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一单元 测量一、教学内容1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2质量单位:吨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建立 1 毫米、1 分米、1 千米的长度观念和 1 吨的质量观念。2使学生学会单位名称间的换算。3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三、编排特点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1)从测量教科书的长、宽、厚的活动引出“毫米” 。(2)通过观察直尺刻度建立 1 毫米的长度观念,借助 1 分硬币的厚度帮助学生巩固 1 毫米的表象,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3)通过量课桌长度的活动引出“分米
2、” ,并通过观察直尺建立 1分米的长度观念。(4)用手势比划出“1 分米”的长度。(5)用公路上的路标引出“千米” 。(6)用桥梁限重的童话情境引出“吨” ,借助学生的体重、动物的体重帮助建立 1 吨的质量观念,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以吨作单位。(7)单独编排“生活中的数学” 。2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P2 的测量活动和 P5 第 3 题都是先估测再实测,让学生通过估测结果与精确结果的比较不断调整自己的估测策略。四、教学建议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质量观念。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单位的换算,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长度观念、质量观念。一些比较大的单位(千米、吨) ,由
3、于学生很难用量一量、掂一掂的方式去感受,主要是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认识。2课题 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 1 毫米的长度概念。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毫米与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在操作与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学情分析(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教学重、难点分析1.体验 1 毫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表象.2.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教学手段运用及分析(教具的准备及使用的意义)硬币一枚,磁卡一张,学生尺,曲别针,铅笔盒,数学书,铅笔。教学方法运用及分析谈话法,传授法。导入设计复习铺垫,迁移导入。重点教学环节设计
4、新课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2)请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曲别针、铅笔的长度。2、导入新课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知识,估计一下我们的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老师板书学生估计的结果。二、探究新知1、 (1)分组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和厚。(2)组织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数学书长:不到 21 厘米,差 2 个小格。宽:不到 15 厘米,差 2 个小格。厚:不到 1 厘米,只有 6 个小格。引出毫米: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位于毫米间的一个小格的度,就是 1 毫米。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2、学习 1 厘米=10
5、毫米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从直尺上选定 1 厘米的长度,数数在 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从观察和数格中得出,把 1 厘米平均分成 10 份,每份就是 13个小格,长是 1 毫米。板书:1 厘米=10 毫米3、让学生感悟 1 毫米的长度,形成直观印象。(1)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宽或厚约是 1 毫米。(硬币、磁卡、钥匙) 。(2)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以毫米为单位计量的。(3)说一说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各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4)猜一猜,学生尺的厚度是几毫米。师生互动设计先独立观察,然后把观察到的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可能观察出: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一些小的刻度线;厘米和厘米
6、之间有许多小格。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先独立数每一厘米之间有多少个小格,然后把数的结果和发现与同组的同学说一说。学生活动设计为了巩固学生的知识,教材还安排了 3 道练习题,从例题到练习的编排都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教材,增强了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重点教学环节设计随堂练习设计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1)橡皮长 5( ) (3)教室长 10( )(2)玻璃厚 5( ) (4)铁皮厚 2( )课外作业设计与布置1、教科书 P5 页练习一,第 2 题。2、用毫米作单位测量。板书设计毫米的认识1 米=100 毫米 1 厘米=10 毫米教后反思4课题 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教
7、学目标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 1 分米的长度概念。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换算。3.在操作与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分米单位进行测量。4.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学情分析(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教学重、难点分析1 体验 1 分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2、能够根据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教学手段运用及分析(教具的准备及使用的意义)例 2 情景图(课件)照片、尺子等。教学方法运用及分析谈话法、传授法导入设计谈话导入重点教学环节设计新课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1、出示例 2 情境图。(1)提问:
8、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提问:你想知道你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请你们拿出直尺来测量一下吧?(3)组织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和方法。(4)比较测量方法用厘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时,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引导学生明确:用米、厘米、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都不太适合) 。二、探究体验1、认识分米5(1)像量课桌这样长度的物体时,用米、厘米、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都不太适合,结合刚才的测量,你感觉用一个多长的长度单位比较合适?(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3)出示米尺图的一部分,教师指图说明:10 厘米的这一段可以用一个比厘米较大的单位来表示分米。(板书:分米的认识)2、探究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1)我们
9、认识了米和厘米,分米与米和厘米之间有怎么样的关系呢?小组内相互说一说。(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板书:1 分米=10 厘米1 米=10 分米3、建立 1 分米的长度观念。(1)生观察直尺上 1 分米的长度,并用手势表示 1 分米的长度。(2)估测一下手指中指指尖到手腕的什么位置大约是 1 分米,小组内相互量一量。(3)体验 1 分米的长。师生互动设计(1)闭上眼睛想一想,1 分米有多长;(2)用手比划一下,1 分米的长度;(3)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 1 分米?(4)估测一下黑板的长度约是多少分米。指名到前面测量,看谁估测的最接近准确长度。学生活动设计学生先自己估测出 1 分米的长度,记住位置
10、;然后小组的同学合作测量出准确位置,并判断估没的是否准确。学生想象 1 分米的长度,再用手势表示出来,然后同组同学用直尺判断手势表示的准确程度,直到比较准确为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可以让学生用尺 1 分米 1 分米的去量,也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去量,最后结果如果不够整分米,用几分米几厘米的形式表示出来。重点教学环节设计课堂练习设计1、2 米=( )分米 30 厘米=( )分米2、1 米-2 分米=( )分米 14 厘米+26 厘米=( )分米3、以分米 、厘米为单位,测量课桌的宽是 分 厘米,课桌的高是 分 厘米。4、以分米、厘米为分单位,测量前后两张课桌之间的距离,大约是 分 厘米。新课
11、教学学生观察情境图,叙述情境图的意思。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学生可能说出的测量方法:(1)用尺子的最大刻度为一段连续的量,最后求出桌子的长。6设计 (2)用 10 厘米的长度为一段连续的量,最后求出桌子的长。学生自由发言。学生可能说出:桌子的长度不够 1 米长,不能用整米数表示。毫米的单位比较小,测量出的数比较大。学生一般认为用 10 厘米的长度为一段连续量的方法比较好。先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小组选代表进行交流,小组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课外作业设计与布置1、练习一的第 5、6 题。2、1 分米=( )毫米 2 分米=( )毫米板书设计分米的认识10 厘米长的一段就是
12、 1 分米。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1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教后反思课题 第三课时:千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明确千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 1 千米.的长度概念。2.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3.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4.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学情分析(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教学重、难点分析1,体验 1 千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2.明确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教学手段运用及分析(教具的准备及使用的意卷尺、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操场的一周的长度、了解公共汽车的站牌、相关课件。7义)教学方法运用及分析谈话法探究学习法导入设计复习导入重点教
13、学环节设计新课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我们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你们能用手比一比 1 毫米有多长吗?1 厘米、1 米呢?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测量教室的长度呢?(2)小组交流,整理资料。 (课初,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课外测量的情况) 。各小组汇报课外测量情况:、测量一下路边两根路灯间的距离为多少米?多远为 1000 1米?测量一下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几圈是 1000 2米?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例 3 的情境。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说一说图中主要说了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出:到叶镇还有 21 千米、到灵山还有 23 千米,也
14、有的学生会说:“小汽车 1 小时可以行 80 千米”等等,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并由引出千米。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发表自己的看法。(2)教师小结:通过画面我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标有 21千米(km) 、23 千米(km)的字样,同时板书“千米” 。(3)设疑:计算比较长的路程,为什么通常用“千米”作单位?你们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结合例 4 开展教学)(1)各小组汇报课外实际测量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并把有关数量板书。(2)运动场跑道的一圈通常是 400 米,跑 2 圈半是 1000 米。那么
15、,1000 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 1 千米。8你们知道 1 千米和 1 米之间的关系吗(板书:1 千米=1000 米)。(3)估想。(让学生闭眼想象)1 米有多长?50 米有多长?100 米有多 1长?两个里程碑间 1 千米的长度?(小组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约是 1 千米? 2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吗?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 3体间的距离大约是 1 千米,或者是几千米?师生互动设计(1)感知千米列举千米的用处 1生活中你还在哪里看到过千米?小组内相互说一说。结合你们列用到千米的地方,谈谈你对千米的感受。 2小结。 3明确: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一
16、般用千米(公里)作单位。(2)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出示学校操场情境图 1你知道学校操场的路道 1 圈是多少米吗?感知 1 千米的长度 21 千米有多长呢?跑道几圈的长度是 1 千米?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学生活动设计学生观察情境图,让学生说出图中的事物重点说出道路指示牌上的内容。通过看道路指示牌知道了到叶镇还有 21 千米,到灵山还有 23 千米。重点教学环节设计课堂练习设计长江约长 6200( ) 。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约长 2313( )步行每小时行 4( ) 。火车每小时行 80( )随堂练习设计汽车每小时行 60( )电线杆高 6( )小王高 135( )飞机每小时行 1800( )教室宽 6
17、( )一枝铅笔长 2( )课外作业设计与布置第 9 页练习二第 2 题板书设计千米的认识1000 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 1 千米。1 千米=1000 米。教后反思9课题 千米的换算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这一长度单位,并通过操作、推想、交流等活动感知 1 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 1 千米的观念。(2)知道 1 千米=1000 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学情分析(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知道千米与米之间进率,掌握换算方法。难点:长度单位教学手段运用及分析(教具的准
18、备及使用的意义)教师:讲授法学生:练习法教学方法运用及分析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 1 千米的长度,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导入设计一.复习1. 1 米=()分米 2 厘米=()毫米 1 米=( )厘米3 分米=()厘米 80 分米=()米 1 千米=( )米2.1 米-7 分米=()分米 25 厘米+15 厘米=()分米1 分米-4 厘米=()厘米 23 毫米+27 毫米=()厘米二.引入课题今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最聪明,能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重点教学环节设计 新课教学三.新授课1. 教学例 5这两道题你能自己完成吗?独立完成教材上的填空。同桌相互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汇报:你能
19、出一道题考考大家吗?老师这儿有几道题想考考大家,看看谁能全部都做对。4 千米=( )米 9000 米=( )千米8 千米=( )米 7000 米=( )千米 12 千米=( )米 10000 米= ( )千米10设计 2. 完成第 8 页“做一做” 。弄懂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通过填图,你有什么体会? 四.巩固练习1. 教材第 9 页第 3 题。2. 第 10 页第 4 题。3. 第 10 页第 5 题。4. 第 10 页 第 6 题。五.课后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师生互动设计经历千米和米之间换算方法的形成过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活动设计1. 复习长度单位间的进率2. 独立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随堂练习设计1、9000 米=( )千米 800 米+200 米=( )千米 4 千米=( )米 3 千米1000 米=( ) 米 课外作业设计与布置1. 课课练的同步练习2. 口算速算板书设计板书:4 千米=( )米(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师:雅鲁藏布大峡谷水深约达 5000 米、南京长江大桥的长约6000 米,能把它们成用千米作单位的吗?板书:5000 米=( )千米 6000 米=( )千米教后反思课题 吨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在亲身体验和经历中初步建立 1 吨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