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陈庄镇小学数学三年级集体备课材料课题:位置与方向 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点:结合具体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能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2、能力培养: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3、情感培养(习惯培养)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难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教学过程:一、问题提出出示第 2 页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方位知识描
2、述各建筑的位置关系。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二、问题导学1、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2)猜一猜,晚上太阳从什么方向落山? (3)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 (4)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2、在生活情境中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1) 、以 4 人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2)学生观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 (3)说一说,我们学校的大门朝什么方向?(4)我们学校的教学楼在操场的什么方向?广场在教学楼的什么方向?(5)
3、多功能厅再教学楼的什么方向?3、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1)观察例 1 挂图:2问: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 )面。教学楼在操场的( )面,大门在操场的( )面。(2) 完成“做一做”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三、问题链接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怎样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学会了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说一说你的收获。回家后看一下你家的东西南北方向各有什么?课题:位置与方向 第 2 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点 :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画示意图。2、能力培养: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3、情感培养(习惯培养):学生在观察想像
4、、表示和交流中丰富对方位的体验。教学重难点:知道地图上的方向,能看懂平面图或地图的方向,会绘制简单的示意图。教学过程:一、问题提出观察第 3 页例 2: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懂方向?二、问题导学1、学生自主观察绘画。教师点拨:绘画前仔细观察,操场为中心,它的四周各有什么,标清。2、小组讨论评价。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上方定为什么方向,为什么这样定?3、小组展示交流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 )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
5、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置。4、巩固训练3(1) 、从图上获知“北” ,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习指一指。(2) 、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3)、观察第 2 页天安门广场图,请根据示意图指出东西南北。(4) 、练习一的第 2 题。三、问题链接。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回家后根据家的位置画出示意图。课题:位置与方向 第 3 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点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 ,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2、能力培养: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3、情感培养(习惯培养):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
6、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观察想像、表示和交流中丰富对方位的体验。教学重难点: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用简单的四个方向描述行走的路线。教学过程:一、问题提出观察第 5 页例 3 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图上标有)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少年宫怎么走?二、问题导学1、学生自主观察。教师点拨:方向、起点、终点。注意用手指路线。2、小组合作讨论。同桌互相说:去体育馆怎么走?去医院怎么走?去商店怎么走?去电影院怎么走?3、小组展示交流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5、巩固训练(1) 、课本第 5 页做一做。4(2) 、第 6 页第 3
7、 题、第 7 页第 4 题:观察中国地图,先找出“五岳” 。现在告诉你中岳是嵩山,你能根据这个说说其他的山分别是什么“岳”吗?比一比,谁说得对!讲评。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题:位置与方向 第 4 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点 :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2、能力培养: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和收集信息的能力。3、情感培养(习惯培养):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
8、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教学过程:一、导课我们知道了这四个方向,那么,每两个方向之间又称为什么方向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二、问题提出1、出示例 4 图,观察:多功能厅在哪两个方向之间?2、我们知道了“东北方向” ,你能说出下面的这几个方向是什么吗?3、我们又认识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你打算怎样记住这四个方向?请你把他们记下来。4、请自己画一个标有 8 个方向的方向示意图。5、观察例 4 图:请说说校园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各有什么?三、问题导学学生先观察同位互相补充小组内交流小组汇报 5引导学生归纳: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
9、。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四、练习1、说说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2、第 10 页第 1 题:在黑板上标出自己家的位置。3、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有 8 个方向的方向板。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五、总结:这节课中你有哪些收获?你会用到这方面的知识吗?课题:位置与方向 第 5 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点 :在观察公园路线图、公交车站牌、城市平面图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图,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2、能力培养: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
10、验帮助思考的意识。3、情感培养(习惯培养):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难点:1.认识路线图,会运用方位词语描述行走路线。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很强的实际问题(如学会看城市交通图、平面图等)。教学过程:一、导课你们坐过公交车吗?有没有独自乘公交车去公园玩过 ?没去过没关系,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试一试,走,那我们就出发吧!二、问题提出(1) 出示例 5 主题图。(2) 请在图上指出 8 个方向,每个场馆坐落在什么位置?(3) 你们最想参观哪个地方?从大门可以怎么走?如一人当游客,问:熊猫馆在什么位置?从大门出发怎么走?3、问题导学6师:看图时首先要找到图中的方向标
11、志,找到了吗?学生先观察小组讨论交流。根据不同的需要,说说我们去不同的位置怎么走,全班交流。小组汇报教师小结:我们在说行走路线的时候,要用上我们学过的方位词语,这样就可以说的很清楚。一般我们到某个地方旅游的时候,总是要先看看游览的路线图,要游玩什么景点,怎样走才能不走重复的路线,路线图都会告诉我们,因此认识路线图十分重要!四、练习第 11 页练习二的第三题。课本第 11 页练习二的第 4 题。课本第 13 页练习二的第 5、6 题。五、总结:一般我们到某个地方旅游的时候,总是要先看看游览的路线图,要游玩什么景点,怎样走才能不走重复的路线,路线图都会告诉我们,因此认识路线图十分重要!第二单元集体
12、备课课题:口算除法 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点: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2、能力培养: 培养口算能力。3、情感培养(习惯培养):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难点: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教学过程:学前准备:1、口算63 93 273 168 22 4836 279 2、60 里面有( )个十 240 里面有( )个十7一、问题提出出示主题图: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师: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3 次就能运完这 60 箱
13、,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根据除法的含义二、问题导学1、学生自主探索。先自己做,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再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2、小组合作讨论。3、小组展示交流小组汇报:解题思路1、想口诀 二三得六23=6 63=2603=30 2、 203=60 603=303、把 60 平均分成 3 份,每份是 20。603=304、举一反三王叔叔有 600 箱西红柿,他也运 3 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6003=200(箱)李阿姨要运 240 箱黄瓜,也运 3 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2403=5、练习课本第 15 页做一做6、列式计算(1)9000
14、 除以 3 得多少?(2)3600 除以 4 的多少?7、 、教师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课题:口算除法 第 2 课时 除法估算8教学目标:1、知识点 :掌握基本的除法估算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除法的估算。2、能力培养:通过多种方法的引导训练多角度考问题,发展求异思维。3、情感培养(习惯培养):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教学重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教学过程:一、问题提出出示问题(例 2)(1)请大家把问题读一读,想一想要解
15、决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2)这个问题和我们以前提出的问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大约)(3)有这个词有区别吗?二、问题导学1、学生自主探索。2、小组合作讨论。3、小组展示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1243=1201203=40124340 还剩 4 箱,每人再运 1 箱 40+1=41123你觉得把 124 看作 123 有什么好处吗?同一个问题,有了不同的解答方法,虽然估算的结果不同,但是两种结果都是合理的,其中乙同学的想法更精确些教师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我们通常先取被除数的近似数,再除以除数,最后算出结果。4、练习课本 16 页“做一做”第 1、2 题。课本练习三第 3、4 题三
16、、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估算地方法灵活多样,希望同学们合理应用。在这里,老师还有一9点,因为是估算,它不是精确值,所以结果要用“”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课题:笔算除法 第 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点: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书写格式,理解用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2、能力培养: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3、情感培养(习惯培养):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和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重难点:1、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十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2、竖式的书写格式。3、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的笔算过程中
17、的试商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口算:6006 2703 3204 402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的?2、笔算:84 93 175 379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求出商的,在笔算时需要注意什么?二、学习新课:1、投影出示主题图: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三年级两个班共种树 42 棵,四年级两个班共种树 52 棵, )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2、谁会解答第一个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演)422问:为什么用除法?根据除法的含义3、你能算出商是多少吗?请同学们先自己试着算一算,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己是怎样做的,小组长做好记录,看哪个小组的方
18、法多。4、哪个小组愿意来说说你们是怎样做的?口算:402=20,22=1,20+1=2110摆小棒:把 4 捆零 2 根小棒,平均分成 2 份,先分整捆,再分单根列竖式:5、借助小棒来验证(师生共同摆小棒)谁愿意把笔算过程说给大家听。6、做一做:363,682,8447、师生共同归纳竖式写法三、巩固练习1、20 页做一做第二题第一行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时进一步强调列竖式时注意什么2、出示练习四第二题前两个观察交流计算中的错误改正错误列举自己班同学出现的典型错例提出改进方法。3、练习四第一题第一行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回顾做题过程,总结计算方法。三、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一位数除商是二位数的笔算除
19、法。计算时,从最高位算起,每次除得的商要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求一位商都经过除、乘减三步。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课题:笔算除法 第 2 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点 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每次除后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2、能力培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3、情感培养(习惯培养)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难点: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算式的试商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口算:11555 497 2406 484 455 280
20、72、笔算:683 842说一说,笔算用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投影出示主题图:昨天我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今天我们来解决的二个问题。二、学习新知1、出示例 2: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演) 522你能算出商是多少吗?请同学们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试着算一算,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2、小组汇报,针对竖式进行交流:做完第一步 502 后,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在竖式中应该怎样计算?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1” ,这个 1 是怎么来的?表示多少?指商个位上的 “6”,这个 6 是怎样得来的?同桌互相说一说。我们再看一看是怎样算的?(师板演)谁愿意当小老师把笔算的
21、过程再说给大家听听?(指名学生叙述计算过程)3、教师小结:笔算除法时,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被除数十位上还有余数,要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余数要比除数小三、巩固练习:1、课本第 21 页第一题(训练意图: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完成课本 20 页第 2 题。3请你当小医生,先诊断,再“治病” 。34 11 1 2)68 6)96 5)6068 6 5 0 6 16 0?四小结: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从哪一位除起?商怎样写?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每次除得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12课题:一位数除三位数 第 3 课时教学目标:1、知
22、识点培养估算意识,会利用估算判断笔算除法结果的正确性。学会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最高位不够商 1 时)的笔算除法。使学生体验估算、笔算各自不同的特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有序思考能力。3、情感培养(习惯培养):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方法。难点: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 1,怎么办?商的最高位定在哪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1、出示书22页例3的情境图。师:观察情境图,你知道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列式吗?师:请同学们在计算之前先估一估,大约要插多少页?2、师
23、:那怎么计算到底要插多少页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二、学习新知1、师:请你们在练习本上试算一下,到底要插多少页?2、学生先自己试算,再在小组中交流。(重点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先用 6除几?2 个百除以 6 不够商一个百,怎么办?23 个十除以 6,商应该写在哪位上?商是几位数?)3、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每一题的笔算过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探索出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 以例 3 为例,师生共同小结:请同学们闭眼,回忆笔算的六步骤“先判断。除。乘。减。查。放” 。理清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4、师:笔算的结果正确吗?如何知道?5、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24、商39仍余下4张,那么你认为要整理这些照片,该插多少页?6、解决例3的延伸问题:“如果一本相册有24页,1本相册能插得下这些照片吗?2本呢?”。13师:你有什么好方法?交流方法,对比出最佳方案。(三)巩固练习:1、课本第 22 页“做一做” ,练习五第 1 题。2、练习五第 2 题。3、观察分析:473 它的商可能是几位数?如果商是三位数,最小填几?如果商是两位数,最大填几?(四)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指名说)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做笔算除法时,先观察最高位上的数字,用它与除数比大小,如果最高位比除数大,那商就是三位数,如果最高位比除数小,就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这是商就要写
25、在被除数十位的上面,那么上就是两位数了。)课题: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练习 第 4 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学会判断商是几位数的方法。通过辨析错题,找出原因,从而探求出一位数除三、四位数应注意的地方,进而总结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2、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3、情感培养(习惯培养):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判断商是几位数。通过辨析,总结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并能正确运用难点:学生归纳、总结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的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笔算 565
26、5= 4348=1、开展“小诊所”活动,人人争当“好医生” 。师出示一些典型的错题,如:15 161 892)317 5)807 8)7132 80 6411 7 731410 5 721 2 0157 4 5 1582)317 4)183 2 )3172 16 211 23 1110 20 1017 3 1714 163 1提出要求:“小诊所”里来 6 个病人,同桌合作一起当医生,给它们把把脉、找出病根,开出药方。师出示标准:“一级棒的医生”治好所有的病人。 “好医生”治好 4、5 个病人。 “较好医生”治好 3 个病人。 “马虎医生”治好 1、2 个病人。学生同桌合作,订正错题。全班交流,
27、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说出“病根在哪里?怎么治?”师:医生们,你们想对这些病人说说今后笔算时,该注意什么?师:今后希望大家认真钻研医术,争当“一级棒的好医生” 。2、出示书 24 页第 5 题,重点分析 2766 和 6403。问:商是几位数?为什么?要使 676 的商是两位数,百位上还可以填几?要使它的商是三位数,百位上又可以填几?三、巩固练习。1、课本第 23 页练习五的第 3 题。2、课本第 24 页练习五的第 6 题。3、课本第 24 页练习五的第 7 题。4、课本第 24 页练习五的第 8 题学生独立解题,集体反馈。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回顾一下自己的闪光之处
28、在那里,遗憾有哪些,怎样改进?课题:除法的验算 第 5 课时教学目标:151、知识点 :在观察、比较、沟通等活动中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能正确运用乘法对整除与带余数的除法进行验算。2、能力培养:加强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3、情感培养(习惯培养):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填写、思考等活动,感知乘、除法的关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来验算除法。教学难点: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话:开学了老师请小明和小东去文具店购买文具。(出示例题中的情境图)你们能帮助他俩解决在买文具过程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吗? 二、探究新知 1、
29、探究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出示对话的情景,指名列式计算(板书):1005 =20(本)他算得对吗?怎么验证?20、5、100 各表示什么? 师: 20、5、100 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数,小组讨论。 2、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继续出示小朋友对话的情景,指名列式师:这位同学算得对不对呢?请你根据已有的经验帮她验算他算得是否正确?先独立思考,想好后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办法。指名回答。在小组里说一说:147 十 2100(元)表示什么意思?计算结果是 100 元这说明了什么? 14、7、2、100 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数? 3、问:第二种验算方法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不等于被
30、除数?结果不等于被除数,能说明计算正确吗?要想使结果等于被除数,应该怎样办?(小组讨论) 4、问: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小组讨论)提问:我们可以怎样来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呢?用商乘除数的积加上余数就等于被除数5、师引导归纳方法:通过刚才的学习活动,你能说说除法的验算方法吗? 三、巩固练习 1第 25 页“做一做” 。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回答。162、判断:对的打“” 、错的打 “” 、验算有余数除法,只要把商和除数相乘就可以了。 ( ) 、一个数除以、商是 20,余数是。 ( )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怎样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做有
31、余数的除法的应用题时,特别要注意得数后面的单位名称,有时两个单位名称不一样。课题:除法的验算练习 第 6 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点:通过练习提高除法计算的正确率,熟练验算的方法。使学生知道除法验算的重要性。2、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情感培养(习惯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教学重难点:通过练习,提高除法计算的正确率,熟练验算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口算。 482 364 7209488 4005 1203888 305 18062、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下面各题,并且进行验算。1482 6764 79172498 3435 5143订正反馈3、经过刚才的练习,
32、现在我们来个比赛,完成练习六第 5 题,集体订正。二、综合练习1、26 页第 2 题。独立完成后与同桌说说做题思路,17集体订正说说做题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2、判断课本第 26 页第 3 题商的余数。算一算,填一填,集体订正,交流方法,找一找,有什么规律。 (渗透能被 2、3、5 整除的数的特征)3、完成练习六第 4 题。自由读题,分析,独立解答,集体反馈:你能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想一想:咱们班外出,这样的一辆车够用吗? 4、完成练习六第 6 题。请你帮帮王叔叔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数据特点,估一估,哪种水果平均每箱最轻。交流估算方法。具体计算,比较。三、提高练习1、完成练习六第
33、7 题。读题,小组讨论,尝试解答,集体交流。 2、在内填上正确的数293=90- 123=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题:商中间有 0 和末尾有 0 的除法(1) 第 7 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点:使学生知道 0 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 0。理解商中间有 0 和商末尾有 0 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 0 的除法。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和观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培养(习惯培养):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商中间有 0 和商末尾有 0 的除法的计算方法。难点:能熟练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 0 的除法。教学过程一、
34、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 P28 的四幅图,我们来看一幅画,老师给大家来讲一个故事。孙悟空找来 4 个西瓜,说每人分一个。猪八戒非常积极说:“我来分。 ”贪吃的猪八戒看到西瓜嘴都馋了,他想反正有 4 个我吃掉一个吧,就这样他一个又 1 一个把 4 个西瓜全吃完了,这下他怎么分给孙悟空、沙和尚和唐僧啊?二、探究新知1、西瓜一个都没有了,其他 3 人可以分到多少?谁会算?030,说说你是18怎样想的。2、做一做。02 04 053、观察后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4、质疑讨论:00?5、引导学生归纳概括:三、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出示例 6。寻找信息,列出算式。3093 42031计算 3093(1)学生
35、独立计算。(2)小组内交流算法。(3)汇报计算过程,师生共同解决学生计算中遇到的问题。(4)讨论:竖式中用 3 除 0 的这一步可以省略,那么,商十位上的“0”可不可以省略呢?为什么?(5)师生共同回顾笔算方法并用简便的书写方法重新计算。(6)巩固算理:4044=11。讨论:这题的结果正确吗?商中的两个“1”应在什么数位上?为什么?商的十位上为什么要写 0?应该怎样改正?做一做: 4022 6093 汇报、交流2计算 4203(1)先判断商的位数,再独立计算。(2)说出计算过程。问:为什么个位上商 0?0 不写行不行?(3)探索简便写法。(4)引导学生回顾算法,说一说笔算时要注意什么3、对比例
36、两题,今天学习的除法有什么共同点?(板书课题) 。在计算中应注意什么?四、巩固练习,强化新知。1、做一做:4022 6093 7505 9807 2练习七第 3 题。独立改错,汇报时说出错误原因。五、总结收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想一想:再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在什么情况下商 0?计算商末尾有 0 的除法应注意些什么? 课题:商中间或末尾有 0 的除法(2) 第 8 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点:使学生在熟悉掌握一位数笔算除法法则的基础上,会正确计算商中19间有或末尾有 0 的除法的另一种情况。 2、能力培养:通过学习,形成一定的笔算技能。 3、情感培养(习惯培养):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教
37、学重难点:使学生掌握除法计算中,当不够商 1 时写 0 占位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判断下面各题的商各是几位数。6)804, 8)712, 5)305, 2)206师:请同学们想想下面各题的商最高位在什么数位上,商是几位数。2、笔算(选择你喜欢的一道题进行笔算,两题都算也行)。5055 8044指名演算,余生做在作业本上。完成后,师问:为什么商中间有 0?(学生回答)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 7:读题,用什么方法,为什么用除法?怎么列式? 8324=?自己列竖式算一算,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试算,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笔算过程,并展示在黑板上。汇报:你是怎么算的?34 不够商
38、1,怎么办?为什么要写 0,不写行不行?还有没有不同的写法?小结: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数不够商 1,就对着十位商 0.打开书 31 页,看看书上的两种写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5)做一做:6153 6246 2182,5255 同桌任选一题列竖式计算,再同桌交换检查,说说算法。请学生板演,集体订正(6)学生练习后,问:你是怎样想商中间的 0 的,为什么?如果不笔算,你能不能马上判断出商中间有没有 0 呢?看看上面的题目能不能找出其中的规律。想一想,看谁最聪明。2、出示例 7 第 2 问:全班读题,题目里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用什么方法?怎么列式?5624,请你在练习本上列竖
39、式计算,再在四人小组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请学生板演汇报:你是怎么算的?2 除以 4 不够商 1 怎么办?为什么要商 0,不写行吗?为什么?20(4)做一做:6313 3402 7045 8436 同桌任选两题列竖式计算,再同桌交换检查说说算法。请学生板演,说算法。集体订正3、总结商末尾有 0 的两种情况。三、巩固练习判断对错 33 页第 2 题:这些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集体订正四、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怎样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 0 的除法?计算时应注意些什么?课题:商中间或末尾有 0 的除法练习 第 9 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点:进一步巩固被除数中间或末尾不够除时要
40、商 0 的笔算方法。 2、能力培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笔算能力。 3、情感培养(习惯培养):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口算: 307 368 689 607 446 538 274 143 549 2列竖式计算,并验算。2182 7045从中选一题说说自己的算法3游戏:比比谁跑得最快(练习八第 5 题)7007 72009 40008 88046002 54006 55005 3903二、综合练习1完成练习八第 3 题。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2完成练习八第 4 题。估算一下,把 530 平均分成 5 份,平均
41、分成 4 份,每份大约是多少?21精确计算,交流计算结果。3、完成练习八第 6 题。理解题意,口头分析数量关系,独立列式解答。4、完成练习八第 7 题。边讲边出示相关的信息。学生独立思考怎样买票合算。四人小组讨论:你是怎么想的。尝试多种解答方法。全班汇报,比一比哪组解答既合理方法又多样。(4)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师生分别购票是合算的?在什么情况下购买团体票合算?5、完成练习八的第 8 题。理解题目中所提的问题,正确解答。三、数学游戏1每人从 09 的数字卡片中任意拿出 4 张,编成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题目。2求出商和余数3记下余数,作为自己的得分4每人重复上面的三个步骤,继续玩,看谁先得 20
42、分5思考:从这个游戏中你发现什么?四、课堂小结同学交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自己在哪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本节课的最大收获是什么?做商中间或末尾有 0 的除法时要注意什么?课题:整理和复习 第 10 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点:通过解答三个具体问题,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使学生形成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知识结构,掌握口算、估算、笔算、验算的基本方法。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2、能力培养: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及熟练程度。3、情感培养(习惯培养):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做题习惯。 。教学重难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及熟练程度。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请每一位学生用适当的方式
43、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221先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是按什么顺序学习这些知识的?再看课本目录,看看教科书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安排这些内容的?对比一下,自己想的和教科书上安排的顺序一致吗?2再看例题。看看每小节有几个例题,每个例题是什么内容?例题之间有哪些联系?你认为哪几个例题是解释同一个内容的?这些内容你理解了吗?3根据目录和例题,概括出本单元的知识。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示出来。二、师生共同展示、交流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1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知识在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寻找整理得较全面、较有逻
44、辑性的学生作品,利用实物投影仪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对展示的作品做评价。2教师将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向学生展示。对着结构图,引导学生系统回忆本单元所学知识:3提出问题和介绍经验师:“对以上学习内容,你有什么疑问?你有哪些成功的体会可向同伴介绍的?”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4、复习除法的含义。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1出示教科书第 35 页第 13 题(或让学生翻开书自读这 3 题)。然后让学生独立作业,可直接写在书上。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1)这 3 个问题的解答有什么共同点?(2)你是用什么方式来完成这 3 道题的计算的?(3)说说口算、估算、笔算的过程。2请学生
45、当小老师,由小老师点名让 36 名学生上台说口算、估算、笔算的过程。其他同学对他们的说算理过程进行评价。3、复习除法应用题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我们感受到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可以用数学思想来解决。第三单元集体备课课题:简单的数据分析 第 一 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点: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32、能力培养: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3、情感培养(习惯培养)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46、。难点: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提出问题并加以理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1、出示情境图及统计表,让学生说说统计表上收集到的数据。(1) 、根据这些数据,引导学生独立画出纵向条形统计图。 (师事先准备的空白统计图)(2) 、师提问: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数量?问题(一):画出条形统计图,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出卖出的各种矿泉水之间的差异。但是,有时候纸的空间太小,不够画出这样纵向的条形统计图,那怎么办呢?问题(一):画出了条形统计图,你们小组有什么发现?(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1) 清楚的看出卖出的各种矿泉水之间的差异或说卖出的各种矿泉水的多少。(2)老师发给我
47、们的空白纸没有画出这个纵向的条形统计图,因为箱数太多,画不开了。(3)投影出示没有画完的小组的纵向的条形统计图,师:这个统计图上下占版面很大,而左右还有很多空余的地方,同学们觉得怎样设计合理呢?2、提出问题,引入新课。(二)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1、提问:你能和四人小组的伙伴讨论讨论,再试着设计设计吗?2、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横向的条形统计图。3、交流汇报展示四人小组的作品。学生自己介绍本组设计的条形统计图。4、师肯定孩子的创作,并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5、全班学生说说横向条形统计图横轴、纵轴、每一小格表示的意思。6、全班学生完成书上没画完的横向统计图。小结:横向条形统计图的画法和
48、纵向条形统计图的画法是完全一样的,一般情24况下,表示数量的数轴上,每一格表示的数量单位是相同的,直条右边不要忘记标出直条所代表的数量。问题(二): 横向统计图有什么作用?1、组内交流根据横向统计图上的数据,知道了什么?预设:从图上看,这个统计图的横轴代表销售数量,纵轴代表不同的品牌,还可以看出一格代表 5 个单位,还能看出卖出的各种矿泉水的多少。2、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预设:一格是表示 1 个单位,还是 2 个、5 个、10 个甚至更多个单位,怎样确定?(交流明确:根据数据的具体大小而定。 )3、讨论:你认为应多进哪种矿泉水,为什么?(三) 、巩固练习。P40 第 1 题。(1) 、看横向统计图,说说统计图各部分表示的意思。 (同桌交流)(2) 、先让学生把各种动物奔跑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