者提供保险,一般对劳动者有一定的参保年限或缴费金额限制。2 社会保险的资金
11、来源一般为雇主和/或雇员的缴费。3 社会保险的缴费和收益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般通过受益公式表示。4 在领取保险金时,只要符合一定的资格,一般不考虑受益人的财产状况和生活水平。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起源及其发展 社会保障形成为一种制度,至今不过是一百多年的事情,但它作为一种思想,却是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的,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社会保障。古埃及的石匠、古罗马的士兵、中国孔子的礼记礼运“大同篇”中就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皆有所养”的论述。这些都可以称得上是现代社会保障的思想源泉和雏形。随着社会制度的不变化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障也有了新的形式和新的
12、内容。一 近代早期社会保障制度及其特点1 国家或其它社会组织的社会保障行为由来已久。但近代以前的社会保障行为是零散的、非制度化的。2 世界上第一个由国家制定的、相对稳定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英国在十六世纪末开始实行的“济贫法”(The Poor Law)3 早期社会保障的特点:(1)是对穷人的救济,只保障其基本的生存(2)这种保障被看成是对穷人的恩赐,而不是社会成员应具有的权利(3)贫困被认为是由于懒惰等个人原因而造成的。因此,接受救济是一种耻辱,并常常伴随着某些权利的丧失。二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诞生的社会条件一 基本的社会经济背景工业革命以后,西欧的经济和社会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51. 工业经济活
13、动和城市生活中的风险增大,如因工伤、失业、生育、年老等原因而丧失劳动能力和劳动机会的可能性大大增加。2. 大量的城市产业工人不掌握生产资料,因而传统农业社会中靠财产(如土地)保障生活的模式失去作用。3. 市生活中流动性增大,家庭趋向于小型化,因而家庭保障的功能降低。由于以上诸种原因,西欧工业革命在给社会普遍带来财富的同时,也使得大量的劳动者生活质量降低、生活风险增大,导致贫困等社会问题严重。并且,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这些贫困和风险不再仅仅是由于个人原因而造成,而更主要地是由于社会的原因,即社会制度的不合理而造成。为此,需要有一种新的社会保障制度来专门解决这些问题。二 促使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诞生的其它
14、一些因素1. 十九世纪的工人运动:不仅在经济方面提出了提高工资和保障的要求,而且在政治上对资产阶级国家的统治造成了威胁,迫使政府重视解决劳动者的各种问题。2. 学者们的研究: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后许多学者对城市工业劳动者的劳动和生活状况做了实际的调查研究,揭示了劳动者的贫困情况,并指出造成这种贫困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制度的不合理,从而促使了政府以国家力量来解决这些问题。3. 政府功能的加强:政府逐渐从“不干预主义” 转向在经济和社会事务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承担更多的责任。三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诞生的过程和特点在上述各种因素的促使下,德国俾斯麦政府最早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在德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障制度立
15、法,宣告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其主要的法案包括疾病、工伤和养老等方面。紧接着,西欧各国相继制定了有关的社会保障立法。到本世纪初,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在西欧各国基本普及。1935 年,美国通过了第一个社会保障法案。2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特点对象广泛:可以包括所有的社会成员项目齐全:可以对付所有可能的风险例如:因年老、疾病、残疾、生育等原因而丧失劳动能力因失业等原因而丧失劳动机会因自然灾害、社会事件、意外事故等原因而陷入生活困难因自然和社会条件恶劣、家庭成员太多等原因而陷入贫困等为社会成员提供社会保障是现代政府和企业(雇主)的一项义务,依法获得社会保障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同时,有能力的社会成员也
16、被要求以某种形式为社会保障制度做出贡献。但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并且,在不同的国家中,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具体模式和完善性程度差别很大。四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期发展(-本世纪四十年代末)在西欧,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最初阶段中运行并不顺利,其原因和表现在于:1 社会条件不理想:在此期间出现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2 新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未能为社会各阶级和阶层广泛接受,各群体之间的矛盾较大,雇主们对此仍有较大的抵触,政府对社会保障的发展推动不力。其主要表现为1 扩及面较窄,项目不完善。2 新旧制度同时运行,相互之间制度和管理不配套3 管理体制混乱,漏洞较多6尽管如此,
17、新生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在其初期阶段仍发挥了较广泛的社会功能。并且在最初的几十年中,各国政府也对社会保障制度做出了局部的改革。五 五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末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1 西欧国家在“贝弗里奇计划 ”的基础上改革和发展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起了一套相当完善和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被称为“ 福利国家” 模式。2 西欧以外的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开始建立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尽管其发展模式和水平与西欧有较大的不同。3 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建立起了社会保障制度。六 八十年代以来的发展变化 1 西欧发达国家开始改革其社会保障制度,其主要方向是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效率,反省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不足之处,削减社会
18、保障开支的呼声较高。2 社会主义国家由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政治制度的变化,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出现问题,因此而开始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重建。3 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发展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但是少有采用西欧的“福利国家” 模式。七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概况1 在民国时期曾于 30 年代制定过社会保障的立法,但由于各种原因而未能有效地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处即开始制定和实行社会保障制度。2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发展到相当的规模和水平,发挥了很大的社会功能。然而,这套制度也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
19、:在城市机关团体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劳动者中建立起了一套较为晚上的社会保障制度,但在其它社会成员中,社会保障的程度还很低。我国农村中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水平远远低于城市。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国有企业中的劳动保险制度的效率较低,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不利影响。3 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作用,原有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因此开始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目前,朝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要求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有新的发展。社会保障问题在当前已成为改革和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问题之一。我国社会保障未来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方向是:逐步建立扩及面广泛、项目完善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现有的企业
20、劳动保险制度,以使之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第三节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福利经济学、消费理论、凯恩斯的政府干预、贝弗里奇计划和西欧社会民主党的福利社会主义思想等通常被认为是社会保障理论的基础。目前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上都遵循这些理论。虽然各国选择的模式有所不同,但都具有保障 公民基本生活、国家参与实施、缓解贫穷增进福利和促进社会收入公平等基本特征。一 福利经济学20 世纪 20 年代盛行于英国的福利经济学,主要代表认为是英国经济学家 A.C.庇古,他创立了福利经济学的科学体系,主张通过国民收入增加和国民收入再分配两种方式来增加社会的福利。国民收入的增加所带来的普遍福利,关键取决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21、,尤其是劳动力要素的合理配置,因此必须给劳动者提供适当的劳动条件,并在劳动者出现患病、伤残、生育、失业、年老等以外情况丧失劳动收入时,能得到适当的物质帮助,使其恢复劳动能力。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来增加居民普遍福利,是建立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基础上的。通过向收入高的富人征收累进所得税和遗产税,并向劳动者增加失业补助,向贫穷者增加社会救济,就可以达到更加平均的收入分配结果,使整个社会的福利增加。福利经济学的这些理论为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用。二 凯恩斯主义理论7凯恩斯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1936 年他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形成了经济学说史上影响深远的凯恩斯主义由于他主张政府
22、对经济的干预,因此,成为各国政府举办社会保障事业的理论依据。凯恩斯历经第一次世界大战和 20 年代末的经济大危机,在危机时期,企业因产品滞销而倒闭,工人大量事业。因此,社会急需寻找恢复经济和增加就业的办法。但是按照古典的“供给创造需求”的理论,难见成效。为此,凯恩斯提出了经济萧条和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他认为只有扩大总需求,刺激总供给,从而增加就业机会,才能使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凯恩斯认为,在经济萧条时期,私人消费和投资急剧减少,要扩大总需求,除了鼓励私人消费、扩大中央银行信用等措施之外,重要的是政府应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直接投资举办公共工程,以增加有效需求和就业机会。自由市场机制
23、不能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点,国家应该干预经济。其次,他提出了社会保障问题、消除贫民窟、实行赤字财政政策,大幅度提高社会福利,包括提高工资标准和扩大社会福利,即采取“普遍福利”政策,就可以抑制经济危机。凯恩斯所主张的政府积极干预经济理论及政策主张,是资本主义国家克服市场缺陷、对付经济危机、制定经济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理论依据。大危机直至二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占绝对主导地位,其国家干预理论是罗斯福政府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基础。它强调积极政府和国家参与,认为由国家承担起私人和市场无法承担的老年救济、失业保障等社会责任,是一种有效的克服市场失灵和反危机措施,也是有效的“经济稳定器
24、”之一。另外,国家参与的社会保障还是一种收入再分配工具,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缓解贫穷,缓和社会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凯恩斯主义成为建立福利国家的重要思想基础和资本主义各国制定公共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三 贝弗里奇计划1942 年 11 月,英国社会保险和联合事业部际委员会主席贝弗里奇向英国政府提出了一个题为社会保险及有关服务的报告,即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 。报告建议社会保障计划包括三种社会保障政策: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自愿保险。社会保险用于满足居民的基本要求;自愿保险用于满足收入较多的居民较高的要求;社会救济针对贫困的居民。他还提出了六条改革原则:1 基本生活资料补贴标准一致;2 保险费标准一
25、致;3 补助金必须充分;4 全面和普遍性;5 管理责任统一;6 区别对待。报告还指出社会保障计划是一个“以劳动和交纳保险费为条件,保证维持人们所必需的收入,以便使他们可以劳动和继续保持劳动能力的计划”。他的社会保障计划体现着两个理论基点:一是社会保障一保证居民拥有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为最低限度;二是社会保障应当体现“普遍和全面”原则,即应惠及全体居民及各种不同的社会阶层,社会保障是全民的全面保障。贝弗里奇报告是一份较为完整的现代福利国家的蓝图。标志着英国弗里思想的发展已完成了由理论向十几政策的过渡,它同时也标志着福利思想发展的终结,在此后的几十年中,人们更多的事围绕着具体弗里政策的争论,而
26、不是确立新的原则。它树立了系统的实行社会计划化而不是零敲碎打地解决个别需要。四 社会民主党的福利社会主义二战以后,西欧社会民主党的“福利社会主义” 思想,在客观上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起到了促进作用。在社会民主党的国际成员中,英国的工党和瑞典的社会民主党关于“福利国家”的理论及政策影响最大。英国工党提出的“民主社会主义”纲领和理论,继承了“ 讲坛社会主义”和“费边社会主义 ”的传统,制定了关于“民主社会主义”的五项原则,即政治自由、混合经济、福利国家、凯恩斯主义和平等信念。瑞典的社会民主党在政策上主张“混合经济”,认为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中,也可以达到“经济与社会平等” 的目的,不需实行公
27、有制,而通过高额累进制税和工人参与企业管理,也能实现社会主义。因而瑞典被称为“福利国家的典范” 。社会民主党的这种“福利社会主义” 具有以下特征:1 不主张用国有化和计划经济来推进国家福利政策;2 提倡“劳资合作”3 强调通过高额累进税制对收入和财富进行再分配,以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社会民主党的“福利社会主义 ”理论,虽然迎合了资产阶级的统治要求,但在客观上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二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理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保障基本生活、应付风险、消除贫困一 帮助社会成员应付生命周期中必然会遇到的困难时期8几乎每个社会成员都会在下面一些时期遇到生活困难:1 老
28、年 2 童年和少年 3 生育以前,这些阶段中的生活困难都由家庭自身解决,而现代社会中逐渐由社会保障来解决。但社会保障在这些方面起的作用差别很大。其中,在老年保障方面功能最强,而儿童的生活还主要由家庭负担,社会保障只起辅助的作用。二 帮助所有社会成员应付各种可能的风险1 风险的来源:个人原因:疾病、家庭成员死亡等等;职业活动、工伤、因公致残或死亡、职业病等;自然意外因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的社会经济因素:企业倒闭和失业。2 社会保障的首要功能是帮助社会成员应付各种可能的风险,使之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丧失基本的生活条件。此种功能被称为是:“社会安全网 “。三 消除贫困1 贫困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贫困
29、:因某种或某些原因而达不到社会所认可的基本生活条件贫困的类型:绝对贫困:生活条件达不到维持正常生存的基本条件。相对贫困:生活条件在维生水平以上,但远低于社会平均水平。2导致贫困的原因(1) 个人原因:因个人或家庭遇到风险、劳动者的个人素质(生理素质和文化素质) 较差、家庭抚养人口过多等(2) 区域性发展落后、区域性自然条件不利、经济社会发展不好等(3) 社会分配不平等3社会保障在消除贫困中的作用社会保障可以通过为贫困者提供基本的生活条件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贫困。社会保障在消除贫困方面的作用有限,因为首先,社会保障对绝对贫困较为有效,但对相对贫困的作用较低;其次,在绝对贫困方面,导致绝对贫困的原因
30、、尤其是区域性贫困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不好,而单靠社会保障无法消除这一根本原因。四 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扩展功能。当代较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已不再满足于只起到“社会安全网“ 的作用,而是将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做为其功能之一。通过提高社会保障的待遇而提高被保障者的生活质量通过积极的职业保护、医疗和康复服务来降低风险、恢复就业能力通过积极的教育培训来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质,从而提高就业能力,降低失业风险。社会保障制度的其它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其它社会功能 )将在以下有关内容中分析。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主体和对象一 社会保障的主体所谓社会保障的“主体“, 是指社
31、会中承担社会保障功能的社会机构和社会成员。具体讲,社会保障的主体是社会当中的某些群体、组织和担当某些角色的社会成员。从历史看,下面一些群体和组织曾在广义的社会保障中担当过主体:原始社会中:氏族群体9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家庭。家庭是历史上担当社会保障功能时间最长的群体在工业化的初期:雇主、行会、工会、以及教会和其它慈善机构均担当过保障的功能。当代:政府、企业(雇主)、以及其它一些社会组织在当代世界大部分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中 ,个人都被要求以某种方式承担一定的责任。因此,一些研究者认为,被保障的个人也是社会保障的主体。二 社会保障的对象所谓社会保障的“对象“, 是指受社会保障的社会成员 ,也就是社会
32、保障的受益者。一般说来 ,社会保障的对象包括个人和家庭两个层次。当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对象一般包括以下社会成员:长期不具备劳动能力的人:老年人;残疾人;(儿童也不具备劳动能力,但一般由家庭负担)暂时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伤残(尤其是职业伤残 )、生育等暂时失去劳动机会的人、失业者因疾病而陷入困难者(医疗保障)各种自然和社会事件的受害者:自然灾害、战争等因各种原因而陷入生活困难的人及其家庭:贫困地区及低收入者家庭对社会有特殊贡献的人及其家庭、退伍军人、烈军属等第三节 社会保障的主要项目一般说来,社会保障的项目指针对各种保障对象的各种需求而设立的一 老年社会保障类项目:1 基本退休金,补充退休金2 老年人
33、特殊救济:如特殊(残疾、孤寡等 )老年人生活困难补贴等3 老年人特殊福利及特殊服务顶目:住房优惠、交通优惠、使用公共设施优惠等二 失业者社会保障失业救济金1 失业救济金2 失业者培训计划三 医疗卫生社会保障1 免费医疗(包括全免费医疗、半费医疗和大病免费医疗 )2 病假3 疾病预防服务(包括一般性预防和特殊病和特殊人群预防服务 )4 病人及家庭生活救济四 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社会保障生育保障、产假、孕产期医疗服务一般性儿童保障、儿童补贴等未成年人特殊社会保障:如儿童福利院、S O S 村等残疾人特殊保障:就业保障、生活救济、康复医疗服务、及其它各种特殊服务五 灾害和意外事件保障1 自然灾害救济、
34、生产性救济和生活性救济2 意外事故保障、抢险、急救等六 优抚待遇1 军人及其家属优待2 烈属优待3 退伍军人及残疾军人优待4 劳模及参加战争人员优待七 反贫困社会保障1 贫困者个人的基本生活保障:收入保障、住房优惠等102 对贫困者提供经济机会:就业服务、区域性扶贫开发等3 向贫困者提供特殊社会服务:教育、医疗等以上各种社会保障的项目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时期发展程度有很大的差别。其保障的形式也很不一样第三章 社会保障的主要形式第一节 社会保险一 社会保险的基本含义社会保险是建立在个人贡献基础上的社会保障形式。其个人贡献的主要形式是投保。二 社会保险的特征1. 贡献性:受益者必须以某种方式对社会
35、保险体系做出贡献。其贡献的方式有:个人投保 2)企业(雇主) 投保 3)家庭投保 4)为社会提供劳动2. 权利性与义务相结合:在贡献的基础上,社会成员有权利在规定条件下享受社会保障待遇。3. 按照保险的原则(大数法则)计算贡献(投保) 与受益的比率。4. 非盈利性:它是非商业性的保险类型,是一种政府行为。其主要目标是社会效益,而不以盈利为目的。以上 1,2,3 点表明社会保险区别于其他的社会保障形式,而第 4 点表明它区别于商业保险。三 社会保险的主要类别1. 按其主体(承办者)来划分:国家社会保险体制和企业社会保险体制。前者是直接由政府或政府委托的机构出面组织;后者是由政府制定规划和具体规则
36、,由企业具体实施,但政府一般将承担最终的责任。2. 按保障内容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灾害保险等3. 按保障的层次分:基本保险和补充保险基本保险只按基本生活的需要计算投保和给付标准,而补充保险则高于基本生活需要。4. 按强制性与否分为:强制性保险和非强制性(自愿性) 保险强制性保险是按国家(或企业)规定必须参加的社会保险,非强制性则相反。基本保险一般是强制性的,而补充保险一般是非强制性的。5. 按资金筹集的方式分为:直接投保和间接投保直接投保是个人或企业直接向社会保险机构投保;间接投保是政府(或企业) 在计划中扣除社会保险所需的费用。市场经济条件下常采用直接投保,而计划经济条件下常采
37、用间接投保.6. 按资金运作方式分为:基金累积制和现收现付制基金累积制:将个人投保的金额累积起来,在个人需要时再使用;现收现付制:对个人投保的金额实行社会调剂,当年收保,当年使用。第二节 社会救助(Social Assistance)一 社会救助的基本含义社会救助是社会(国家或其它社会组织 )对某些特殊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的特殊帮助。二 社会救助的基本特点菲贡献性:个人和家庭勿需投保,而由国家、企业或其它社会组织负责提供无偿帮助以特殊需要为基础:主要针对处于某种特殊困难之中或有着特殊需求的成员,因此,受益者的范围有限。并且,受益者往往被要求证明自己处于某种特殊困难和需求之中(Means-test
38、ed)。低标准:给付标准往往是低水平的,只够满足基本需要。11补充性:在早期,社会救助是主要的社会保障类型。但在现代社会中,一般说来只有那些没有纳入社会保险顶目之中的人,或社会保险不足时才享受社会救助。因此,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险的补充。三 社会救助的主要类别1 长期性的和临时性的长期性的社会救助项目往往用于解决某些社会成员持续性的需求。如对残疾人、孤寡老人、孤儿等人的固定救济项目。临时性的社会救助项目主要针对一些临时出现的困难。如灾害救济、伤病者补助、困难户救济和贫困地区救济等项目。2 对不同对象的社会救助:不具备劳动能力者: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因某种临时原因而陷入困难中的人:灾民、伤病者、等
39、低收入者的某些失业者(没有参加失业保险的人 ,或已超过失业保险金给付期的人)3 生产性救济和生活性救济生产性救济:主要为了帮助被救济者恢复和发展生产生活性救济、主要为了帮助被救济者维持基本生活4 不同的救济方式:单个救济和集体救济:前者将救济款物直接发到个人或家庭;后者集体使用救济款物,一般用作生产性救济无偿救济(救济款物无偿使用,勿需归还 )和有偿救济(贷款救济和以工代赈)贷款救济:贷款需要归还,一般用作生产性救济。又分为无息贷款和有息贷款(一般是低息)以工代赈:受益者需以一定的劳务来换取救济款物。第三节 社会福利(Social Welfare)一 社会福利的基本含义1. “福利“一词的含义
40、:一种良性的社会状态:富裕、平等、稳定等一种分配制度:按人们的实际需要分配,或平均分配一种社会事业、为保障人民的最低经济和社会生活需要,以及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而实行的各种政策和措施的总和。属于社会保障范畴的“社会福利“ 是指上述第三种含义。2. 社会福利:国家和其它社会组织为主,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解决其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困难而提供的各种物质帮助、服务、以及各种社会公益事业的总称。3.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是交叉关系,社会福利中的一部分属于社会保障的范畴。即旨在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社会福利项目属于社会保障范畴;而旨在满足社
41、会成员高层次享受和发展需求的社会福利项目则不在此列。二 社会福利的主要特点1 全体或某类社会成员共同受益2 一般是平均分配或按实际需要的标准分配3 非贡献性:受益者匆需事先做出贡献(如投保) 。4 非针对个人特殊困难,受益者勿需证明自己处于某种困难之中。12三 保障型社会福利的主要项目各种政府补贴:物价补贴、食品补贴、住房补贴、交通补贴等对特殊人群的福利待遇、儿童福利、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烈军属优待企业集体福利(职工福利)、住房、食堂、托儿所、卫生院等公共福利设施:城乡生活型基础设施、基本的娱乐休息设施、公共交通设施、环境卫生设施等5.社区服务体系:社区居民基本生活服务、对特殊困难者的服务
42、等。第四章 社会保障的运行过程及机制第一节 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尽管从最终的意义上讲,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于劳动者所创造的财富,但在具体的资金运作方式上有不同的来源渠道。一 政府开支1. 政府开支在社会保障资金筹集中的作用当代社会中,政府开支在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在一些国家中,某些社会保障项目主要以政府开支的方式运行(如英国的 NHS)。2. 政府开支方式主要应用的方式:1)由政府直接负责的非保险型社会保障项目,如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类项目。此类项目多以政府全部负担的方式运行2)政府对社会保障项目的补贴。主要运用于社会保险顶目。3. 政府社会保障开支的来源于税收。税收方式分统一税
43、收和专项税收。前者是在统一的政府税收项目(如所得税等)中包括了社会保障所需的费用额;后者则是针对各种社会保障项目而开征专门的税种。4. 政府对社会保障事业的开支水平直接体现了政府的社会政策特征。二 个人投保1. 个人投保用于社会保险型的保障项目上,是社会保险顶目主要的资金来源之一。2. 强制性投保和非强制性投保(Com,osory Md Voluntary)前者是由政府、企业或行业组织、社区组织等制定法规,要求每个符合条件的人必须投保。或者说,按法规投保是公民(雇员、居民) 不可逃避的义务。强制性投保的可靠性和保障力度大。几乎全部的政府社会保险顶目和大部分行业和企业的补充保险都要求强制性投保。
44、而后者则是在自愿基础上的投保。一些由工会、社团组织、企业和社区组织的补充保险属于这一类3. 平均投保和非平均投保(Fiat-rate Md NOIl-flat-rate)1)平均投保:所有参加社会保险项目的人不论其收入高低均按同一费额投保。平均投保的特点:i. 自我保障意义突出,但社会再分配的意义较弱i i. 操作较简单2)非平均投保、按收入的比例制定不同的投保费额。非平均投保的特点与平均投保正相反。尽管个人投保的费率与个人受益的数额常常有一定的联系,但二者之间通常没有严格的比例关系。这也是社会保险区别于商业保险的特点之一。4. 综合性投保与单顶投保前者是将所有社会保险项目集中在一起投保;而后
45、者是分不同的项目单独投保。三 企业社会保障开支企业为雇员的基本社会保障投保。在绝大部分社会保障制度中企业都担负着为其雇员投保的义务,但其负担的形式和比例不尽相同。在基本保障方面,企业为雇员投保有两种模式:13企业完全负责其雇员的社会保险费用。企业部分负责其雇员的社会保险费用。即雇员的社会保障费用有个人和企业共同负责。企业为雇员基本社会保降的投保可以在税前列支企业补充保险企业补充保险是指在劳动者个人和(或) 企业在参加基本社会保险以外 ,企业又为其雇员举办补充性的保险,其目的在于提高其雇员的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企业补充保险可以是企业自办、直接开支,也可以是企业向政府交纳特种税、或者向社会保险机构投
46、保,有时甚至是向商业保险机构投保。企业福利基金企业一般都留有基金,用作雇员(职工 )基本保险以外的福利待遇。例如职工医疗费、职工食堂、职工住房、职工生活困难补助、伤残职工家庭补贴、丧葬费、以及俱乐部、托儿所等。企业福利基金一般从利润中提留,并大部分在税后列支。在有些国家中,一个行业中的许多企业联合起来举办补充保险。企业补充保险一般要求在税后列支。四 社会保障资金的其它来源1. 社区内生产经营收入1)社区内的生产经营收入一般用于社区内的社会保障项目,如社区老年人、残疾人和困难户的救济、社区公共生活设施、以及社区服务事业等2)社区内生产经营收入分为两种、一种是建立专门的福利性企业,其收入专门用作社
47、区的社会保障和其它福利性开支;另一种是社区内的普通企业为社区的社会保障事业提供资金。2. 社会集资和捐赠社会集资是指为了社会保障的目的而在社会中广泛地筹集资金和调动各种社会资源的方案。社会集资既可由政府组织或半官方的组织举办,也可由民间组织举办(如各种民间基金会、春蕾机构等) 。社会集资项目分综合性集资和单项集资;长期性基金和临时性项目。社会集资往往通过社会捐赠来获得资金。社会捐赠一般是以自愿性为基础。捐赠者有:个人和社会组织。后者包括企业、民间团体和其他各类社会组织。社会集资的举办方式可以是直接募捐,也可以是通过义卖、义演等方式来募捐 n五 非资金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及资源勿需筹集资金、不用资金
48、核算的社会保障安排特殊就业保障、即通过为某些社会成员提供特殊的就业机会来保障其基本生活。就业保障的主要受益者包括、残疾人、妇女、特殊困难户、特殊优待户等。农村特殊土地分配保障:通过为特殊需要者分配土地而实现保障义务服务:通过志愿者或各种社会组织的义务服务来为特殊困难者提供服务,从而达到社会保障的目的。社会优待:通过减免特殊困难者的各种费用来达到社会保障的目的。例如,对老年人、残疾人、儿童、学生等类人在公共交通、娱乐场所等方面实行减免费制度。六 多渠道、多层次的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模式在许多社会保障体系中资金来源都是多渠道的。上述各种类型的资金来源渠道可以同时起作用。但是在不同的体系(模式)中,资金
49、来源的多样性程度和结构不尽相同。在大多数社会保障体系中,在基本社会保障层上,国家(政府) 、企业和个人是资金的主要提供者。其中 ,大多数社会保险体系中是以个人和企业为主,政府只起补充的作用。补充保险层一般由企业提供资金。除此以外还有个人投保或储蓄保险。在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项目上则一般以政府为主。以上各种资金来源相结合就构成了一个多渠道、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供应资金结构。14从历史上看,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体系经历了下述过程:单渠道(或少数渠道) 资金来源多渠道分散体系多渠道统一体系。多渠道、多层次的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模式的优缺点。优点:兼顾公平与效率、个人责任和社会经济资金来源广泛、责任分担、风险分散,有利于保障资金来源的稳定缺点:体系复杂、管理困难 r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管理一 管理的目标、原则和基本要素1 管理的基本目标:提高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的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2 管理的基本原则:经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