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1. 研究概述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传统旧城改造模式2.1 西方传统改造模式2.2 西方传统改造模式的优缺点2.3 中国传统改造模式2.4 中国传统改造模式的弊端3.成都北改的模式和路径3.1“北改”探索居民自治改造新模式-以以金牛区曹家巷片区为例3.2 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3.3 北改之“多元改造”路径-从成华企业自改热潮透视3.4 以新都区为例深入探索北改新途径4.“北改”模式的经验4.1 成都北改直面中国城市化痼疾4.2 均衡发展, “北改”以发展回馈民生4.3 健康城镇化的新规划4.4 成都“北改”模式经验4.5 曹家巷自改委模式全国创新
2、6.总结 7.附录 8参考文献2、传统旧城改造模式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部分城市总体上顺利的完成了城市更新。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不断进步,总有一部分城区会成为老旧城区,该区域与其他区域比起来,往往存在设施不健全、布局混乱、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的整体发展。因此,旧城改造不是一个可以一次性解决的问题,反而是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永久性问题。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发展特征,人类永远不可能总结出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完美旧城改造道路,只有通过不断吸取传统模式的经验并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创新,才能实现老旧城区的有机更新,带动城市经济发展,促进社会
3、进步。旧城改造不仅仅是对旧城区老旧建筑拆迁重建,实现城市样貌的更新,确切的说,旧城改造是对老城区生活系统、交通系统、产业结构的彻底改造,不能一味的以兴建象征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作为城市更新的标志。旧城改造的历史长达百年之久,世界各地城市也曾尝试不同的旧城改造模式,总的来说,大致可以分为四种改造模式:全盘改变模式、建立辅城模式、局部维修模式、翻新模式。2.1 西方传统改造模式2.1.1 全盘改变模式全盘改变模式意味着对过去城区建设的完全否定,重新规划城市的总体布局以及城市建设风格,换句话说,全盘改变模式就是在原址上重新修建一个城市,彻底摒弃该城区原有的建设成果。全盘改变模式兴起于西方工业国家,是西方
4、工业城市为告别工业时代,实现城市转型而探索出的旧城改造道路,是出现较早的改造模式。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至十九世纪中期,欧洲经历了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欧洲又迎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能源大规模应用,尤其是煤炭的应用大大刺激了工业的发展,大部分城市开始兴建工厂发展重工业,无数向大气排放黑烟的高烟囱成为了城市的象征。随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形成的利益纷争直接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百废待兴,无数城市被摧毁,在进行战后重建时,政府为了消除战争破坏的影响、解决住宅匮乏问题、改变工业城市灰败破旧
5、的城市形象,开展了以大规模改造为主的“城市更新”运动,全盘改变模式也因此产生。在二战中城市被摧毁的最为严重的德国在战后广泛采用了全盘改变模式进行城市更新,汉诺威市是重建城市的典型代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汉诺威市的三分之二被炸成废墟,战后重建时,当地政府采取全盘改变模式进行重建,将整个城市中无论是被战争毁坏还是保存完好的老建筑全部拆除,兴建符合当时时代气息的高楼大厦。在新建成的汉诺威市中,寻找不到一处老旧建筑,与老建筑相互依存的古典文化气息也消失殆尽,原有的城市布局以及独特的城市风貌完全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一成不变的高楼大厦和所谓的时代气息。2.1.2 建立辅城模式建立辅城模式是指对旧城的一切
6、予以保留,选择附近的地域建立辅城(或卫星城),以充实完善旧城的现代功能,维持城市的运转。辅城与旧城区连在一起,实现各自不同的城市职能老城区保留历史文化传统以及相关的产业结构,保障城区的平稳发展;新城区负责开拓创新,引进新型产业,优化产业结构,试验新型发展模式,紧跟时代的脚部,使得城市不断进步。这种保守与冒险结合、传统与现代共存的模式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不同诉求,实现城市的平稳更新,有效解决了城市更新过快导致的城市居民没有安全感、更新风险过大等一系列问题,因而备受推崇。意大利罗马是这种改造模式的典型代表。古罗马建筑一直是世界建筑史上一朵璀璨的奇葩,每个时代都吸引了无数的人去观赏,其中以斗兽场最为出名
7、,现在已经成为了罗马的象征。即使是这样一个历史古城,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也不得不面对城市更新。历史经验证明,以固有的模式发展而不寻求创新的城市最终将被时代淘汰。但是,古罗马一砖一瓦都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果采取全盘改变,大面积拆迁重建的模式进行更新,在破坏文物的同时还丢失了城市特色,可谓得不偿失。在反复衡量利弊之后,政府选择采取辅城模式进行罗马城市更新,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谋求发展,跟上时代的脚步。现代的罗马由老罗马与新罗马构成,两者之间仅一墙之隔,老罗马保留原有风格,内部是古罗马共和国、帝国、中世纪、文艺复兴、19 世纪意大利王国时期的建筑和遗址、废墟;新罗马城区主要为新型商业区
8、以及现代居住区,修建现代楼房,发展商业。在这种改造模式下,老罗马继续保持其原有历史风貌,发展旅游业,第三产业,吸引各地游客,新罗马则肩负起与世界接轨,发展商业的责任。作为辅城,罗马新城在古文化与时代发展潮流中间架起一座桥梁,实现罗马的平稳转型。建立辅城模式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城区原有的历史文化风貌,又实现了古城与时代的接轨,因而广泛应用于古城的有机更新。2.1.3 局部维修模式局部维修模式是指保持老城区的城市风貌不变,只对部分区域进行维修。在保护古城的历史文化遗产方面,局部维修模式同样适用,但是这种模式更加广泛应用于旧城区域较为分散的城市改造。也就是说,一个城市的旧城片区不集中,零星分散在城市的各
9、个角落,夹杂在新城区之间,这种情况下,采用全盘改变模式和建立辅助新城模式都是不经济的,唯有针对每个片区进行维修才能降低改造成本。下面以威尼斯为例解析局部维修模式。威尼斯是著名的水城,主建于离岸 4 公里的海边浅水滩上,平均水深 1.5 米。由铁路、公路、桥与陆地相连。由 118 个小岛组成,并以 177 条水道、401 座桥梁连成一体,以舟相通。威尼斯人都是事先在水底下的泥土上打下大木桩,木桩一个挨一个,形成地基,然后铺上木板,最后在木板上修建房屋。这种城市结构决定了威尼斯进行旧城改造时不能拆迁重修,同时由于面积有限,也不能选择在旧城旁边建新址,也即全盘改变模式与建立辅城模式都是是不适用的。在
10、这种特殊的背景下,威尼斯只能选择对老旧建筑进行局部维修模式老保持城市永远焕发生机。2.1.4 翻新模式翻新模式是指保留旧城区的城市风貌以及规划,在保持原本城市样貌的前提下更换建筑材料,使得城区以旧变新。与局部维修模式相同,翻新模式也适用于古城更新。古城最珍贵的莫过于历史建筑所呈现出的古时城市风貌以及所表现的文化气息。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古建筑所适用的材料必将有所损坏,为了保存古建筑的外观,不改变城市原有风貌,政府在进行城市更新时通常就会采用翻新模式,用外表相同的新材料替换已经损坏的旧材料,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目前许多历史文化古迹,诸如故宫、寺庙等,都是采用翻新模式来实现更新。但是,与局部维
11、修保持城市大体风貌不同的是,翻新模式完全复制城市原来的样貌,翻新模式追求的是与旧建筑的绝对一致。下面以日本的城市更新为例说明翻新模式。日本建筑多以树木为建筑材料,极易腐朽,因而日本长期面临旧城改造的问题。日本是东方国家,因而十分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尤其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这种思想直接导致了日本在进行旧城改造时不愿破会城区原有的风貌,新修建的建筑大多沿用老建筑的设计。在这种旧城改造模式下,城市建筑的质量得到了保证,有效减少了危房的产生率,同时还保护了传统文化。2.2 西方传统旧城改造模式的优缺点2.2.1 全盘改变模式的优缺点全盘改变模式的特点是一切归零,全部重造,能够对旧城进行彻底整改,彻底解
12、决旧城中存在的顽固问题。在旧城区中存在无法解决的难题的情况下,提供最简单方便的解决办法,根除难题。前文所提及的德国城市汉诺威在二战中被摧毁了三分之二,想要修复旧城区完全不可行,在这种情况下,最直接简便的方法便是全盘改变。其次,全盘改变模式提供了重新规划城市的可能。不管是重新规划城市布局还是重新设计城市建筑风格,全盘改变模式都能实现。汉诺威重建后,新的城市风貌冲散了二战留下的阴霾,使德国人民燃起新的生活希望,整个城市经历浴火重生之后焕发出新的生机,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但是,全盘改变模式会将一切历史文化摧毁,历史文化遗产难以保存,城市文化匮乏。按照这种模式改造后的城区虽然外表新颖,但是没有自身特
13、色,缺乏文化凝聚力。2.2.2 建立辅城模式的优缺点建立辅城模式的最大优点就是在不破坏旧城区的情况下对城市进行有机更新,实现城区的现代化发展。这种模式对于保护文化古城历史文化遗产有着重要意义,能够在保护文化的同时进行商业开发。另一方面,辅城模式能保证旧城区平稳改造,满足各类人群的不同发展要求 保守型人群留在旧城区继续原有的生活模式,创新型人群在新区谋求发展。建立辅城模式创造性的将保守与创新结合在了一起,对于新时期旧城改造具有十分重要的其实作用。而改造成本高则是建立辅城模式的一个短板。建立辅城的成本仅次于修建新城,需要充足的土地资源支撑。想要选择辅城模式,首先必须考虑旧城周围是否有充足的土地资源
14、修建辅城区,其次还要考量政府是否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撑辅城的修建。最后,政府在确定方案时还应该对辅城发展做出合理规划,制定衔接旧城区与辅城的长远发展计划。2.2.3 局部维修模式的优缺点局部维修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小范围内的旧城改造。针对具体问题采取不同方案,灵活性强,且改造成本较低,操作性强。这种模式应用的典型代表是城中村改造。一个城市中存在的城中村数量并不多并且大多分散,城中村虽然对城市总体发展的影响微乎其微,但是它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城市面貌,对于这种零星分布地区的改造,只能进行局部维修,单独治理。局部维修模式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改造对象过于分散,改造时统一规划的难度加大,对改造者总揽全局的能力
15、要求较高。如果每个改造点各自发展,漫无目的的改造,难以达到通过改造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效果。只有从全局出发,将各个点连接起来规划改造,才能带动城市的发展。2.2.4 翻新模式翻新模式的意义在于完全复制原有的风貌,保留旧建筑的所有特点,因此它的优点在于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历史文化风貌,对于古建筑,古街区的更新有重要的价值。诸如寺庙、古镇等改造时,通常仅仅采取翻新方式对原建筑进行翻新,不修建新型建筑。一成不变也就意味着不会创新,翻新模式的一大弊端就在于缺乏新意,城市建筑永远停留在某一时代上,与社会不断发展的潮流是存在一定矛盾的。如果长期实行翻新模式,那么一个城市必定会失去核心竞争力 创新能力。从人类社会
16、长远发展来看,翻新模式对城市发展是有害的。2.3 中国传统改造模式与西方悠久的工业文化不同,中国由于政权的腐败,起步很晚,城市化建设进程相较于西方国家也慢了很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建设脚步加快,对旧城区进行改造的需求也随之产生。在中国经济建设初有成效时,国民由于封闭的太久,急欲与发达国家靠拢,直接表现就是不断修建高楼大厦,美其名曰“现代化建设” 。盲目修建高楼大厦的必然结果就是无数的历史文化建筑被强行拆除,文化遗产未受到有效的保护。这就是中国传统改造模式 “大拆大建” 。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城市经济飞速增长,而与之不对称的老旧城市形态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在这样的
17、时代背景下中国城市掀起了一股改造旧城的热潮。之所以产生“大拆大建”的改造模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需要。从客观上来看,长期封闭的中国的建筑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了,要想进行城市现代化建设,旧城区改造是要迈出的第一步。在当时,中国城市形态老化要进行城市改造,必须大面积拆迁,大幅度修建新型建筑。因此,“大迁大建”在当时是一种符合基本国情,可实施性强的改造方案。(2) 中国人的追新心理。虽然客观上“大拆大建”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改造方式,但人们的主观影响也不容忽视。改革开放后,长时间与世隔绝,脱离世界发展潮流的中国得以重新接触世界,尤其是经过工业革命后飞速发展的西方国家严重刺激着中国人的神经。面对各种层出不穷的新事物,中国人深刻的感受到了自己的落后,这就使得他们更加迫切的想要跟上时代的脚步,而最快速的方法便是从物质方面改变,因而引进了大批的外国事物。从某种角度来看,拆除旧建筑,修建高楼大厦,使得城市风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会产生一种中国已经与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