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调研资料 黑白.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6011663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研资料  黑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调研资料  黑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调研资料  黑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调研资料  黑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调研资料  黑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住宅小区设计指导因地制宜,需注意问题总体有以下几点一、环境设计、小区内部绿化要符合当地实际情况,根据降尘度、空气湿润度选择适合植被绿化地面如设计右观赏湖泊等水化设备,应建设在单独的散步园林区内二、楼之间跨度、尽量满足所有房屋的光照时间,楼面方向(根据当地实际风向而定) ,不易迎风建造,这样会增加房屋内部尘土量,及雨水冲刷痕迹不均匀三、层高设计、一般小区沿路区域会选择建设高层商住建筑,建议不要设计太高,可设计 12 层商用建筑,小区内部设计 26 层或以上高层住宅,这样可保证其他多层住宅地层住户的光照、视野等四、大门位置、如条件便利,可设置两个门,入口与出口,方便住户快速方便的回到自己家五、道路

2、规划、如果小区有两个大门,可设计 4、6 米宽车行道路,单向行驶,路旁不碍事地方可设计停车位,A 门进 B 门出,如果小区只有一个大门,建议主路 6 米最有,主路不设计停车位,双向行驶六、停车位、自行车棚等设计,应选择离保安人员比较近切可目测到的地方建设,但不应选择楼下等妨碍行人及火灾应急的地方,一般建议大门外规划停车场或小区内部大门右内侧(门房由后面 )或后面高层附近七、消防通道、安全保障,这两点看情况而定了只能大概介绍这么多,具体设计要看区域、地理位置还有总体构想规划等补充一点八、地面高度应高于马路 40-50 公分为好,方便排水,地下停车场入口漏天处应设置防水提,高度 15 公分作用,防

3、水提外延设下水管道,地下车库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旋转,每层楼周边都要设立水流引导渠,特别是楼梯口及 地下室窗户处,散水外建设。 前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的生活 环境。特别是居住在大中城市里的居民,在购房时,除了关注房型、面积、采光要求外,也特别关注住宅小区绿化质量。能够居住在绿色生态住宅小里成为每个城市人的梦想。在小区建设中应本着“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小区内的有限空间,实施绿化、造景,力求营造“绿树成荫、花木扶疏、鸟语花香、缓坡清流、阳光草坪、生机盎然”的人间仙境。 2、主体2.1 小区绿化建设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居住区用地不断增加

4、。居民的生活质量不再局限于房子的档次与质量,他们对户外环境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居住小区绿化是建立居住小区众多因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利用植物的独有特色形成一个既有统一又有变化、既有节奏感又有韵律感、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生命力的生活空间,对城市面貌和城市人工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衡量居住小区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对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居住区环境的好坏。2.2 国内外小区绿化的发展2.2.1 国外小区绿化的发展居住区绿化设计最早发展于西方发达国家,上世纪四、五十年代, 工业的迅猛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迫使相关

5、国家开始重视环境设计。70 年代,日本率先制定了改善居住环境的方针政策,提出了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舒适、优美、安全、卫生、方便。80 年代,英国在新城市和居住区建设中提出“生活要接近自然环境”的设计原则,得到 社会广泛认可。2.2.2 国内小区绿化的发展我国住宅环境设计则从上世纪 70 年代末引进组团绿化概念。80 年代末,开始学习国外居民社区集中绿地、规模绿化概念 90 年代,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取消福利分房,房地产开发业蓬勃兴起,人们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和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在购房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住宅小区景观环境的丰富、和谐和活力。人们生态的居住观,给小区绿地环境设计注入了新的

6、内容,同时也向小区绿化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人们的住房消费更趋于时代性,人们追求的是高品位的家园,居住区及周围环境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据主导地位, 居住区绿化设计日益受到关注并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2.3 国内外小区绿化的实施现状纵观世界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可以简单归纳为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小区绿化景观设计不断发展进步的四个阶段。2.2.1 点缀型园林景观:小区中的一抹绿意这种园林如果可以称之为园林的话,一般出现在早期的商品房住宅小区里。在排列式的楼与楼之间,沿墙角多有一排矮灌木,或是沿小区的主要出入口有几颗大树。2.2.2 绿化型园林景观:以大面积绿地草坪为主最初的园林形式多

7、以大面积绿地体现,间或布置少量假石、花坛、回廊和一个简易的儿童游乐场。现在看来,这种环境景观设计过于平淡、简单,缺乏变化,仅仅保证了小区的绿化率而已。这种作品在 1999 年和 2000 年建成的小区中极为普遍。这些绿地为小区景观设计的进一步发展尊定了良好的基础。2.2.3 观赏型园林景观:只可远观不可亵玩这类园林有一种缺陷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几乎所有的小区园林中的绿地都是封闭式的,圈起来美则美矣,却无法亲近。一旦儿童“闯入”,轻则被 教育不要踩坏了花花草草,重则训之以罚款。为保持其持久的观赏性,而拒绝敞开胸怀,亲近居民,真是 “只可远观不可亵玩” 焉。2.2.4 参与性园林景观:从观赏到参与

8、参与式园林则是观赏性园林的升华。参与式园林景观首先强调的是人与环境的相互参与、互动,即让人与景观和谐相处,形成生态式家园的一道美丽风景。参与式园林规划不仅是指人和自然的相互参与,还指社区小园林“参与”区域大景观,相互融合,形成更大的景观。它注重的是总体景观设计层次分明,大小空间与建筑物的布局和美协调,住宅小环境与周边大环境融为有机的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开放式园林。 从而为住户提供一个十分惬意的生活空间。2.4 我国小区绿化存在的不足2.4.1 建筑密度大,楼层高。2.4.2 住宅小区内人口密度大,年龄结构及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2.4.3 人均绿地占有率低。2.4.4 住宅小区内小气候明显。住宅

9、小区的四周多为高层建筑,形成“周边高、中间低”的“盆地”结构,故而小区内小气候十分明显。这种小气候对绿化树种的选择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建筑墙体,居民楼外多为彩色装饰,有的表面加贴墙砖、瓷砖,封闭阳台以及窗户等采用大量的玻璃,使阳面光照更大,背阴面也不再是浓荫,对树种选择造成影响。2.5 小区绿化设计的基本原则2.5.1 绿地覆盖面积标准新区住宅建设的绿地率不低于 30%,旧区不低于 25%,绿地指标组团不低于 0.5 平方米/人,小区不小于 1 平方米/人。2.5.2 功能与形式统一园林绿地设计是一种多维立体空间 http:/ http:/ 公共空间。2.5.3 设计需经济实用居住区绿化是

10、以满足居民生活、为生活在喧闹都市的人们营造接近自然、生态良好的温馨家园为宗旨,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尽量减少土方工程。适地适树,选择耐贫瘠、抗性强、管理粗放的乡土树种为主,可适当选取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住宅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结合种植速生树种,保证种植成活率和环境及早成景。用最少的投入、最简单的维护、达到设计与当地风土人情及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2.5.4 居住区绿地规划应以人为本小区绿地最贴近居民生活,规划设计不仅要考虑植物配置与建筑构图的均衡,以及对建筑的遮挡与衬托,更要考虑居民生活对通风、光线、日照的要求,花木搭配应简洁明快,

11、树种选择应按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来设计,并区分不同的地域,因地制宜。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因此, 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 做到景为人用, 富有人情味。人们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能在泥土和石缝中寻找小动物;老人们买菜回来能有个歇脚的地方。因此在住宅入口,直到分户入口,都要进行绿化,使人们尽量多接触绿色,多看到园林景观,可以随时随地地享受到新鲜空气、阳光雨露、鸟语花香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另外以人为本并非一味迎合目前人们的趣味,更重要的是通过环境影响人、造就人、提高人的层次和品味。2.5.5 强调以绿为主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发挥。主要由树木、花草的种

12、植来实现,因此,以绿为主是住宅小区绿化的着眼点。目前有些设计过分强调标志性建筑,占用过多的宛若间建造园林小品,使原本不多的绿化面积更加可怜。事实上,乔木下面有灌木,灌木下面有花草的复层种植结构,是强调以绿为主的具体体现,是增加绿量的基本保证。良好的植物景观往往作为园林小品、甚至铺装、坐凳的独特背景,通过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对比突出园林小品以及铺装、坐凳所处的特定空间,起到点景的作用。以绿为主的另一层含义是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不仅要平面化,而且要提倡“林荫型”的立体化模式。利用墙壁种植攀缘植物,可以弱化建筑形体生硬的几何线条,使这部分空间增加美化、彩化效果,从而提高住宅小区的生态效益。 2.5.6

13、弘扬 历史文化,创建地方特色景观。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年来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为了创造出具有高品位和丰富 美学内涵的居住小区景观,在进行设计时,硬软景观要注意美学风格和文化内涵的统一。开发商和设计师不应机械地割裂居住区建筑和环境景观,在文化背景下进行居住小区的规划和策划,通过建筑与环境http:/ 艺术 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差较大,居住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景观。2.5.7 强调创新。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与其它设计一样,要不断创新,切忌在不同的环境中作出相同的设计来。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不同于公园的设计,它应以

14、自然为主线,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生活领域,使身居闹市的人们能获得重返自然的美好享受。2.6 小区绿化设计中几个技术问题的解决2.6.1 合理的组织空间居住区绿化同居民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更具有功能性和实用性。居住区绿化主要采取分割与渗透的手法来组织空间。2.6.1.1 空间的分割绿化空间的分割要满足居民在绿地中话动时的感受和需求。当人处于静止状态时,空间中封闭部分给人以隐蔽、宁静、安全的感受,便于休憩;开敞部分能增加人们交往的生活气息。当人在流动时,分割的空间可起到抑制视线的作用。通过空间分割可创造人所需的空间尺度,丰富视觉景观,形成远、中、近多层次的空间深度,获得园中园、景中景的效果。用墙

15、体、绿篱和攀缘植物分割 当分割体的高度在 30 厘米至 60 厘米时,空间还是连续的,人坐着也能向外观赏,没有封闭感,但空间是隔开了。当分割体高度在 0.9 米至 1.7 米以上时,视线受阻,出现封闭感。随着高度的增加,封闭感增强。用水面、山石、树丛、花架、小品等分割水面如处理得当能拓宽空间,将有限的距离拉大。山石如砌筑得法,配以树丛能增加空间层次。花架能使空间隔而不断,但要注意比例和尺度。过于粗壮则有堵塞感,过于纤细起不到分割作用。地面高差和铺装的变化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改变地面高差来分割空间也是常用的手法。同时,地面铺以质感不同的材料效果更为显著。硬质铺地砖同草皮形成质感的对比,绿地底界面

16、高差的变化增加了深度感。采用下沉式或上升式广场给人一种独特的领域感。广场沿街边界可用灌木、绿篱分割内外空间。 2.6.1.2 空间的渗透 空间的渗透与联系同空间的分割是相辅相成的。单纯分割而没有渗透和联系的空间令人感到局促和压抑,通过向相邻空间的扩展、延伸,可产生层次变化。常用手法有: 用门窗、花格墙和植物框景在设置分割物时,可利用门洞等手法使被分割的空间既保持它的独立,让人们有场所感,又与外界联系紧密,相互渗透。 巧用花架居住区绿地中的花架不但可分割空间,还能使两侧的景物互为因借,彼此衬托。花架在这里作为中景,使空间具有远、中、近 3 个层次,产生空间延伸的效果。居住区庭院式绿化以绿为主,以

17、美取胜,小同大异,各具特色,立意明确,回味无穷,融园林艺术、文化艺术、 美术艺术、书法艺术为一体,寓 教育于游乐之中。庭院式绿化小区中的组团式小游园,服务半径小,供居民茶余饭后休息游乐,人称“袖珍花园”。是利用“分、隔、挡、通”的园林艺术手法,挖掘住宅楼区土地潜力,以扩大绿化面积,弥补绿化用地的不足的一种绿化形式。用装饰花墙和景门将楼区封闭成不同的庭院,打破了楼群“一字形”、“行列式”呆板布局,形成了幢幢有院、院院有景,景景相连的舒适、整洁、美丽、幽雅的生活空间,改变居住区的生态环境。2.6.2 现代住宅小区绿化树种的选择和配置住宅小区绿化树种选择总的原则有:2.6.2.1 是应充分考虑植物的

18、生物学特性,做到 “适地适树”。即根据气候、土壤、水分等自然条件来选择能够健壮生长的树种,通常的做法是选用乡土树种和地方品种 .2.6.2.2 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功能,满足人们生活、休息的需要。2.6.2.3 是绿化树种种植设计应考虑到园林艺术构图的要求。根据住宅小区的各种小环境,如阴面、阳面、山墙、屋顶、阳台等 ,选择植物应做到:无污染、无刺激气味、无伤害性。住宅小区所选的植物本身不能产生污染,忌用有毒、有刺尖、有异味,易引起过敏的植物,而应选无飞毛、飞絮、少花粉,物候期一致的树种。抗污染 住宅小区的污染主要来自锅炉煤烟、生活污水、污物、污气 (CO2、NOX)以及周边社区、街道内扬起

19、的粉尘。故应选有较强抗污染特性的植物,如:女贞、金边水蜡、迎春、刺柏、大叶黄杨、海桐、广玉兰、臭椿、苏铁、龙柏、洒金柏等。少常绿、多落叶,以阔叶为主。住宅小区是人们生活、游憩的场所,但由于楼房的相互遮挡,采光必然不足,特别在冬季,光照减弱,光照时间短,故要多选落叶树,如黄花槐、香椿、香樟、悬铃木等。住宅小区的绿地形式多样,故在植物配置上应灵活多变,切忌单调而呆板,主要配置形式有以下几种:点、线、面相结合,这里的点是指住宅小区的http:/ 公共 绿地,平面配置形式以规则式为主的混合式为好,植物配置宜突出“草铺地、乔遮荫、花藤、灌木巧点缀”的公园式绿化特点,植物多用丛植、孤植、坪植、坛植和棚架结

20、合等。线是指住宅小区的道路、围墙绿化,可栽植树冠宽阔,枝叶繁茂,遮荫效果好的小乔木、小灌木或藤木,如臭椿、樱花、石楠、法国冬青、爬墙虎、炮仗花、三角梅、雪松等。面是指宅旁绿地,是住宅小区绿化的基本单元。充分利用建筑面积,稿好空间(立体 )绿化。绿色植物可以吸收 70%的直射光,将 20%的直射光反射回去,因而好的立体绿化可以提高空气湿度,减弱光污染 .住宅小区由于建筑密度大,一方面地面绿地相对少,限制了绿量的扩大。但另一方面,多建筑又创造了更多的再生空间(即建筑表面积),为立体绿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攀援植物除绿化作用外,其优美的叶型、繁茂的花簇、艳丽的色彩,迷人的芳香及累累果实等都具有独特的

21、观赏价值。利用住宅区外高中低的结构特点,低层建筑可实行屋顶绿化、山墙、围墙可用垂直绿化,不仅增添了绿意,显得富有生机,有些藤本植物与墙面在色彩上还会形成一定的反差对比,景观极具美感。小路和活动场所可用棚架绿化,阳台可以摆放花木等,以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质量。模拟自然,疏密有致。住宅小区的绿化规划及种植设计应做到疏密有致,创造鸟语花香之意境。“搜尽奇峰打草稿”,多接近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多动脑筋 ,创造和谐、优雅的居民生活、休息场所。在植物栽植上,除需要行列式栽植外,一般都避免等距、等高的栽植,可采用孤植、对植、丛植等,适当运用对景、框景等手法,植物种类不宜繁多,但也要避免单调和雷同,创造出优美的

22、景观,打破建筑群体的单调和呆板感。3、 http:/ 总结居住小区绿化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它能反映出不同时期的 社会经济、文化特点。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研究探索这门学问。通过建设具有较高水平的现代居住小区绿色空间 环境,以达到改善城市生态质量和人居环境的目的,在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条件下,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休憩生活境域,使久居闹市的居民获得重返自然的身心享受,这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理想,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住宅小区规划理念一、前言住宅建设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它涉及到每个居民的切身利益。住宅建设又与国家、社会关系密切,它影响着国家发

23、展与社会安定。近年来,国家提出将住宅建设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居民新的消费热点,并将住房制度由福利型分配转为货币型分配,住宅建设进入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的开发建设阶段。在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中,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设计观念和“可持续发展”方针,通过规划设计的创新活动,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设备完善和达到 21 世纪居住标准的居住环境,从而使中国住宅建筑技术获得整体的提高。二、住宅区产业发展与现状建国以来,在国家经济体制和宏观经济政策影响下,我国住宅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一步步成长、成熟并走向健康发展的历程,基本可归纳为休眠期、复苏期、成长期、变革期和发展期。 1、住宅产业的休眠期( 1

24、9491978 年) 。由于受到“先生产、后生活”的政策影响,城镇住宅建设总量只有近 5 亿户,人居居住面积仅为 3.6m2,人民居住水平与建国初期相比未得到提高。这一时期,住宅产业处于“休眠”状态。 2、住宅产业的复苏期( 19791990 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给我国住宅产业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进入了探索和改革发展时期。在规划理论上逐步形成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的规划结构,并有较完善的公建配套,如:百货商店、医院等。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发展,住宅产业在恢复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完善,住宅建设步入了产业化发展轨道,成为国民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行业

25、,住宅产业的效应初见倪端。 3、住宅产业的成长期( 19911995 年) 。92 年,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推动下,住宅与房地产业在有利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得以全面发展。93 年到 95 年,我国住宅与房地产业经历了顶峰、受挫相持、理性回落和平稳发展的过程。这一时期,住宅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住宅建设提出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社会化大生产的方针,注重提高住宅的质量,提出住宅建设走规模效益的道路。同时,全国开展了城市住宅小区建设试点工作,使我国住宅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从规划设计理念、施工质量、住宅成果的应用等方面,推动了住宅科技的发展,引导了住宅产业的健康发展。 4、住

26、宅产业的变革期( 19962000 年) 。96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住宅建设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围绕住房消费成为新的增长点这个中心,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 “2000 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初步构建了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总体框架。在分配、流通领域,以城镇住房货币化分配为核心政策,构建住宅商品化、社会化的新体制,以物业管理为基本制度,提高住宅消费的市场化程度,较好地满足了群众日益提高的住房需求。这一系列变革,标志着我国住宅产业逐步走向持续健康发展阶段。 5、住宅产业的发展期。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住宅建设顺利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型方式向市场导

27、向型方式的转变的第一次重大转折,住宅产业进入了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时期。需求决定着发展,发展适应需求,需求刺激发展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保护需求、培育需求和刺激需求的核心是住宅的质量和成本。提高住宅质量,降低住宅生产成本的根本出路是依靠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是新时期住宅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加快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不断提高住宅的综合质量,提高住宅生产的劳动生产率,降低住宅成本是新时期住宅产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和任务。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化,住宅产业的宏观调控、市场体系在不断完善。分析和研究我国住宅产业发展,应从基础抓起,重点集中于建立完善的住宅现代化体系。我国住宅产业现

28、代化体系受体制和国情影响,起步较晚,还处在探索阶段,与国外发展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从科技发展领域看,主要表现在(1)住宅建设还未摆脱粗放型生产方式。(2)住宅技术的发展仍以单项技术推广应用为主,技术上缺乏有效的集成和整合,尚未形成完整系列的建筑体系。(3)住宅产品的工业化水平还较低,尚未形成系列化、规模化生产体系。 从体制方面看,主要表现在:(1)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工作机制尚不健全。缺乏统筹全局、统一协调的领导决策机制和有效的工作机制。(2)缺乏有效的经济、技术政策作保障。缺乏必要的优惠政策支持和调控手段,难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自我发展、创新、完善的市场激励机制。 三、通过观察分析对题目

29、提出的独特见解任何一个居住小区建成投入使用后,便形成了一个“小社会” 。它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环境,同时还是一个社会环境。所以,在规划居住小区时必须考虑居住小区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在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时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解决功能问题的同时应将环境美融合在一起考虑。建国以来,住宅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都停留在解决多少人的居住问题上,还没从简单的需要走出来,而忽略了环境效益的综合设计。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住宅建设逐步走向商品化的轨道,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也给建筑师、规划师们提出了更新的课题。 目前,住宅小区规划的主要通病是单一的行列式排列,即典型的“兵营式”住

30、宅。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内容的不断丰富,一些发达国家提出了“人建筑环境”的学说,强调人与环境 的有机结合。人们已不满足于这类居住环境,以前建造的“兵营式”居住小区已不能满足人们休憩、生活和学习的居住要求。 条形住宅行列式排列的居住住宅小区内部空间缺少变化,外部轮廓缺乏韵味,对空间未能合理营造,给人的印象只能是单调、呆板、枯燥,缺乏变化。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却淡化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忽略了人的精神及感情追求、社会安定、邻里交往等较高标准的因素。将居住空间环境的设计只局限于能用、经济等简单的使用水准上。居住在单元住宅楼内的人心中无不有一种由于缺乏邻里间人际交往,感情世界难

31、以沟通的遗憾和无奈。 怎样让人们从几十平方米的斗室中走出来而使居住者的身心受到洁静,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这是每个规划设计者应该认真探索的问题。为了丰富居住小区空间的外部轮廊,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应将高、中、低层不同建筑形式的住宅搭配布置精心营造,不只局限于单一层数和型式的住宅。从布置手法上,为丰富居住小区的外部轮廊,高层住宅布置在小区中央部位,低层住宅布置在边部位。这样可避免形成封闭的空间或形成与外部空间隔绝的局面,能够和周围形成统一的整体。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物和地貌。对住宅组团中的条型住宅,采用行列式布置为主,分散布置点式住宅为辅的布局手法。各住宅组团之间由绿地、低层公共建筑

32、隔开,使居住小区成为建筑高低错落,绿地相连,道路便捷的既统一又有变化的整体。在规划中密切结合绿化布置,住宅组团绿地根据配置的花草树木相互区别,各具特色,使居民从室内及外部都能看到绿地,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为了充分地利用空间,扩大居住空间,方便居民活动,创造一个整体的住宅组团是适合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的。以往单一的条形住宅行列式布置的住宅组团是对空间的化整为零,那么整体住宅组团的规划布局就是对空间的化零为整之典范。现我国许多大小型城市在居住小区的建设中大量采用了整体式住宅组团的规划布局方式,这种规划布置的特点是对空间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缩短了公共建筑与住宅的距离,方便于

33、居民;居住空间得到更充分的利用,群体景观比较完整,给住户有安静、安全、方便之感;住宅组团内外用绿化来联系,既有小范围的外部空间,又有区域性的大范围公共空间。居民围绕公共空间活动游憩、打牌下棋、玩球和谈家论政,都有一个可供人们合适的位置。 整体式住宅组团的建筑造型并不是要求五花八门,其中一个组团可以采用意种单体形式也可采用几种形式,关键在于根据地形在整体布局和环境布置中着意营造,可以前后错迭、高低错落、因地借势、就其自然,其布置灵活多样。这种居住小区空间环境丰富,通风、视野、朝向均较好,而且还有一个可用来着意刻化的大空间,有利于对其配景予以创造。 总之,要建设富有特点和具有新颖的居住空间环境的居

34、住小区是完全可能的,只要我们每个设计者在规划设计上搞创作,不拘泥于教条,不难出现具有特色的与周围环境协调适合人们居住心理的居住小区,尽可能地给人们提供舒适、安静和新颖优美的居住环境。这也同时需要我们每个规划设计者们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技巧,充足的信息及跨学科的知识。四、展望从事住宅建设的人员应精心耕耘,积极创建未来世纪的美好家园,为此应遵循以下原则:1、未来住宅建设应以人为本。住宅使用主体是人,住宅建设应创造方便、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并能培育个性,展示才华,要体现出对人的关怀。 2、未来住宅建设应能可持续发展。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有些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要着重强调经济与资源节能型消费。住宅建设

35、要提倡节能、节地、节材,并建立起使有限的资源和能源可持续再利用的住宅体系。 3、未来住宅建设应充分注意环境保护。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创造良好的室内外居住环境是我们未来的唯一选择。 4、未来住宅建设应充分反映科技进步。21 世纪将是高科技的社会,智能化系统的设施将成为未来住宅不可缺少的装备;智能化住宅通讯与管理系统以及智能化住宅综合管理系统等等,使新世纪住宅与高科技和信息化社会相协调和适应。 5、未来住宅建设应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是:建立符合住宅产业化的住宅建筑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住宅性能综合评价体系等,在住宅建设过程中,以科技进步为核心,从而全面提

36、高住宅建设质量,改善住宅使用功能和居住环境。住宅单体设计指导(参考住宅设计原理)住宅建筑规范(防火与疏散)9 防火与疏散 91 一般规定911 住宅建筑的周围环境应为灭火救援提供外部条件。912 住宅建筑中相邻套房之间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913 当住宅与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内时,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之间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且住宅部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应独立设置。经营、存放和使用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物品的商店、作坊和储藏间,严禁附设在住宅建筑中。914 住宅建筑的耐火性能、疏散条件和消防设施的设置应满足防火安全要求。915 住宅建筑设备的设置和管线敷设应满足防火安全要求。916 住宅建筑的

37、防火与疏散要求应根据建筑层数、建筑面积等因素确定。注:1 当住宅和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内时,应将住宅部分的层数与其他功能空间的层数叠加计算建筑层数。2 当建筑中有一层或若干层的层高超过 3m 时,应对这些层按其高度总和除以 3m 进行层数折算,余数不足 1.5m 时,多出部分不计入建筑层数;余数大于或等于 1.5m 时,多出部分按 1 层计算。92 耐火等级及其构件耐火极限921 住宅建筑的耐火等级应划分为一、二、三、四级,其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表 9 21 的规定。922 四级耐火等级的住宅建筑最多允许建造层数为 3 层,三级耐火等级的住宅建筑最多允许建造层数为 9 层,二级

38、耐火等级的住宅建筑最多允许建造层数为 18 层。94 防火构造941 住宅建筑上下相邻套房开口部位间应设置高度不低于 0.8m 的窗槛墙或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 1.00h 的不燃性实体挑檐,其出挑宽度不应小于 O.5m,长度不应小于开口宽度。942 楼梯间窗口与套房窗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间距不应小于 1.0m。943 住宅建筑中竖井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电梯井应独立设置,井内严禁敷设燃气管道,并不应敷设与电梯无关的电缆、电线等。电梯井井壁上除开设电梯门洞和通气孔洞外,不应开设其他洞口。2 电缆井、管道井、排烟道、排气道等竖井应分别独立设置,其井壁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1.00h 的不燃性构件

39、。3 电缆井、管道井应在每层楼板处采用不低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性材料或防火封堵材料封堵;电缆井、管道井与房间、走道等相连通的孔洞,其空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4 电缆井和管道井设置在防烟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时, 其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944 当住宅建筑中的楼梯、电梯直通住宅楼层下部的汽车库时,楼梯、电梯在汽车库出入口部位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95 安全疏散951 住宅建筑应根据建筑的耐火等级、建筑层数、建筑面积、疏散距离等因素设置安全出口,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10 层以下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 650m2,或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 15m 时,该住

40、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 2 个。2 10 层及 10 层以上但不超过 18 层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 650m2,或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 1Om 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 2个。3 19 层及 19 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每个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 2 个。4 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 5m。5 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安装有门禁系统的住宅,应保证住宅直通室外的门在任何时候能从内部徒手开启。952 每层有 2 个及 2 个以上安全出口的住宅单元,套房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应根据建筑的耐火等级、楼梯间的

41、形式和疏散方式确定。953 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形式应根据建筑形式、建筑层数、建筑面积以及套房户门的耐火等级等因素确定。在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出口,或将对外出口设置在距离楼梯间不超过 15m 处。954 住宅建筑楼梯间顶棚、墙面和地面均应采用不燃性材料。96 消防给水与灭火设施961 8 层及 8 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应设置室内消防给水设施。962 35 层及 35 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97 消防电气971 10 层及 10 层以上住宅建筑的消防供电不应低于二级负荷要求。972 35 层及 35 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973 10 层及 10 层以上住宅建

42、筑的楼梯间、电梯间及其前室应设置应急照明。98 消防救援981 10 层及 1O 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或至少沿建筑的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982 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应设置消防车道,并满足消防车的取水要求。983 12 层及 12 层以上的住宅应设置消防电梯。住宅设计规范1 总 则 1.0.1 为 保 障 城 市 居 民 基 本 的 住 房 条 件 ,提 高 城 市 住 宅 功 能 质 量 , 使 住 宅 设 计 符 合适 用 、 安 全 、 卫 生 、 经 济 等 要 求 , 制 定 本 规 范 。 1.0.2 本 规 范 适 用 于 全 国 城 市 新 建 、

43、扩 建 的 住 宅 设 计 。 1.0.3 住 宅 按 层 数 划 分 如 下 : 一 、 低 层 住 宅 为 一 层 至 三 层 ; 二 、 多 层 住 宅 为 四 层 至 六 层 ; 三 、 中 高 层 住 宅 为 七 层 至 九 层 ; 四 、 高 层 住 宅 为 十 层 及 以 上 。 1.0.4 住 宅 设 计 必 须 执 行 国 家 的 方 针 政 策 和 法 规 , 遵 守 安 全 卫 生 、 环 境 保 护 、 节 约用 地 、 节 约 能 源 、 节 约 用 材 、 节 约 用 水 等 用 关 规 定 。 1.0.5 住 宅 设 计 应 符 合 城 市 规 划 及 居 住 区

44、 规 划 的 要 求 , 使 建 筑 与 周 围 环 境 相 协 调 ,创 造 方 便 、 舒 适 、 优 美 的 生 活 空 间 。 1.0.6 住 宅 设 计 应 推 行 标 准 化 、 多 样 化 , 积 极 采 用 新 技 术 、 新 材 料 、 新 产 品 , 促 进住 宅 产 业 现 代 化 。 1.0.7 住 宅 设 计 应 在 满 足 近 期 使 用 要 求 的 同 时 ,兼 顾 今 后 改 造 的 可 能 。 1.0.8 住 宅 设 计 应 以 人 为 核 心 ,除 满 足 一 般 居 住 使 用 要 求 外 ,根 据 需 要 应 满 足 老 年 人 、残 疾 人 的 特 殊

45、 使 用 要 求 。 1.0.9 住 宅 设 计 除 应 符 合 本 规 范 外 , 尚 应 符 合 国 家 现 行 的 有 关 强 制 性 标 准 的 规 定 。 2.术 语 2.0.1 住 宅 residential buildings 供 家 庭 居 住 使 用 的 建 筑 。 2.0.2 套 型 dwelling size 按 不 同 使 用 面 积 、 居 住 空 间 组 成 的 成 套 住 宅 类 型 。 2.0.3 居 住 空 间 habitable space 系 指 卧 室 、 起 居 室 ( 厅 ) 的 使 用 空 间 。 2.0.4 卧 室 bed room 供 居 住

46、者 睡 眠 、 休 息 的 空 间 。 2.0.5 起 居 室 ( 厅 ) living room 供 居 住 者 会 客 、 娱 乐 、 团 聚 等 活 动 的 空 间 。 2.0.6 厨 房 kitchen 供 居 住 者 进 行 炊 事 活 动 的 空 间 。 2.0.7 卫 生 间 bathroom 供 居 住 者 进 行 便 溺 、 洗 浴 、 盥 洗 等 活 动 的 空 间 。 2.0.8 使 用 面 积 usable area 房 间 实 际 能 使 用 的 面 积 , 不 包 括 墙 、 柱 等 结 构 构 造 和 保 温 层 的 面 积 。 2.0.9 标 准 层 typic

47、al floor 平 面 布 置 相 同 的 住 宅 楼 层 。 2.0.10 层 高 storey height 上 下 两 层 楼 面 或 楼 面 与 地 面 之 间 的 垂 直 距 离 。 2.0.11 室 内 净 高 interior net storey height 楼 面 或 地 面 至 上 部 楼 板 底 面 或 吊 顶 底 面 之 间 的 垂 直 距 离 。 2.0.12 阳 台 balcony 供 居 住 者 进 行 室 外 活 动 、 晾 晒 衣 物 等 的 空 间 。 2.0.13 平 台 terrace 供 居 住 者 进 行 室 外 活 动 的 上 人 屋 面 或 由 住 宅 底 层 地 面 伸 出 室 外 的 部 分 。 2.0.14 过 道 passage 住 宅 套 内 使 用 的 水 平 交 通 空 间 。 2.0.15 壁 柜 cabinet 住 宅 套 内 与 墙 壁 结 合 而 成 的 落 地 贮 藏 空 间 。 2.0.16 吊 柜 wall-hung cupboard 住 宅 套 内 上 部 的 贮 藏 空 间 。 2.0.17 跃 层 住 宅 duplex apartment 套 内 空 间 跨 跃 两 楼 层 及 以 上 的 住 宅 。 2.0.18 自 然 层 数 na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调研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