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洋测绘考点总结一、海洋测绘基准考点1、海道测量的平面基准通常采用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2、高程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远离大陆的岛、礁,其高程基准可采用当地平均海面。3、以理论最低潮面作为深度基准面,深度基准面的高度从当地平均海面起算;一般情况下,它应与国家高程基准进行联测。深度基准面一经确定且在正规水深测量中已被采用者,一般不得变动。4、确定深度基准面原则:充分考虑航行安全、保证水深资源的利用效率、相邻区域深度基准面尽可能一致5、灯塔、灯桩的灯光中心高度从平均大潮高潮面起算;6、海岸线以平均大潮高潮时所形成的实际痕迹进行测绘7、海道测量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水深测量
2、和海岸地形测量,获取海底地貌、底质情况和航行障碍物等资料,其目的是为编绘航海图提供数据,以保证船舶航行安全。例题:1. 我国以( C )作为测深基准面。 A 平均海水面 B 大地水准面 C 理论最低潮面 D 最高潮水面2. 确定深度基准面的基本原则是( ABD ) 。A、充分考虑舰船的航行安全 B、保证航道或水域水资源的利用效率C、便于海图测量 D、相邻区域的深度基准面尽可能一致E、长期平均海面具有良好的稳定性3. 海道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D ) A 水深测量 B 海岸地形测量 C 测定海底物质 D 获取航行障碍物 4. 在海洋测量中,灯塔、灯桩的灯光中心高度从( A )面起算。A、平
3、均大潮高潮面 B、理论深度基准面 C、1956 年黄海高程系 D、1985 国家高程基准5 .我国海图一般采用的坐标系统是( D ) 。A、WGS-84 坐标系 B、1980 西安坐标系 C、1954 北京坐标系 D、CGCS 2000 坐标系二、海洋控制测量考点1、海道测量的平面及高程控制基础是在国家大地网(点)和水准网(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等级:海控一级点、海控二级点和测图点。海洋测量平面控制基本要求和投影分带规定测图比例尺( S) 最低控制基础 直接用于测量 投影S1:5000 国家四等点 H1 海控一级点 高斯( 1.5。 )1:5000S1:1 万 H1 海控一级点 H2 海控二级
4、点 高斯(3 。 )S1:1 万 H2 HC 测图点 高斯(6 。 )S1:5 万 - - 墨卡托主要控制点:采用卫星定位方法测定控制点时,在置信度为 95%时,定位误差不超过 10CM。次级控制点:采用卫星定位方法测定时 不得大于 50CM。海控点和测图点的基本精度指标见下表限差项目 H1 H2 HC测角中误差(” ) 5 10 10相对相邻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m 0.2 0.5 -测距相对中误差 1/50000 1/25000 1/250001:1 万比例尺测图 - - 1交会点最大互差/m 小于 1:1 万比例尺测图 - - 2布设附合导线时,其形状应尽量直伸,相邻边长之比不应超过1:3
5、符合导线 闭合导线等级导线全长km 边数 导线全长km 边数H1 30 7 - -H2 20 20 10 10HC 10 10 10 10注:结点与高级点、结点与结点之间的导线长度不应大于符合导线规定长度的0.7倍2、水深测量中,定位点的点位中误差比例尺 1:5000 1: 5000、1:10 万 小于 1:10 万定位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图上 1.5MM 1.0MM 实地 100 米3、深度测量一般使用回声测深仪,深度测量极限误差(置信度95%)的规定测深范围 Z 极限误差0100 Z2%4、相对于计算值的成果图绘制误差的限差:图廓边长度误差不大于图上 0.1mm;对角线长度、方里网各线段长
6、度误差不大于图上0.2mm;控制点展绘的准确性,以控制点间的距离来检查,每一控制点检查边数不得少于二条,且检查边交角应在30-150之间,边长误差不大于图上 0.3mm;格网绘制的准确性,以其交点的直角坐标来检查,其坐标位移误差不大于图上0.6mm。等角和等距格网,每幅图 不少于五个检查点 ;双曲线格网,每幅图 不应少于八个检查点 。检查点要均匀分布5、测图比例尺、投影、分幅原则和标准图幅5.1 水深测量的基本测图比例尺必须根据实际需要和海底地貌的复杂程度而定,一般规定为:a)海港、锚地、狭窄航道及具有重要使用价值的海区,以 1:20001:25000 比例尺施测;b)开阔的海湾、地貌较复杂的
7、沿岸及多岛屿地区,以 1:25000 比例尺施测;c)地貌较平坦的沿岸开阔海区,以 1:50000 比例尺施测;d)离岸 200 海里以内海域,以 1:100000 或 1:250000 比例尺施测;e)离岸 200 海里以外海域,一般以 1:500000 比例尺施测。海岸地形测量的测图比例尺应与水深测图比例尺相同。5.2 测图采用高斯一克吕格投影,大于 1:5000 比例尺测图采用 1.5 度带投影,大于(含)1,10000 比例尺测图采用 3 度带投影,小于 1:10000 比例尺测图采用 6 度带投影;小于(含)1:50000 比例尺测图可采用墨卡托投影,并以测区的中央纬度作为基准纬线。
8、5.3 测图分幅应以较少图幅覆盖整个测区为原则。具体分幅时,尽量与海图出版图幅一致,并适当照顾海区的完整性。6、高程控制测量的方法主要有几何水准测量、测距高程导线测量、三角高程测量、GPS 高程测量等。例题:1.测绘 1:2000 大比例尺海图时,最低平面控制基础为( A ) 。A、国家四等点 B、海控一级点( H1) C、海控二级点(H2) D、测图点(HC )2.在水深测量中,1:2000 比例尺测图时要求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 C )mm。A、0.5 B、1.0 C、1.5 D、2.03.某浅海域欲使用回声测深仪进行深度测量,根据经验估约其深度为 200m,则其极限误差应在(
9、D )m 范围。A、0.5 B、1.0 C、2.0 D、4.04.海洋控制点按高级控制低级的原则布测,采用 GPS 测量方法进行控制测量时,闭合环外的独立边长,两时段观测结果互差应小于相应等级弦长的( B )倍。A、2 B、 C、2 D、 2 / 2 2 25.对于大于(含)1:10000 比例尺海图测图,测定定位系统的岸台、基准台和检查的天线杆位置,应该按( )定位精度测定。A、国家四等点 B、海控一级点( H1) C、海控二级点(H2) D、测图点(HC )解析:本题答案 B 详见:(GB 12327-1998海道测量规范 6.2.1.5 规定)。对于小于 1:10000 比例尺测图,按海
10、控二级点测定。6. 水深测量中,大于 1:5000 比例尺测图时定位点的点位中误差应不大于图上( B )mm。 A 1.0 B 1.5 C 2.0 D 0.5 7. 水深测量中,小于 1:100000 比例尺测图时定位点的点位中误差应不大于实地( B )m。 A 50 B 100 C 150 D 200 8. 用回声测深仪进行深度测量时,测深范围 Z 为(50,100,其深度测量极限误差(置信度 95%)为(D ) A 0.3 B 0.4 C 0.5 D 1.0 9. 大于(含)1:10000 比例尺测图采用( B )度带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 。 A 1.5 B 3 C 6 D 以测区中央
11、维度 10. 海洋控制测量中,海控二级点相对于相邻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为( C ) A 0.2 B 0.4 C 0.5 D 1.0 11. 用附合导线方法测量一级海控点时,附合导线边长总长不得超过( C )公里 A 10 B 20 C 30 D 50 12. 用附合导线方法测量一级海控点时,附合导线边数不得超过( C )条 A 5 B 6 C 7 D 8 13. 用闭合导线方法测量二级海控点时,闭合导线全长不超过( B )公里 A 5 B 10 C 15 D 20 14. 当必须利用坐标反算边长方位角作为扩展海控点基础时,边长不应小于( C ) ,且将起算点降一级使用。 A 1km B 2km
12、C 3km D 5km 15. 利用( D )方法进行高程测量,必须对测区的高程异常进行分析。 A 几何水准测量 B 测距高程导线测量 C 三角高程测量 D GPS 高程测量 16. 海控一、二级点布测方法主要采用( ABC )方法 A GPS 测量 B 导线测量 C 三角测量 D 交会法 17. 测图点可采用(ABCD )方法测定 A GPS 快速测量 B 导线 C 支导线 D 交会法 18.下列( )不是海控一、二级点布测时主要采用的方法 。A、GPS 测量 B、导线测量 C、三角测量 D、交会法测定解析:本题答案 D 详见:(GB 12327-1998海道测量规范5.1.2 规定) 。1
13、9 海洋测量控制点分为海控点及测图点,其中一级海控点的测角中误差是( A ) 。A5 B10 C15 D2020. 国际海道测量局关于海道测量中测深精度与水深之间的关系近似为( C ) 。 A 1:10 B 1: 50 C 1:100 D 1:200 21.某沿海地区为综合开发附近一个大面积海岛(礁) ,在该海岛测区范围内共布设了 GPS 控制点 30 个,视测区地形情况进行 GPS 水准测量至少应联测( )个高等级已知高程控制点。A、3 B、4 C、5 D、6解析:本题答案 D 详见: GB/T 17501-1998海洋工程地形测量规范 7.5.4.应视测区大小和高程起伏,一般应联测至少 4
14、 个或不少于 1/5 GPS 点总数的高等级高程控制点。22. 海控点和测图点的高程测量方法主要有( ABCD ) A 几何水准测量 B 测距高程导线测量 C 三角高程测量 D GPS 高程测量 三、海洋水位控制考点分析1、验潮站的设立1.1验潮站分为长期验潮站、短期验潮站、临时验潮站和海上定点验潮站。a) 长期验潮站是测区水位控制的基础,主要用于计算平均海面,一般应有2年以上连续观测的水位资料。b)短期验潮站用于补充长期验潮站的不足,与长期验潮站共同推算确定测区的深度基准面,一般应有 30 天以上连续观测的水位资料。c)临时验潮站在水深测量时设置,至少应与长期站或短期站在大潮期间同步观测水位
15、 3 天,主要用于深度测量时进行水位改正。d) 海上定点验潮站,至少在大潮期间(良好日期)与相关长期站或短期站同步观测一次或三次 24h 或连续观测15 天水位资料,用于推算平均海面、深度基准面以及预报瞬时水位,进行深度测量时的水位改正。1.2 验潮站布设的密度应能控制全测区的潮汐变化。相邻验潮站之间的距离应满足最大潮高差 不大于 1m、最大潮 时差不大于 2h、潮汐性质基本相同。对于潮时差和潮高差变化较大的海区,除布设长期站或短期站外,也可在湾顶、河口外、水道口和无潮点处增设临时验潮站。1.3 验潮站站址的选择原则:a) 水尺前方应无沙滩阻隔,海水可自由流通,低潮不干出,能充分反映当地海区潮
16、汐情况的地方;b) 水尺能牢固设立,受风浪、急流冲击和船只碰撞等影响较小的地方,如有可能尽量在固定码头壁上安装水尺;c)水尺应设在岸滩坡度较大的地方;d) 能牢固埋设工作水准点,并便于与主要水准点以及国家水准点、控制点进行联测的地方;e)适当考虑验潮人员的安全、生活和交通方便,在保证水位观测精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选在居民点附近;f) 海上定点验潮站的站址,要求海底平坦、泥沙底质、风浪和海流较小的地方;g)对水准标石已破坏的旧验潮站,需重新设站时应尽量与旧站址重合。2、验潮站水准点标志的埋设2.1 每个验潮站应埋设工作水准点和主要水准点标志各一个。2.2 工作水准点应设在水尺附近,以便经常检查水尺
17、零点的变动情况;工作水准点可在岩石、固定码头、混凝土面、石壁上凿标志,再以油漆作记号。不具备上述条件时,亦可埋设牢固的木桩。2.3 主要水准点应设在高潮线以上、地质比较坚固稳定、能长期保存、易于进行水准联测的地方。3、水准联测.1 主要水准点应与国家水准点联测,联测要求应根据路线长短按 GB12898 有关规定执行。3.2 工作水准点与主要水准点之间的高差, 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 ,工作前后各测定一次。3.3 验潮站的水尺,至少有一根水尺零点与工作水准点之间的高差是用 等外水准测定的 。各水尺零点之间的相互高差,可在海面平静时,用水面水准或等外水准的方法测定。水面水准法要求两根水尺每隔 10mi
18、n 同时进行一次读数,连续读数三次,其高差互差不得超过 3cm,取中数使用,超限者应重测。4、水位观测水位观测,沿岸验潮站采用自记验潮仪、便携式验潮仪、水尺,其观测误差不得大于 2cm;海上定点验潮站可采用水位计或回声测深仪。水位计观测误差应不大于 5cm。用回声测深仪进行观测,站位处 水深不得超过 50m,观测误差不得大于水深的 1例题1. 验潮的主要目的在于( ABCD ) A 为国家水准网提供一个统一的高程基准 B 建立深度基准面 C 为潮汐预报提供数据 D 获取有关平均潮位、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的信息。 2. 基于调和分析原理的潮汐分析方法包括( ABCD ) 。 A 达尔文方法 B 最
19、小二乘法 C 杜德逊方法 D 傅里叶方法 E 波谱分析 3 根据确定平均海面使用的观测数据的时间长度,平均海面可分为( ABCD ) A 日平均海面 B 月平均海面 C 年平均海面 D 多年平均海面 4. 短期验潮站的多年平均海面的确定方法有( AB ) A 水准联测法 B 同步改正法 C 波谱分析法 D 潮汐方析法 5. 水位改正可根据验潮站的布设及控制范围,分为( ABCD ) A 一个站水位改正 B 两个站水位改正 C 三个站水位改正 D 多个站水位改正 E 时差法水位改正 6 验潮站可分为( ABCD ) A 长期验潮站 B 短期验潮站 C 临时验潮站 D 海上定点验潮站 7. ( A
20、B )的平均海面,一般从邻近的长期验潮站用几何水准测量法转测获得。 A 短期验潮站 B 临时验潮站 C 海上定点验潮站 D 长期验潮站 8. ( ABC )的平均海面,可以从邻近的长期验潮站用同步改正法获得。 A 短期验潮站 B 临时验潮站 C 海上定点验潮站 D 长期验潮站 9. 相邻验潮站之间的距离应满足最大潮高差不大于(A)米,最大潮时差不大于(B)小时,潮汐性质基本相同。A 1 B 2 C 3 D 4 E 5 10. ( B )应埋设再水尺附近,以便经常检查水尺零点的变动情况。 A 主要水准点 B 工作水准点 C GPS 点 D 三角点 11 ( A)应设在高潮线以上,地质比较坚固稳定
21、、能长期保存、易于进行水准联测的地方。 A 主要水准点 B 工作水准点 C GPS 点 D 三角点 12. 工作水准点与主要水准点之间的高差,按( C )要求,工作前后各测定一次。 A 二等水准测量 B 三等水准测量 C 四等水准测量 D 等外水准测量 13. 验潮站的水尺零点与工作水准点之间的高差是用( D )方法测定的。 A 二等水准测量 B 三等水准测量 C 四等水准测量 D 等外水准测量 14. 采用自记验潮仪、便携式验潮仪和水尺等设备的沿岸验潮站进行水位观测,其观测误差不得大于( B ) 。 A 1cm B 2cm C 5cm D 10cm 15. 用水尺进行水位观测时,应每隔( B
22、 )观测一次,整点时必须观测。 A 20min B 30min C 15min D 10min 16. 在( A )海区,一般选择大潮日期作为一次 24 小时水位观测良好日期。 A 半日潮 B 全日潮 C 混合潮 17. 在( B )海区,一般选择回归潮日期作为一次 24 小时水位观测良好日期。 A 半日潮 B 全日潮 C 混合潮 18.当利用三个验潮站(定点站)对其控制区域进行水位改正时,可使用的方法有( ) 。A、潮差比法 B、时差法 C、分带内插法D、四个主分潮与 L 比值法 E、解析模拟法解析:本题答案 BCE 详见:(GB 12327-1998海道测量规范 6.9.4.4 规定) 。
23、19.岸边水位站水位观测误差允许偏差应满足( ) ,海上定点站水位观测综合误差允许偏差应满足( )。A cm、 cm B 2 cm、5 cm Ccm 、10cm D10 cm、20cm解析本题答案 B 详见:海道测量规范规定:岸边水位站水位观测误差允许偏差应满足2 cm,海上定点站水位观测综合误差允许偏差应满足5cm。20.短期验潮站的平均海面,一般用临近的两个长期验潮站的平均海面转侧求得,转测误差不得超过( )cm。A、2 B、5 C、6 D、10解析:本题答案 D 详见:(GB 12327-1998海道测量规范6.1.5.2 规定)。21 .进行水位观测,水尺布设的范围,应高于测站历年最高
24、、低于测站历年最低水位( A )m。A、0.5 B、1.0 C、2.0 D、2.5四、海洋定位考点分析海洋定位通常是指利用两条以上的位置线,通过图上交会或解析计算的方法求得海上某点位置的理论与方法。海上位置线一般可分为方位位置线、角度位置线、距离位置线和距离差位置线四种。1一般规定1.1在海道测量工作中,可用如下方法定位:(规范规定)a) 光学仪器的交会法定位;b) 测距仪与经纬仪或全站仪的极坐标定位;c)无线电定位系统的圆一圆定位;d) 无线电定位系统的双曲线定位;e)卫星定位。目前海洋定位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光学定位,无线电定位、卫星定位、水声定位。(辅导书籍中提到的)1)、光学定位:主
25、要有前方交会法、后方交会法、侧方交会法和极坐标法等。2 22)、无线电定位无线电定位技术常采用测距、测距差或两种方法混合使用,按定位方式可以分为圆一圆(两距离法)定位和双曲线法(距离差法)定位。3)、卫星定位卫星定位是目前海上定位的主要手段。码相位观测量和载波相位观测量。根据差分 GPS 基准站发送的信息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4 类,即位置差分、伪距差分、相位平滑伪距差分、相位差分。沿岸 300km 内,可获得优于 5m 精度,定位点的点位中误差下表所示 :比例尺 1:5000 1: 5000、1:10 万 小于 1:10 万定位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图上 1.5MM 1.0MM 实地 100 米1
26、 对大于(含)1:10000 比例尺测图,定位中心和测深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最大不超过( D) 。 A 0.5m B 1.0m C 1.5m D 2.0m2. 对小于 1:10000 比例尺测图,定位中心和测深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最大不超过(B ) 。 A 3.0m B 5.0 C 8.0m D 10.0m 3.在海岸带水下地形测量中,视设备和工作海区的情况,可选用下列()的方法定位。A、GPS 定位系统 B、水声定位C、微波测距定位系统 D、经纬仪前方交会法 E、测距仪与经纬仪的极坐标法解析 :本题答案 ACDE 详见 : 1:5000 1:10000 1:25000 海岸带地形图测绘规范 (C
27、HT7001-1999)9.3.1 规定.注意水声定位,亦称声学定位是通过声波的传播路径推求目标的坐标(位置) ,就是水下目标的声学定位。五、深度测量考点分析1、测深线的布设1.1 主测深线方向应垂直等深线的总方向;对狭窄航道,测深线方向可与等深线成 45 度角。1.2 测深线间隔的确定应顾及海区的重要性、海底地貌特征和水深等因素。原则上主测深线间隔为图上12cm 。测点间距为图上 1cm。对于需要详细探测的重要海区和海底地貌复杂的海区,测深线间隔应适当缩小,或进行放大比例尺测量。螺旋形测深线间隔一般为图上 0.25cm,辐射线的间隔最大为图上 1cm,最小为 0.25cm,1.3 检查线的方
28、向应尽量与主测深线垂直,分布均匀,并要求布设在较平坦处,能普遍检查主测深线。检查线总长应不少于主测深线总长的 52、水深测量水深测量的主要技术方法有单波束与多波束回声测深及机载激光测深等。水深测量主要工作流程包括水深数据采集、水深数据处理、水深成果质量检查、水深图输出等。2.1、单波束测深需要对其进行 吃水改正、基线改正、转速改正及声速改正 等。目前,对各项改正一般采用综合处理,求取总改正对测量深度的影响,通常采用的改正方法包括校对法和水文资料法。校对法适用于小于 20 M 的水深。水文资料法适用于大于 20 M 的水深,2.2、多波束测深多波束测深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系统,主要由多波束声学系统
29、( MBES)、多波束采集系统(MCS)、数据处理系统和外围辅助传感器等组成。多波束参数校正:需要进行参数校正,通常有 导航延迟、横摇、纵摇和艏偏校正 。多波束测深系统海上勘测实施的过程包括测前试验、测前准备、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四个部分。多波束测深数据编辑:编辑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投影法,另一种是曲面拟合法。2.3、机载激光测深3、水深改正与精度要求1吃水改正:吃水改正包括静态吃水改正和动态吃水改正。2姿态改正姿态测量通常分两部分:采用惯性测量系统(IMU )测量船体的纵摇角(PITCH)和横摇角( ROLL);采用电罗经或 GPS 测定船艏向的方位角(BEARING)。3声速改正4水位
30、改正:水位改正可根据验潮站的布设及控制范围,分为单站改正、双站改正、多站改正。5测深精度表格 28 深度测量极限误差测深范围 Z 极限误差0100 Z2%1. 检查线的方向应尽量与主测深线垂直,分布均匀,并要求布设在较平坦处,能普遍检查主测深线。检查线总长应不少于主测深线总长的( B ) 。 A 1% B 5% C 8% D 10% 2. 回声测深仪在出测前所做的停泊稳定性试验中,要连续观测( C ) 。 A 3 小时 B 5 小时 C 8 小时 D 12 小时 3. 用校对法直接计算测深仪总改正数适用于( B )水深,可用水听器或检查板对测深仪进行校正。 A 10 米以内 B 20 米以内
31、C 30 米以内 D 50 米以内 4. 当水深超过(含) ( B )米时,一般可不进行水位改正。 A 100 B 200 C 300 D 500 5. 扫海测量中,定位点间隔不超过图上( C ) A 1cm B 1.5cm C 2.0cm D 3cm 6. 锚地、停泊场、航道和重要海区及底质复杂海区,底质点密度一般为图上( C )平方厘米一个点。 A 14 B 49 C 916 D 1625 7.水深在 100m 以内的海区均须探测海底表层底质,底质密度一般为图上( )平方厘米一个点。A、9 B、16 C、25 D、36解析:本题答案 C 底质探测密度:一般为图上 25 平方厘米一点锚地、停
32、泊场、航道和重要海区及底质复杂海区为图上 49 cm 一点 底质变化不大的海区为图上 50100 cm 一点8. 通常水深测量数据是以( C )为起算基准面。 A 平均海面 B 黄海高程基准 C 深度基准面 D 瞬时海平面 9. 依测量精度要求和覆盖率的不同,共定义了( B )种测深等级。 A 3 B 4 C 5 D 6 10. 测深线间隔的确定应顾及海区的重要性、海底地形特征和海水的深度等因素确定。原则上主测深线间隔图上为( B )cm 。 A 小于 1cm B 12cm C 0.25cm D 大于 2cm 11. 测点间距一般为(B)cm,海底地形编绘显著地段应适当加密,海底平坦或水深超过
33、 20m 的水域可适当放宽。A 0.5 B 1 C 2 D 5 12. 下列( A )情况下,不需要进行补测。 A 测深时,当测深线偏离设定测线的距离不超过规定间隔的 1/2。 B 固定水深剖面重复监测测量,当测深线偏离设定测线的距离大于 10m C 两定位点间测深线漏测或测深仪回波信号记录中断在图上超过 5mm D 测深仪信号不能正确量取水深 E 测深期间,验潮中断。 13. 海道测量的主要设备包括( ABCD ) A 多波束声纳系统 B GPS 接收机 C 机载激光雷达测深仪 D 侧扫声纳系统 14. 声纳系统包括( ABCDE ) A 脉冲产生器 B 发射换能器 C 接收换能器 D 记录
34、器 E 接收放大器 15. 侧扫声纳可用于(ABCDE ) A 矿产勘探 B 工程测量 C 海底搜索 D 水下考古 E 测量海底地质地貌 16. 多波束声纳系统一般包括以下( ABCD )关键部件。 A 高分辨率多波束宽幅声纳 B 上下、横摇和纵摇传感器 C 潮汐遥测装置和计程仪 D 高效率微计算机 17. 用回声测深仪进行测深作业时,要考虑( ABCD )因素的影响。 A 路线间距 B 测线方向 C 测深速度 D 测量比例尺 18. 回声测深仪进行水深测量时,需要进行( ABCD ) A 吃水改正 B 声速改正 C 基线改正 D 转速改正 19. 水深测量的标准图幅尺寸包括(ABC ) A
35、50cm70cm B 70cm100cm C 80cm110cm D 100cm120cm 20. 海道测量项目设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DE ) A 确定测区范围 B 划分图幅及确定测量比例尺 C 标定免测范围或确定不同比例尺图幅之间的具体分界线 D 编写项目设计书和绘制有关附图 E 明确实施测量工作中的重要技术保证措施 21. 在技术设计之前,应收集有关测区的(ABCD )资料 A 最新出版的地形图和海图 B 控制策略成果资料及其说明 C 水位控制资料 D 助航标志及航行障碍物的情况 25. 测深仪主要技术指标包括(ABCDE ) A 测深精度 B 工作频率 C 换能器垂直指向角 D
36、 连续工作时间 E 记录方式 22. 当有海草及其他植被覆盖海底的海区,必须用( BC )测深。 A 回声测深仪 B 测杆 C 水铊 D 多波束测深仪 23. 扫海测量的主要手段有( ABC ) A 侧扫声纳扫海 B 软(硬)式扫海具扫海 C 海洋磁力仪扫海 24. 大面积扫海时,扫海趟应尽量满足( ABCD ) A 平行于测区风流方向 B 平行于扫海区域的长边 C 平行于测区等深线走向 D 平行于探测目标走向 25. 软式扫海具扫海测量主要目的是( ABC ) A 确定船只安全航行的深度 B 确定航行障碍物的最浅深度 C 发现和探测航行障碍物26. 水深测量上交资料内容包括( ABCDE)
37、A 成果图及其经历薄 B 测深线和底质透写图 C 航行障碍物探(扫)测一览表及存档卡片 D 测深、定位及验潮等记录手薄 E 水位改正技术资料 27. 检查线的方向应尽量与主测深线垂直,分布均匀,并要求布设在较平坦处,能普遍检查主测深线。检查线总长应不少于主测深线总长的( ) 。A、1% B、5% C、8% D、10%解析:本题答案 B 详见:(GB 12327-1998海道测量规范6.3.2.3 规定)。28.扫海测量中,应尽量使定位误差最小,定位点间距不大于图上( )cm。A、1.0 B、1.5 C、2.0 D、3.0解析:本题答案 C 详见:(GB 12327-1998海道测量规范6.4.
38、1.1 规定)。29.在海洋测绘中,拖鱼距海底的高度大致是声纳探测距离的( ) 。A8%10% B8%12% C10%20% D8%20%解析:本题答案 D 声纳探测距离一般为拖鱼距海底的高度 8%20% ,拖鱼的速度与被探测的目标大小有关。(详见:P74测绘综合能力教材)30.在利用多波束测水深时,两条平行的测线外侧波束应保持至少( )的重叠。A、10% B、20% C、30% D、40%解析:本题答案 B测线分为计划测线和实际测线测深线分为主测深线和检查线测深线的间隔根据水深、底质、地貌、比例尺和仪器覆盖范围而定单波速测线间隔一般为图上 10mm多波速测线一般要求至少有 20%的重叠。详见
39、:P70测绘综合能力教材, 在 GB17501-1998海洋工程地形测量规范9.2.1.5 是 10%。31.使用测深仪测深,应测定仪器的总改正数。总改正数为各项改正数的代数和,包括( )A、声速改正 B 、转速改正 C、吃水改正 D、换能器基线改正 E、姿态改正解 析 : 本 题 答 案 AB CD详 见 : 1:5000 1:10000 1:25000 海岸带地形图测绘规范 (CHT7001-1999 )9.2.3 规定.32 用回声测深仪进行测深作业时,要考虑( )因素的影响。A、路线间距 B、测线方向 C、测深速度 D、测量比例尺 E、航行速度解析:本题答案 ABCD(现代海洋测绘赵建
40、虎 武汉大学出版社) 。33水深测量中,计划线与主测线的布设方向原则应与水下地形梯度方向( ) 。A、平行 B、正交 C、成 45 D、成 135解析:答案 A34 若图上测点间隔要求为 1cm,水深测量比例尺为 1:5000,则计划线或主测线的布设间隔应为( )m。A、50 B、100 C、150 D、200解析:答案 B35.水深测量时,测点间隔一般为主测线间隔的( )倍。A、1/4 B、1/2 C、1.0 D、1.5解析:答案 B六、海岸地形测量考点分析1、海道和海底地形测量:包括障碍物探测、助航标志测量、底质探测、滩涂及海岸地形测量等。1)障碍物探测航行障碍物探测的主要方法有侧扫声呐探
41、测、多波束探测、单波束加密探测、扫海具扫测、磁力仪探测等。2)助航标志测量助航标志是指浮标、定向信标、灯塔、灯桩、导标、无线电定位系统以及其他标绘在海图上的有关航行安全的设备或标志,1陆上助航标志测量位置测定:两组观测值坐标互差不应超过 2M。 高度测定:灯塔、灯桩的灯光中心高度从平均大潮高潮面起算,同时还应测量灯塔底部高程。2水上浮标测量:浮标的位置测定可采用在岸上交会法和测船靠近浮标直接测定两种方法。3)底质探测:底质探测一般采用机械式采泥器、超声波探测等方式4)滩涂及海岸地形测量(1)干出滩测量重要的大面积于出滩的地形测量,可采用水深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2)海岸地形测量
42、海岸地形测量指对海岸线位置、海岸性质、沿岸陆地和海滩地形进行测量。实测海岸地形时,海岸线以上向陆地方向测进:大于(含)1:1 万比例尺为 图上 1 CM;小于 1:1 万比例尺为图上 0.5 CM。密集城镇及居民区可向陆地测至第一排建筑物。海岸地形图测量可选用全站仪极坐标法、GPS 测量法、航空摄影测量法等能达到精度要求的其他测绘方法。例题1. 大于(含)1:10000 比例尺得海岸地形测量,从海岸线以上向陆地延伸达到图上( B ) 。 A 0.5cm B 1.0cm C 1.2cm D 1.5cm 2. 小于 1:10000 比例尺得海岸地形测量,从海岸线以上向陆地延伸达到图上( A ) 。
43、 A 0.5cm B 1.0cm C 1.2cm D 1.5cm 3. 当岛屿面积小于( B )的图上直径时,不表示海岸性质。 A 2mm B 3mm C 5mm D 7mm 4. 各种比例尺图上的孤立小岛,不论面积大小均不得舍去。如图上面积小到不能依比例绘出时,应将封闭曲线的直径扩大至( B )绘出。 A 0.4mm B 0.6mm C 0.8mm D 1.0mm 5 在比例尺大于( C )万图上,一般用等高线表示陆地地貌,缺乏资料时,也可以用山形线表示。 A 1:10 B 1:30 C 1:50 D 1:100 6. 技术总结的内容包括( ABCD ) A 总述 B 专项总结 C 结论 D
44、 经验教训和建议 7. 海岸地形测量上交资料内容包括( ABCD ) A 着墨原图 B 各种观测和计算手薄 C 仪器检验资料 D 助航标志一览表 8.海岸地形测图,采用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测量进行图根点高程控制,若要求中点单觇法施测,视线长度不得大于( )Km。A、0.7 B、0.9 C、1.3 D、2.3解析:本题答案 A 详见:1:5000 1:10000 1:25000 海岸带地形图测绘规范 (CHT7001-1999)6.2.3.1 规定。9 根据海洋工程地形测量规范 ,进行海岸线测量时,转折点的位置误差不得大于图上( )mm。A、0.5 B、0.6 C、1.0 D、5.0解析:本题答案
45、B 详见: 海洋工程地形测量规范 (GB 17501-1998)10.3.1 规定。进行海岸线测量,海岸线最大点位误差不得大于图上 1.0 mm,转折点的 位置误差不得大 于图 上 0.6mm。10 依据海洋工程地形测量规范 ,当测图比例尺为 1:20000 的海洋地形图测量,定位中误差为图上( )mm。A、2.0 B、1.0 C、0.3 D、0.5解析:本题答案 D 详见: 海洋工程地形测量规范 (GB 17501-1998)4.4 规定。七、海图制图考点分析1、海图制图基础1)、海图要素数学要素:投影、坐标网、基准面、比例尺地理要素:海域要素;陆地要素 辅助要素:接图表、图例、图名、出版单位、出版时间2)、海图基准与投影基准:我国海图一般采用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 2000),国际海图一般采用 1984 世界大地坐标系(WGS -84)。投影:航海图一般采用墨卡托投影A:测图采用高斯. 克吕格投影:大于 1:5000 比例尺测图采用 1.5 度带投影,大于(含)1:10000 比例尺测图采用 3 度带投影,小于 1:10000 比例尺测图采用 6 度带投影;B:小于(含) 1:50000 比例尺测图可采用墨卡托投影,并以测区的中央纬度作为基准纬线。C:制图区域百分之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