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 及教育实践,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陆士桢,一、当代大学生的社会本质 与特征,青年发展与社会,1、“鸟巢一代”的自述,调查显示,“鸟巢一代”的关键词是: “自信”,以55.3的支持率排在第一位; “和平、和解、和谐”,以51.9支持率紧随其后; “开放”,以49.8排在第三位 还有九大特质均得到13以上的确认:理性爱国(48.4),友善(44.4),有梦想(44.1),敢于竞争(41.8),奉献精神(38.6),快乐(38.1),平等交流(35.0),责任心强(34.6),崇尚参与(34.0);,“鸟巢一代”的自述,史记:80后通史: 初从业,廿四乃成,负债十万。觅生计,十年无休,
2、披星戴月秉烛达旦,蓄十万。不足购房,遂投股市,翌年缩至万余,抑郁成疾。医保曰,不符大病之条例,拒赔。乃倾其所有入院一周,无药自愈。友怜之,赊三鹿一包,冲而饮,卒 。,2、 关于“青年”(1),1、青年地位:青年群体是社会生产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青年的概念具有基础性和未来性; 2、青年文化:青年亚文化与社会主体文化具有趋同、矛盾,甚至对抗等多种关系,具有三个特征: 最具表达力和影响力的亚文化样式; 最具矛盾性的文化类别; 最具强烈参与诉求的亚文化; 3、青年发展:发展是青年的本质和根本需求,在人的发展阶段性角度,青年是未成熟的人、正在发展中的人;,关于“青年”(2),4、青年问题:青年对社会的参
3、与受到群体特征的限制,形成群体性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心理; 5、青年的社会定位:在社会总体人群划分上,青年是社会弱势群体; 6、青年个体:每一个青年人都是能动的、具有发展潜能的、独特的人;,3、社会变迁中的大学生,兼有知识分子和青年的双重身分,是社会上对新事物最敏感、最积极的群体; 青年亚文化内涵的代表性群体,激进与先进、批判与反叛、生命力与破坏力共存; 发展日趋个性、多样,与社会之间的互动频繁、尖锐; 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单一,专业的选择缺乏理性,缺乏理想信念支撑的扎实动力,心理脆弱; 道德能力水平,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持续提高,道德的自觉性本质随社会发展日益呈现; 改变了传统的团体性、有组织化、一致
4、性等社会参与方式,表现为对传统政治活动的冷漠与个体化、社会化政治参与并存; 面临着过去父兄从未遇到过的社会环境带来的发展困惑与压力、生存压力带来的心理困惑、生活方式的选择困惑;,二、社会变革中的学生工作,学生工作面临的 新形势新任务,1、社会变迁,发展面临新挑战,社会意识的多样化不可避免,意识形态冲突长期存在选择; 现实化、物质化、契约化直接影响社会道德价值构建精神家园; 传播方式走向大众化、草根化,权威社会逐渐让位于平等、沟通、民主新格局公民素养; 社会组织变迁,共青团等正式组织影响力下降,多元的、非正式的青年自组织日趋活跃科学健康的社会化;,2、教育持续变革, 影响着学生工作的成效性,目标
5、从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使命从传授前人积累的知识到使人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 特征从集体化、标准化到个别化、个体化教育 组织从以课堂学科为基本体系到以问题为中心的跨学科结构 教育平等从一般性的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到机会平等、过程平等、结果平等 途径从以传授、读书为主到强调实践性过程、创造性过程(广泛的社会经验、完整的生活概念),3、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 学生事务责任重大,发展与问题是学生事务的两大主题; 学生社会福利需求日趋突出: 1、获得基本生活条件; 2、获得健康保证; 3、满足学习及就业的需求; 4、获得良好的家庭生活; 5、满足休闲和娱乐需求; 6、拥有社会群体及生活能
6、力的需求; 7、获得良好心理发展的需求; 8、免于被歧视、剥削伤害的需求;,三、用科学发展观 指导好大学生工作,以人为本,从学生出发,1、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生工作,正确的青年观是学生工作的价值基础 ; 青年对社会积极适应的改善和提高,是学生工作的核心目标; 科学的发展理论是学生工作的根本依据; 综合性的的专业技术是学生工作的有效方法;,2、明确工具价值,从改变态度开始,尊重主体把学生作为活的、有发展性的主体来给予应有的尊重; 接纳从理解出发积极面对青年学生,区分接纳与赞赏的不同,拒绝判断,; 自决自我决定,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利; 个别化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是唯一的、
7、不同的实体,应该受到不同的对待; 一致性对事业负责与对学生负责的一致性;,3、服务大学生科学发展,辅导大学生确立基本价值 祖国利益至上; 坚持人民利益方向; 诚信守纪; 崇尚科学,热爱劳动; 和谐与包容;,服务大学生科学发展,帮助大学生构建人生支撑: 1、物质支撑: 学习能力有兴趣不断获取新知、有能力不断改善智能结构; 职业能力学习能力加社会生活能力、知识能力迅速转化为职业行为;,3、构建好人生支撑,2、精神支撑: 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共同理想与自我实现的统一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荣辱观指导道德行为准则 完善人格敞开自我抗拒压力耐受挫折有效调整情绪,3、构建好人生支撑,
8、3、社会支撑: 制度价值与规则认同社会制度价值接纳社会规则 沟通与合作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合作,能获得支持,4、以学生发展为本,改革方法,1、强调为学生服务的工作价值,提倡专业化,把对大学生单纯的被动教育转化为科学成长发展的辅导; 2、建立完善学生工作的社会动员机制,资源的整合机制,项目化运作、社会化发展机制,创新教育活动; 3、抓好常规教育,突出实效 党建为龙头,抓好党员教育和基层组织建设; 发挥政治理论课作用,实现优势互补; 构建心理危机疏导渠道; 建立运行良好的资助、就业服务体系; 延伸教育时间空间,重视网络虚拟载体建设; 创新社会实践模式,强化社会服务; 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搭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家园;,4、以学生发展为本,改革方法,4、不断创新,提高专业化水平 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育组织形式,重视现代社会道德价值辨析;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运用成长小组的工作模式,努力形成教育过程中的群体互动; 发挥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成长群体的功能,推动学生学习权利与义务、主体与责任、个人与集体等社会观念; 关注青年流行文化,帮助大学生提高选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