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马克思基本原理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6063158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基本原理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马克思基本原理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马克思基本原理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马克思基本原理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马克思基本原理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马基略观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1)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的暴露,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 2.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 l9 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

2、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观的意义: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4.如何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5.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指矛盾双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一种趋势和性质。斗争性指矛

3、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一种趋势和性质。6.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质变:指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7.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具有指导人们在实践中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8.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1、原因和结果:原因:引起

4、某种现象;结果: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因果关系: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2、必然和偶然。必然:事物发展过程一定会发生的、确定不一的一种趋势偶然:事物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 3、本质和现象:本质:事物的内部联系、根本性质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表现特征 4、可能和现实:可能:事物发展的种种趋势。现实:具有合理性的现存的一切事物。5、内容和形式:内容: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事物存在和表现的方式9.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0.辩证唯物主义同旧唯物主义在认识问题上的差异。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

5、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类似于照镜子那样的活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首先,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其次,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11.从实践到认识的发展过程。1、感性认识: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对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特点:直接性和丰富性形式:感觉、直觉和表象。2、理性认识: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内部联系和本质特征的认识。特点:间接性和抽象性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4、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基本条件: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要经

6、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过程。12.真理的客观性。首先,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客观的;其次,真理的思想内容是客观的;最后,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13.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真理与谬误又是相互联系的;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1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15.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价值评价的特

7、点:第一,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第二,一般说来,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以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16.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P(85)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1.从实际出发,关键是要注重事实,从事实出发。2.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现实意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当代中国,就是一切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只有符合这个实际,才能不断地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8、17.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及其经典表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18.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19.社会形态变迁的一般规律。1.统一性:社会历史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多样性:每个国家或民族有其各自的发展历程。3.必然性: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4.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

9、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4。前进性与曲折性:社会形态的更替,表现为历史的前进性与曲折性、渐进性与跨越性的统一。20.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21.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马克思。1.极大的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2.极大的激发人

10、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历史主动性。22.改革对社会的推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2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科学技术能够更多地创造出人们所需的物质财富;、由于对科学技术应用不当等原因,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后果:由于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不够,或缺乏对科学技术消极后果的强有力的控制手段而产生的;与一定的社会制度有关。、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全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24.如何理解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11、1.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社会历史是由现实的个人及其活动构成的;2.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3.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5.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26、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每个人尽管在历史上发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各有不同,但都会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离开了每一个个人的作用也就不可能有群众的作用。27.如何评价历史人物。P(134)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前者要求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

12、人物的功过是非进行具体的全面的考察。后者要求把历史人物置于一定的阶级关系中,同他所属的阶级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和评价。28.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一是从小商品经济中分化出来。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29.资本原始积累。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进行资本积累的途径:一是用暴力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财富。30.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31.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表现形式。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

13、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表现: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作用: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32.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

14、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33.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自己的商品来支配。第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货币转化为资本:34.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P(156)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35.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制

15、度下,工人的劳动日包括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个部分。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36.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相对过剩人口。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称为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的有机构成: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价值资本构成。通常用 c:v 表示。相对过剩人口三种形式:流动的过剩人口;潜伏的过剩人口;停滞的过剩人口。37.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结果。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结果:38.垄断条件下竞争的新发展。垄断条件下的竞争不仅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

16、程度更加激烈,而且具有更大的破坏性。3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的必然结果: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40.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企业经营的全球化。后果: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对发展中国家也具有积极的影响。但是经济全球化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消极后会制约甚至破坏全球生产力的发展,

17、对全球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带来严重影响。4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2.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4.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5.政治制度的变化。42.如何评价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曾经起过重要的进步作用:第一,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上起着重要作用;第二,使人民摆脱了封建专制主义的分封割据状态、压迫统治和人身依附关系,享有更多的社会政治自由,促进人类发展与进步;第三,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经验。但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不可避免地有其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其一,资本主义的民主实际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其二,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其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是一种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制度。对于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应该坚持辨证批判的态度和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