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电视景别 第二节 拍摄角度 第三节 运动 第四节 构图,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本章教学要求: 理解景别在电视创作中的作用,掌握电视景别的划分、景别大小的视觉特点以及各种景别的拍摄技巧。 掌握拍摄角度的选择及应用。 理解电视摄像的运动造型因素及其视觉特点。 掌握电视画面的构图要素及其画面构图的基本技能。,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电视画面的造型元素 电视景别 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画面构图元素 形式元素 线条、形状、光线、色彩和影调 结构元素 主体、陪体、前景、后景、环境 拍摄角度 拍摄高度 平拍、俯拍、仰拍,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
2、型元素,拍摄方向 正面方向拍摄 侧面方向拍摄 正侧面拍摄、斜侧面拍摄 背面方向拍摄 画面运动方式 内部运动:被摄主体的运动 外部运动:摄像机的运动 综合运动:广义、狭义 画面表现长度 镜头长度,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景别的定义 影响景别大小的因素 景别的分类 景别大小的视觉特点及拍摄技巧 电视景别的总体作用,第一节 电视景别,景别的定义 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 是指画面中选取被摄景物范围的大小及主体在画面中占有的面积的大小,是电视摄像者对事物的叙事方式和结构方式。 景别是电视画面创作中重要的造型元素,是制约观众视线的有效手段。,第一节 电视景别 第三
3、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第一节 电视景别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影响景别大小的因素 摄像机与被摄主体之间的距离 拍摄角度不变时,拍摄距离的改变可使画面形象的大小产生改变。 距离缩近则主体变大景别变小; 距离拉远则主体缩小景别变大。 摄像机镜头焦距的长短 摄像机与被摄主体之间的距离不变时,变换摄像机镜头焦距也可以实现画面景别的变化。 镜头焦距越长,画面景别越小; 镜头焦距越短,画面景别越大。,景别的分类 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中景、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划分景别的标准 一种是具体景物,一种是以人为标准,第一节 电视景别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
4、以被摄景物在画面中所占的画幅面积比例大小为标准,以成年人身体为尺度标准(以截取人体部位的范围大小来划分),景别大小的视觉特点及拍摄技巧 远景 远景:是表现视距最远、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电视画面,在各类景别中范围最大。 自然景观:群山、大海 开阔场景:会场、战争,第一节 电视景别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远景的特点:空间环境大,视野开阔、主体形象小。 大远景: 画面开阔、壮观、有气势,结构简单清晰。 较强的抒情特点,用于强气势的渲染和抒发情感。 拍摄时多用俯拍的角度。 远景: 画面视野开阔、舒展,表现景物的宏观形象,能全方位地展示自然景观。 场面壮观,对事件和景物表述有一种量的冲击和震撼。 具
5、有渲染环境气氛的能力和抒情作用,多强调环境、场面气氛的渲染、特大物体轮廓线的展示。 可作为转场或过渡镜头;可作为电视片的开头或结尾。,第一节 电视景别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拍摄远景画面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要尽可能地提供人物、事件与环境之间的整体联系,提供广阔的视觉空间。 应选择侧光或侧逆光,以形成画面的层次,表现出良好的空间透视感和画面立体感。 每个镜头的持续时间要足够长,摄像机的运动速度不能太快,要平稳、均匀。 画面的构图应做到删繁就简,目的性强。 注意场景中规模、范围和细节表现,注意处理好画面中地平线的位置,构图时一般不用前景。,第一节 电视景别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全景
6、 全景:表现人物全身形象或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第一节 电视景别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第一节 电视景别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全景的特点: 与远景相比,全景有主体中心或结构中心 全景有明确的中心和主体,重视环境与主体的关系。 强调人物的形体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可用特定的环境和场景来衬托特定人物。 注重画框内主体的结构特点和表现意义 全景可以用来交待在某一环境中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行人物的定位。 可给观众整体认识 ,使画面更显真实和客观。 重视视觉轮廓形状和视觉中心地位。 在全景中,人物的全貌充满整个屏幕,阴影反差明显,在进行布光时要注意到全景镜头的机位位置。 拍摄时要注意
7、利用前后景的作用,加强空间的纵深感。,第一节 电视景别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全景画面的作用: 表现一个事物或场景的全貌。 完整地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 揭示人物内心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表现特定环境中的特定人物。 环境对人物身份具有某种规范和说明作用 环境对人物的情绪、性格及心理活动具有映衬、烘托和外在化表现的作用。 在一组蒙太奇镜头组接中,全景画面具有某种定位作用。 拍摄全景画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注意确保主体形象的外沿轮廓完整。 注意各元素间的关系,防止喧宾夺主。 注意先拍摄全景画面,交代相互关系。,第一节 电视景别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中景 中景:表现人物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
8、的画面。,第一节 电视景别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第一节 电视景别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中景的特点: 主体所占的面积较大,人与环境的关系不是其主要介绍的对象。 着重表现物体的轮廓线和人物的动作姿态、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人与物之间的呼应。 中景以叙事、抒情、展示形体动作、交待人物之间的关系为主,因此在剧情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能很好地表现人物手臂的活动范围。,第一节 电视景别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拍摄中景画面时应注意的问题: 中景不能表现情绪细微的变化,尤其是在电视屏幕上难以表现。 中景在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时,常常是以人物的上部或下部等局部的动作和环境的衬托来体现的。
9、在利用中景表现人物之间关系时,画面的中心是以人物视线的相交点和情绪上的交流线为主,或者说是以轴线为主。 拍摄时应掌握好画面的大小尺寸。 注意结构中心的把握。,第一节 电视景别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近景: 近景:表现人物胸部以上部分或物体局部的画面。,第一节 电视景别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第一节 电视景别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近景的特点: 环境空间的范围进一步缩小,人物或主体形象占据着画面起主导作用,空间感减弱。 拉近被摄人物与观众间的距离,产生交流感。 表现人物的细节、神态和情绪。 用细微的动作变化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近景充分利用画面空间近距离和画面范
10、围指向性,表现物体富有意义的局部。 拍摄近景画面时应注意的问题: 要特别保持稳定、清晰、简洁,注意避免背景中的明亮点对画面的干扰。 注意保证近景画面的细部质量。 背景简洁、色调统一。,特写 特写:表现人的肩部以上的部位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第一节 电视景别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特写镜头的特点: 特写几乎没有环境或者根本没有环境。它所表现出来的景物与观众的距离最近。 画面内的形象单一、鲜明、视觉效果醒目。 描写、突出事物的细部特征,从而达到透视事物深层,揭示事物本质的目的。 强调最具表现意义的细节,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起到一个强调和引导的作用,可以细腻、深刻地去表现物体的局部。 是
11、人物面部的直接表现,揭示人物复杂多样的心灵世界,形成一种独特的场面调度。 能准确表现物体质感、形体和颜色。 常用于转场,在影片组接中形成节奏。,第一节 电视景别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拍摄和运用特写画面应注意的问题 特写与全景相比,从量的要求转向了质的要求; 特写镜头的拍摄要寻找最具代表性的局部进行,以准确地反映画面的内涵; 特写镜头的画面构图要饱满、稳定、用光要准确; 特写镜头不可多用。 特写镜头的视觉冲击力特别强,连续使用会使观众失去方向感。,第一节 电视景别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大特写:,第一节 电视景别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电视景别的总体作用 景别变化带来视点的变
12、化,满足了观众不同视距、不同视角观看景物的心理要求。 景别的变化是实现造型意图、形成节奏变化的因素之一。 景别的变化使被摄主体的范围变化具有更加明确的目的性和指向性。 两极景别对被摄景物和物体超距离、超比例的表现具有某种移情作用。,第一节 电视景别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第二节 拍摄角度,拍摄角度 几何角度 拍摄高度、拍摄方向 心理角度 客观角度、主观角度 选择拍摄角度的意义 拍摄高度 拍摄方向 观众的心理角度,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拍摄角度 是指镜头拍摄时的“视点”,是镜头与被摄体在实际空间中构成的造型元素,是画面形成的前提。 包括位置、距离和高度三个元素。 拍摄角度的划分: 摄
13、像机与被摄主体所构成的几何角度, 距离远近:位置 垂直平面角度:拍摄高度 水平平面角度:拍摄方向 摄像机与被摄主体所构成的心理角度。 客观性角度和主观性角度。,第二节 拍摄角度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选择拍摄角度的意义 对拍摄距离、高度和方向的选择。 决定了一种画面构图的组合关系、叙事风格,是造型表现的重要元素。 是拍摄时镜头所在的位置,是一个视点,是视觉发源点、发源方式。 反映了摄像师的主观意图、创作风格、艺术鉴赏水平和画面取材能力。,第二节 拍摄角度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拍摄高度 拍摄高度 指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主体在垂直平面上的相对高度。 分为平角、俯角、仰角三种方式。 平摄
14、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体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进行的拍摄称为平摄。,第二节 拍摄角度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平摄的画面特点: 视觉效果与日常生活中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相一致。 平摄的画面给人的视觉感受是结构稳定、安定,主体形象平凡、和谐。 当用来拍摄人物时,给人一种和平、公正、平等、和蔼的可亲近感。 平摄所形成的画面中,可以看到地平线。地平线如果处理得不好,会使画面一分为二,给人一种呆板的感觉。,第二节 拍摄角度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俯摄 摄像机镜头高于被摄主体,由上向下、由高向低俯视拍摄的方式称为俯摄。 俯摄的特点: 画面中的地平线上移(可以移出画面),地平面上的景物平展开来,有利于表现地
15、平面景物的层次、数字、地理位置及盛大活动场面,以及人的方位和关系。 观察的场面大,画面的层次丰富,给人一种宽广的感受,具有抒情的作用。 距离镜头近的景物产生畸变 上部扩张,下部压缩 俯摄人物时,会使人物显得低矮、藐小,产生一种压抑的心理感觉。 画面严谨实在,视野开阔,扩充了信息量。,第二节 拍摄角度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仰摄 摄像机镜头在低于被摄主体水平位置的地方由下往上、由低向高拍摄的方式称为仰摄。 仰摄的特点: 画面中的地平线下移(可以移出画面),地平面上前景突出,背景压缩,画面表现出强烈的空间透视感。 背景净化(如只有树梢和天空),主体突出。 距离镜头近的景物产生畸变。 上部压缩
16、、下部扩张 用中景或近景拍摄时,会使主体形象显得高大挺拔,有一种压倒一切的气势,使观众产生一种敬仰的感觉。,第二节 拍摄角度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拍摄方向 摄像方向:摄像机在水平面上,光轴线方向与被摄体正面方向所成的夹角。 指同一水平平面上,摄像机镜头围绕被摄主体在360范围内的相对位置。 正面方向拍摄 侧面方向拍摄 正侧面方向拍摄 斜侧面方向拍摄 背面方向拍摄,第二节 拍摄角度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正面方向拍摄 机位在被摄主体的正对面进行拍摄的方法。 正面方向拍摄的特点: 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正面特征。 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横向线条。 横向线条与框架上下边线平行,垂直线与边框左右边线
17、平行。 画面显得平稳、庄重、严肃。 当用近景或中景拍摄时,人物的眼神可以得到良好的表现。 便于与观众交流,加强观众的参与意识。 在近景拍摄时,空间透视感较差。 人物的立体感得不到很好的表现,显得呆板。,第二节 拍摄角度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侧面方向拍摄 正侧面方向拍摄 机位在被摄体的正侧面进行拍摄的方法。 正侧面是指摄像机与被摄体成90位置上进行的拍摄,通常是指正左方或正右方。 正侧面拍摄的特点: 有利于表现人物的运动姿态、变化丰富的外部轮廓线。 当采用平摄方法进行拍摄时,有利于表现人物之间的交谈,给人一种平等的感觉,并可用来交待人物之间的位置关系。 人物正面不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其面部
18、得不到表现,情感的交流依靠外轮廓线的运动来表现。 人物的立体感得不到良好的表现。,第二节 拍摄角度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斜侧方向拍摄: 机位在被摄体的前、后45左右方向进行的拍摄方法。 斜侧面是指摄像机与被摄体除正面、背面和正侧面以外的任意水平角度,可以是前侧方、后侧方。 斜侧方向拍摄的特点: 人物身上的横线条,在画面上表现为斜线条,画面活泼。 空间透视感、立体感强。 拍摄人物交谈时,能够很好地表现交谈的双方位置关系和主次关系。 有利于安排主体和陪体的关系,便于取景。,第二节 拍摄角度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背面方向拍摄 机位在被摄体的背面,摄像机的光轴方向与被摄体的方向相同。
19、摄像机镜头与被摄对象处于同一视线。 背面方向拍摄的特点: 画面所表现的视线方向与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一致,被摄人物所见的就是观众所见的,观众的视线跟随被摄体而动。 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主要通过人物的动作姿态来表现。 画面带有不确定性和悬念,易调动观众的好奇心和兴趣。 纪实拍摄中常用的跟随拍摄多数是背面拍摄。,第二节 拍摄角度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观众的心理角度 心理角度 指摄像机与被摄体之间所构成的心理角度 包括客观性角度和主观性角度。 客观性角度 是一种按照人们日常生活习惯,从旁边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的拍摄方法。 摄像机以观众的视线去拍摄电视画面。 摄像时多数以客观性镜头来叙述事件
20、的内容,评述事件的结果,参与事件进程。 如同观众在剧场里看舞台上的演员演戏,观众所见到的不是主角所见到的。 如拍摄赛车,在路旁进行拍摄。,第二节 拍摄角度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客观性角度的特点: 事物交待清楚。 画面从客观的角度去观察事物的发展。 观众处在事物发展的外面,没有进入到剧情里参与演戏。 主观性角度 是一种将观众放到剧情里去,从中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的一种拍摄方法。 以画面中人物所观察的角度进行拍摄。 摄像机处于或接近画面中人物眼睛的视线位置,用镜头去“目睹”事件的进程。 画面中人物所看到的场景,就是要反映的主观画面。 如拍摄赛车,在车上进行拍摄。,第二节 拍摄角度 第三
21、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主观性角度的特点: 画面追求一种主观的表现,而不是追求事物的客观性。 画面真实、亲切,画面中所表现的是前一镜头中的人物所观察到的事物。 画面从主观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的发展,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主观色彩强烈,容易引起观众极大的注意力和参与意识。 在主观性镜头里,观众是自己在舞台上演戏,观众所见到的是主角所见到的。,第二节 拍摄角度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第三节 运动,镜头的内、外部运动特性 内部运动 镜头内部被摄物体的运动,框架不动。 外部运动 摄像机在拍摄时处于运动状态。 综合运动 广义:既有内部运动,也有外部运动 狭义:外部运动中的各种综合运动。,第三章 电
22、视摄像的造型元素,第四节 构图,画面构图概说 画面构图的形式元素 光线、色彩、影调、线条和形状等 电视画面的结构元素 主体、陪体、前景、后景、环境等 构图形式,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画面构图概说 构图 电视构图 把被摄对象及各种造型元素有机的组织、选择和安排,以塑造视觉形象,构成画面样式的一种创作活动。 构图的含义 “取景”的构图、“技巧”的构图、“艺术”的构图 画面构图元素 光线、色彩、影调、线条和形状 主体、陪体、前景、后景、环境,第四节 构图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第四节 构图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画面结构特点 动态性 被摄对象和摄像机的运动使画面构图结构和情节重点发
23、生相应改变,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及画面形象的透视关系也随之改变。 时限性 画面的时间长度不同,所附载和传达的信息量也不同,观众只能一次性接收画面信息,即观众在收看时将受到时间上的限制。 多视点性 电视画面构图不只在某一视点上进行表现,在拍摄过程中可以不断变化视点、角度和景别,对同一被摄主体进行连续的、多视点、多角度的拍摄。,第四节 构图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画幅固定性 电视画面的画幅是固定的,不能像图片那样在事后进行剪裁和修饰。 现场处理的一次性 拍摄前可以进行安排和组织; 拍摄时只能在现场的镜头前一次完成; 拍摄后不能像图片那样进行后期加工。 结构整体性 电视节目的完整内容由许多画
24、面共同完成,某一电视画面所传达的内容往往从上一个画面延续而来,向下一个画面发展下去。 单个电视画面的构图可能并不完整,但在一系列画面组接之后会形成构图结构的整体性和传情达意的规律性。,画面构图要求: 画面简洁: 用取景框给原来没有界限的自然划出界限。 删繁就简。 主体突出 正确处理好主体、陪体及环境等的关系。 做到主次分明、相互照应、轮廓清晰、条理和层次井然有序。 构图时可以把主体安排在画面视觉的中心位置上,占据一定的面积。,第四节 构图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立意明确 构图是为主题思想和创作意图创造结构形式的过程,是一个“构思”过程。 以鲜明的构图形式反映出凝练的主题和立意。 具有表现
25、力和造型美感 “美”的画面,必须根据拍摄要求和现实条件,通过画面的空间配置、光线的运用、拍摄角度的选择,调动影调、色彩等造型元素,创造出丰富多彩、优美生动的构图形式。 摄像人员的艺术修养,全面、扎实的技术功底与画面构图的造型意识结合起来,拍摄出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的优美画面。,第四节 构图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第四节 构图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运动构图时两种情况处理 没有人物的画面,作环境、背景交待时,起幅、落幅应找出能够表现环境特色的主要对象作为构图的依据和画面运动的依据。 有人物(或其它运动主体)的画面,则应以人物为画面构图和画面运动的依据。 在运动构图中,自始至终要注意运动
26、方向、运动速度和运动节奏等因素的起伏变化。 运动构图必须合理,不能因炫耀摄像技巧而做出运动构图。,画面构图的形式元素 光线: 光线是构成画面的基础和灵魂。 色彩: 色彩是电视画面注入情感的重要元素。 影调: 影调是表现画面明暗层次关系的要素。 影调是电视画面构成可视形象的基本元素,是处理画面造型、构图及烘托气氛、表达情感、反映创作意图的重要手段。,第四节 构图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影调的区分: 从画面明暗分布的倾向划分 亮调、暗调、中间调。 从画面明暗对比(反差)的倾向上划分 硬调、软调和中间调。 线条: 线条是指画面形象(影像)所表现出的明暗分界线和形象之间的连接线。 客观实体的线条
27、反映到电视画面中,表现为由视觉所能感知的景物轮廓线、相类似的景物的连线等。 地平线、道路的轨迹、排成一行的树木的连线等。,第四节 构图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线条的划分: 根据线条所在位置的不同 外部线条:轮廓线 内部线条:细节 根据线条形式的不同 直线、曲线 根据线条可视性的不同 实线条:画面形象所表现出的具体可见的线条,如景物的轮廓、山川河流、路轨等一切有可视轨迹的线。 虚线条:是指画面形象中并不实有的线条,是靠观众的想象和联想来“补足”和完成的,如相类似的景物间的虚拟连线,人物视线方向、运动趋势及运动轨迹的虚拟线等。 线条的构图:,第四节 构图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形状 形
28、状是画面中的面积和重量感所结合而成的一种美的形式。 形状会使人产生有意识的联想和下意识的反应。 维纳斯女神:崇高、圣洁 耸立的巨石:伟人 圆:团结、完美 辽阔的海洋、威严峻峭的高山:极大的震撼,第四节 构图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电视画面的结构元素 主体 电视画面中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 主体的特点 是画面结构的中心。 在画面内容上占有统帅的地位,是反映内容和主题的主要载体。 在构图形式上起主导作用。 作为画面的视觉重点,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可以是某一被摄对象,也可以是一组被摄对象; 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第四节 构图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主体的表现方法 直接表现法: 运用一切可
29、能因素,在画面中给主体以最大的面积、最佳的照明、最醒目的位置,将主体以引人注目、一目了然的结构形式直接突出呈现在观众面前。 间接表现法: 不直接表现主体,而是利用陪体、前后景、环境等要素来衬托主体。 间接表现时,主体通常所占的面积不大,它多用全景和远景来表现。所以在这里环境和陪体就显得格外重要。,第四节 构图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陪体 电视画面中与主体有紧密联系,并与主体构成特定关系,或辅助主体表现主题思想的对象。 陪体的作用 对主体有补充说明作用,帮助主体说明画面内涵。 渲染、烘托画面的主体形象,以发挥其“陪衬”的作用,使主体的表现更为鲜明充分。 具有均衡构图和美化画面的作用。,第四
30、节 构图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陪体的出现方式 主体和陪体同时出现: 主体和陪体同处于一个画面之中,共同完成传递信息、表达内容、反映主题的任务。 陪体应处于与主体相应的次要位置,使其既能与主体构成呼应关系,又不至于喧宾夺主。 主体和陪体不同时出现: 陪体后于主体出现在画面上。 陪体先于主体出现在画面上:一方面可以交待下一个画面中的细节或重点,成为一种镜头场景转换的有效手法;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画面语言,避免主体一览无余的直露和堆砌,加强画面表述的艺术性。,第四节 构图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前景 位于主体前,较主体更接近镜头位置的人、物或景等。 前景的作用: 前景作为陪体,或是环境的
31、组成部分; 对主体的身份进行说明; 帮助主体直接表达主题、交待内容; 表现时间概念、季节特征和地方色彩,有助于表现拍摄现场的气氛; 强化画面的纵深感和空间感; 均衡构图和美化画面; 与主体形成特殊对应关系,加强画面效果; 在运动画面中可以增强节奏感和韵律感。,第四节 构图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选择前景的注意事项: 前景的选择和运用必须为主体的表现服务; 前景在画面中的表现应当弱于主体的表现,以防止前景过于抢眼,导致主次不分; 前景要富有装饰色彩,构图要美。 后景 位于主体后面的人、物或景,通常是环境的一部份,是构成生活气氛的实物对象。 后景的作用: 表明环境、位置、现场氛围; 揭示画面
32、的内容和主题; 改善画面造型效果,增强画面空间纵深感。,第四节 构图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选择后景的注意事项: 影调、色彩与主体形成对比。使观众能区分主体与陪体。 背景应简洁、明快,衬托主体。 弱化后景的清晰度和趣味性,不能消弱观众视觉印象。 环境 环境指主体周围人物、景物和空间。 环境包括前景、后景及背景,是组成画面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可用来陪衬、突出主体; 表明主体的活动地域、时代特征、季节特点、地方特色; 刻画主体人物的性格和特征等。,第四节 构图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构图形式 构图形式是形成画面布局的类型,为内容和主题服务。 构图的分类 按内在性质分类: 静态构图、动态
33、构图、单构图 、多构图、肖像构图、风景构图等。 按外在线形结构分类: 水平线构图、垂直线构图、斜线构图、曲线构图、黄金分割式构图、九宫格式构图、圆形构图、对称构图、非对称构图等。,第四节 构图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各种构图要点 静态构图 静态构图是指画面造型元素及结构均无明显变化的构图形式。 一般情况下,被摄对象与摄像机均处于静止状态,镜头内的构图关系基本固定。 拍摄远处的风景,画面中的景色、人物、树木等均基本不动,即为静态构图形式。 静态构图适用于造型艺术。 静态构图的要素: 平衡、线条、形状和重量、色彩、影调,第四节 构图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动态构图 动态构图是指造型元素
34、及画面结构发生变化的画面构图形式。 被摄对象与摄像机同时或分别处于运动状态,使得画面内视觉形象的构图组合及相互关系连续或间断地发生变化。 动态构图是影视所特有的构图方式。 如拍摄行驶中的汽车,不断地改变画面的结构关系,就构成了动态构图 。 动态构图的要素: 节奏、速度、强调、支配、过程、物体移动所产生的心理效果,第四节 构图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单构图 一个镜头中只表现一种构图组合形式,其间不发生结构变化的构图形式即为单构图。 单构图画面中被摄对象基本处于固定状态,也不出现明显的光影和色彩变化。 这种构图形式可用来表现特定内容和情绪氛围。 如拍摄一丛盛开的玫瑰花喻示爱情的到来。 拍摄金
35、秋的枫叶象征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多构图 画面的结构关系及构图样式连续地或间断地发生变化,出现构图组合的构图形式。 多构图镜头不经过外部组接,而是在一个镜头内部通过蒙太奇造型形式、被摄对象与摄像机的调度、焦点虚实变化等多种手法变化构图形式。 多构图镜头能够传递多信息于一个镜头。,第四节 构图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水平线构图 主导线条(水平)向画面左右延伸的构图形式。 水平构图的主导线形是向画面的左右方向(水平线)发展的,适宜表现宏阔、宽敞的横长形大场面景物。 捕渔情况、草原放牧场景、层峦叠嶂的远山、大型会议合影、河湖平面等等,经常会用水平线构图来表现。,第四节 构图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
36、型元素,垂直线构图 垂直线构图的景物多是向画面的上下方向发展的,采用这种构图的目的往往是强调被摄对象的高度和纵向气势。 拍摄高层建筑、钢铁厂高炉群、树木、山峰等景物时,常将构图的线形结构处理成垂直线方向。 斜线构图 斜线在画面中出现。 产生运动感和指向性,容易引导观众的视线随着线条的指向去观察; 给人以三维空间的第三维度的印象,增强空间感和透视感。 最典型的斜线构图是画面的两条对角线方向的构图。 采用斜线构图时,视觉上显得自然而有活力,醒目而富有动感。,第四节 构图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曲线构图 曲线构图又称为S形构图。 能给观众的视觉以一种韵律感、流动感; 能够有效地表现被摄对象的空
37、间和深度; S形线条在画面中能够最有效地利用空间,可以把分散的景物串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第四节 构图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又叫黄金律,即把一条线段分为两段之后,使其中一段与全长的比值等于另一部分与这一段的比值。 0.618 把“整体的长度”分成“长部分”和“短部分”,短部分与长部分的比约等于长部分与整体长度之比。 35 58 813 1321 黄金分割在西方历史上被认为是最神圣、最美妙的构图原则,被广泛运用于绘画、雕塑、建筑艺术之中。 将黄金分割借鉴到电视画面构图中,能够给人以悦目的视觉效果。,第四节 构图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九宫格式构图 又称为井字形构图,就是把画面的四条边缘三等分,再将相对的各点两两相连,这时画面上就会出现四条连线和四个交点,即汉字的井字形状。,第四节 构图 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课外作业 : P105:#1,第三章 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