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疗效评价摘要: 目的 :探讨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 2013 年 11 月至 2014 年 10 月我院消化内科接收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 5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进行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 结果 :55 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 98.18%,55 例患者经治疗后的血浆白蛋白量与 24h 尿蛋白量要显著高于治疗前,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 。 结论 :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关键词:;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慢性萎缩
2、性胃炎;临床疗效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由于胃黏膜出现了萎缩性变化所致,属于消化内科较为多发的疾病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是上腹不适或上腹痛、腹胀、恶心、消化不良、嗳气等症状 【1】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选取 2013 年 11 月至 2014 年 10 月我院消化内科接收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 55 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研究内容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3 年 11 月至 2014 年 10 月我院消化内科接收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 55 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本次所选患
3、者均通过胃镜检查以及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标准予以确诊。55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 30 例,女性患者 25 例;患者年龄 3075 岁,平均年龄(58.25.8)岁;患者病程 3 个月15 年,平均病程(7.42.1)年。1.2 治疗方法 对所有患者给予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具体治疗措施有:1.2.1 基础治疗 当患者一经确诊后,医师要告知患者必须戒烟戒酒,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能暴饮暴食,多食易消化和清淡食物来保护胃黏膜。另外医师还要告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能使用消炎痛、红霉素以及阿司匹林等刺激胃黏膜的药物。1.2.2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据相关资料表明 【2】 ,引发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主要原因是
4、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大约有 75%的患者均合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当患者一经确诊后,临床医师要对抗幽门螺杆菌予以及时治疗。现阶段临床上主要治疗药物是三钾二橼络合铋以及羟氨苄青霉素药物。羟氨苄青霉素的用法是:3 次/天,500mg/次。三钾二橼络合铋的用法是:3 次/天,120mg/次。1.2.3 弱酸治疗 胃酸分泌不足是造成患者病情迁延难愈的主要原因。若患者通过五肽胃泌素试验结果显示为无胃酸或胃酸缺乏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医师则要及时给予弱酸治疗。具体方法是:若属于胃酸缺乏患者,每天清晨让患者空腹口服米醋一勺;若属于无胃酸患者,每天让患者口服米醋 3 次,每次 2 勺,需要时采用胃蛋白酶与稀盐
5、酸联合治疗。1.2.4 抑制胆汁反流治疗 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胆汁反流,若患者发生时,则采用胃复安和硫糖铝抑制胆汁反流。胃复安的用法是:3 次/天,5mg/次;硫糖铝的用法是:3 次/天,500mg/次。1.2.5 胃黏膜保护治疗 采用合欢香叶酯进行保护胃黏膜治疗,该药物能够增强胃黏膜细胞的再生能力,具有保护胃黏膜的效果,具体用法是:3 次/天,50mg/次。1.3 评价指标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消失,经胃镜检查显示胃黏膜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经胃镜检查显示胃黏膜有所恢复;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见任何改善,经胃镜检查显示胃黏膜没有恢复。1.4 统计学方法 借助统计学软件包 SPS
6、S19.0 分析和处理本次研究数据,计数资料借助率(%)显示,计量资料借助平均值标准差(xs)显示,组间比较借助 t 检验;对比 P0.05,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和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患者治疗效果分析通过相应治疗后,55 例患者中疗效显效患者有 45 例(81.82%) ,有效患者9 例(16.36%) ,无效患者 1 例(1.82%) ,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是 98.18%。2.2 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白蛋白量与 24h 尿蛋白量对比55 例患者经治疗后的血浆白蛋白量与 24h 尿蛋白量要显著高于治疗前,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 。详见表 1。表 1 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白蛋白量与
7、24h 尿蛋白量对比(xs,mmol/l)组别 例数 血浆白蛋白量 24h 尿蛋白量治疗前 55 21.73.6 1.91.2治疗后 55 35.32.5 5.52.4T 值 - 23.012 9.950P - 0.000 0.0003 讨论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临床十分多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占我国胃炎患者 20%左右 【3】 。临床大多数认为该疾病的发生是因为患者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暴饮暴食、吸烟酗酒、爱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导致的。该病主要临床症状是上腹部隐痛、贫血、腹胀等表现,病情严重患者还可能发生血浆白蛋白量与 24h 尿蛋白量显著减少的症状,若患者没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还会出现胃溃疡,甚至
8、胃癌等 【4】 。近些年临床开始应用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在治疗期间,最重要的是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其疗效对整体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另外为患者进行基础治疗以及弱酸治疗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本次研究结果显示,55 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 98.18%,55 例患者经治疗后的血浆白蛋白量与 24h尿蛋白量要显著高于治疗前,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 。结果说明,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显著疗效。综上所述,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蒋时红,蔡小平,张文娴等.胃康舒宁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196-197.2王玲玲,贾玉聪.化瘀消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76 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6):342-344.3吴庆和,罗仕娟,李玉玲等.艾灸结合健脾益气法治疗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08(19):5498-5499.4闫华,孙大娟,王帅等.健脾活血祛毒方治疗 Hp 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4,12(42):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