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社会影响的调查报告第 1 页 共 23 页“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作品名称:关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社会影响的调查报告类别: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科技发明制作 A 类 科技发明制作 B 类关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社会影响的调查报告第 2 页 共 23 页关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社会影响的调查报告一、 调查背景:改革开放 30 年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增长,尤其表现在沿海地区,虽然中国全民总值在不断增加,但中国农村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其中与农民工相联系的问题最为主要。所谓农民工是指常年或大部分时间在城市企业劳动, 但户籍仍在
2、农村的一个社会群体.他们在户籍制度下被认定为农民,但已不从事农业生产,已具备工人阶级的一般特征,是中国的工人阶级。于是我们团队商讨决定在寒假(08-09 学年)对农民工返乡期间展开一次多方位的调查。并且团队分成四组,各自到家乡所在乡镇进行调查、访问和记录。其中,张磊、黄彬负责农村,陈适负责城市,吴浩则负责农村和城市。经过后期讨论决定整理吴浩的调查报告资料。吴浩所调查的范围是四川省仪陇县保平镇和四川省南充市。我们这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注意标点符号)1、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2、农村留守老人赡养问题;3、农村耕地及经济问题;4、城市交通问题;5、城市的发展问题。虽然我们调查的范围很小,
3、但是这也反映出当今农民工外出务工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在 2003 年有关统计,中国只有 1 亿左右农民工,可是在2008 年 11 月 20 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官方的数据,这个数据显示农民工数量已达到 2.3 亿。这无不令人惊叹,短短三年,农民工的数量却呈直线上升的趋势。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为中国经济带来的效益绝对毋庸置疑的。但从今年的现状看。返乡人数只有 900 万,并且将有 2000 万农民工面临失业,因此摆在中国面前的难题是越来越多。二、 调查方法及对象:1、调查方法:主要以走访、访谈调查方式,统计、分析和归纳,以问卷调查为辅。关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社会影响的调查报告第 3 页 共 23
4、 页2、调查对象:四川省仪陇县保平镇部分返乡农民工、农民工子女、农民工父母,当地政府机构相关人员;四川南充市市内部分农民工及其子女。三、 调查的主要内容(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一) 、保平镇返乡农民工及其他情况:(保平镇农民工问题与解决办法)我(吴浩)首先对此镇的外出农民工进行大概的调查。据当地政府有关数据显示,此镇共有 22095 人。其中农村人口 20882 人,占全镇总人口的94.5%,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共有 6781 人。这些农民工回乡前所从事的工作所在地主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北京,他们所从事的行业主要以加工、制造、建筑业、商贸流通和服务行业为主。今年返乡人数总计 32
5、78 人,据相关人士反映,他们中有 74%都是由于受到金融风暴企业影响和灾后重建用工需求而返乡。而受回乡创业政府吸收与中央农村新政影响返乡的农民工只占1.2%。从此数据可以看到农村青年劳动力大量输出到城市中,因此农村的教育、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就此有以下三个主要由农民工外出带来的的问题。1、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各大城市的建设急需劳动力。因此,这些劳动力 90%以上来自农村的 20-55 岁之间的农民,那么留在家中的即为“九九部队”60 岁以上的老人和“六一部队”留守儿童。那么,谁来教育家中的留守孩子呢?父母本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然而他们却不得不外出打工赚钱,为的是让他们
6、的子女能够好好读书,将来不再重演农民工的角色,但他们却没有考虑到,如果他们长期在外打工,而与子女疏远了,并且让他们的父母(农民工的父母)来抚养子女,这是他们留下的隐患。因为根据对四川省仪陇县保平镇 55岁以上老人的调查资料表明,这些老人中未读过书的占有 85%以上(详情见附表一) ,可想而知,他们中的大部分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是按照教育他们自己的子女的方法去教育孙子孙女,而不是按照科学的方法去教育,并且还存在思想沟通的障碍,这就是农村出现的隔代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一代接着一代,周而复始,根本上改变不了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并且还会使农村和城市之间的教育差距越拉越大,甚至达到不可预想的情况。关于农
7、村外出务工人员对社会影响的调查报告第 4 页 共 23 页未读过书 上过小学 上过初中 上过高中 上过大学 总人数55 岁以上老人85% 15% 7.1% 0.1% 0.04% 44192050 岁人员18% 82% 29.24% 5.8% 0.4% 12152附表一:保平镇 20 岁以上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因此,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问题,对当地小学调查的资料显示有 45%的孩子为留守儿童,由于他们的父母长期不在他们身边,这些留守孩子的心中会感到孤僻和自卑,由详细的调查显示,他们中有 48.1%的成绩较差(每人均有不及格科目,甚至两门以上不及格人数还占多数) ,40.2%的孩子成绩为
8、中等偏下,不仅如此,我还对个别村的一些留守儿童进行了面谈,并且问了许多关于他们学习上的问题。情况如下:调查人数中有 47%都认为读书或者不读书都无所谓, 33%的初中生表示上完初中将不愿意再去上高中或中专,而是早点外出打工赚钱。当谈及到他们的父母时,他们中有 61%的人都说很想念在外务工的父母,23%表示中立态度,更有少数则表示一点都不想念自己的父母,在他们心目中,父母就像是他们“最亲的陌生人”一样。并且我还在邻镇文星镇实地询问过一些家庭,其中此镇的星路村姓任的一家,家中只有一位 65 岁的老人带着 3 个孙子,他有 4 个子女,但都是常年在外务工,很少回家,于是,老人成为了 3 个孩子的“父
9、亲”兼“母亲”一职,3 个孩子中,2 个最大的是老人大儿子的孩子,姐姐叫任洁,读初三,弟弟任季读初二。当我问到他们对父母的感情时,任洁的一番话让我大吃一惊,她说她弟弟任季从小到现在都没有叫过她妈一声“妈” 。虽然,近几年他们的父母会每年回来一次,但任季对他母亲的感情却是很淡很淡的,这是为什么呢?难道父母在外努力、辛苦的赚钱,所希望看到自己的子女是这样来回报自己吗!我又想到了那一句话“可怜天下父母心啊!”父母应该对子女负起责任来,应该承担这一他们应尽的义务,然而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这样远离自己的孩子,废寝忘食的工作。又据统计,外出务工农民有 5%是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远走他乡。当然这部分农民工是想培
10、养好自己的子女,让他们健康的成长,于是他们让自己的子女就读于为农民工开办的学校。关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社会影响的调查报告第 5 页 共 23 页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这部分农民工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以下两点:1.1、子女读书,那昂贵的学费无不叫辛劳的农民工心寒,在城市一些工厂里的农民工月收入情况并不理想。资料显示,由于农民工受自身文化程度的限制,他们的工资都是处于其他行业人员工资收入的最低层次,平均月工资在8002000 元左右。由网上资料表明,60%以上的中国农民工都是以在建筑工地、加工厂、服务业等工人。因此,子女就读于他们身边,这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和生活上的困难,更重要的是
11、精神压力。1.2、农民工的工作也是不固定的,据调查显示,保平镇外出农民工有 40%平均每年换一次工作地,35%每两年换一次工作地,10%左右每三年换一次工作地,其余都是三年以上换一次工作地。由此可看出,他们这样换地工作不仅给自己的经济带来了许多问题,还会给子女的教育带来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的孩子,他们自身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是比任何学习阶段都要差,就拿我调查的保平镇三桥村一家庭来讲,此家庭是典型的“带孩子”读书。此家庭有两孩子,他们跟随父母在这十一你年中就读过四个地方,分别是新疆、广州、四川、浙江。当我问到他们学习情况时,他们都把头埋的低低的,一言不发。可想而知,这样的
12、东搬西迁,他们的学习成绩能上得去吗?并且较大的那个孩子今年 15 岁,已经没读书了。从这个家庭中,我可以清楚的发现,农民“带子女”务工不但没有教育好子女,反而会过早地将他们送入社会中去。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农民工外出务工给子女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针对以上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下面是我们提出的一些解决方案:方案一、留下部分农民工于农村:由国家颁布一些相关政策,留住部分农民工,由根据保平政府实行的回乡创业政策以及中央农村新政所吸引回乡的农民工非常之少,因此,政府在这一方面应有所改进。要想留住返乡农民工,就应给予优惠对农民工的创业,大力支持、鼓励和帮助他们,并且找相关专业人士对在乡农民工每月进行技术与
13、思想上的培训,直至其掌握这一门技术。这样不仅能缓解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而关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社会影响的调查报告第 6 页 共 23 页且还加快农村了经济的发展,使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之间的差距得到一定的控制。方案二、加强留守孩童的思想教育:加强和改进农村留守儿童及其他学生的德育工作,就必须要把握好留守儿童教育阶段思想与心理的发育特点,把握好不同学生个体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学业基础,从而有的放矢的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确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目标。抓紧这时期的德育工作,将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农村中传统的教育观念
14、仍然占主导地位。因此,我们的德育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并有机结合传统美德,把握新时代特点,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教育的全过程。因此,政府以及学校要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让其走出孤独、孤僻的阴影,建议学校请相关人员每两个月(或每学期)对这些学生开展一次浅显易懂的思想讲座,让他们感受到国家的温暖,积极上进的学习,为以后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方案三、加强师资力量与师生的心理沟通:改善农村学校的教育制度,现在在农村的许多学校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学校是培养教师的地方,而学生则是试验品
15、”。的确,由于农村的师资力量本来就很薄弱,现在的基本现状:只要乡镇上有了优秀的教师就往县、市里调。这样一来,原本就很落后的农村教育将会愈来愈落后。因此,我们认为应当提高个别教学能力强的教师的待遇,挽留他们,让他们全力的培养祖国的未来,并且还应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的综合素质。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熟练。清退或分流不合格教师,招收有大专以上(师范本科生优先)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实行”优师优资 ”的政策。完善农村教育资源尤其师资资源配置,加强师生的互动,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以促进农村教育的公平正义。有效地解决农村教育中的部分问题。
16、2、留守老人的赡养问题:关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社会影响的调查报告第 7 页 共 23 页由网上数据显示,全国老年人数量多大 1.3 亿人口,其中农村老年人数为8557 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 65.82%,由于农村中大部分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剩余家中的除“六一部队”外,还有就剩下了劳动力很低的“九九部队” ,也就是老年人。他们的生活保障又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此问题,我对保平镇的农村外出务工家庭中的老年人的生活进行了部分调查。此镇共有 3892 位 60 岁以上的老人,其中有 231 位是“五保户”人员,并且政府也在此镇建立了一个养老院,已经有 11 位没有劳动力的“五保户”老人住进此养老院,据
17、了解,保平镇养老院是全仪陇县所有乡镇中条件最好的一个。但为什么还是会有那么多的老人不愿意进住条件优越的养老院呢?经过详细调查,他们中有 84.30%的“五保户”老人认为在养老院是感到很孤单的。而此镇居住在农村的老人则反映是由于他们的子女外出务工,留给他们的就是那几亩地,还有孙子孙女。由于劳动力大量输出,只剩下这些年老的长者务农和带孩子,面对这些年过半百不老人们,我的心中认为他们是值得我们敬重的。这样两边忙,一个人的身体再健壮也难以应付啊,更何况是这些老人啊!我也调查过许多这样的家庭,其中三桥村一位姓袁的老人他家一共 3 个子女,都在浙江打工。家里就剩下他和他的老伴抚养两个刚上小学的孙子,当我问
18、他对子女外出务工 看法时,他很无赖的说:“为了孙子们多读点书,让儿女们出去打工这也是没有办法”其实,他也很想子女们能够回家帮助他们分担一些负担,毕竟,对他这样一个 68 岁的老人来说,能力是很有限的。在中国赡养老人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赡养老人却被推迟了。而农民外出务工则是这些原因中最普遍的因素。通过对此镇的调查反映,由于当今中国即将步入老龄社会,养老问题面临极大挑战。据网上资料显示,国未富人先老。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养老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居住在广大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由于受到老龄化,失地,子女外出务工等因素的影响,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面临认识上,
19、经济上,制度上的挑战。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开展,不可避免的出现农村人口的流动,从表面上看,人口流动(尤其表现在农民工身上)促进了社会的互动,实现了部分资源的合理配置。但实际上,人口流动却给农村人养老提出新课题。一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向城市涌进,使农村出现了大批的留守老人,同一关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社会影响的调查报告第 8 页 共 23 页个家庭的两代人生活在两地,使得老人的生活更加不便。另一方面,农民工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工作和子女身上,产生了“重幼轻老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解决好这些问题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网上数据显示,我国农村老年
20、人口有 557 万人,占老年人口的 65.82%,又统计 2006 年全国贫困老年人 1000 多万人。其中 800 万人在农村。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的子女在外务工,不能够为他们的养老提供充分条件。并且中国现有的养老方式有以下 4 种:2.1、家庭养老:这是中国最传统,最古老的养老方式。多数人认为由子女养老,是天经地义的,但是由于三四十年代出生的农村人,现在平均每个家庭有 4.42 个子女。因此子女间相互推卸责任,消极赡养自己的父母。现今,由于子女外出打工,他们能赡养自己的父母吗?目前,这种养老方式第养老质量有很大的下降趋势,很明显这与农民工长期在外务工息息相关。2.2、集体养老:这种养老方式主要
21、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这种主要用于农村,但也只有很少部分农村老年人选择这种方式(保平镇养老院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这也不能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2.3、养老保险:在 1991 年,民政部门根据国务院的决定,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的改革。网上表明目前这种改革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网上统计。到 1998 年全国有 8200 多万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但是这种方式收到农村地区经济水平落后和区间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同样面临挑战。2.4、储蓄养老:这种养老方式只有少部分的农村老年人采用。他们依靠平时的积蓄用来防老一些农村居民对“养儿防老”失去信心,这从农民工赡养老人可以看出,他们认为钱
22、财才是可靠的,因而省吃俭用把节约的钱储存起来,以备“老”用综上所述,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我们的具体解决方案如下:方案一、回收城市剩余劳动力:政府应该推出一些新的政策,鼓励部分农民返乡创业,这样不仅可以让沿海一带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得到解决,还可以使本就缺乏青年劳动力的农村获得新生。也减少了农村老人的劳动量。从而减轻了他们的负担。也可以使“家庭关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社会影响的调查报告第 9 页 共 23 页养老”得以恢复。并且也使农村的发展有了动力。还可以解决部分农民工的失业问题,有利于农村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方案二、改善养老制度,加强农村青年村民的思想教育:我国的目前 4 种养老方式应有所改
23、进,特别是第一种“家庭养老” 。首先政府应给予部分返乡农民工以及 2245 岁已婚家庭灌输于“子养老”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鼓励他们赡养父母,从思想上改正他们只积极养子女而消极赡养父母的观点,政府可采取定期的思想教育,这种“定期”可以是每两个月一次,由当地政府派遣专业人员达到各村进行集体教育。除此之外,当地政府可每年向农村青年居民免费发放一些关于“关爱老年人群,积极赡养父母”的浅显易懂的书籍。还有必要通过多样渠道、采用多种宣传工具、采取农村居民可以接受的方式,积极作好尊老、敬老的宣传工作,让农村居民认识到尊老敬老爱老是宪法规定的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老人在年轻时曾养育过我们,同时也为社会做出了
24、不可或缺的贡献,在他们年老的时候应该受到尊敬和照顾,这样便可以建立起和谐的中国与美满的家庭。方案三、关爱农村老年人,改善其待遇:关爱老人群体,当地政府可开展与老年人相关的积极互动的活动,让他们参与进来,使他们保持健康、愉快的心情,让他们多与子女相互交流,在心灵、精神上找到慰藉。由于当今社会各方面的飞速发展, “老年人”的定义有所改变,建议给全国 65 岁以上的农村老人每个月发放一定量的生活补助,也可积累一年一次发放。但是这种发放制度为公正,公平出示公告,这样做是为了一些官员中饱私囊,因此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这样做会让农村老年人更能感受到党和国家的给予他们的温暖。3、农村经济及耕地问题:根据详细
25、走访调查,保平镇现有 19 个村和 1 个社区,分别如下:社区:椿树湾社区村社:板桥沟村 保平桥村 红豆湾村 佛山村 观音庵村字库桥村 一新桥村 二新桥村 三新桥村 子童寨村一字山村 周家坝村 长石梯村 鲤鱼包村 阴草湾村关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社会影响的调查报告第 10 页 共 23 页麻石垭村 凤仪庵村 石垭口村 药柏树村此镇幅员面积 36.49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 13307.7 亩,后通过坡该梯,小改大,弯放直新增了 2800 平方米。主要原因是人口增多,从而造成农民对耕地概念的曲解。前面提过青年劳动力大量输出,剩余大部分为体弱多病的老年人。由于他们受各种因素的限制,不可能大幅度的提高经
26、济,反而是将耕地荒废。近年来,保平镇政府也搞了一些种植也养殖方面的产业,以提高此镇的经济。但是效果并不大,并且有部分农民并不支持,而是种植一些经济效益较低的原有农作物,如小麦,玉米,稻谷。据政府相关人员统计的 2007 年 数据来看,此镇总产值 7806.4 千万,人均 GDP3532.9 元,地方财政收入 122.35 万元。地方人均财力 56.25 元农民的纯收入 2920 元,此数据并未在原基础上增加多少,自从地方政府在 2005 年开始大量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现状如下附表二,从表二可以看出,有一半的村没有去实施当地政府推出的一些政策,原因很容易看出,因为现今农村大部分为老年劳动力,他们
27、所掌握的知识并不多(从表一可以看出) ,新的东西不容易接收,思想不开阔,这也就间接导致了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并且与城市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由于他们长期种植小麦,玉米。使土壤肥沃程度大幅度下降。因此造成农作物的减产,当然农村经济也不可能提高。种植种类 种桑养蚕 种梨 种葡萄 原作物村名麻石垭村、药柏树村、凤仪庵村、二新桥村、三新桥村一字山村周家坝村观音庵村椿树湾 剩余其他村共计 6 1 2 11附表二:保平镇各村种植作物类别情况对此我也对个别村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以三新桥村为例。此村共有 1120 口人,耕地面积 688.5 亩。当地政府针对此村土地质量,就全部用来种植桑树。并且每户每年政府还要给予 300 多元的土地补贴,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但村民们对种桑养蚕业却是消极的,被动的。政府要求做什么他们才做。在维护桑树的季节却没有人主动去管理维护这些桑树。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大量农民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