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书分享神奇圣人,王阳明,名王守仁,字伯安,小名王云,别号阳明。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哲学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伟人,他的心学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 ,引领了明代末期的思想解放潮流 ,并漂洋过海,深刻影响了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 。,走近阳明 神奇圣人,走近阳明 仙人送子,王阳明出生在浙江余姚的书香门第、大地主家庭,他母亲怀他十四个月没分娩。一天夜里,他的祖母做梦,梦见有一位美丽的仙人缓缓而下,塞娃娃到她手中,她听到真正的哭声,隔壁传来了孙子的哭声。终于分娩了,祖父王伦便为他起名叫王云,乡中人就称其降生处为瑞云楼。,他到了五岁还不会说话,一天一位高僧经
2、过,抚摸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意指他的名字“云”道破了他出生的秘密。其祖父恰好听到,恍然醒悟,根据论语:“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遂更其名为守仁,此后他便开口说话了。,走近阳明 传奇少年:语出惊人,王阳明十岁时,他父亲王华中了状元,便随父赴京,路过金山寺时,他父亲与朋友聚会,在酒宴上有人提议做诗咏金山寺,大家还在苦思冥想,王阳明便念出: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萧吹彻洞龙眠。,走近阳明 传奇少年:语出惊人,各位叹为天才,其中一位还有点怀疑,是不是提前有所准备,决定考一考,现在月色下,风景好,能不能以蔽月山房再做。王阳明随口诵出:山近月远觉月小,便
3、道此山大于月。若有人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表达了王阳明超出常识束缚对真理的洞察。蔽月山房,是王阳明第一首流传千古的诗作。,走近阳明 传奇少年:我的梦,圣贤梦,到北京后,父亲王华给他开始找先生。在学校里,顽皮,想法古怪。 12岁时,深思熟虑的他忽然向老师发问,对话如下:明:“先生,世上什么是第一等重要的事?”师脱口而出:“自然是像你老子那样读书登第了。”明:“我看登第恐怕未必是第一等事,最重要的,应该是读书成圣贤吧!”师讶然无对:“”,走近阳明之 另类青年:离家出走,15岁时有一天突然离开,家里到处找没人。一个月过去了,他一副侠客打扮回来了。去了哪里?一个人去考察边关要塞了。背景:明朝虽灭了
4、元朝,但是这时蒙古在北方势力依然存在。元朝一人物达延汗渐渐强大起来,边境战争不断,攻入甘州,明将战死。对王阳明来说,总觉得怎么会这样?他相信圣人应该能保境安民。所以他应该去了解。,这一个月里,他纵览山川地形,和关外的人骑马射箭。探询达延汗消息,策划和寻访对付“胡人”入侵的计策,在边关的考察活动,更激起了他尚武的爱国之心。不久之后的一天,王阳明一反常态,庄重地走到王华面前,严肃地对他爹说:“你把这个交给皇上,这是王阳明结合自己的考察和已有的军事知识给皇帝写的上书”。他父亲狠狠的给他教训了一顿。,走近阳明之 另类青年:离家出走,走近阳明之 另类青年:离家出走,王阳明还不罢休,又写一道上疏“叫皇上给
5、他兵,我去带兵,我一定把刘千斤、石和尚给扫荡平了”王华十分激动地顺手拿起手边的书劈头盖脸地向王阳明打去,一边打还一边说:“让你小子狂!让你小子狂!”经过慎重考虑,王华决定给儿子谈一门亲事。只要这小子结了婚,有老婆管着,就不会再做什么出格的事情了。,走近阳明之 另类青年:离奇的新郎,十七岁时,在父亲的包办下,王阳明奉父命到南昌岳父家迎娶新娘。岳父很欣赏他,风流倜傥,人才很好,便择日举行婚礼。然而,婚礼当天,新郎王阳明却找不到了,家里人到处找,没找到。原来这位兄弟结婚那天出来闲逛,看见一个有名的道观,叫铁柱宫,看到里头,一个老道士在打坐,面带微笑,以眼观鼻,以鼻关心,被这个景象被吸引了,便进去和打
6、坐的道士聊天,两人是相见恨晚,一聊就聊了一天整夜,谈养身。把婚礼这事忘了。他结婚的事情由此传遍了南昌,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怪人。,走近阳明之 另类青年:朱熹的铁杆“粉丝”,科举考试,都要读的是朱熹等人的著作。有一天一位钱姓朋友来了,他跟朋友讲,格物就能致知。穷理,就能成为圣人。我们去做一做,格物,看看是怎么回事,有竹子,他就说去格格这些竹子有什么道理,阳明这个朋友格了三天,格出毛病来了。王阳明说可能你太虚弱了,让我来吧。格竹子,面对着竹子看有什么道理。,走近阳明之 另类青年:“粉丝”的徘徊,王阳明在竹子面前守了七天七夜,没有得到“理”,却大病一场。在病中,他第一次产生了疑问:朱圣人的话是对的吗?
7、他逐渐感到,朱圣人所说的那些对他似乎并不起作用,他今天“格”一物,明天又“格”一物,“格”得自己狼狈不堪,却毫无收获。,走近阳明之 另类青年:“粉丝”的徘徊,王华受够了自己儿子的怪异行为,他下达了最后通牒,你想研究什么我都不管,但你必须考中进士。从此他重新捡起了四书五经,开始备考。二十一岁第一次参加乡试,就中了举人。随后的会试却两次落榜,痛定思痛,他淡淡地说:“世人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这句话的意思是,一般的人都认为没有考中进士,没有取得功名是一件可耻的事,我倒是觉得没有考中,没有取得功名而怨天尤人,从此一蹶不振,这才是件可耻的事情。他非常潇洒,没考上回家去吧,可以看出他的性格,志
8、向专一成为圣贤。,走近阳明之 另类青年:挺身斗虎,1499年,28岁终于获得二甲第七名的成绩,从此得到锻炼。在这时当时朝中老皇帝死了,儿子朱厚照登基。但他登基后,朱厚照本人胸无大志,爱好玩乐,是个十足的昏君。父亲临死前留下辅佐他的九位大臣,不屑一顾,觉得这些老臣没趣,反而重用宦官刘瑾等人,搞得当时朝廷上下一片乌烟瘴气。,走近阳明之 另类青年:挺身斗虎,刘瑾等宦官结成“八虎”, 挟天子拉帮结派,老臣他们决定上书,要求杀刘瑾等人,让政治回到正轨。但是所有官员反而遭到刘瑾的打击报复,或者被处死,许多官员不敢再说话。王阳明在这种情况下说话了。他仍然上书,刘瑾看到,假传圣旨,把阳明抓起来,廷杖四十,王阳
9、明被打得不省人事,扔进了锦衣卫大牢,侥幸保住了性命。,走近阳明之 另类青年:龙场悟道,1506年,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王阳明就自己搭了一个还不如他肩膀高的茅草棚,仅容得下他一人,根本不能遮风挡雨。后来王阳明在龙场东北“龙岗山”上发现了一个山洞“东洞”,就干脆搬到了山洞里来住, 王阳明将“东洞”改名为“阳明小洞天”,过起了“穴居生活”。,因为水土不服,跟王阳明一起来的几个随从相继病倒了,王阳明反过来亲自劈柴、打水、做饭照顾他们。,走近阳明之 龙场悟道,他还特意为自己造了一石椁,经常躺在里面仰望星空,体验生与死的感受。一天夜里,躺在石椁中,他不禁想:“若是圣人处于此情此景,又会怎么做呢?”忽然脑
10、中灵光一闪:“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原来人人都可以做圣人的,而且做圣人的道理不在别处,就在于自己天生的本性及道德良心之中(人心即天理)。当夜,他欢呼雀跃,把随从的人都从睡梦中惊醒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次悟道是王阳明长期思考的结果,也是和朱熹学说分道扬镳的起点,更是建立阳明“心学”的开端。,走近阳明之 知行合一,一天,贵州提学副使席书找王阳明探讨关于“朱陆异同”的问题,王阳明却不予回答,大讲自己所悟“知行合一”的道理。起初,席书不能接受,这毕竟与盛行的“知先行后”的思想差异太大,但多次交流后,席书大为喜悦,感叹“真正的圣人之道竟然能重现于今日”,便邀王阳明到贵阳文明书院主讲“知行合一”。
11、,走进阳明之 知行合一,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是针对朱熹的观点而来的。朱熹的“知先行后”观点是我们必先经过“格物”而“致知”(获得知识),然后才可以将“知”(理)运用出来。 这种“知先行后”的观点无形中给封建士大夫、文人不干实事大开方便之门。王阳明则认为“知行本一”,如果花一辈子时间求“知”,而不去“行”,那么“知”就可能会变成没有意义的东西。 “知行合一”这种观点 专治 “知先行后”的流弊。这一命题既是对朱熹学说的发展,也是王阳明传奇人生的一大写照。,在平叛和剿匪的实践中,王阳明又进一步提出第三个”命题“致良知”。关于“致良知”,他还有一段故事:王阳明带兵平定了一伙乱匪,抓到一个头目,对话如
12、下:,走近阳明之 成熟中晚年:致良知,匪轻蔑地说:听说您只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哼!带兵打仗肯定不如我,今天抓住我只是你的运气好罢了! 明微笑道:现在天气很热,我们还是把上衣脱了再说吧! (头目满不在乎地脱掉外衣) 明又说:还是有点热,我们光着膀子说吧! (头目又脱掉了内衣) 明接着说:今天天气真怪,还是热,把裤子也脱了吧! (头目脸通红) 匪恼怒:“真没想到,你这么有学问的人竟然如此下流!” 明怒斥:你还知道下流!你还懂得良知!来人,拖下去杖打四十。故事告诉我们,人人皆有良知,只是有的人被蒙蔽了。 致良知是王学的核心观点。,走近阳明之 成熟中晚年:最后的辉煌,1527年,两广爆发少数民族叛乱,
13、总督姚镆素手无策,王阳明临危受命前去平叛,此去两广王阳明自己都没想到自己的名声会如此之大。因为当听说是王阳明前来平叛时,领导叛乱的两个首领很快达成了共识投降。这件事为王阳明赢得了更多的荣誉,但这最后的辉煌也燃尽了他的生命之火。嘉靖七年(1528),王阳明在平定叛乱后的归乡途中病逝。临终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走近阳明之 盖棺定论:真正的圣贤,王阳明的一生中,他不把追求功名利禄,放在第一位,而是一心想做一个“大圣人” 他历经坎坷,却意志坚定,心系百姓,他反对暴力和贪欲,坚信正义和良知,称为真正的圣贤,当之无愧。直到明朝灭亡,孔庙中供奉的四个人除了孔子、孟子、朱子,就是王阳明。,THANK YOU,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