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博物馆藏品的预防性保护.ppt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052483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PPT 页数:110 大小:66.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物馆藏品的预防性保护.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博物馆藏品的预防性保护.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博物馆藏品的预防性保护.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博物馆藏品的预防性保护.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博物馆藏品的预防性保护.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博物馆藏品的预防性保护,吴来明 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Wu_;13901934758,2017年全国博物馆藏品管理培训班,一、可移动文物科技保护与预防性保护,共识:文物预防性保护,已经成为当今国际共识和基本原则。 趋势:应用新技术,开展文物预防性保护,是发展趋势。 举措:高度重视、逐步发展,理念强化、列入规划、深入研究、产业化发展、专项资助、推进标准建设。 发展:从“抢救性保护为主” 向“预防性保护与抢救性保护并重”发展。,1. 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的发展历程,2000年以来,我国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取得了快速发展:,提出建立我国基于“洁净”概念的

2、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体系的发展目标取得了一批博物馆环境监测、调控技术成果,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应用技术研究(国家项目),国家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应用资金),设立了“预防性保护”专项经费,基本建立馆藏文物环境监测体系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影响文物保护的环境因素及环境质量标准(调查),全国馆藏文物腐蚀损失调查,馆藏文物保护管理综合研究,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达标工程,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综合研究,2001-2005年,2006-2010年,珍贵文物保存环境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国家项目),2011-2015年,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化和示范专项(国家文物局+工信部),准备,研

3、发,应用 深入,目标: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进一步加强,珍贵文物较多的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全部达标;文物保护的科技含量和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文物展示利用手段和形式实现突破。,加大保护力度:实现由注重抢救性保护向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由注重文物本体保护向文物本体与周边环境、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转变,确保文物安全。,完成150家博物馆及重要文物收藏单位的馆藏文物保存条件达标建设项目;完成10万件珍贵文物柜架囊匣配置工作;完成省级博物馆库房标准化改造,实现新建地市级博物馆库房达标;完成处于全国7度抗震设防区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珍贵文物的防震加固设施建设。,2016-2020年,达标提高 突破,国家文

4、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预防性保护:出台馆藏文物日常养护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制定博物馆库房标准,实施馆藏文物保存条件达标和标准化库房建设工程。在文物收藏较为集中的博物馆,建设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平台、环境调控系统和专有装置,实现国家一、二级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全部达标。在地震多发地区,开展馆藏文物防震设施建设。实施馆藏革命文物预防性保护工程,改善馆藏革命文物保存环境。,加强科技创新:(一)提高技术预测预见能力,加强基础科学技术前沿研究。(二)加强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文物保护装备建设。(三)加快急需标准制定,推进文物信息化建设。(四)推广文物科技成果,构建多元化科研组织。,馆藏文物保护修复、环境监

5、测调控、文物防震、遗产地风险预控等方面,实施20项以上文物保护科技示范项目。 文物保护装备研发和应用。,2. 博物馆与文物科技保护,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博物馆的首要职能,就是收藏、保护好文物藏品研究和利用文物藏品的目的,也是为了保存文物,在现代环境下,博物馆的各项工作都与科技有关: 实施保护、修复处理、藏展装备、数字保护、物联网应用,文物材料构成与制造工艺:研究文物材料质地与特征,探索其制造工艺与技术水平,揭示文物的价值和发明创造性(价值研究)。 文物年代测量与真伪鉴别:研究采用科学手段,测定文物的制作年代,鉴别文物的真实性,揭露其伪造方法(科技鉴别) 文物病害判别与劣化机制:研究文物材料、结构

6、所遭受的各种病害和破坏程度,探索病害产生原因与作用机理,为保护处理与修复文物提供科学依据。(健康评测) 文物保存环境与监控措施:研究文物所处环境空间和因素对文物材料的影响作用机制,应用合适的环境监测和调控手段预防保护文物(预防保护)。,馆藏文物科技保护的主要研究内容,文物保护技术与材料装备:研究抑制文物材料或结构进一步损害的保全方法、保护材料、处理工艺和保存设施等(保护方法) 文物修复技术与传统工艺:研究文物装裱、修复、修缮的方法、材料、工艺;研究传统工艺科学化研究(修复工艺) 。 文物安全防范技术:文物安全管理技术手段研究,如人脸识别技术应用、核实的(安全保护) 文物考古调查与发掘技术:文物

7、埋藏环境与古代遗存的考古学研究,应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发掘、记录、整理(考古技术) 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藏品数字化,数字化管理等(信息技术) 文物展陈和观众服务:展陈声光电技术、导览、观众管理(互联网+) 文物复制和标本制作技术:文创产品技术支持。如3D打印(复制技术) 。,文物科技保护是一项应用科学表现为多学科结合(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自然学科的综合应用),光学,馆藏文物科技保护的特点,文物保护就是应用各种科学技术和工艺手段,对文物进行检测分析研究、实施保护修复处理和采取预防保护措施。达到长期保存文物实物资料,尽可能永久传承人类文明发展史料的目的。,文物保护修复车文物流动医院,

8、青铜器除锈保护处理,3、文物科技保护的分类和内涵,文物保护修复就像是给文物看病,进行体检诊断(诊病)、治疗病害(治病)、预防病变(防病),目的是:使文物能够延年益寿。因此,也可以将“文物保护修复室”比喻称作为“文物医院”,文物保护修复的内涵,文物检测分析体检诊断健康评测,1. 文物价值研究:分析和提取 文物的材料结构信息、制造工艺方法、判断文物制作年代(真伪鉴别),揭示文物的价值。,2.文物健康评测:科学判断 文物病害的种类、严重程度,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制订保护修复方案,提出具体的技术路线和保护修复材料以及相应预防性保护措施等;研究病害形成机理以及相应的无损、微损检测方法。,电子显微镜能谱仪

9、,热释光年代测量系统,诊病,X线CT摄影,采用X光断层扫描仪(X-CT) 检测分析木雕佛像的制作方法; 检查木雕佛像内部存在的病害情况;,文物保护修复治疗病害和缺损本体保护,1. 缺损修补完整:将损坏的、缺损的、变形的文物修复完整;传统修复工艺科学化。,2. 去除文物病害:除锈、清洗、加固、消毒除虫霉等;研究保护技术、工艺和材料。,书画装裱修复室,器物修复室,治病,修复前,有缺损,修复后,完整不宜看出修补痕迹,金属文物的除锈、清洗,文物预防性保护即通过有效的质量管理、监测、评估、调控干预,抑制各种环境因素对藏品的危害作用,努力使文物处于一个“稳定、洁净”安全生存环境,尽可能阻止或延缓珍贵文物的

10、物理和化学性质改变乃至最终劣化,达到长久保存文物和档案的目的。 馆藏文物科技保护的理念,已经从以抢救性保护修复、被动维修遭损文物,向以预防性调控环境、主动维护防止文物产生劣化方面转变。,文物预防性保护预防病害发生,防病,展厅和库房的环境控制,为了有效解决馆藏文物保存条件,对文物库房、展厅的温度、湿度、污染物进行主动性控制恒温恒湿净化过滤系统。,展柜、储藏柜、囊匣等微环境监测与调控 ,调湿剂 大量应用“稳定” 展规内湿度,文物保存环境 监测 “感知”文物的风险,二、博物馆环境与文物预防性保护概念,又称为: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文物微环境,博物馆环境主要是指收藏与展示各类可移动文

11、物的相对封闭空间的总体,包括文物库房、展厅、展柜、储藏柜(箱、盒)等空间中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条件。,1. 博物馆环境(Museum Environment)的定义和范畴,微环境(以展柜、储藏柜、包装盒内空间为代表) 小环境(以库房、展厅等室内空间为代表) 大环境(覆盖整个博物馆建筑的空间) 室外环境(博物馆建筑之外的空间),博物馆 环境空间 分类,室外环境,大环境,小环境,微环境,按博物馆环境空间分类,以展柜、储藏柜、包装盒内空间为代表,以库房、展厅等室内空间为代表,博物馆建筑之外的空间,覆盖整个博物馆建筑的空间,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分类:,理念通过有效的管理、监测、评估、调控,抑制各种环境

12、因素对文物的危害作用,使文物处于一个“稳定、洁净”安全保存环境,达到长久保存文物的目的。,稳定环境是指保持文物保存环境在适宜指标下的平稳性,防止相对湿度、温度等因素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所谓“适宜指标”,是指文物本身已经长期良好适应的温湿度环境状态),洁净环境是指控制文物收藏、展示环境中特征污染物浓度等因素处于安全阈值以内。(所谓“特征污染物”,是指影响不同材料文物的主要敏感因素,不同材料的环境敏感因素和作用程度不同),预防措施1)从源头控制文物保存空间的污染物、光照、温湿度、有害生物、振动等因素,加强环境监测与风险评估,实施必要的调控措施;2)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控制应以湿度调控为优先;3)针对

13、不同类别的文物,以有效、适度为原则,采用相应技术路线和措施。,2、文物预防性保护理念:,文物预防性保护是一项综合性保护工程,3. 预防性保护的主要内容,博物馆建筑和布局:从博物馆选址与大气污染,建筑结构和材料的环保、节能与防震,库房和展厅的布局位置、大小和空气缓冲,等等; 环境质量监测:对文物保存微环境及小环境的影响因素和质量状况进行科学的监测、评估、预警; 环境调控:对室内小环境的空调系统、除湿机或增湿机等的调控,以及微环境被动或主动调控,包括温湿度、污染物和微生物、文物照明、文物防震等的有效调控。 日常养护:定期进行检查、清洁、除尘、消毒等,及时排除不安全因素或轻微损伤。包括对文物本体的病

14、害进行检测、监测、检查与保护修复。对于文物预防性保护而言,现代分析检测是风险设别、预测、评估、处理的重要手段。 文物保存设施:配备合适的储藏柜、展柜和囊匣等保存设施,营造“稳定、洁净”的保存环境;包括文物的运输与包装。 长效机制:有效的、经常的管理机制,包括岗位、制度和设施运维。,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的内容,微环境空间:文物保存环境具有空间容积小特点,如展柜、储藏柜、囊匣等。污染气体容易聚集、常规的空气质量检测方法不能适用,因此需要从源头控制材料质量、需要特别的小型化监测仪器。 影响因素特殊:除了常规的温度、湿度、光照、一般污染物之外,甲醛、甲酸、乙酸、羰基硫被证明对文物破坏大,但目前缺乏合适的

15、监测传感器。现有人居环境检测评价技术和规范不能涵盖文物保存环境监测需求。因此需要特别的、合适的实时监测或实验室离线监测手段。 影响低浓度:文物长期保存要求控制污染物浓度低(ppb级),现有ppm级、低精度的监测传感器不能满足应用需求,需要研发或提升。一般高照度下的紫外线辐照检测仪也不能满足文物低照度状态的监测。 管理要求高:环境监测、调控装置应充分考虑文物保存的安全性设备运维的安全性和简便性。,博物馆环境的特征,4. 馆藏文物保护和管理,已经提升到风险管理层面,馆藏文物保护与管理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个风险管理问题。目的是:,识别和量化馆藏文物所遭受的风险,确定保护优先级别;解读文物劣化

16、机理,采取合适的技术措施,提高预防保护能力。,文物保护风险管理的思想和方法:,风险识别 Risk Identification,风险评估 Risk Valuation,风险管理决策和控制 Risk Decision Making,为此,应建立“监测评估预警调控”预防保护风险全周期管理体系。,监测是基础:文物保存环境监测、文物本体监测、安防监测、游客监测;监测的目标:病害可诊断、险情可预警、风险可预报、趋势可预测。,风险感知:建立文物保存环境检测系统(以无线传感系统为主); 风险评估:建立博物馆预防性保护管理机制(质量标准和软件评估); 风险预测:环境监测平台数据利用(预警、预测、应急预案);

17、风险控制:实施文物保存环境调控(微环境调湿剂、恒湿机、防震装置等); 提升条件:加强文物保存设施(储藏柜架、囊匣、消毒设备等); 政策保障: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列入重点工作(文物法、规划); 资金保障:设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资金”资助(财政部专项); 标准保障:自2006年起成立全国文物保护技术标准委员会(制订标准); 产业保障:政、产、学、研、用联合,发展文物保护专用装备产业(产业化)。,馆藏文物风险预控保护的一系列举措,三、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技术发展,1. 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装备产业化和示范工作快速发展,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技术 和 文物保护专用装备研发,被列入国家文物局“十二五”发展规

18、划,作为重点发展方向、任务和工程。 在文物预防性保护理念与实践、文物保存环境检测与调控、文物收藏保管与养护、以及文物防震与移动保护等各个方面,研究取得了一批应用型成果。“十三五”规划进一步加强。 2、国家设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专项支持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项目。通过开展一大批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意识得到全面强化,文物预防性保护措施、方法、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较大范围地大大提升了我国馆藏文物收藏保护能力。,据不完整统计,2013-2016年国家文物局批准了28个省市150多家文博单位共约200多个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投入近15个亿支持文博单位示范应用各种

19、文物预防性保护措施。 有30多家骨干企业,研发应用了环境监测、调控、防震、消毒、柜架、囊匣、材料筛选、展陈照明等方面200多种产品。 有100多家博物馆已经安装完成文物微环境监测、调控、柜架囊匣配置系统并投入运行。,国家文物局与工信部在2013年8月签署关于共同推进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化及应用合作协议,通过构建政、产、学、研、用联合体,加快推进文物博物馆事业与科技、产业融合,提升我国文物保护与利用水平。 该项行动实施四年来以来,文物保护技术装备,尤其是智能化环境监测、调控、储藏、养护等专用装备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逐步应用,推进了我国馆藏文物收藏保护能力提高,监测手段:以无线传感实时监测系统为主,

20、附以离线检测方法;监测因素:温度、湿度、照度、紫外辐照强度、二氧化碳、VOC6种基本指标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含硫污染物3项综合指标,2. 博物馆微环境监测评估方面“感知”文物的风险,博物馆环境 国家监测中心,区域监测中心,博物馆监测站约100家,全国馆藏珍贵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平台,全国博物馆环境监测三级平台网络系统,2011年以来,全国馆藏珍贵文物预防性保护示范工程 监测评估预警调控 安全保存全周期风险管理,全国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平台 示范系统,各类手持式环境检测仪,推广应用专用调湿剂、吸附剂等专用被动调控材料;开发了小型“净化/调湿机(恒湿机)”、集中式“恒湿机系统”等,其中部分产品已经

21、达到免加水、无线传输、联网管理、远程设置、组合净化模块、24V低电压等能力,并且设备联网管理系统可以与环境监测系统整合,满足智能化管理、免现场维护、24小时安全运行、统一平台等需求。,3. 博物馆微环境调控方面营造“稳定、洁净”微环境,展厅和库房的环境控制,为了有效解决馆藏文物保存条件,对文物库房、展厅的温度、湿度、污染物进行主动性控制恒温恒湿净化过滤系统。,主动调控设施净化/调湿器、智能展柜、氮气系统,被动调控调湿剂、吸附剂,目前仍然有使用不当吸湿剂的现象,藏展材料快速筛选评估“薄膜试片测试法”材料环境安全性评价,博物馆藏、展设施制作材料及装饰装修材料所散发的污染物,是造成当前文物保存环境质

22、量低下、引发文物劣化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必须从源头上控制文物微环境质量。薄膜试片测试法相对于Oddy测试法缩短实验周期(14天)、易评测(计算机评测),在恒温60條件下的筛选试验,通过计算机图像设别,对实验试片的腐蚀状况作出等级判断,腐蚀试片图像采集及评判系统,展柜制作材料选择,材料筛选试片反应结果,污染物散发阻隔铝塑膜包覆,展板、展台改造前后对比,改造前的展板展台中纤板裸露在外,改造后的展板展台全部用铝塑膜进行包覆,展柜玻璃正形加固密封,在厂里包覆后运抵装卸展板,铝塑膜包覆后的展板蒙布,展厅改造现场,铝塑膜包覆后的展板搬运,特殊保护措施氮气保存氮气 展柜氮气和 储藏柜除氧剂密封袋保存,配备传统

23、的文物储藏柜、密集架、货架之外,已经研发应用了组合环境监测、湿度调控、网络管理、密封性高的智能文物储藏柜或氮气储藏柜。 文物囊匣广泛采用对文物友好无害、可以长久保存的无酸纸板材料设计制作,还开发出碳纤维高强材料外壳组合无酸纸内囊、无源电子标签管理的智能文物囊匣,受到用户赞同。 防污染物散发、提高密封性、组合调控措施等的改造。,4.文物储藏柜架囊匣方面提高文物收藏保管、抵御风险能力,国外无酸纸制作文物包装囊匣大量使用,无酸纸 囊匣,大抽屉保护 和 小件文物保存盒,“内胆式”设计展柜与“脱卸式”装饰模式,提供展览美观设计方案,主要是研发应用了结合绿色环保蒜素类化合物熏蒸剂的文物消毒系统,满足当下文

24、物杀虫灭菌消毒方法缺失的需求; 在雅安市博物馆、成都博物馆新馆等单位,安装了新研发的文物防震装置,在2013年1月14日四川乐山发生5.0级地震中雅安市博物馆文物防震装置自动打开了防震保险销,有效保护了展柜内文物安全。,5.文物养护专用装备方面,蒜素化合物熏蒸消毒技术取代传统溴甲烷、环氧乙烷等气体熏蒸消毒技术 绿色环保、人体和环境安全无害;无残留、对文物无害;高效,杀虫、灭菌。,减震台应用。 最早应用的文物防震装置(上海博物馆)。,博物馆陈列文物防震,由中国航空规划发展有限公司承担研究、试制、安装。 采用自主研发的展柜底部减震台、展柜台面减震台等多种方式,2013年月1月9日安装完成。 201

25、3年1月14日四川乐山发生5.0级地震,雅安城区震感强烈。雅安市博物馆文物防震装置自动打开了防震保险销,有效保护了展柜内文物安全。,四川雅安博物馆陈列文物防震(2013-),产品测试,TCRMUSEUMISOLATOR (1/3),(2/3),(3/3),TCRMUSEUMISOLATOR (1/3),(2/3),中央清洗清洁系统,6. 关于文物预防性保护标准,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文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6年-)2006-2016年计划:国家标准,制订48项,颁布15项,正在制定33项;行业标准,制订143项,颁布72项,正在制定71项;文物保护专用设施分技术委员会(2014年-)

26、团体标准,指定38项,颁布21项,正在制定17项;其中一大部分是预防性保护标准。,GBT 23862-2009文物运输包装规范 GBT 23863-2009 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 JGJ 66-2015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WW T0016-2008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WW T0046-2012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检测 气体扩散采样测定方法 甲酸和乙酸的测定 WW T0047-2012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检测 气体扩散采样测定方法 氨的测定 WW T0066-2015 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编写规范 WW T0067-2015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控制 甲醛吸附材料 WW T0068-201

27、5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控制 调湿材料 WW T0069-2015 馆藏文物防震规范 WW T0077-2017 馆藏文物包装材料 无酸纸质材料 ,颁布相关标准,文物展柜密封性能及检测国标 文物展柜基本技术要求及检测国标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系统监测终端应用要求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系统数据库应用要求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系统网络通信应用要求 馆藏文物保存设施 文物储存柜架 馆藏文物保存设施 文物包装盒(囊匣)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检测 气体扩散采样测定方法 臭氧的测定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检测 气体扩散采样测定方法 二氧化硫的测定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检测 气体扩散采样测定方法 甲醛的测定,在研相关标准(2项

28、国标、9项行标),另颁布了一批产品技术团体标准,苯砷氨氡甲醛,古建筑平面图,2010-2015年博物馆环境监控体系建设计划,全国博物馆环境监控体系监测、调控、管理,四、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控案例,展览开幕式,1、无线温湿度监测传感器 2、污染物采样检测,调湿剂和吸附剂应用调控,控制保持稳定的湿度环境,2008年北京奥运会“奇迹天工”文物展,城市足迹馆,世博会博物馆,展柜洁净、密封设计,2010年上海世博会三文物展观环境监控,调湿剂、吸附剂调控,展柜内湿度平稳,展柜外温湿度波动幅度很大,无线传感器实时监测,更换调湿剂,佛指舍利特别保护高密封展柜、除氧、调湿 (法门寺佛指舍利、南京长干寺地宫出土舍利

29、保护展示),莫高窟无线传感环境监测系统应用,无线环境监测节点,无线汇聚节点,实时监测屏,2012年2/24-6/30“竹镂文心”竹刻展文物微环境监控,平台网站开通:,2014年11月厦门博博会展出了一大批成果,文物保存环境状况评估 Evaluation of museum environment,2. 博物馆环境监测数据分析案例,24小时恒温恒湿控制相对湿度控制平稳、达标照明监测点满足保护需求部分展柜温度有波动观众数量影响C02浓度波动,恒温恒湿展厅中展柜内外的湿度数据,展柜内照明对温湿度的影响,展厅内空调:恒温恒湿,湿度RH50%5%,温度22C5C。展厅内监测:相对湿度约为RH58%左右、

30、相对湿度控制平稳;展柜内监测:湿度约在RH50%左右,呈有周期性规律的波动。靠近展厅出入口,大堂空气影响造成展厅内湿度升高;展柜内照明影响,引发展柜内湿度周期性波动。,展厅、库房“缓冲区”概念,展厅内CO2监测数据,展厅内CO2浓度数据反映了观众人数的变化和周期性,展厅内CO2浓度数据呈现周期性波动;随着开馆观众进入, CO2浓度逐渐升高,在下午2点左右观众人数最多的时期达到最高。 因此,应充分考虑展厅的观众承载量,一旦人数过多、 CO2浓度偏高,应采取疏散或限量措施。,展柜内微环境调控具有良好的湿度平稳调控作用,大数据分析展厅湿度场效应图,展厅湿度场,大数据分析应用;空调:RH 55%左右、

31、平稳、均匀;特殊展品:阿拉伯青铜手要求RH 35%5%;调控措施:调湿器达到展品保存要求。,某博物馆文物库房监测数据分析,库房调控设备:恒温恒湿空调系统+新风;运行方式:基本每天开、关;6月3日5日(周末),关机3天; 6月6日9日,每天开、关机,引起周期性波动。,数据应用:跟踪监测,及时预警,保障“稳定、洁净”环境; 数据分析为节能服务,如何掌握 在不同季节,适度开、关。,四、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是预防保护文物的重要基础环境监测数据的应用,是发挥风险预控作用的关键,监测数据分析,应与实际状况紧密相关联。如场地布局及缓冲区设置、空调系统及运行状态、风口位置和风量、展柜质量和微环境调控措施、照明

32、灯具和方式、藏展材料使用、运输方式、节能等,可以为改善文物保存微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和措施。 监测数据应用,应与文物本体保护相结合。结合文物本体监测数据,如表面颜色变化等,可以评价文物劣化规律,探讨文物环境影响作用机理,总结提出风险预警阈值。基础尚薄弱。 监测数据发掘,应与智能管理技术相关联 。文物保护和保存所涉及的因素很多,也有复合作用,需要先进智能技术支撑,形成智能分析、评估、预警管理模型,高效、准确、方便应用。还有远程服务。,欢迎大家提问讨论,谢谢各位,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上海博物館文物保護科技中心,(1)难去除固结物纳米微气泡清洗技术取代超声波清洗 超强的渗透性、微爆破力、清洗能力 通

33、过渗透松弛、有机物解离及气浮作用剥离与海捞文物相粘连的全部杂质,四、预期颠覆性的文物保护新技术,微纳米气泡清洗装置,(3)新型安全环保文物消防技术取代传统消防技术 新型洁净灭火剂 TKD 8341(全氟酮、氟化酮、全氟己酮) 无色和无味、容易气化、对人体无害。 对文物无残留、无损害。,管网式灭火系统,新型洁净灭火剂TKD 8341优势,自动快速灭火装备,背负式灭火系统,新型洁净灭火剂TKD 8341实验,安全性测试对生物无害,灭火性能测试快速灭火,新型洁净灭火剂TKD 8341实验快速、安全,新型洁净灭火剂TKD 8341实验对纸质文物无害,新型洁净灭火剂TKD 8341实验不导电,LED照明

34、是一种数字照明,可实现智慧照明系统; LED的某些波段对文物的危害超过常规卤素灯; 博物馆的照明,应满足“还原、舒适、保护”需求; 应用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可以对LED照明的波段、色温、照度、照射角度等指标,实现单灯无线调控; 对一个展厅中的所有LED照明,也可以实现智能调控;包括配合自然光引入时的自动感知调控; LED照明系统必将是博物馆智慧照明的发展方向。,3、LED照明的问题和优势,光纤灯照明,射灯模块化照明,LED均匀光,洗墙灯照明,各种模块化、专业化照明模式,提供可调节保护照明方案,射灯投射式照明,满足“还原、舒适、保护”的智慧博物馆照明系统,举例 针对文物本体健康状态,目前缺乏多方面的监测手段;对新型 LED 光源盲目使用、大量更换,反而不利于有些文物的保存:(1)市售专用或常规LED灯,对某些植物染色丝织品的褪色影响作用大于传统卤素灯,但小于日光灯。照度越大,影响越大。(2)LED 去蓝光后并不一定能明显降低某些染料的褪色速度,有些反而增强。原因在于某些波段的能量仍然很大。应从全光谱综合考虑光照对文物的影响;(3)对于光敏感材料,累积照度的影响要大于紫外光。因为可见光能量大大超过紫外光。因此,减少文物受光量是关键。(4)呼唤专用的LED灯具,研发满足“还原、保护、舒适”的专用LED灯具 和 自动调空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