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容提要:1.2 地面点位的确定测量基准面地面点的坐标1.3 测量工作概述,讲题:地面点位的确定,1.2 地面点位的确定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需用三个量,在测量工作中一般用: 某点在基准面上投影位置(x,y) 该点离基准面高度(H),一测量基准面 1测量工作基准面水准面、大地水准面。 水准面静止海水面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大地水准面其中通过平均海水面的那个水准面。,图形:水准面及大地水准面图,水准面的特性处处与铅垂线正交、封闭的重力等位曲面。 铅垂线测量工作的基准线,2测量计算基准面旋转椭球由椭圆(长半轴a,短半轴b)绕b轴旋转而成的椭球体。可用数学式表示的光滑曲面。,二地面点的坐标,(一)地理
2、坐标(属于球面坐标系统) 适用于:在地球椭球面上确定点位。分为: 1.天文地理坐标(天文经度 ,天文纬度 ) 2.大地地理坐标(大地经度B,大地纬度L ),(二)平面直角坐标适用于:研究范围较小。,不同点:1测量上北方向为X轴正向,东方向为Y轴正向。2角度方向顺时针度量;象限顺时针编号。 相同点: 数学中的三角公式在测量中可直接应用。,坐标系的异同:,适用于:研究范围较大。 高斯投影方法:目的是将椭球面投影到平面上。使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与椭圆柱体相切,展开后为X轴,向北为正; 展开后为Y轴,向东为正。,(三)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图形:高斯投影方法图一,图形:高斯投影方法图二,投影,剪开,展平,1
3、6带的划分,为限制高斯投影离中央子午线愈远,长度变形愈大的缺点,从经度0开始,将整个地球分成60个带,6为一带。,计算公式: =6N-3 中央子午线经度, N投影带号。,23带的划分,若仍不能满足精度要求,可进行3 带、1.5 带的划分。3 带计算公式: =3N 中央子午线经度, N投影带号。,方法: (1)先将自然值的横坐标Y加上500000米; (2)再在新的横坐标Y之前标以2位数的带号。,3.我国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的表示方法,例:国家高斯平面点P(2433586.693,38514366.157)所表示的意义: (1)表示点P在高斯平面上至赤道的距离;X=2433586.693m (2)其
4、投影带的带号为38 、P点离38带的纵轴X轴的实际坐标Y=514366.157-500000= 14366.157m,三.地面点的高程 1.绝对高程H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2.相对高程H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3.高 差hAB=HB-HA=HB-HA,主要有: (1)1985国家高程系统 (2)1956黄海高程系统 (3)地方高程系统。如:珠江高程系统。 注:水准原点:青岛市观象山 H0= 72.260m(85黄海系)= 72.289m(56黄海系),4. 我国的高程系统,1.3 测量工作概述,一测量的基本工作 测角、量边、测高差 二测量工作中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1对水平角、距离的影响在面积约320km2内,可忽略不计。 2对高程的影响即使距离很短也要顾及地球曲率的影响。,三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布局上:由整体到局部 精度上:由高级到低级 次序上:先控制后细部,测量工作的又一原则:,“前一步工作未作检核,不进行下一步工作”。,四.角度与弧度的换算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