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年百校联盟江苏省猜题卷语文-高考《考试说明》调研卷(三)(详细答案版).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599593 上传时间:2018-04-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百校联盟江苏省猜题卷语文-高考《考试说明》调研卷(三)(详细答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6年百校联盟江苏省猜题卷语文-高考《考试说明》调研卷(三)(详细答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6年百校联盟江苏省猜题卷语文-高考《考试说明》调研卷(三)(详细答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6年百校联盟江苏省猜题卷语文-高考《考试说明》调研卷(三)(详细答案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6年百校联盟江苏省猜题卷语文-高考《考试说明》调研卷(三)(详细答案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百校联盟 2016 江苏省猜题卷语文 -高考考试说明调研卷(三)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瓦尔登湖是一本不会消失的书。不是因为它有什么华美的文辞和 的意境,也不是因为它构设了 的故事。它的不可磨灭,是因为作者透过文字所表现出的那种怪谲异常的思路,那种 的不愿苟同性,那种认真而非矫情的实验精神。A.深刻 危言耸听 矜持 B.深邃 危言耸听 矜持C.深刻 耸人听闻 执拗 D.深邃 耸人听闻 执拗【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的能力。深邃 :深;深奥。深刻:达到事情或问题的本质的;内心感受程度很深的。耸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危言耸听 :故意说吓人的话使

2、听的人震惊。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矜持:庄重 ,严肃; 拘谨,拘束。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芈月传开播一周多时间仍能维持超高收视率 ,并创下多项收视纪录,足以说明剧目本身品质不俗。B.近年来,多位艺人涉毒被捕, 其中凡是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公众谅解的,无不是不热衷公益的艺人。C.互联网兴起后,各种怪诞、恶搞、粗口、泼皮、另类、粗鄙的语言被贴上来自生活的标签广为流传。D.新政策出台以后,想要“二孩”的家庭不仅有了政策保障,独生子女家庭和广大流动人口也将享有服务红利。【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B 项,多重否定失当,应删除“无不是不”中的第二个“不”。C 项,搭配

3、不当,“粗口”和“泼皮 ”不能修饰“语言”。D 项,关联词位置不当,应将“不仅”提到“想要”之前。3下列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B.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C.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B 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皓月银辉下的洞庭湖面比作银盘,把洞庭山比作青螺。其他三项运用的都是拟人手法,从 A 项中的“有心”“ 惜别”“垂泪”可以看出,从C 项中的“嫌” 字可以看出,从 D 项中的“ 送”字可以看出。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

4、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年轻的时候,读郑振铎先生译的泰戈尔的新月集,极其羡慕书中那个稚气甚至近于傻气的小男孩, , 。 , , , 。思维和行为可亲可爱可信赖可容忍尤其像孩童之道偷睡眠者同情恶邮差等他是一个真正的孩子不仅表现了孩子思维的幼稚天真让人看到了一个孩子真实的精神世界更凸显了孩子幼小心灵的爱心和善意A. B. C. 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先通读全部文句,把握文段内容,理清思路。其次要抓住句中的关联词、代词等,如中的“不仅”与中的“ 更 ”为一组关联词,应紧跟后。据此可以排除 B 项。中的“他”指代的是横线前的“ 那个稚气甚至近于傻气的小男孩 ”

5、,故应排在第一空。据此排除 C、D 两项。5以下是几位学者探讨“文学怎样讲述中国故事与中国经验”话题时的发言,最契合论题的一项是A.在精神上站立起来,将中华民族几千年凝聚而成的精神遗产继承下去,同时,在当代中国故事中提炼当代精神核心,构筑中国文艺的内在支撑。B.不了解中国当下发生的一切,没有把握中国问题的思想能力,我们的作家就不能算作一个优秀的作家。C.历史的风起云涌、传统的塌陷和人伦的巨大改变,便是中国文学讲述的中国大故事,这样的大故事对世界文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D.今天的作家,有责任、有使命让世界听到、读到、看到中国故事,让凸显东方智慧的中国故事滋养和修复曾偏斜、西化的人类文明。【答案】A

6、【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题干中的“怎样讲述”强调的是方法和途径,只有 A 项是最契合该论题的。B 项从了解和把握中国问题的角度提出了优秀作家的标准,C 项阐明了什么才是“ 中国故事”,D 项阐明了作家的责任和“中国故事” 对于人类文明的重大意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亡姊王夫人墓志铭苏 辙伯父大中大夫生女子四人,仲姊适进士王君东美器之,独享上寿,年七十有五。从其子肄为梓州铜山尉,官满而归,没于乡闾,实建中靖国元年十二月庚寅也。前一岁,辙与兄子瞻皆自岭南蒙恩北还,将归扫先墓。是时兄弟惟仲姊在耳,而子瞻舟行至毗陵,复以疾不起。辙既哭之,则讣于乡曰:“天伦之爱,惟仲姊一人矣,东西相

7、望,将谁诉者?”讣未达而仲姊又亡,盖哭之恸曰:“已矣,手足尽矣,何以立于世!”惟夫人幼敏而静,四岁而知丝纩,十岁而知馈膳,父母以为能。既长,奉己以法,不妄言笑。二十而归王氏,早莫不懈,舅姑亦贤之。舅秘书丞兼,没于耀州,贫不能归,夫人劝其家尽所有以归葬。未几而姑亡,器之亦即世。生事不给,人不堪其忧,夫人处之,哀而不伤;被服饮食,虽窭必修; 与亲族交,虽贫不傲,虽富不屈;训导诸子不失家法,遇其有过,未尝见声色。曰:“使尔自悟则善,勉强从我无益也。”春秋祠事,必亲视涤濯,执庖爨,夜以达旦,以此终其身。尝梦一老人,旁有赞拜者。既觉,犹拜未已,旦求其家绘像,则四代祖母也。自是并祭四代。肄及元祐九年进士第

8、,时辙备位政府,以亲祀圜丘,恩赐冠帔,使肄以归奉夫人。肄迎养铜山,夫人常称内外祖父从政之方以敕之。及其疾病,肄剔股以具膳。既执丧,水浆不入口者累日,哀毁殆不能胜,乡人称之。将以崇宁元年十月六日祔于器之之墓。(选自栾城集卷二十四,有删改)6对下列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讣于乡曰 讣:报丧B.被服饮食,虽窭必修 修:置办C.夫人常称内外祖父从政之方以敕之 敕: 命令D.仲姊适进士王君东美器之 适:出嫁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姐王夫人与哥哥苏子瞻的先后离世 ,使苏辙无比哀伤和痛苦,兄弟姐妹都已离世,他几乎没有了活下去的勇气。B.王夫人的公婆和丈夫相继去世,家人

9、沉浸在哀伤之中,王夫人在贫困中处之有度,艰难地支撑着这个家。C.王肄对母亲非常孝顺,在母亲生病时剜肉来给她做药膳 ,母亲去世后,王肄几天滴水不进,极尽哀伤之情。D.王夫人曾经梦到一个老人, 醒后找来夫家先辈的画像一看,原来老人是四代祖母。从此,她一并祭祀四代祖先。8把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1)二十而归王氏,早莫不懈,舅姑亦贤之。(2)训导诸子不失家法,遇其有过,未尝见声色。9从文中看,王夫人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答案】6C7A8(1)(王夫人 )二十岁时嫁到王家,早晚勤勉不懈,公婆也认为她贤淑。(2)教育训导几个孩子,她不偏离家法,遇到孩子有过错,不曾见她有过疾言厉色。9孝顺

10、知礼;不卑不亢;吃苦耐劳;教子有方。【解析】6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结合语境可知,“敕”在文中的意思应为“告诫”。7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原文中找出每个选项对应的内容,然后将每个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比对中很容易发现问题所在。文章第一段中说苏子瞻去世后,讣告还未到家,二姐王夫人就去世了,故苏子瞻是先于王夫人去世的。8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9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注意两点:一是理解文意,分析概括时要以理解文言句子为基础;二是筛选概括要点要全 ,不能遗漏。答题时,要从王夫人的事迹入手,王夫人的生平事迹主要在选

11、文的第二段。王夫人力主公公归葬,可见其孝顺知礼;与亲族相处,“虽贫不傲,虽富不屈”,可见其不卑不亢;为祭祀劳神费思,可见其吃苦耐劳;教育孩子“ 不失家法”,可见其教子有方。【备注】【参考译文】伯父大中大夫生了四个女儿,二姐嫁给进士王东美(字器之), 独享高寿,享年七十五岁。她的儿子王肄到梓州担任铜山尉,她跟了过去,儿子任期满后她回到家乡,在乡里去世,时间是建中靖国元年十二月庚寅日。前一年,我和哥哥苏子瞻都蒙受皇恩,从岭南回到北方,将要回乡祭扫祖先的墓。这时(其他) 兄弟姐妹中只有二姐还在世,而苏子瞻乘船到了毗陵,又因为生病而不起。我哭完了他,就向家乡报丧说:“天伦之爱,只有二姐一个人了,我们东

12、西相望,将跟谁诉说呢?”讣告还没有送到,而二姐又去世 ,我伤心地哭诉:“ 完了,兄弟姐妹都死了,我靠什么活在世上呢!”王夫人幼时聪敏沉静,四岁的时候就认识丝绵,十岁的时候就懂得烹调膳食,父母认为她很能干。她长大后,用礼法约束自己,不乱说笑。(王夫人 )二十岁时嫁到王家,早晚勤勉不懈 ,公婆也认为她贤淑。她的公公秘书丞王兼,死于耀州,家贫不能归葬,她劝夫家倾其所有来使公公归葬。不久婆婆去世,王器之也去世。办理丧事不能供应所需,家人不能承受忧伤,她处理这些事,悲哀而不过分;虽然穷,但是被褥衣服饮食这些她都会置办好; 和亲戚交往,对待贫穷的,她不傲慢,对待富裕的,她不自卑;教育训导几个孩子,她不偏离

13、家法,遇到孩子有过错,不曾见她有过疾言厉色。她说:“让你们自己觉悟就好,勉强听从我没有益处。”春秋两季的祭祀,她必定亲自查看洗涮,烧火做饭,通宵达旦,她一直这样做直到去世。她曾经梦到一个老人,旁边有唱礼的人。她醒后还不停地拜,早晨找来夫家先辈的画像一看,原来是四代祖母。从此,她一并祭祀四代祖先。王肄考中元祐九年的进士,当时我在政府任职,得以亲自到圜丘祭祀,朝廷恩赐帽子、披肩,让王肄带回去献给王夫人。王肄把王夫人迎接到铜山奉养,王夫人常常称赞祖父和外祖父执政的方法来告诫他。等到她生病了,王肄剜取大腿上的肉来做药膳给她治病。等到(王夫人去世 ,)王肄奉行丧礼,几天滴水不进 ,哀伤得几乎不能承受,乡

14、里人称赞他。王夫人将在崇宁元年十月六日合葬到王器之的墓里。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摸鱼儿东皋 寓居晁补之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湘浦。东皋嘉雨新痕涨,沙嘴鹭来鸥聚。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无人独舞。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 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儒冠曾把身误。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 。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 ,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注】东皋:东山,词人被免官后回到故乡 ,曾修葺了东山的“归来园”。邵平瓜圃:邵平,秦故东陵侯,秦亡后,为布衣,种瓜长安城东青门外。班超:东汉名将,被封为定远侯,在西域三十余年,七十余岁回到京都洛阳,不

15、久去世。(1)“无人独舞”和 “酒尽未能去”表现出词人怎样的情感?(2)请简要赏析“一川夜月光流渚”一句。(3)词的最后提到班超,有何作用?【答案】(1)词人陶醉于东皋美景,翩然起舞,酒尽了还不忍离开 ,表达出词人对东皋由衷的喜爱之情。(2)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出一幅和谐的山中月夜图。用 “一川” 形容“夜月”,写出了明月映照着溪流的静景。“光流渚”将宁谧的月色写得流动活跃,水与月浑然一体。(3)运用班超的典故,是为了阐明前句“功名浪语”的观点,表达词人厌弃官场、急流勇退的情怀。【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

16、内容的能力。【备注】【诗歌鉴赏】上片写景,描绘出一幅冲淡平和、闲适宁静的风景画。陂塘杨柳,野趣天成,仿佛淮水两岸、湘江之滨的青山绿水。东皋新雨,山涧溪水的涨痕清晰可辨,沙洲上聚集着白鹭和鸥鸟,一片静穆明净的景色。字里行间,透露出词人对此美景由衷的喜爱。以“一川”形容夜月,可见月色朗洁,清辉遍地;“光流渚”三字则将宁谧的月色写得流动活跃,水与月光浑然一体,那汩汩流动着的,是溪水还是月光,难以辨识。面对此景,词人翩然起舞,偌大的世界好像只剩下他一个人,他尽情地领略这池塘月色 ,酒尽了还不忍离开。下片抒情。“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儒冠曾把身误”三句是说不要留恋过去的仕宦生涯,读书做官是耽误了自己。“

17、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 两句是说自己曾做过官,但仍一事无成,反而因做官而使田园荒芜。“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是说细看镜中容貌,已经是两鬓花白了。“功名浪语”是说,所谓“功名”, 不过是一句空话。就像班超那样立功于万里之外的人,回来后不久便死去了。词人通过班超的典故来表现自己厌弃官场、急流勇退的情怀。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陶渊明桃花源记)(2)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3) ,旌旗蔽空。 (苏轼赤壁赋)(4)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5)但愿人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6)小楼昨夜又

18、东风, 。 (李煜虞美人)(7)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述而)(8) ,洒去犹能化碧涛。 (秋瑾对酒)【答案】(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苍颜白发 (3) 舳舻千里 (4) 艰难苦恨繁霜鬓 (5)千里共婵娟 (6)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7)曲肱而枕之 (8)一腔热血勤珍重【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竹排嫂刘心武制竹排的原料,一是竹子。大货车运来竹子,卸下,先要破开,再截成一定的长度,然后在截好的竹板上打孔。再就是比较细的钢筋,用来将打好眼的竹板串起。固定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能套住钢筋头的扳子,将露出竹排两边的钢筋头掰弯,箍定竹排;另一种是钢

19、筋段两端有螺纹,将螺母旋进去箍紧。这并不是轻松的体力活儿,本应由男子汉来干,但是如今镇子附近的村里,留守的男子多是老弱病残,于是,形成了竹排嫂大军。她们生产出的竹排,隔几天就有大货车来装走,老板望着满载的货车远去,笑逐颜开,竹排嫂们则盼着运竹子的货车到来,那样,她们就可以继续挣钱了。她们挣的是计件工资。每天东方发亮她们就来,露天干活,中午不回村,自带馒头,就着花生米,喝老板供应的开水,吃完喝完,稍稍说笑一阵,再接着干,直到天光模糊。收工时当着老板的面点数,算下来,每个竹排嫂平均每天能挣 80 元,一个月下来,能有 2000 多元的收入。这收入于她们至关重要,在城里务工的男人虽然每天的工资比她们

20、高许多,但是要等到春节前,才能领足工资,若是大小老板拖欠,还得抗争一番才能把钱带回家,因此,竹排嫂们每月一结的收入,便是家中老小生活的切实支撑。羊群有头羊,竹排嫂里有“头嫂”,她男人恰好姓祝,包括老板在内大家就都叫她竹嫂。竹嫂五官端正,身体健壮,皮肤黧黑,嗓门特大。她男人在北京建筑工地做钢筋工。往往是,下小雨了,竹嫂带领姐妹们退进简陋的檐棚下,继续制造竹排;雨下大了,有的人不干了 ,她套个雨披,还干,直到瓢泼大雨倾泻而来,她才罢休。她儿子上小学,放了学,就来工地找她,她让孩子趴在制造好的竹排垛上写作业,后来,另几位竹排嫂也让自己的孩子放学过来,几个孩子一起写作业。竹嫂有时会去院外小店,买来小瓶

21、的奶发给孩子们吃。有次老板进的竹子,破开后飞出粉尘,显然那竹子是让虫子啃过了,老板还让制成建筑工地用于蹬踩的竹排,竹嫂就抗议:“不行! 建筑工人踩上去不安全!”老板说:“知道你男人是干那个的,可哪能那么巧,偏赶上他去踩呢?再说,这样的竹片也不至于就会踩折!”竹排嫂们的男人都是在建筑工地干活的 ,听了老板这话,一窝蜂反驳,一个说:“她男人没踩上,我男人踩折了摔下来你偿命!”一个说:“谁踩上也是个地雷!”竹嫂就跟老板说:“我们还给你拿它做竹排,不过不是做建筑工地用的,做成养羊用的那种!”养羊的竹排承重不用那么讲究,而且,竹片之间要留缝,好让羊屎蛋漏下去,当然,批发价也就低许多。老板不愿意:“最近哪

22、有来要那个货的啊!” 竹嫂就做主:“姐妹们,这批竹子咱们就给他弄成养羊用的!”又对老板说 :“你不能赚黑心钱,你要有良心!做成的羊排给你码得齐齐的,早晚能销出去!”老板退让了:“好吧好吧,你个竹嫂,还真惹不起你!”来了个新手,原来是在鞋厂打工的,鞋厂生意不好,被裁了,来做竹排。为了计件多得,她串竹排的时候,本该在上好螺母以后,用锉子把露出的螺纹锉花,以防螺母在运送、摆放过程中震松,她却省略了那道工序,直到收工前,才被竹嫂发现。竹嫂不依,那新手说:“你倒比老板还狠,哪有那么巧的事,偏我做的就散架!” 吵到老板那里,老板对那新手说:“你的男人,是在城里收废品吧?你要不跟竹嫂她们一条心,我也不敢用你

23、了。我出的竹排为什么供不应求,口碑那么好?就因为在我这里干活的媳妇们,男人全在城里建筑工地干活,她们的心思,是质量的保证。你想干下去,就得听竹嫂的,连我也得让她三分!”结果 ,那天竹排嫂们加班,把那新手做的竹排一个个找出来再加工,她们不再争吵,而是一起唱起了流行歌曲(有删改)12小说第一段详细介绍竹排的制作原料和方法有何作用?13小说最后两段中老板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14竹嫂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5请探究小说结尾竹排嫂们“不再争吵,而是一起唱起了流行歌曲”的丰富意蕴。【答案】12说明制作竹排的活儿并不轻松,衬托竹排嫂们的吃苦耐劳。为下文叙写竹排嫂

24、们保证竹排质量的情节做铺垫。13(1)老板先是为了利益不顾质量,要用被虫啃过的竹子生产竹排 ,并且狡辩;后来妥协,不情愿地接受了用被虫啃过的竹子生产养羊用的竹排的决定;最后竹排优良的质量赢得了口碑,老板立场鲜明地盛赞竹排嫂们的质量意识。(2)老板的态度变化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衬托出竹排嫂们强烈的责任意识。14勤劳善良。雨下大了,有的人不干了,她还接着干;买小瓶的奶发给孩子们吃。有强烈的责任心。她首先抗议老板使用被虫啃过的竹子制建筑工地用的竹排,为建筑工人的安全着想。泼辣勇敢。与老板争论未果,竹嫂就做主将被虫啃过的竹子做成养羊用的竹排。聪慧。把被虫啃过的竹子做成养羊用的竹排,既保证了安全又在一定

25、程度上维护了老板的利益。15新手被竹排嫂们的真善美感染,她们团结在一起,快乐地劳动。竹排嫂们的付出得到了老板的肯定,她们难抑愉悦之情。展现了竹排嫂们对生活的热忱,表现了她们心灵的淳朴之美。【解析】12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解答作用类试题,一要点出情节的具体内容,并将其与人物形象、主旨等联系起来思考,明确其在内容上的作用;二要联系上下文,分析情节与情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其在结构上的作用。1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小说最后两段中,老板的态度主要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文中老板的话一共有四处,第一处,老板为自己使用被虫子啃过的劣质竹子制建筑工地用的竹排而狡辩;第二处,老板

26、的态度没有明显变化;第三处,“ 好吧好吧”“惹不起你”表明老板向竹排嫂们妥协了 ;第四处,老板向新手大力夸赞竹排嫂们的工作态度和产品的质量。明确了这些,便不难得出答案。14本题考查欣赏作品形象的能力。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题干要求分析“竹嫂”这一个体的性格特征,而不是“竹排嫂们”这一群体的形象特征。其次要从文中筛选出竹嫂的言行,如雨下大了,别人不干活了她还干,她有时会去小店买小瓶的奶给孩子们吃,她首先反对用被虫啃过的竹子制作建筑工地用的竹排,等等,从这些行为中可以概括出竹嫂的性格特点。15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和探究的能力。此题要求探究小说最后一段结尾句的丰富意蕴,考生要多角度思考,

27、既要分析其表面意思,又要挖掘其深层含意。具体分析时,一要联系上下文,二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如“不再争吵” 说明竹排嫂们和新手团结在了一起,隔阂消失。她们为什么“不再争吵”? 这要从上文中寻找答案。上文写竹排嫂们加班帮新手加工不合格的竹排,新手被竹排嫂们的善良感染。“一起唱起了流行歌曲”表现了竹排嫂们愉悦的心情和对生活的热爱。她们为何心情愉悦?不仅是因为和新手消除了隔阂,还因为老板肯定了她们的工作态度。那么作者写这句话的目的何在?很显然是要表现和赞扬竹排嫂们的心灵之美。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污名与冲突:时代夹缝中的广场舞王芊霓“广场舞”在今天的中国业已成为一个充满争议的文化焦点。它流行的原因

28、通常被解读为廉价和低门槛,或者是集体主义时代传统的回潮。伴随着这种解读,“广场舞”和广场舞者被接连不断的负面新闻淹没,似乎整个社会以“噪音污染” 和“ 空间占用 ”为主要战场,开始了对“广场舞”的讨伐。然而围绕着噪音和空间来讨论“广场舞”的问题显然是流于表面的。对广场舞者来说,跳舞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情趣,大大小小的舞队已然成为现代中国中老年女性排遣孤独、沟通情感的团体。与“广场舞” 赋予其参与者的正能量相对比的,则是这一群体所蒙受的社会污名。人们把参加“广场舞”的这些并不年轻的女性称为“ 大妈”,这个词在北方方言中带有贬义,而现如今它俨然成为了大嗓门儿、有些发福、不再性感的中老年女性形象的代名词

29、。不仅如此,“广场舞”和“广场舞大妈”已经成为不少脱口秀和笑话节目的固定“包袱” 和笑料,日常生活中人们谈论大妈和引用广场舞的方式,也都说明了广场舞大妈蒙受污名之实。根据戈夫曼对“污名” 的洞见,招致污名的原因往往是蒙受污名者的某些特征与社会对它的期望不同。基于此,人们对“广场舞” 或含蓄或明确的消极态度就容易被理解了。“广场舞”的污名,其实裹挟了社会期待,对它的主要参与者中高龄女性行为的社会期望。“广场舞”无论是被“ 污名化”还是被“魅力化”,其实都是社会和文化动态建构的产物。以健身和舞蹈为例 ,在动态的建构过程中,它们被赋予了积极或消极的符号意义。例如瑜伽已经成为健康、积极、高端的代名词,

30、甚至已成为专属于城市中上层的一种高雅的运动方式。换句话说,人们已经可以通过练习瑜伽而成功地标榜一种品味。比如,在斯里兰卡,有一种叫做“Kandyan”的传统舞蹈,它的表演者因为与传统的密切关系而遭遇边缘化。舞蹈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这种传统舞蹈被它代表的“落后的过去”长期禁锢了,舞者们被认为与“现代”格格不入而陷入一种底层困境。有人通过对秧歌的研究认为,对秧歌的污名化和舞者多为老年人的身份有关,因为老年人参与舞蹈往往挑战了社会惯常对他们的期待。这些社会期待与老人的自我认同存在差异,社会惯常认为老年人应该是位于社会边缘的,与感官愉悦无关,与性感无关,是数日子度时光的。然而,有些讽刺的是,这些中老年舞

31、者体现的与社会期待冲突的自我追求,恰恰也是社会构建的产物。大部分广场舞爱好者经历过推崇“去性化”的时代,然而在她们身上这种“去性化”的时代烙印已并不多见,反而她们表现出的对柔美和性感的追求是在当今社会被扭转和重塑出来的。性感、柔美、苗条的女性出现在方方面面的商业宣传中,不停刺激着大妈也去追赶这种当下流行的女性美。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全世界的女性似乎都有类似的追求。在一些发达国家比如英国,很多老年人钟情于摩登舞,这与英国社会对老年人行为的期待也有差异,却没有招致污名。而中国的广场舞,却成为大众调侃和取笑的对象,这是否提醒我们应当重新审视中国当代社会的包容性?(有删改)16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层次

32、。17本文题为“污名与冲突”,“污名”具体指什么?“冲突” 又指什么?18 如何才能减少或消除广场舞者的污名?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答案】16首先指出广场舞者蒙受污名之实;然后引用戈夫曼对“污名”的洞见,分析广场舞污名产生的原因;最后呼吁社会对广场舞者适当包容。17污名:认为广场舞有噪音污染 ,占用空间; 称呼跳“广场舞 ”的中老年女性为“大妈”;将“广场舞”和广场舞者作为笑料。冲突:社会对中老年舞者的期待和她们的自我追求之间的冲突。18广场舞者要自律,减少噪音污染,合理利用公共空间。社会要改变对中老年人的固有期待。对广场舞者少一些讥讽,多一些包容。【解析】16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

33、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逐段概括段落大意,划分出文章的层次。然后用“首先”“其次”“接着”“最后”等关联词串联起文章的多个层次。最后合理组织语言作答 ,注意语言要具有概括性。17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正文中,“污名”一词最先出现在第二段的“与 广场舞赋予社会污名”一句中,这句话后面对广场舞者的污名进行了具体介绍,考生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即可。解释“冲突”的含义时要指出发生冲突的双方。文章在介绍招致污名的原因时指出,社会对老年人的期待和老年人的自我追求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冲突所在。18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思考广场舞者的污名因何产生。通过阅读文章可

34、知,一是因为广场舞者自身有一定的问题,如制造噪音、占用空间;二是因为社会对广场舞者的主力中老年人的期待与其自我追求之间存在冲突。所以考生可以从广场舞者、社会等角度回答。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有一位客人到主人家拜访,见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又堆有柴薪,便对主人说:“您应将烟囱改为弯曲的,并将柴薪搬到远处去,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主人不予理会。不久 ,主人家果然失火,邻居们共同抢救,幸而将火扑灭。于是,主人杀牛摆酒,对邻居们表示感谢,在救火中烧伤的被请到上座,其余则按出力大小依次就座,却没有请那位建议他改弯烟囱的人。有人

35、对这家主人说:“当初要是听了那位客人的劝告,就不会有火灾,如今论功请客酬谢,为什么建议改弯烟囱、移走柴薪的人没有邀请,而在救火时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才是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将那位客人请来。【答案】社会需要“曲突徙薪”者林 璞“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一个叫叶志平的校长和他所在的桑枣中学创造了奇迹。地震突发 ,桑枣中学那栋“盖楼花了 17 万、加固却用了 40 多万元”的实验教学楼没有倒塌;2000 多名师生,仅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就冲到操场,无一伤亡。桑枣中学的奇迹,看似“幸运” 和偶然,实则未必。假如不是叶校长坚持一次次地整修加固校舍,一次次地组织紧急疏散演练,很难想象震后的学校会是怎样

36、的情形。谁都不希望遭遇灾难,但人类与灾难的斗争向来贯穿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客观来看,诸如地震等一些重大自然灾害,是否发生、何时何地发生,人力还不能控制,甚至是人难以预测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灾难面前就束手无策。有时候,即便我们无法阻挡灾难的发生,但仍可以选择应对灾难的态度和方式。类似桑枣奇迹的若干实例表明,通过预先准备和超前应对,不仅自然灾害,诸如一些突发公共事件、安全生产事故乃至改革中的矛盾、发展中的挑战、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都可以得到有效解决,正所谓“曲突徙薪”。曲突徙薪,是对自己、他人、社会负责的表现。不要等到下大雨时才想到房屋时间已久该做修缮了,不要等到火灾发生以后才去检查消

37、防栓,才去为员工普及消防知识。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是智者避免灾祸的良方,是降低损失的最佳措施。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应该牢牢握住“曲突徙薪”这把钥匙,打开通向安全平稳的未来的大门,把灾难和不幸挡在门外。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面对灾难和危机,“亡羊补牢”固然可慰可诫,但“曲突徙薪”更是可嘉可勉。事实上,做到“曲突徙薪”并不是很难。很多时候,它只需要我们多一些敬畏、少一点轻视,多一些忧患、少一点自负,多一些坚持、少一点放弃,多一些“较真”、少一点懈怠难的是让“曲突徙薪”成为规则、融入意识、化为自觉、养成习惯,普遍为人们遵守奉行,主动付诸实践,真正贯彻到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曲突徙薪”凸显的是眼光

38、和智慧,彰显的是责任和良知。如果每个人在各自的岗位上,都能如叶志平那样,把一个普通公民对自身的职责和操守、做人的良知和道德、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理解得如此深刻,笃行得这样彻底,我们的身边定然会少一些悲伤悔恨的泪水,多一些欢乐欣慰的笑容。灾难忌惮“曲突徙薪”, 发展需要“ 曲突徙薪”,社会呼唤更多的人来做“ 曲突徙薪”者。【解析】【立意探索】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审题立意的关键是把握人物的言行。建议主人改弯烟囱、移走柴薪的客人明显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识。主人不听他的意见,结果吃亏的是自己。主人宴请救火的邻居们,有人提醒他应该感谢那个当初劝他改弯烟囱、移走柴薪的人,说明有防患于未然意识的人很重要。据此可以得

39、出以下立意:防患于未然,消除可能产生事故的因素。 要重视曲突徙薪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善于把握事情发生发展的规律。有先见之明的人,是高明的人;不听忠告的人,吃亏的还是他自己。要知人善任,赏罚分明。要尊重和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注重直观性价值,同时要看到隐性价值。懂得感恩,懂得感谢真诚建言的朋友。预警危难的朋友和危难时伸出援手的朋友一样重要。等等。【备注】【名师点评】文章以四川汶川地震中一所中学的奇迹引出观点,接着阐述了“曲突徙薪”的重要意义和正确的做法,最后发出呼吁,希望更多的人做“曲突徙薪”者。本文分析深刻,说理恰当,鞭辟入里;语言精辟,富有感染力;修辞手法运用恰当 ,文采斐然。总之,这是一篇值得

40、学习和借鉴的考场佳作。阅读材料,完成问题。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明法令,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节选自姚鼐李斯论,有删改)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5 处)21姚鼐是“桐城派” 的代表人物,请另外写出两位代表人物。22作者反对苏子瞻观点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答案】20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 /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21方苞 刘大櫆(戴名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